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心怀仗义,不肯出卖同伙,而是这里头的官司一旦说清楚了,便是诛全族的大罪,他岂能幸免?
不知太子殿下知道多少,是单纯发现了这一桩淫.秽买卖,还是专门冲着孟家来的,意欲将他们连根拔起……
孟姚飞踌躇不定。
盛瞻和看在眼里,没有出声,静静等着他下决定,只把眸色更冷一分。
静愁没有这些顾虑,她是观内道士私通生下的孩子,早早失了贞洁与本心,勾结外男迷.奸妇女,什么阴暗的官司她都做得,只要有银子拿就好。
现在她的小命都要没了,还上哪里去花银子?当下连声高呼道:“殿下!殿下!小人愿意把知道的事告诉殿下!”
接着,不等孟姚飞反应过来,她就把所知实情抖了个清楚。
原来,这正虚观表面上看着道貌岸然,实则私底下一直做着勾栏尾巷的勾当。
且比勾栏更要可恶,那些遭受迫害的女子无一不是良家妇女,她们怀着一腔诚心来上香祈福,却被一碗茶水迷倒,在这供奉诸家仙神的道场里失身强匪。
迷药药效强烈,不仅能迷糊得人神志不清,在心火难耐的驱使下做出迎合之举,醒来也难以记起发生了什么。
在事成之后,观中人还会清理她们的身体,确保不留下痕迹,使得那些女子即便发觉有什么不对劲,也只会认为做了一场春梦。
毕竟,谁能想到,在这样一座庄严肃穆的道观里面,有着如此下作的勾当呢?
为了避免事情暴露,正虚观还有一套严格的选人标准。
那些进观时需要清场的高门世家,自然不敢招惹;和一大帮亲朋好友一起来的,也不会选中;唯有那些形单影只或是携一二亲友来的妇人香客,方为首选。
当然,标准因人而异。
有时客人想要尝试雏儿,道观也会给他们挑选几个小姑娘。
这些女孩多来自山脚附近的普通人家,不通人事,就算醒来发觉身上不对劲,也不会明白发生了什么,又被玄异之言一哄一吓,便是说什么信什么了。
有时客人玩腻了寻常妇人,想要用点新鲜好看的,道观也会想法弄来一二。
当然,这得看客人与香客的身份,倘若前者的身份不及后者高,一旦闹出什么事来兜拢不得,那道观是万万不敢起贼心的。
而若是像今日这般,前者为道观常客、孟大学士之子,后者为京外人士、商户妻子的,便会有胆大的起了贼心,赚这一笔腌臜钱。
也不知是巧还是不巧,放在平时,像这等年轻夫妻一起来且手脚大方的香客,静愁一般不会动心思,只安心赚香油钱。
偏生今日孟公子也来了道观,他是观里的常客,打赏一向丰厚,但眼光挑剔,看不上寻常妇人,需得貌美的女子才可。
这对夫妻中的夫人又生得实在好,细柔的身段连她这个女子都移不开眼,何况男子?
静愁敢肯定,她若促成了这桩好事,孟公子一定会格外满意,赏银翻个倍都是少的。
最妙的是,这是一对来求子的夫妻,即使那妇人在醒来后察觉不妥,她只消说此乃祖师于梦中赐子,想必其也不敢多说什么。
那夫人看起来也不是个性烈的,就算没有相信她的鬼话,大抵也不敢闹开。
真的闹开了也不怕,这对夫妻是从江州来的,在长安人生地不熟,闹不到哪里去。
世间男子又大多薄情,观中甚至不需要多费银钱,只消予一两位美人,让这位公子爷也尝尝其中妙处,便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说不得从此以后还会多一名恩客。
如此一本万利的买卖,静愁岂能放过?
