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宋神探志_分节阅读_第152节
小说作者:兴霸天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2.16 MB   上传时间:2024-12-24 19:21:27

  男女老少,都挤在街道两边,都是为了来看一看新科进士,沾一沾文翰之气,指不定自己的夫郎、儿子、老爹就能高中进士,让全家飞黄腾达!

  所幸禁军早有准备,毕竟不是第一回,由一队仪仗,一班鼓吹在前面开路,勉强维持着秩序。

  当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看向自己,狄进都被这种情绪感染,抬起手朝着一边挥了挥。

  轰的一下,气氛瞬间爆发,两边的百姓激动到无以复加:“文曲下凡!文曲下凡!”“三元神探!三元神探!”“青天!青天!”

  或许没有一位三元魁首,如他这般,在京师有着这么高的知名度。

  士子早就对他议论纷纷,无论是在不在国子监,参不参加文会,存在感都是那般强烈;

  百姓感念他破了三年未破的灭门案,原本不会被定罪的驸马,受到了足够的惩处,此后更将无忧洞的丐首拿了,为无数丢失妻妾子女的可怜人出了一口恶气;

  就连不管这些事的权贵纨绔,都觉得那《苏无名传》写得足够刺激……

  所以此时此刻。

  无数人挥舞着双手,狄进的目光望向哪里,哪里就发出震天呼喊。

  狄进不得不放下手,古代真不比现代,这要是太过激动,指不定闹出大规模的踩踏事件。

  不过这不挥手,狄进一路上倒是认出了不少熟人。

  看到了被仆从保护在中间的郭承庆,朝着这边连连挥手,思及在晋阳书院同窗的郭承寿,去年在并州送别时,便预祝他连中三元,倒是一语中的。

  也看到了张耆的孙子张宗顺,对着左右哈哈大笑:“瞧见没?瞧见没!今科三元就是我在国子监的同窗,他还亲自来家中邀请过我的呢!”

  甚至还看到了同乡落榜的杨文才,这位杨家的嗣子是并州举子里唯一没有离开的,此时脸上带着恭喜与敬意,遥遥拱手一礼。

  对于这些熟人,狄进无法一一还礼,唯有点头微笑致意。

  “文曲下凡!文曲下凡!”

  等出了城门,这里等待的百姓人数渐渐变少,但不知是谁喊出声,先是杂乱,然后逐渐统一,声势浩大。

  带着这如潮水般的声浪,今科进士终于抵达城外的金明池,而琼林苑就在金明池畔。

  这一路走来,已经兴奋得满脸通红的士子们,觉得日后除非位列宰执,名留青史,否则再也不会有什么比今朝更令人激动的了,可远远一看皇家园林,他们就知道自己错了。

  因为一众身材高大的御前班直,居然站在皇家园林外,呈现护卫之态,正中保护着的那位穿着白色大袖襕衫的身影,不是当今圣上,又有何人?

  琼林宴虽然在名义上,是天子用来款待今科士子的,但不比科举第三场殿试,天子是必然到场的,琼林宴在很多时候,都是由知贡举代替官家赴宴,一众学士、馆阁,在上首陪席。

  这倒不是轻视,而是考虑到琼林宴毕竟是筵席,天子在场反倒让今科士子拘谨难言,吃饭时也小心翼翼的,弄得气氛僵硬。

  让知贡举陪席,天子亲赐御制诗一首,为今科士子贺,今科士子再作诗词附和,然后大家轻轻松松喝酒宴会,岂不美哉?

  当然也有进士觉得可惜,无法近距离接触天子,是一個大大的遗憾,因此在昨日得知,这次官家会亲临琼林宴时,大伙儿更加开心。

  但即便如此,也万万想不到,官家不仅来了琼林宴,还直接在皇家园林外,笑吟吟地看着进士游街而来。

  这是何等殊荣!

  狄进立刻举起手臂,示意后方停步,再勒住马绳,下得马来,左右位列榜眼的王尧臣和韩琦依行照做,今科士子得以用最快的速度有序下马。

  最后一段路,进士天团转为步行,心情却更加雀跃,跟在魁首身后,抵达琼林苑外,对着今上作揖行礼:“官家万福!”

  赵祯上前几步,亲手托住狄进的手臂,抬了抬,欣然笑道:“狄卿免礼!诸位卿家免礼!”

  君臣相视,狄进迎着这位官家灼灼的注目,再有感于之前百姓的热情,亦是觉得一股激昂之情荡漾心头,开口道:“愿天圣五年进士科,上为官家分担国事,下为黎民排纾解难,于今朝扬名,于代代传颂!”

  此言一出,身后的王尧臣、韩琦、赵概等前十位首先动容,当声音传到后面,就连之前一直很安静的包拯喃喃低语,都觉得胸膛一股热血涌起,不能自己。

  于是乎,众人不约而同地齐齐立志,声浪越来越大,越来越整齐:“愿天圣五年进士科,上为官家分担国事,下为黎民排纾解难,于今朝扬名,于代代传颂!!”

