是的,那个可以自行收税这么多年都从来没人管的县令竟然直接被处死了,知道这件事之后,他们这些曾经被收过税的老百姓都惊呆了。
虽然之前他们就已经收到了退回的税款,包括什么严冬税,丰收税,人头税,水利税等等县里冠冕堂皇让交的税款,但对于大家来说这么多年的阴影居然因此而死了,一时之间还真是不敢置信。
县令死了以后,整个县城便直接被新朝廷接管,他们也没听说新的县令是谁,毕竟这个县令平时也不出来,也不要收税,有什么事都是通过通讯员、里正通知的,也不知整天在忙些什么。从前的县令可是有事没事要赏雪赏花,他们可还交过赏雪税呢。
而这次更是要他们直接去领种子,言是这些种子和肥料现在不用掏钱就能用,等秋季里丰收了再还钱就好。
但通讯员通知了好几天,李家沟也没有去县里,或者说被通知到的村庄就没有几个过去的。
村民们当然不会觉得朝廷该免费供给他们种子的费用,只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压根不敢相信这么好的事儿能轮到自己。要不是各个里正亲自到每个村来解释政策,反复告知他们这一切都是真的,直到现在他们也不敢去县衙。
李二郎头上戴着厚厚的棉帽子,他们村上的这个三轮车也是朝廷租赁给他们的,租期为一年,年尾交钱就可以,租金堪称便宜。
村民们对于这种模式接受能力其实并不是很好,毕竟在他们看来年尾交租金,就说明这一年都在欠着债,欠债总是不好过的。可要让他们现在马上便拿出钱来又拿不出来,就想着干脆不要租。
又是大伙儿非常敬重的原里正出来劝说的。
“乡亲们,有了这辆车,大家想要运送什么就都方便了,可以节省许多人力去干其他的事情,另外租金并不贵,我可以保证,你们到了年底绝对是可以还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以后我们不但要租车,还有各种农业设备,能够自动帮大家耕地的,自动帮大家除草施肥的,自动帮大家收割的,我们什么机器都可以租,大家就可以闲下来做更多的事了,绝对不会耽误庄稼!”
“来来来,我今天也带了这些大型农业机械的视频,大家看了再说!”
很多人想的是村里现在一穷二白,就算想要用现钱付也根本付不起,所以大家就有了这种干脆摆烂了心理,不敢去尝试新事物。
而想要帮助他们致富当然不能用那些老法子,也不能全部免费,以曦国现在的能力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的确不打算免费给整个大凌朝分区的民众提供这些优惠条件。更何况不劳而获绝对不是好事,想要把他们劳动的积极性调集起来,“欠钱”其实是个好方法。
果不其然在里正的劝说之下大家都觉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而且在看了相关的视频以后也被这种神奇的机器给折服了。
最终,全村都按手印同意先租一辆可以提供大家平日运输需求的车子,之后也要租神奇的农业机械。
李二郎最开始心里也是犯嘀咕的,只是觉得给村里送了那么多粮食和衣物的原诺他们绝不会害自己,他们对这些神仙一样的人物,早已经充满了信任和钦佩。
直到这辆只用一种烧一种名叫柴油的东西,就能够跑得老快的三轮车运到村里,全村都沸腾了!
这东西着实神奇,李二郎赞不绝口,爱不释手。
他几乎带着村里所有的青壮都去学了如何开这个车——开玩笑,有这种车子谁还愿意坐马车?只要在这后面的车斗里搭个棚子就能运人了!
