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中了圈套
京城这么大动静,虽然慢了一些,但仍然传进了不管事的皇帝耳中。
“这就是你说的翻不起大浪?是不是要把朕掀翻了,你才觉得是大浪?”
章相国刚进御书房,镇纸就狠狠的砸到他面前,他二话不说跪行着上前先认罪。
“臣万死!”
“不用你万死,死一回就够了!现在就去死!”皇帝暴怒起身,顺手拿起笔筒往他身上砸。
章相国不敢躲,硬受了这一下,并顺势倒在地上,然后慢慢的再撑起来,一个老者如此动作,很能激起他人的怜心软。
果然,皇帝看到他这般模样火气终于降下来了些,重重的哼了一声,黑着脸重又坐下。
他原想着用粮草来拿捏计安,没想到临到头了被他留在京城的未婚妻将计就计,落入她的圈套里。
眼下他不止是粮草必须要给,还让计安得尽民心。
明明是对计安不利的局面,却变成了对他百利无一害。有他在前,倒把他这个皇帝衬托得昏庸不堪。
越想越气,皇帝随手又抓起一样东西朝章续之那没点用的狗东西砸去。
章相国一声不敢吭,就那么跪着,任由发落。
做了这么多年君臣,章相国非常清楚这会说什么都只会让皇上更生气,有什么话都得等他气性往下走了再说。
“宣兵部、户部的人过来议事。”
内侍应喏,躬着身退出去传话。
兵部和户部各来了四人,两位尚书眼神一碰,带着点心知肚明的默契。
京城热闹成这般,皇上把他们两部的人叫来,总不能是有些日子不见想他们了。
并肩往前走了几步,钱尚书眼角余光瞥见郑尚书慢下脚步,他便也慢下来。
两部其他人识趣的停下脚步,拉开和两位尚书的距离。
待前边引路的内侍往前走了几步,郑尚书低声道:“我会要笔大的,你放开了和我吵一架。”
钱尚书眼里浮起笑意,同样低声回他:“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有一个大的数目在前,后边你压下来的那个数就容易接受了。”郑尚书把声音压得更低的说了个数。
钱尚书瞪他:“户部也没有那么多余粮!”
“同朝多年,你该知道我是什么人。”两人对望一眼,郑尚书声音更低:“我守我的兵部,不馋你户部尚书的位置,不会害你。”
这话,让钱尚书立刻就偏向了郑隆。
同朝多年,他们从微时相识至今几十年,他非常清楚郑隆是个多死轴的人,该有的城府当然有,能走到今天谁也不是吃素的。可郑隆这人,没有主动害人之心,这一点他再清楚不过。
他们不止有同朝多年的交情,眼下也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完全没有害他的理由,那他这么做,一定有不能诉之于口的特别的理由。
钱尚书不再说话。
郑隆便知道,他这是应了。
想到京城近来的动静,郑隆心里实在欢喜,怪不得让他只管在朝中逼迫,但是别真上火。这不显山不露水的一步步逼着,事情就成了。
今天他得表现好些,不能浪费了姑娘争取来的大好局面。
进了御书房,两人行礼:“臣拜见皇上。”
皇帝阴恻恻的眼神在两人身上扫了几个来回,哼笑一声:“免。”
两人直起腰,眼观鼻,鼻观心,等着皇上先开口。
“自小五走后,朕这身体就没好过,多日未有管事,刚才方知前军粮草短缺。”皇帝叹了口气:“骆氏身为计安的未婚妻,情急之下想出这么个办法为未婚夫筹粮,妇道人家不知此举会引来百姓对朝廷,对皇室的误解,该有个人提醒她向外界解释一二才对。”
刹那间,郑隆心下已经转了无数个念头,见钱尚书垂着视线,明显是不想沾这事,他上前一步:“皇上说的是,妇道人家哪里懂得这其中的厉害。臣有些日子未见着邹大人了,待散了衙,臣去找邹大人讨杯酒喝。”
邹维是计安的外祖父,有他出面提醒确实再合适不过,皇帝满意了,说起粮草之事。
两位尚书各自带着手下的人,发挥出他们精湛的演技……不是,口才,在御书房里你来我往,唾沫横飞,真心实意的大战八百回合。
那嗓门亮堂得,屋里都像是有了回声,那气势磅礴得,皇帝几次都以为要打起来。
再次往太阳穴抹了药,控制住那突突的想要杀人的感觉,皇帝一拍桌子:“都闭嘴,朕来定。拟旨。”
吵得正欢的两部人马声音一滞,同时往皇上看去,这就同意了?离他们理想的数目还差着一大截。
两位尚书对望一眼,郑隆更是心下一沉,直觉要不好。
看着皇上盖下玉玺,内侍送到面前来,钱尚书下意识的双手接过,见皇上摆手,捧着圣旨躬身告退。
离开御书房,走远了些后钱尚书立刻打开圣旨看。
郑隆倾身凑过来,看着那个远低于目标的数目脸上肌肉抖动,咬紧牙关忍了又忍,总算没有说出犯上的话来。
钱尚书脸色也不好看,他确实觉得郑隆要的那个数目高了,以安殿下手下的兵马,那个数目能撑上大半年,一次性要这么多,就像是把这做成了一杆子买卖似的。
可皇上给的这个数最多只能支撑一个月,谁看着都会觉得太少了。
看一眼被气狠了郑隆,钱尚书把圣旨递给身后的伍青,拽着郑隆走远了些,问:“邹家还去不去?”
“敢不去吗?”
