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走进不科学_分节阅读_第1048节
小说作者:新手钓鱼人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3.45 MB   上传时间:2024-06-07 18:17:31

  但另一方面。

  这种画面却带着另一种流水线生产不具备的活力感,令人不自觉就有种加入其中的冲动。

  二十多分钟后。

  光学平台搭建完成。

  孙俊人继续看了眼示意图,开始了下一个环节的组装。

  也就是……

  一维扫描单元和接收望远镜的拼接。

  毕竟徐云拿出的就是一维成像技术嘛,不过分辨率要比普通雷达高上很多。

  按照徐云的设计。

  一维扫描单元安置在光学平台最上部,下方是接收望远镜。

  它由两个镀有全反介质膜的平面反射镜、水平旋转机构和垂直旋转机构组成的大口径光学潜望式结构。

  这个潜望式结构明面上的说法,是由王老他们的581项目组‘友情’提供。

  不过实际上嘛……

  这其实很早以前生产出来、但没有后续经费补充完整的结构,搁置了两三年了……

  它通过手动调节能够全方位扫描,水平方向可以旋转0至360度,垂直方向可以旋转0至180度。

  接收望远镜则在一维扫描单元的正下方,有效通光口径为300mm。

  它的主镜同样镀有全反的介质膜,反射率高达99%。

  望远镜接收的大气后向散射回波信号耦合至导线,由导线导入到准直镜后成为平行光。

  经过压制背景光的窄带滤光片后,由20%反射、80%透射的分束片分成两部分。

  20%的反射信号作为能量探测,80%的透射信号作为信号探测,以此来做到数据分析。

  其实徐云最理想的配置是镀上1064纳米的介质膜,再用光纤代替导线来传递信息。

  可惜这两个技术现在压根就没出现,就只能暂时拿乞丐版将就着用了。

  半个小时后。

  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几个结构尽数组装完毕,只剩下了最后一个……

  静电分析模块。

  只见孙俊人环视了众人一圈,转头看向了老郭,对他说道:

  “老郭,该你出场了。”

  老郭朝他点点头,返身回到帐篷中,取出了一个有些破旧的棕色皮箱。

  皮箱的规格大概在50x30x20左右,并不算很大。

  老郭小心翼翼的将皮箱带回了众人身边,放平稳后按下了一个按钮。

  只听咔哒一声。

  箱子弹开了一道小缝隙。

  老郭顺着小缝隙将箱子掀起,露出了内部一个特殊的组件:

  这是一个类似后世4090显卡的机械模块,不过厚度比4090高一些,大概有十五厘米左右。

  模块最上方是一个白色的合金片,约莫一片手掌大小,合金片下方连接着好几组精细的小圆柱——这些便是感应器。

  感应器的下方则是一个封闭的黑色小盒子,内中装着一个晶片衬底,这玩意儿就是后世扫描器的初始版本。

  毫无疑问。

  这个组建便是连首长都惊动了的……

  静电分析模组。

第542章 雷达出世!(下)

  在静电分析模块拿出来的瞬间。

  唰——

  所有人的目光便同时锁定了这个只有后世显卡大小的设备。

  现场无论男女,无论老少。

  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了浓烈的好奇心。

  一些位置偏靠外的队员还使劲儿伸长了脖子,想要看的更清楚一些。

  没办法。

  这年头【高精尖仪器】的概念其实还处于一个萌芽期,远远未完全普及。

  对于很多这个时代的人——即便是科研从业者来说,静电分析模块都是个稀罕物。

  尤其是这玩意还和‘国之重器’一词扯上了关系,这又给它添加了不少神秘系的色彩。

  其实别说别人了。

  就连拿着静电分析模块的老郭,此时都带着一股莫名的仪式感。

  毕竟这玩意儿哪怕是成本价都要足足一万美刀,占了当年赵忠尧老爷子经费的足足20%,是所有零部件中最贵的一个设备。

  这年头的一万美刀可不是个小数目,国内相同体积能和它媲美的设备恐怕不过三指之数——这还是屈润普打折后的价格。

  随后老郭如同捧着徐云的骨灰盒般(?)郑重的将这个模块拿到了光学平台边,开始了设备对接。

  其中从静电分析模块的前四个字就不难看出,这玩意儿和电有关。

  而涉及到电的互通,那么自然就肯定要有电极了。

  后世在电极方面配备的基本上普遍比较公式化,大多都是场感应模型或者场增强模型。

  但眼下这个时代的静电分析模块却比较原始,毕竟现在“场”的概念还没完全成型呢——这里指的是量子力学的场,并非经典力学的电场磁场。

  例如老郭手中这块。

  它的左右两侧各有11片电极片沿直线方向排列,相邻两个电极片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所以有时候会出现一种很危险的情况:

  当集成电路经受静电放电时的时候,放电回路的电阻通常都很小,无法限制放电电流。

  例如将带静电的电缆插到电路接口上的刹那,放电回路的电阻几乎为零。

  如此一来。

  会有高达数十安培的瞬间放电尖峰电流,流入相应的集成电路管脚。

  瞬间大电流会严重损伤集成电路,局部发热的热量甚至会融化管芯。

  这也是为什么程开甲等人反对拆卸静电分析模组的原因——原本加速器适配的好好的,结果你突然把它拆下来,要是新设备的电缆有问题怎么办?

  虽然概率不大,但也并非为零。

  所以今天程开甲也亲自到了现场,如今正瞪着眼睛死死的盯着老郭呢。

  不过老郭的表情倒是很淡定。

  他先是将两个相互电连接的静电吸附接口通过重载接头实现电性连接,接着便招呼几位一看就很有经验的操作员同志开始了进一步的装卸。

  也就是……

  拧螺丝。

  没错。

  拧螺丝。

  没办法。

  这年头国内大型的进口液压机倒是有几台,但能够给精密仪器加工的小型液压机要到十年后才会问世呢。

  不过别看这些操作员只能靠手工进行操作,但他们的来头可不小……

  “韩立同志。”

  看着正在装卸设备的几位工人,孙俊人主动开口挑起了话头:

  “我听几位英国回来的同志说,剑桥大学的那台加速器已经开始用纯机械手段进行日常维护了?”

  孙俊人口中的“那台加速器”,指的是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拥有的一台串列静电式加速器,名字叫做Pick。

  它的实验能级可以达到80MeV,是目前国内静电加速器的三十多倍。

  这台设备的存在不算什么秘密,所以孙俊人倒也不是想着刻意试探徐云,而是纯粹想聊聊天。

  随后徐云思索片刻,确定了自己的回答不会露出什么小鸡脚,方才说道:

  “没错,我听说那台设备的维护程序已经交给机械臂和小型液压设备负责了,操作员只要输入一些参数就行。”

  “不过具体的操作流程我倒是没亲眼见过,据说那台设备不知道什么原因已经被封存起来了。”

  孙俊人点了点头。

  这事儿他倒是知道一些内情。

  欧洲那边在数年前成立了一个叫做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实验室,目的就是为了集合欧洲之力研究微观粒子的信息。

  这个机构似乎叫什么……

  CERN?

  还是CENR?

  具体名字孙俊人有些记不太清了,总之它目前处在比较不稳定的状态。

  甚至有些声音认为这个组织在吃空饷,应该直接被取缔。

  因此为了能够拿出一些成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90页  当前第10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8/15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走进不科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