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开口道:“沈炼在化众生相,那是他成为道主前的最后一步。”
玉鼎饶是有所猜测,听到这个消息后,依旧心头大震。作为玉虚嫡传,他当然清楚众生相意味着什么。
佛门有句话,叫做人皆如来,换到道门那就是人皆元始。这并不矛盾,而是对道主的一种形容。
道主的道本就在众生本性之中,只消有人能返本归元,那就是道主。但也只是道主的一部分,他们追逐超脱,又是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将自己的道化在众生中,另生众生相。
做到了这一步,那就是真正的无处不在,无所不至,从而超脱。
玉鼎忍不住问道:“能否阻止。”
他问这个问题时,心头便知道不能阻止了。
但玄都的答案出乎他意料外,玄都回了一句,“不知道。”
玉鼎不由深深看了玄都一眼,他想要得到解释。
玄都没有故作高深,直接道:“之所以说不知道,因为我现在没法揣度他,但世事本无绝对,料来还是有阻止的办法。”
玉鼎虽然听玄都这样说,但还是听出他信心不足。
可以说玄都是道门修行最高的人,如果排除沈炼的话,可以称的上没有之一。哪怕现在清水道君斩三尸成功,玉鼎都觉得论道行,玄都犹在对上之上。
他甚至怀疑玄都已经将一气化三清圆满,能够短暂化出三清道主的道影出来,战力无匹。
只是这一点,肯定是玄都的底牌,不到生死存亡的时刻,玄都绝不会让人知道他的上限在何处。
但就算玉鼎将玄都想的多高,可玄都也直接丧失了信心。
由此可见如今的沈炼究竟多么让人震怖。
这是他师尊在世时都没有过的事,当然那也跟当初跟元始同时在世的还有其余五位道主级数存在有关。
至少沈炼做到了当今世间,真正的无敌。
不是天下无敌,而是天上地下都没有敌手,无可动摇的世间第一人。
更可怕的是,现在的沈炼还不是他的巅峰。
随着沈炼化众生相过程的深入,沈炼也在不断变强。
这样的存在,让人感到绝望。
玉鼎甚至对玄都都产生同情,因为他明白玄都曾经有多接近这个境界,现在就有多绝望。
可玄都到底是玄都,他纵使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气馁,但依旧不会放弃。
玄都接着道:“我请你来,是想传你一气化三清的法门。”
玉鼎几乎不可置信道:“为什么。”
玄都道:“我前些日子忽然想起通天师叔的一句话,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比起师叔,我们的格局确实小了些。师尊当年创出一气化三清时,怕也是如此想的。”
玉鼎想着玄都这样做有什么阴谋,但他看不出,玄都看着他,很是平静。他当然清楚到他们这一步,做到胸有惊雷,面色不改,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可他内心却隐隐觉得玄都真的毫无私心,他竟有了这般胸襟。
玉鼎长身作揖道:“今日才知道师兄为何能有这般修为。”
玄都虚扶一下,道:“其实我很久以前就知道第一流的修行人看的是胸襟气度,本身也做到了。只是要超脱,那就不是光凭修行能做到的事。等我明白这一点后,你知道我是什么感受么。”
玉鼎道:“大概是沮丧和绝望。”
玄都竟而微微一笑,说道:“我反而松了口气。”
玉鼎露出疑惑的眼神。
玄都道:“直到那时候,我才懂得了师尊说的无为。”
玉鼎心里有些收获,但并不透彻。他到底是元始的弟子,虽然三教一家,可玉虚和八景的道终归有所区别。
或许太上和元始之间,并无区别,但他们作为世间众生,确确实实会感到差别。
玄都没有多说什么了,而是依照自己的话,对玉鼎说起一气化三清的法门。
玉鼎饶是道行通天,听玄都讲解一气化三清时也倍感吃力。
对于其中玉清道的那部分,他尚能理解,但涉及到上清和太清,他就有许多模糊的地方。
玄都似是知晓他的难处在哪,每到这些地方都会反复讲解。
如此过了三十日,这场传道方算了解。
玉鼎亦能初步做到一气化三清,但仅是三个初入大罗境的化身而已,甚至不能长久维持。
饶是如此,他也能不凭借盘古幡,成为混元无极之下的最强者之一。
可这要是用来对付沈炼,远远不够。
似乎玄都也无这个意思,他将玉鼎送走。自己独自在天河边闲逛。
第107章 一株草,一缕愁丝
天河茫茫,不知起源,不知所终。在天河边上,更是一片虚无,若无大法力,在天河边行走,只怕很快就会迷失。
可天下间哪还找得出几个比玄都法力更高的仙家出来,以他的能耐,纵使深入天河尽头,亦不会回不来。