  ……

第二百章 官家有点太喜爱了!授官不能这样授啊!

  天圣五年。

  三月十八。

  狄青左手两只鸡,右手两只鸭,走入老桥巷中时,咋舌地发现,震动京师的跨马游街,琼林盛宴已经过去了,这里仍旧排着长队。

  好在他的架势比较独特,没人觉得这是来登门拜访的,还以为是采买的仆佣,都让开一条道,放他走了进去。

  “哥哥!我来了!”

  “你倒是不见外!”

  狄进迎出,看着他的模样,为之失笑。

  如今的重逢,恰似去年刚来京师没多久的那会。

  但人却大不一样了。

  都当官了。

  正如狄湘灵当时的预期,狄青这位救了官家生母的功臣,在李顺容居于后宫没多久,就被调回京师京营,并且从一名刺配禁军,一跃成为正九品的三班奉职。

  这并非幸进,毒害李顺容未遂的犯人,在皇城司内被打到血肉模糊,却死硬地挺到了最后一刻,但他已经被定性为辽人谍探,因此狄青的功劳正是擒拿辽国细作,立下这等功劳,籍此成为有品级的武官,任谁都挑不出刺来,却也让无数武人羡慕。

  宋朝的武臣,有许多听起来很威风,实际上根本没有品级的头衔,从高到低分别是:三班差使、殿侍、大将、正名军将、守阙军将。

  之前死在客栈里的董霸,就是正名军将,历史上李元昊攻宋时,狄青则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挥使,调往前线。

  所以按照原本的人生路线,十一年后,三十岁的狄青都没能奋斗出一个品级,如果不是宋夏战争爆发,让他有了用武之地,也就泯然众人矣了。

  这样对比,江德明的侄子江怀义能当上三班借职,哪怕是武臣品官中最低的一等,也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这人什么功劳都没立过,就靠有一个好叔叔。

  而现在,狄青一举超过从九品的三班借职,直接成为正九品的三班奉职,在官品珍贵的北宋,从九品和正九品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丁半点,何止省了十年苦功!

  这还仅仅是开始。

  李顺容还念着这位救命恩人的好呢!

  终究是还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狄青难免有些自得意满,当然无论对军营里的河东同乡如何吹嘘,面对这位一手造就他如今地位的哥哥,都是由衷钦佩的,上门时的态度也恰似以往一般:“哥哥不嫌弃就好,我这回可不仅带了鸡鸭,还会自己做呢!”

  狄进笑道:“好啊!那我们得尝尝你的手艺!”

  事实证明,皇陵确实锻炼人,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地方,狄青竟找机会学到了一手不错的厨艺,加入了几味特意调制的配料,别有一番风味。

  狄青做得够多,大伙儿都有份,雷澄和铁牛就吃得很开心,林小乙则暗暗惊叹于这位的聪慧,如此手艺在正店都能混一份差事了,思索着自己要不要也要培养一下厨艺,但想到如今的职责,又暗暗摇了摇头。

  公子已经让他去京师顾觅人力的地方,挑选几位可靠的仆婢,这显然是让他学会抓大放小,不再拘泥于每一件事。

  狄青则是觉得军营里的伙食实在太差,如果不能在肉食上多改善些,至少用自己的法子,为同袍多添几分滋味,果然他当了官后,与禁军依旧同吃同住,还亲自做了几顿饭,马上得到了大伙的拥护。

  当然也有他自己爱吃的原因,习武之人可挨不得饿,大快朵颐后,狄青又有些赧然:“早知道带三只鸡三只鸭的,被我自個儿吃下去那么多!”

  狄进笑道:“身为三班奉职,胃口也该比以前更好些,吃的多了,才能练得更好的武艺,来日上阵杀敌!”

  “哥哥就别调侃我了!”狄青摸了摸脑袋,是真的有些不好意思:“哥哥可是三元魁首,比起状元要厉害多了,得当大官!”

  “不是这么算的……”狄进解释道:“三元魁首是荣耀,就授官制度来说,还是举进士第一,并无区别。”

  狄青看了看周遭的人,觉得都是哥哥的心腹,不会有外人在,才低声道:“我这几日在外面听到了些传言,官家要给哥哥当大官,却有高官反对?”

  气氛微变,大伙儿顿时停下手中的筷子,神色凝重起来。

  狄进并不直接回答,反倒开始提及前朝:“你们可知道,前唐进士及第,仅仅只是获得做官的资格,还要进行吏部铨选,通过各项考核,再等到官职空缺出来,才能授官任职……”

  “这个过程中,免不了充斥着上下打点,高门大族出身的世家子还好说,吏部官员不敢刁难,如果是出身寒门,考中进士,短则两三年,长的甚至有等了快十年,还没有一份正式官职的凄惨之人,都是有的!”