当下,她使出惯用手段,把夫妻俩领去燃着特殊熏香的厢房,奉上加了特殊用料的茶水,说上一通胡言乱语,哄得夫妻二人分开休息。
她再通知孟公子前来撷花,如此便可静待事成,钱财到手。
哪知这对夫妻身份如此尊贵,竟是太子殿下与、与——她要是早知道这一点,就是再给她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这么做啊!
第28章
静愁把知道的内情一五一十地说了。
末了, 她跪伏在地,颤颤巍巍地求饶:“求殿下开恩,殿下开恩!小人再也不敢了, 再也不敢了!”
一旁的孟姚飞听得面色青白交加, 心中大骂这娼妇贼胆大鼠胆小, 被人一吓就把什么都说了,枉费他昔日挥洒的一大笔银两。
虽然他也不敢招惹太子殿下,可正虚观全凭孟家才有今日,她身为观中道士, 不想着帮他脱困也罢了,如何还敢拖他一起下水?
好在这娼妇知道的不多,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 他认下这些, 纵然会被刮去一层皮, 性命却可保住,也能使整件事到此为止, 不牵扯根基,失小得大。
思及此,他做出一副深切懊悔的情状,放开嗓门, 争先恐后地求起饶来:“殿下开恩!是小的一时被猪油蒙了心!小的知罪!求殿下开恩!求殿下开恩!”
一时间,厢房里只闻此起彼伏的求饶声。
盛瞻和静静地立着, 看着他们, 神色莫辨。
他倏然发出一声轻笑。
“乡野村妇尚能知道将功赎罪,孟公子身为大学士之子, 却妄图蒙混过关,欺君罔上, 这就是你的知罪?”
他的语调很轻,不带有丝毫问罪之意,却说得孟姚飞身心一颤,后背陡然窜上一股凉意,几次张口想要申辩,都没有勇气说出来。
他头皮发麻地想着,这不应该啊,素闻太子有仁厚之名,承袭先贤遗风,怎么只用一句话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当然知道,能够坐稳东宫的不会是简单人物,可、可这般威压慑人,他怎么也不曾料到——
孟姚飞胆战心惊,头脑一片空白,原先想好的辩解托辞全部消失,只余唯唯诺诺的磕绊:“小人、小人……”
盛瞻和打断了他的话。
“看来孟公子还没有想好。”他淡淡道,“既如此,便请孟公子去诏狱一游罢,等孟公子什么时候想好了,再什么时候来见孤。”
话音落下,便有左右护卫应是上前。
孟姚飞没想到会来这么一出,顿时吓得肝胆欲裂。
诏狱是什么地方?那可是锦衣卫行刑之所!他要是进去了,还能有命出来吗?更不要提太子妃的兄长还掌管着南镇抚司!
他不能去诏狱!绝对不能去诏狱!
他宁肯被当场发落,也不想去诏狱里生不如死!
“殿下!殿下!殿下!”