他只是在河边走着,耳边时时泛起天河的水声,那可比任何仙乐都要好听,充满自然空灵的味道。
玄都如何不清楚天河越是自然空灵,代表着清水道君的道行越发接近至道。
这位邻居,可当真是古今无双之辈。
要不是世间有沈炼,清水倒是他成道最大的敌手了。
玄都来天河边本是为了散心,不知不觉又想到沈炼,便失了此前的平静。若说到了他这步,便不超脱,那也远超过芸芸众生了。可到了这一步,没能走到道途尽头,终归是遗憾。
只是确然如他对玉鼎所言,玄都找不到办法对付沈炼,仅是无日无夜的感应沈炼化众生相,待到沈炼功成,大概便是对方成为真正的道主之时。
既然平静的状态被打破,玄都开始四目眺望,分散注意力。
兴许是巧合,原本虚无的天河边,竟生出一株草,迎着天河水,幽幽而摇绿。
玄都看着小草竟一笑,原来小草之所以诞生,却是他一缕愁丝所化。他道行太高,化虚为实,方有眼前能在一片虚无中扎根的小草。
不过若是不管不顾,过不多久,小草没法扎根虚空,终归是要枯败的。
玄都本是无情之辈,寻常时候绝不会管这么一株草的事。可小草到底是他一缕愁丝所化,故而对他来说,就有所不同。
玄都道:“算了,我就给你一场造化。”
他直接盘膝坐下,对着虚无中的小草,竟而朗声读起道德经来。这道德经传遍大千世界,本不稀奇。可玄都读来,几乎能和当初老子西出函关,紫气东来时,玉口亲述相提并论。
寥寥五千的道德箴言,玄都用了一炷香的时光才朗读完毕。
他道行高深到了极致,又有所收敛,竟而没有什么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诵完道德经后,玄都竟有些累。他给玉鼎说了三十天关于一气化三清的秘法,没有觉得累。
可短短一炷香,仅仅五千字的道德经诵完,玄都就像是跟一位混元无极境的人物大战了一番般,内心觉得疲累。
玄都当然知道他为什么如此疲累,因为一气化三清再如何厉害,也只是世间法。而道德经,再如何普遍寻常,那也是真正诠释太上精义的文字。
何况他毫无保留,将自己领悟的太上之道,通过五千道德经传给了面前的小草。
当然这并非无缘无故,而是有因有果。
若玄都不修行太上之道,便无今日的一缕愁丝。
毕竟他不是太上传人,就不会修行到这个高度,就不会有今日的遗憾,没有这番遗憾,就无这一缕愁丝了。
如此一来,他将太上之道讲述给面前的小草,自是全了这番缘法。
至于将来会有什么事,也跟他没多少干系。
或许这株小草将来会有一段惊天动地的传说,可他未必瞧得见了。
玄都抛却无谓的杂念,回往天界。
……
青霞山不是元气最浓厚的仙山福地,但在那些道德真仙眼中,绝不比昆仑、灵山名声要小。
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青霞山是沈炼的道场。
如同元始的道场是昆仑,佛陀的道场是灵山一样。
又如去昆仑见不到元始,到灵山拜不见佛陀,现在的青霞山也没有沈炼。
因为巫支祁去了天河当水军元帅,现在看山的又成了夜摩天。
夜摩天奉了顾微微的命令,最近时间不让任何人上山,可是面前的人,他拦不了。因为这个人是叶流云,亦是青帝。
青帝叶流云大概是天地间最不怕沈炼的存在,这倒不是因为叶流云比玄都和清水道君都要强,而是大家都传,青霞山主沈炼能有如今成就,乃是因为他占了青帝叶流云的机缘。
而且沈炼此前跟叶流云发生的一些事,也仿佛证实了这点。
夜摩天是知道这个传言的,因此他恭恭敬敬的请叶流云上山。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看到叶流云,竟有些面对沈炼的感觉。
自家老爷据说已经是无限接近道主了,叶流云竟跟老爷气质有些像,夜摩天当然能揣摩出这个青帝究竟有多强大。
就算他拦也是拦不住的,所以女主人顾微微应该不会怪他。
顾微微见到叶流云来,也有些惊讶。
但她也如夜摩天所想,没有怪夜摩天不将叶流云拦住。
顾微微很是大气的请叶流云到了偏厅叙话,并亲手给叶流云烹茶。
叶流云喝茶的姿态很优雅,他这个人天生就有种常人不具备的贵气。
哪怕是普通的灵茶,也让他喝出不死宫祖茶的格调。
顾微微仔仔细细打量着这位传闻中的青帝,与之跟沈炼做比较。两人确实有种相似的气质,但不同也显而易见。
沈炼没有叶流云这份天生的贵气,但却更洒脱自如。
可是作为女子,会选择沈炼还是叶流云,顾微微觉得看是得先遇到谁才行。
想到这些,顾微微有些羞涩,然后又想起沈炼。她也好些日子没瞧见沈炼了,都不知道沈炼在干什么,到了哪里去。
甚至怕沈炼真的不声不响超脱世间而去,如同太上一般,不可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