  “啊?”狄青难以想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荣耀无比,却连个官职都没有,足足等上十年……

  狄进接着道:“这也是前唐官员里,科举只是少部分晋升路径的原因,就算科举入仕了,也大都是一些品阶低微的闲散小官,即使是状元,初入仕途也不过是九品官职。”

  “当然进士入仕,证明了自身的才华,不是那些完全靠世家余荫的世家子可比,升迁的速度是普遍较快的,因此唐中后期,宰相多为进士出身……”

  “到了国朝,已经没了这受尽刁难的铨选过程,考中进士后就开始授官,普通进士的主官,一般是从九品的判司簿尉,差遣授予地方官职,如主簿、县尉、判官、推官、参军等,而名列前茅的进士主官,授予从八品的将作监丞或正九品的大理评事,入仕即京官。”

  众人聚精会神听着。

  他们喜欢公子说这些,能增长见闻,对于许多事情的见解也越来越深刻,不再按照以前简单的思路分析问题。

  当然,狄进有的话会对身边人说,有的则不方便明言。

  比如北宋的文官,从高到低,分为朝官、京官和选人。

  仁宗朝前期的文官总数,大概在一万人左右,其中有八千人左右,是地方上的选人,并且一辈子都是选人,被称为“永沦选海”,想要由地方升为京官,需要多名高官举荐,再得到天子召见,才能升为京官。

  进士的优势在于,他们几乎天然具备晋升京官的条件,只要在地方上干得不差,差不多十年左右,就能进入京官序列了。

  而状元一开始就注定是京官,现阶段前几名也会授予京官,后面冗官严重了,就没那么好待遇了,这一步就省下了别人十几年宦海沉浮的积累,优势之大可想而知。

  京官再升到正八品后,成为了朝官,顾名思义就是能参加朝会,面见天子的官员,这个数目就更少了,文武两班再加上皇族亲贵等等人员,也就几百个人。

  现在官家是怎么和大臣起争执的呢?

  赵祯有意,授狄进从七品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

  这就是能见天子的朝官,连馆职都安排上了,基本上过个两三年,升一两级,赐五品服,外放出去,是能当知州,主政一方的,再积累些地方履历,回来能权知开封府了……

  别说宰执高层反对,就连狄进自己都反对。

  进士已经是仕途的快车道,发展好的进士及第,十几年间就能初入两府,任枢密副使,二十多年就能当宰相,但赵祯现在有点太夸张了,照这架势,是不是准备整个二十五岁的宰相出来?

  这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么……

  当然,赵祯毫无恶意,只是还没什么执政经验,过于偏向一己喜好。

  实际上这位仁宗皇帝年老了,都有这个毛病,恰好狄青在,就是一个例子。

  仁宗喜爱狄青,强行压着一群宰执的反对,让狄青跳过枢密副使,一步到位成了枢密使,结果成为高官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旦要反对天子,就把天子宠臣狄青拿出来当靶子。

  狄青被群起而攻之,后世网络只说宋朝是重文轻武闹的,固然宋朝崇文抑武的国策风气,肯定有不小的影响因素,文官对于武臣有天然的警惕心理,但那不是主要原因,狄青如果是按照正常的升迁之路,最后一步步走到枢密使的位置,绝不会到那个地步,结果升迁不正,恰好碰上仁宗无后,又总是不立太子,群臣急了,就趁着天灾频频,全部集火到狄青那里。

  讲白了,官员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团体,一种是靠着功名和功劳,自己按部就班,晋升上去的,走得很稳,另一种是靠着执政者的赏识,比如官家和太后的看重,破格提拔的,后者也不见得没有真才实学,但地位就很虚。

  而狄青本来是战功赫赫,自己凭借功劳晋升,愣是被赵祯破格提拔,从前一种官员沦落到后一种,狄青如果深谙政治规则,他应该请辞,不受枢密使之位,可惜历史上的他显然没考虑到这一点。

  现在狄进倒也不必请辞,一来今科进士授官只是初定,还未最终公布,二者年轻的赵祯还没执政,狄进又是三元魁首,根红苗正的文官序列,绝大部分宰执都是对事不对人,不允许官家做这种破坏制度的举动,避免以后的天子有了先例,也破格提拔自己喜爱的进士,乱了朝廷法度。

  如此种种,狄进就不好明说了,却也解释一番,末了道:“官员升迁,是有严格规制的,一时的随心所欲,幸进出头,只会让未来遍布荆棘,升上去的速度有多快,跌下来的势头也有多狠!”

  狄青没有全懂,但也有了不少感触:“我还以为升官越快越好呢,官家都不能给看重的臣子快快升官么……”

  狄进笑了笑:“我们都还年轻,不用急于一时,你也要稳一稳,多在禁军里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

  “我会的!”狄青原本对于京营禁军没有任何好感,觉得都是一群酒囊饭袋,还对自己恶意满满,现在成了真正的武官,倒也有了改观,如今已经自发聚拢了一批有些能力的武人,只是又轻叹道:“可惜国朝太平,我等无用武之地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67页  当前第1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2/5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宋神探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