——这个想法被原诺狠狠地拒绝了,原诺表示之后村上会通公交车,大家想要去哪儿可以坐公交车,最好不要集体挤在这一辆小三轮上。
但话是这么说,大家平时出行还是一直坐着。
现在三人就已经在“通通通”的声音中来到了枫亭县县外。
现在县城已经大变样,不但城墙被修筑得更为坚固,而且在城门口站岗的不像之前那样,只有两个差役了,而是有七八个工作人员坐在城门口进行登记和接待。
几人一停下车便有一个穿着绿色大衣的小战士跑了过去,将他们引到了这附近的停车场,无论是马车还是摩托车,三轮车都可以停在这里只不过体积比较小的自行车得停到最边上画的白框里。
乖乖听话,将车停好,他们拿着里正之前发给的身份证明工作牌进入了枫亭县。
一路都有人引路,带他们到达县衙,李二郎以前是来过县衙的,但那时县衙门口站着两个凶神恶煞的差役,像他们这样衣衫褴褛的平民想告官都要等个10天半个月的才排上号。
现在县衙门口摆上了一张桌子,一个皮肤有些黄黑色的短发姑娘正坐在桌子后面。
“孟华,这几个人来取种子的就留在这里了。”
“好嘞。”
那姑娘干脆利落地答应了两句,然后便用有些生涩的大凌朝官话跟他们说话了。
“是哪个村的?”
“李家沟村。”
“是来取什么种子?”
李二郎磕磕绊绊地回答:“村里人都商议好了,我们今年种豆子和麦子。”
孟华从底下抽出了一摞厚厚的画册翻开来,李二郎眼尖地发现这画册上面绘制的竟是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地图。不知道是怎么能画得那么真实的,那上面的积雪枯树看上去跟真的一样。
这位孟管事翻了一会儿后,竟然将这画册倒转过来:“看看这是你们村吗?”
李二郎连忙凑上前去看:“正是。”
孟管事便点点头:“李家沟,这边是建议你们换一种油料作物来种……嗯,你拿着这张地形图去里面,往挂着红色门帘的屋里去。等你们跟专家聊好了,再来找我批条领种子和肥料。”
李二郎其实有些不明白这位孟管事说的是什么意思,一方面是因为孟管似的口音十分生涩,另一方面是他根本不懂油料作物是什么意思……他们现在虽然食豆,但并不懂得如何榨豆油。
孟管事却不管这些了,她拿起另一张纸:“识字的人来了吗?”
一直安静地跟在后面的郑阿婆便走上前来:“老妇人在。”
孟管事将另一张单子递给她:“这个单子你负责拿着,等会儿专家会教你们如何种田,到时候你就记载下来,作为你们村专属的指导农书。”
……
三人懵懵懂懂地走进了大门,又走进了在左侧的红门帘屋子。
屋子里坐了几个正在看书写字忙碌着的老人。
其中一个架着一副眼镜的老头接过他手里的村庄地图,语不惊人死不休:“哎呀,你们村这地 pH值很高啊,小麦和大豆都不太适合种。”
本以为只是取种子的李二郎三人:???
老头似乎见惯了这样子的村民,马上就直言不讳地解释了:“你们村子的土壤条件不算非常好,比较贫瘠,土地的特性更适合种玉米和油菜。”
他说着竟然又拿出了一本册子:“你们自己看看吧,识字的人应该来了吧?”
郑阿婆走上前去,她今年四十有八,却已经能被称呼为一句阿婆,她低头看着这本农书,心想这种东西难道不该是那种世家大族藏在自家庄子里的好宝贝,怎么就随便发给他们了?!
