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夏笑着应下。
她很清楚,宗亲们的好脸并不是给她的。
他们想要交好的是瑞世子,是皇帝和朝臣们公认的储君。
一圈招呼下来,顾夏的脸微微有点发热。
“累吗?”苏御低声问她。
顾夏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地回道:“还好。”
这一本正经的小模样,瞧着既淡定又端庄。
离她极近的苏御却是看着她泛红的耳根子,笑了,装得还挺好。
“再忍一忍,天色不早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宴席就会散了。”
顾夏“嗯”了一声,依旧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
苏御失笑,他料得不差,就在他说了这句话后不到两刻钟,武德帝就宣布散席了,众人鱼贯而出,各自回府。
寒衣节过后不久,上京城便迎来了缠绵数日的秋雨。
武德十七年,十月初八,风停雨霁。
这日是个极好的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
大朝会上,中书令罗熙上奏请立太子,帝允之。
当朝便下诏立瑞王世子苏御为太子,令钦天监择吉日完成储君册封大典。
武德十七年,十月十七,大吉,诸事皆宜。
册立太子的加冕礼就定在了这一日。
辰时,武英殿外,旌旗烈烈,仪仗森森,武德帝于奉天正殿召集群臣,册封典礼正式开始。
苏御着储君冕服,由礼官引领,入丹埠,进丹陛,礼部尚书当着满朝文武亲宣旨意,再由武德帝亲授太子金印。
于这一日起,大应王朝正式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储君。
册立仪式结束后,准太子苏御还需亲赴太庙,祭告先祖。
太庙的撞钟声传来时,顾夏正在清辉堂的小厨房里教苏绾宁做花糕。
花糕亦称重阳糕,是以米粉、果料等为原料做出的糕点,新鲜出炉的花糕吃起来香甜松软,特别适合上了年纪又喜好甜食的妇人食用。
顾夏给瑞王妃做过一次,王妃很喜欢,绾宁当时也在,便也尝了一块。她的口味同苏御一样,偏好咸鲜,但这花糕却深得她心,她缠着顾夏要学,说等学会了,就入宫亲手做给皇祖母吃。
顾夏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当即就说了做花糕需要准备的材料。
今日正好备齐,两人便在王妃的院子里做了起来。
钟声敲响的时候,清甜的花糕正好出炉。
苏绾宁冲顾夏挤了挤眉,说:“礼成了,今后您可就是太子妃娘娘了。”
顾夏转眸看了她一眼,打趣道:“可要我罩着你呀?”
苏绾宁:“那是自然。”
话毕,两人不约而同都笑了起来。
对于太子妃的身份,顾夏受得十分坦然。她很平静,丝毫没有因为身份的变化而产生心境上的起伏,这一份从容淡定,深得绾宁赞赏。
花糕出锅,两人先给瑞王妃送去了些,随后又装了满满一攒盒,绾宁亲自骑马送入宫中。
约莫过了有半个时辰,宫中便送来了贵妃娘娘的赏赐。
这一晚苏御没有回来梧桐院,往后三天,因着祖制他也不能回来王府,只能孤身住在东宫。
顾夏也得从第二日开始沐浴斋戒,于三日后前往东宫,受封储妃。
就在顾夏闭门斋戒的第二日,顾云之携继夫人裴氏上门拜访。
这是顾夏和裴氏第一次在人前表露出对彼此的关心。
看着双眼泛红的妻女,顾云之很有眼色地退了出去。
“母亲,您可还好。”顾夏问。
裴氏:“母亲很好,因为你的关系,我成了顾府的主母,虽未摆宴正式宣告,但在府里,再也无人敢慢待于我了。”裴氏温柔地看着顾夏,摸了摸她的发丝,“你能有个好归宿,母亲很高兴。”
两人说了好些体己话,看着母亲依旧姣好的容颜,顾夏忍不住问出了埋藏在心里许多年的话:“阿娘可有想过离开父亲?您若是想,我可以……”
“夏夏!”顾夏的话还未说完就被裴氏出声打断,“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以后不准再说!你要记住,身份越是高,越是要谨言慎行,至于我跟你父亲……我们的事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当初跟了他,是我自己的选择,你不用担心我。”
顾夏深知阿娘是说一不二的性子,张了张嘴,到底没说什么。
见顾夏没有再劝,裴氏松了口气,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问起了顾夏的身体状况。
……
母女二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一般,挤在一块,絮絮叨叨,一直到金乌西斜,顾云之进来叫人了才停下。
为了不落人口实,裴氏这才同顾云之一道离开了王府。
武德十七年,十月二十。
天清气朗。
顾夏一大早便被朱嬷嬷叫起梳妆。太子妃的一身祭服,繁复又厚重,再加上头饰,没个个把时辰根本拾掇不好,好在天气快要入冬了,便是穿上这样一身衣裳也不会出汗。
辰时,顾夏着太子妃冠服,在礼部、鸿胪寺等一众官员与数名诰命夫人的拥簇下,浩浩荡荡地去往东宫。
东宫大殿,丹墀之上,苏御正眉目含笑地望着顾夏。
顾夏抬首,二人遥遥相望,半晌,顾夏回他一笑。
曦光照耀在两人身上,礼官奏请升乐,霎时钟鼓鸣响,大乐起。
顾夏在庄严肃穆的钟鼓声,以及一众官员的叩头礼中一步一步走向苏御。
苏御凝着她,待人走近,缓缓朝她伸出了手。
顾夏抬手,二人十指紧扣。
他们终于相携着走到了明面上,从此余生相伴、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