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开始活跃,一直到寅时……”宋书复瞪大眼睛:“酉时到第二天寅时?”
——那自然是包括戌时的。
“可是,为什么……”
“嗯,确实,为什么?”艾轻兰放开宋书复,右手食指蜷起,按在脸颊上:“这一面墙虽然是刚刚才加上去的,隔音效果很差,但是清漆却是最高级的,密封性很好,也就是说,不可能是蝙蝠身上某种代谢物挥发成分导致的。现在也就剩两种可能的。”
“一种,是某种同类分子导致的集群现象;另一种,则是超声波。”
小孩子都知道,蝙蝠是靠超声波感知周围环境的。
蝙蝠会发出超声波,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炼尸马瘟无法感染修士,对命之炎的反应极差,并且没有高于背景灵气的灵力反应。所以,它肯定不是兽机关集群那种依靠宏观集群来获取灵力与计算力的类型。
这种可能性就算存在,也绝对很低,所以优先考虑“超声波”。
“所以,可以重新开始设计实证了。”艾轻兰如此说着,冲着左右招了招手:“谁来把墙重新砌一下?顺便再刻上一个符阵隔绝声波——啊对,不只是声波,就连超声波也给我隔绝掉。”
于是,新一组实证开始。
这一次,依旧是最开始的操作——北荒红马的中枢神经提取液,缓冲剂,致病生灵源质。唯一不同的是,艾轻兰直接将聚合酶给剔除了。
酶具有极强的专一性,只能对一种或少数几种物质发生反应。
从逻辑上来看,致病生灵源质的扩增过程,并不需要聚合酶。
扩增反应,在距离蝙蝠最远的水浴锅上完成。
其中,一半的反应物用超声波处理过——只需要艾轻兰伸出手指,在试管壁上轻轻一弹就可以了,修士的指力与控制能力,能够保证试管以超声波的频率震荡。
而另一半,则没有。
新一轮的反应再次开始。
这一次,水浴锅提示音响起后,艾轻兰揭开了仪器盖子。
没有任何意外,第一次出现过的生灵源质变形、沉积、粥化的现象再次出现了。
“噗。”艾轻兰笑了:“居然是这样……走运哦。”
谁也没想到,宋书复居然穷出了这么一个结果。
居然是蝙蝠帮助她发现了这样一个结果。
而在夜晚,在调阅动物房的影像记录时,众人才发现,他们的幸运,远不止于此。
因为……
画面显示,前天晚上——也就是小徒弟执行第一次操作的那天戌时,这些可怜的蝙蝠们,正因为感染瘟毒而痛苦不堪的嚎叫着。
当然,有超声波的成分。
小伏翼体型较小,本来也没有什么力量。但是,为了延续更好的延续这一批蝙蝠的姓名,宋书复使用的饲料都掺杂了定额的低级灵药,保证这些小伏翼在不妖化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健康。这使得这一批小伏翼本身就比野外的同类提醒更大。而前些日子,正好是他们身上腺瘟毒与炼尸马瘟发病的时候。这些日子他们还有力气,叫得也格外大声。
而宋书复本身就比较穷,置办的笼子也没有吸收杂音的功能——原本一些实证部会通过那种手段避免实证动物的精神处于焦虑状态。
但是,这种“大声”,也就是以小伏翼的标准而已。在穿过笼子和一堵墙之后,也省下不了多少能量了。
按照后来的推测,还有催化作用的范围,也就只有靠墙的短短几尺了。
如果不是宋书复的小徒弟就在那一个水浴锅跟前做的操作,如果不是那个水浴锅正好靠墙,如果不是那天蝙蝠正好痛苦得忍不住大声喧哗,那这个实证就不会这么成功。
甚至于说……如果小徒弟进行操作的时候,墙对面的蝙蝠没有叫得这么用力——这些小东西只要叫得稍微小声一点,那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穷,所以改建的时候仓促;因为穷,所以动物房和实证区只隔了一堵墙;因为穷,所以笼子没有吸收音波的功能……
很大程度上,这都是宋书复穷出来的成就。
对此,宋书复只是咂咂嘴。
“妈咧,这话说得我心里怎么就这么不是滋味呢?”
毫无疑问,他们是幸运的。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运。
在来自于无灵气宇宙的、他们所不知道的另一段历史之中,这个过程,就没有这么顺利。
普鲁辛纳在1974年就开始了朊病毒的提取工作。而在此之前的60年代,就有英国放射学家尝试使用紫外线破坏羊瘙痒病的核酸,并得出了羊瘙痒病致病因子与核酸无关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被整个学界所嘲笑了。
毕竟,这就相当于试图向着进化论举起反旗。
中心法则,就是这样的存在。
普鲁辛纳使用啮齿类动物,一共花了八年的时间,才分离出朊病毒。由于他的实证有相当的说服力,所以“朊病毒”【prion】这个称呼,才被承认。
但整个学界,依旧只有他一个人相信,这个过程完全不需要DNA与RNA参与。
整个学界都在证明相反的事情——朊病毒的复制,必须要有DNA或RNA参与。
而光是这个广日持久的证明,就一直持续到1996年。
平息这一场争论的,说来可笑,也带有相当强烈的运气成分。
1996年,英国疯牛病爆发。
由于资本家大量使用病死牛的肉骨粉作为辅助饲料,所以疯牛病疯狂传染。
人命关天的时候,更多的力量汇聚在这个领域。普鲁辛纳的发现才被承认。
1997年,普鲁辛纳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跪——实际上最开始的时候,我只希望写到“朊病毒”这个概念出现。也就是几章之前,这个番外其实就已经结束了才对。直到我搜到了一篇90年代的论文——《人类朊病毒蛋白质CDNA、分子克隆、染色体图及生物学意义》?????????????九十年代都是这样认为的吗?