她低头去看,字里行间都是手把手教他们怎样种地,怎样分辨土壤的特性……
“你们先坐在旁边看着,看完了再告诉我,是不是还要种麦子和豆子,如果坚持的话,我就给你开条,一切选择权在你们。”
第89章
因为时间紧迫, 其实对于土地的相关检测和研究都还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对于土地的采样和分析也是尽可能快的出结果。
最终发现平阳郡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土地pH值都颇高,由此发展下去的话, 必定会变成盐碱地,现在进行人工的干预还来得及。只是因为曦国才刚刚初步地掌控整个大凌朝,现在春耕在即, 这么大块土地需要许多的土壤检测分析员和工程师、土壤科学家。
与之相比,河东郡和平阳郡已经很幸运了, 因为离碎巫山比较近, 这两个郡此时已大致完成农耕土地以及可开垦荒地的土壤检测,并且连推荐种植的种子都已经协调好了,可以说进度领先了其他郡一大截。
李二郎听郑阿婆讲为什么要让他们改种从未听说过的玉米, 油菜他们倒是知道, 但这种菜要怎么跟大豆相比?大豆虽然是杂粮, 吃多了会不舒服,好歹是能填饱肚子的东西, 油菜……
结果郑阿婆一句句念下来,虽然有些词汇他们听得很是别扭,但整个文章都是用大白话写的,并不难理解。
戴着眼镜的老头官话也说得十分不标准,见他们已经阅读完了那本小册子便道:“怎么样?打算种什么?”
李二郎和那名种田能手面面相觑,说实话他们在来之前已经想好一共要多少小麦种子和大豆种子了, 这会儿实在是没什么准备。
倒是见多识广的郑阿婆抓紧了拐杖:“依我看啊, 不如就听朝廷的话,这些年村里虽然也是隔几年便将麦子与粟米, 黄豆与黑豆轮种,但回想起前些年产量确实是低了。”
人活得稍久一点, 对于以前的日子当然记得更多,郑阿婆又不是六七十岁的老媪,还没到脑子糊涂的时候。
而且郑阿婆也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剪着短头发,脸上都是皱纹的老头没必要骗他们,毕竟他们种地是要给朝廷交税的,朝廷费了这么大劲,让他们活下来,又怎么可能在这方面害他们?
说句夸张点的话,送去了那么多粮食,又帮忙盖房子送棉被,现在对村子的未来还安排得这么详细和周到,便是亲生父母也不能做得更好了。
只是李二郎仍然有顾虑,他看着册子上面贴纸的玉米图片,又详细问了一下这上面画的是真的吗,只要种下一粒种子竟然能得到一个这么大的棒子?
眼镜老头道:“起码一个,我们这次运过来的种子还是比较好的,只要大家搭配着好的肥料科学种植,产量不会太低,政府也会统一收购。”
他想了想,又透露了一个消息:“其实你们郡有很多地方都要改种这个玉米,这两天来到这里的基本都领了玉米种子回去了。另外7天之后我们还将举办一期玉米种植培训班,到时候还是你们三个人过来。”
三人突然想到刚才资料上也写,油菜对于 pH值比较高的土地有改善作用,现在又有教如何耕种新作物的培训班,可以说这个安排已经是尽可能地让村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了。
最终村长李二郎还是决定听朝廷的话,一方面是因为昨天给出的理由十分充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这种升斗小民哪里有拒绝的资格,哪怕一路走来这些工作人员都非常的温和礼貌,可这么多年来,县太爷对于他们的压迫让李二郎心里的恐惧已经形成了习惯。
几分钟后,李二郎从门口那个姑娘的手里拿到了领取种子的批条,去县衙后头的仓库领了种子,也学习了如何更好地保存种子,甚至还一并送给了他们一辆小推车,是真的很周到了。
“好,大家上车,回村!”将几袋种子全都放到车上,李二郎插上钥匙,发动了三轮摩托车,顺利离开。
他们回来的一路上又看到了有不少其他村的村民以各种方式赶来,有的是和他们一样坐着三轮车来的,有的则是骑自行车,还有的没有任何新兴的交通工具,直接坐驴车或步行。
“哎哟,你看那李家沟的村长,居然舍得开这么好的车过来……”
“这东西可是要烧油的,也就领一点种子,我们村自己背回去没什么累的。”
“给不给发还不一定呢……”