郑隆觉得这会身上像是被戳了无数个洞,风从那些洞里吹进身体,哪哪都透着凉意。
他对皇上早没了期待,可又一桩事实摆在面前的时候,他还是不敢相信,在皇位上坐了二十余年,他效忠了二十余年的皇上这么愚不可及。
知道要给粮,就是知道这是一个局了,可就算如此,仍做得如此不堪。
在他的衬托下,在前方夺回国土的安殿下,和在京城布下种种局面的那位姑娘有勇有谋,有情有义,还有前途可期。
郑隆倒向他们的心,从没有一刻这么坚定过。
钱尚书回头看了一眼,声音更低:“粮食不给足,还要逼着骆氏收手,你可有应对之策?”
“我没有,但别人不一定。”郑隆长吁一口气:“你留意着点,粮草给足了,别掺东西进去。走了。”
郑隆摆摆手,带着兵部的人大步离开。
钱尚书想了想他的话,眼神更深。
第454章 相国使坏
御书房内,皇帝心情大好。
不是要粮吗?给你们,不过给多少他说了算,并且还借此教训了骆氏,若她还不收了那点小动作,正好,一个抗旨的罪名就能名正言顺把她收拾了。
伸了个懒腰,瞥到还跪伏在那里的章续之,皇帝懒声道:“这点事还得朕亲自来处理,你说要你何用。”
章续之听着这口气就知道危机解除了,熟练的顺着话头吹捧:“皇上如智星下凡,臣拍马不及。”
“狗东西,就剩一张嘴能用了。起来吧。”
章续之站起来身,一把年纪跪了这么久,再加上被砸了两回,全身上下无处不疼,起身后打了个踉跄才站稳。
皇帝看他那样心里更舒服了,打趣道:“你这身体都比不得朕。”
“皇上乃是天子,得天庇佑,身强体壮岂是常人能比。”
这马屁拍在了马屁股上,听得皇上身心畅快,笑骂了一句老东西,端起茶喝起来。
看着这样的皇上,章相国小心的措着语句:“皇上,那骆氏如此嚣张,臣有一计。”
“有屁就放。”
“是。”章相国腰往下塌了些:“骆氏巧立名目,但说到底也是算计百姓手里的粮食,我们也可以做到。”
“哦?”皇帝掀起眉眼,来了兴趣:“仔细说说。”
“是。老臣觉得,小民既然对征战在外的将士们如此热心,不如就由朝中收了他们手里的粮食,统一由朝中送往前军。您不刚给了安殿下粮食吗?这粮食,由百姓来凑足正好。”
章相国说得兴起,唇角上扬:“给大佑将士的粮食自然该由朝中供给,哪有由一个女眷筹集的道理。传扬出去,还当我大佑无人,朝中无人了。”
皇帝眼睛一亮:“怎么收?”
章相国在使坏这方面从不让人失望:“臣听闻百姓家中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鸡,既是养在我大佑的国土上,自然该缴税。”
“人吃的粮食要缴税,鸡吃的自然也该缴税。”皇帝一听,非但不觉得离谱,还觉得挺合理,当即拍板道:“就增设一个养鸡税,具体的事你去办好了,明日即实行。”
“臣,遵旨。”
君臣两人对望一眼,皆是满意不已。
这件事里皇帝最气的一点就是小老百姓如此不识好歹,竟然去给骆氏送粮。好人都让那骆氏做了,坏人让他这个皇帝做了,真是岂有此理!
狗东西这法子倒是狠狠给他出了一口气,不是手里有余粮吗?不是要给大佑将士送粮吗?满足你们!
章相国也气,原以为不过是个黄毛丫头,再有本事也掀不起风浪,没想到让他阴沟里翻了船,在皇上这落了个没脸。
若非现在最紧要的是立太子,他做什么都得考虑是不是被人揪住做文章,会影响了此事,哪会如此束手束脚。
待太子之事尘埃落定,他绝不会放过那骆氏。
红梅居,时不虞还不知君臣俩想了个这么无耻的计策,正翻看言则送来的兑换铺子名单。
越往后翻她脸上的笑意越盛:“窦、庄、曾这三家就罢了,都知道他们家孩子和计安交好,这关系反正是甩不开的,分几次给粮兑换铺子说得过去。游家、郑尚书、翰林院几位学士、还有大阿兄手底下那些人,包括五阿兄身后的旷家,七阿兄身后的成家都趁机出了把力也想得明白。李晟这京城兆尹竟然也来凑了个热闹,一段时日不见,这墙头草又又迎风长了?”
言则才拿到名单的时候便笑过了,此时便道:“可能正如您之前所说,李兆尹这是在两头押注。”
“既然都送上门来了,那我要是什么时候用一用他应该也不会见怪了。”
言则应和:“应该是。”
时不虞又拿起另一份名单,这是言则定下商队后,自行送去商队交给言宅下人的名单。
上边有齐心,有许多计安在浮生集打下交情的文士,有他在书院的同窗,送去的粮食都不少。
抽走这一张纸,下一张的名单则有些不同。和计安没打过交道,在朝中地位不上不下,却是京城中盘踞多年根深叶茂的家族。
这些人,才是时不虞设为目标要薅一把的人。
他们送来的粮食数量果如她料,庞大到远超其他人。这些底蕴深厚的家族,实力才是深不见底。
算了算到目前为止筹到的粮食,再预算了下后面大概还能筹到的,时不虞得出一个事先完全不曾想到的数目,以范参那抠门小气的劲儿,应该能支撑大军两个月,甚至更多。
她原本把希望寄托在朝堂之上,可现在,粮食这事,她好像不必受制于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