第四十章
在无灵气宇宙地球的历史里,朊病毒的发现过程异常曲折。
实际上,最初被研究的以朊病毒为病原体、可以感染人的疾病【人类朊毒体病】,早在1955年就被发现了。当时,一名叫做盖达赛克的美国探险家兼医生在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高地考察一个具有食人习俗的原始部落时,就发现了这种疾病。
这位美国医生甚至已经断定,这种叫做“库鲁病”的疾病,是由那个食人部落吞食死去亲人的脑髓所引发的。
他就使用黑猩猩作为实验动物,将库鲁病患者死亡后取得的脑组织匀浆稀释,注入黑猩猩体内。
之后,他又先后使用物理手段分离了较大的病菌与寄生虫、通过紫外线灭杀核酸,来确定库鲁病的病原体。
他甚至尝试过使用蛋白质分解酶处理这些匀浆。
当然,毫无疑问,蛋白质分解酶让这些匀浆彻底失去了致病能力。
但是,他的第一反应却是……嗯,一定是蛋白质分解酶破坏了“库鲁病病毒”的外壳。
这应该是一种新型病毒。
在当时,这种想法是非常自然的——倒不如说,几乎所有学者都会这样想。
而在盖达赛克发现库鲁病并对它下达了一个不准确……不,甚至可以说是有“错误”的结论时,日后朊病毒的发现者普鲁辛纳才刚刚上中学。
而这个成就,便使得盖达赛克在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而童年,普鲁辛纳还在琢磨是不是要用潜伏期只有100天的仓鼠代替潜伏期有两百天的小鼠。
另外,顺带一提,人类最早发现的可以感染人的朊病毒疾病,是1913年由两名德国医师汉斯·克鲁兹菲德和阿尔冯斯·雅各发现了“克雅二氏病”。
而普鲁辛纳也是在目睹了1972年目睹了自己的一个病人被克雅二氏病折磨致死后,才选择研究与克雅二氏病、疯牛病症状相似的羊瘙痒病。
在1913年到1997年之间,地球的学者们仍然有许多机会得到“朊毒体是特殊的病原体”的结论。
然而,直到1996年英国由于大规模使用病死牛肉骨粉而引发疯牛病爆发的意外之前,普鲁辛纳的观点都不被其他人所承认。
而实际上,到了1997年后,整个学术界对普鲁辛纳的态度也只是“勉强接受”。
即使是到了2001年,某一个关于朊病毒研究的重大成果,在上期刊时都表示“该结果将强烈的支持普鲁辛纳的假设——普鲁辛纳因为这一假设而在1997年获得诺贝尔奖”。
2001年6月14日,《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则消息。塞罗诺公司宣布,其旗下的塞罗诺药物研究所中,以克劳迪奥·索托博士为核心的研究小组,已经研发出了异常朊病毒蛋白的检测技术。
准确的说,是再现了朊病毒的复制过程。
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技术,简称PMCA。
宋书复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这一穷,究竟穷得少跨越了多少难关。
宋书复一个人数十年的研究,便等若是地球上普鲁辛纳八年的积累。有了宋书复的基础,艾轻兰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项研究。
而现在,宋书复的最后一点运气,便使得艾轻兰获得了一个强有力的飞跃。
如果没有这一则意外发现,那么至少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艾轻兰都需要为这个“假设”而继续奔波。
当然,“节省了几十年的功夫”,并不意味着几十年的问题一瞬间都解决了。
事实上,这并代表“结束”。摆在艾轻兰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
当然,和地球上的同行相比,艾轻兰无疑要幸运很多。
关于朊病毒的机制,现在地球学术界最为看好的,普鲁辛纳在1995年提出的版本。而克劳迪奥·索托正是根据普鲁辛纳的猜想,才仿照PCR的思路,完成了PMCA技术。
而艾轻兰则直接发现了这样的诡异现象——她可以直接从现象反过来推测“原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艾轻兰如此低声说道。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重力”,“重力”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万有引力”,而引力的来源,则是“质量导致的时空弯曲”。而“质量”的来源,便是下一步要研究的东西。
没有什么“现象”是理所当然的。哪怕它看上去确实是如此理所当然。
“理所当然”之下,便是“道”之所在了。
艾轻兰便是要思考,致病生灵源质为什么经过超声波处理之后,就能够完成扩增?
为什么是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水浴锅中完成?
经过超声波处理之后,致病生灵源质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常规的生灵源质到底是经过了什么样的过程才会被转化成致病生灵源质的?
这个过程为什么不需要酶的催化?
致病生灵源质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还有——它究竟算不算常规意义上的“生灵”?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