其他几个村的村民小声或大声地讨论着,但李二郎他们都已经听不见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回到村里,然后把他们拿到的各种资料和册子分享给村里的人——毕竟新分的地是大家都有的,他们村里也没什么地主之类的存在,里正又一直强调大家都是一样的,有事情要开村民大会,集体表决,所以他们今天真的只是作为代表去县里的。
李二郎戴着头盔,头盔里面又裹了帽子,只觉得脑袋绷得紧紧的,他心里一阵火热,只希望真的能够丰收。
而坐在车斗里面的种田能手以及正阿婆则是用手轻轻抚摸着种子袋子,仿佛这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
李家沟村只是整个大凌朝无数村庄的其中一个,处于岭州郡的双金村最近也在进行着同样的程序。
村长金大郎正带着两个青壮小心翼翼地坐在板凳上,他这是头一次来到县衙里面,觉得这高大的建筑实在是太豪华了,比那些富户的青砖大瓦房还要好看100倍。
他心中忐忑,上了冻疮的手来回搓着,却不敢多说一句话。
双金村是个特别的村子,村子属于青山县,而青山县的前任县令在前些天已经被判处死刑,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双金村的几个村民前阵子服劳役的时候发生了暴动,双金村的村民马三郎、赵九郎等人拿着石镐砸死砸伤了人,又去把县太爷的房子围了,简直跟那传奇故事里造反的人一模一样。
最终当然是都被抓起来了,一开始以为一定会被处死,但后来捎回消息,说他们这些暴动的村民违反了法律,被判处了五年劳动改造的刑罚,让家里人不用担心,只要他们好好改造总能回家的。
村里人不太明白劳动改造什么意思,但从字面意义上说,可能是做苦工吧,乡下人做苦工是正常的,只要管吃管喝就行,困难的是马三郎他们留在家里的妻儿老小。
这实在是个沉重的话题,马三郎他们决定暴起,甚至杀了人,其实想的就是照这样下去,全家照样活不了,他们是被逼无奈的。
可现在马三郎等人并没有死,可也回不了家,他们是家里的重要劳动力,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了顶梁柱在,家里剩下的老老小小又要怎么办?这年头穷人家不敢多养孩子,但家家户户又都有孩子,已经可以想象在之后家里缺粮食的时候,老了的肯定会像马三郎的娘一样自己饿死也要给孙子留下吃的,省又能省出几顿饭呢?
村长金大郎并不认为马三郎他们的行为有多么过分,毕竟现在被迫劳改5年的,也有他们姓金的人,实在是那狗官欺人太甚!可大家谁都想不到的是,皇帝已经换人去做了,而现在的皇帝竟然能够毫不犹豫地把县太爷拉下马来。
那么现在情况就很尴尬了,当时参与民变的农民们当然不止他们一个村的人,可领头的几人正是他们村子的,现在朝廷让他这个村长带着人来县里,他根本猜不到是个什么目的——那所谓的通讯员说了是拿种子,可他根本不敢相信!
且看看吧,现在坐在屋子里的村长,有哪一个不是瑟瑟发抖,毕竟他们互相看一眼就知道,这次民变的“罪魁祸首”村都在这里了!
这莫不是要秋后算账吧?
便在这样的忐忑中,他们所在的会议室终于走进来了个人,一个是头发都快剃光了中年男人,也不知道这人头发是怎么剃得如此整齐的,仿佛每一根头发都是同样的长度……
刚刚自己用电推刀把长长了的头发推成板寸的青山县扶贫办公室副主任方强并不知道这些村民正在观察自己的脑袋,他当然感受到了大家的目光,但这是正常的。
青山县目前的扶贫办公室还真是刻意把这几个村聚在一起谈话的,青山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去除掉根本无人居住的变不了毒虫毒草的深山老林,还是有许多村子深藏在山间林处,通讯员想要一个个通知,那是真的要跋山涉水。
在这样的地区想要扶贫实在是难上加难,哪怕是现在的曦国,在这种条件的山区扶贫也非常不容易,一方面是因为交通不便,村庄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另一方面是由于以上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思想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