孟姚飞彻底陷入惊慌失措,膝行上前,欲抱住盛瞻和的大腿,被护卫拦住也不停下,迭声叫喊。
“小人知罪!小人真的知罪!求殿下开恩!小人愿意道出一切实情——”
……
声名远播的正虚观在一夜之间遭逢查封,引起众人哗然。
待得长安府尹将个中详情上达天听,更是惊动了朝野上下。
想不到堂堂道观竟在暗中行勾栏之事,更想不到幕后主使是以清正廉洁立身的文渊阁大学士,并且参与其中的达官贵人不在少数。
孟大学士出人出力,达官贵人出钱买色,前者敛财,后者享乐,双方通力合作,共同把一座清净道场打造成了烟花淫寺。
除了正虚观,孟知仁还在京中创办了一座倚红楼,正经做瓦肆勾栏的生意,通过烟花女子从官员口中套取情报,掌握朝廷动向,收买人心。
此外,孟知仁的次子孟姚飞风流成性,即使知晓正虚观中的买卖,孟知仁也不敢让次子经手,而是派了一向持重的长子孟姚礼看管。
孟姚礼任职吏科给事中,平日里瞧着也是位端方君子,私底下的风流却不比弟弟差,染指过数名良家妇女,其中就包括宋夫人。
去岁,宋夫人前往正虚观上香,被孟姚礼一眼瞧中,当即生了邪心,想迷倒她行下恶事。
只因宋夫人身旁围着不少丫鬟婆子,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人伺候,孟姚礼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才无奈作罢。
奈何贼心不死,之后的大半年,宋夫人每一次进观上香,孟姚礼都试图染指佳人,每一次都以无法成事而告终,心中的那股邪火越烧越旺。
终于,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暗中安排人手,趁着月余前宋夫人再一次进观上香时,从归途中掳走对方,当了强匪。
那具所谓的遗体和遗体手中的玉佩,都是他事先命人准备好的,一则用来断宋家和许家寻人之心,二则借此栽赃嫁祸给高守文,让长安府尽早结案。
这里头也有着孟姚礼的扭曲心思在。
宋夫人与高小公子自幼情笃,若非太师不允,怕是早已成了高夫人。掳走宋夫人,给宋编修头上戴一顶绿帽子且不够,让高守文背上骂名、丢了性命,才是大大的美事。
至于那具遗体的主人,则是孟姚礼身边的一名婢女,他玩腻了,便丢给手下人作为犒赏,玩坏了之后再丢出去假冒宋夫人的遗体,也算是物尽其用。
上述种种,都是晏颐祥从孟姚飞处审出来的,后者被盛瞻和的话吓破了胆,问他什么都说,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审出这么一桩惊天大案,晏颐祥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不敢掉以轻心。
未免打草惊蛇,给贼人毁尸灭迹的机会,他先是带人连夜搜查正虚观,解救了被囚于暗室的宋夫人,然后才启禀上奏,告知了圣上此案。
圣上闻讯震怒,命锦衣卫严查,查明属实后下旨抄斩学士府,原本煊赫风光的孟家在一夕之间败落,只留下门庭前的三两片残叶。
这还不止,圣上又下旨焚毁正虚观,处死观内全部道士,凡有参与的官员尽皆下狱,一时间朝野为之震荡。
因正虚观是坤观,往来观中的女子颇多,为了避免损其清誉,晏颐祥在朝堂上特意隐下了良家妇女一事,只说观内行勾栏腌臜之举。
私下启禀案情时,他也求了一份恩旨,希望圣上能瞒下此章,不然不说家家人心不宁,只说那些去过观中的女子,便再无立足之地。
圣上深以为然,应允了他,在下旨定罪时没有涉及相关字眼,只以谋逆之罪论处孟家,结党营私之罪论处牵连官员。
可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宫观庙宇里暗娼之事屡见不鲜,借此敛财者也不在少数,甚至有大户人家往里发卖丫鬟的,若正虚观仅仅行此勾当,何至于观毁人亡、片瓦不存?
门第高些的人家尚好,夫人姑娘们出行时前呼后拥,道观不敢招惹。
参与进去、当过恩客的官员之家也还行,知道观中的猫腻,会叮嘱家人多加小心,最好别去正虚观,去有国观之称的三清观。
门第低又不知内情的人家就惨了,有那等遭受迫害且心怀疑窦的女子,本就不再往观中去,圣旨一下,当即确认疑窦是真,羞愤欲死。
家人拉拉扯扯间牵出几句话,再被有意无意地一传,霎时满城风雨。
流言传到宫中,皇后大怒,下旨明令禁止,不得再传。
然而,流言在面上消停了,私底下却越发疯长。
皇后无法,只得一边命人暗中散播“正虚观拐卖山下良家女子”的消息,一边领着诸家命妇贵女前往三清观与醮事,借观主之口影射此事与在场众人无关,才堪堪遏制住了这股势头。
觅瑜身为太子妃,自然也跟着去了,帮助皇后打理一应事宜。
回到宫中,皇后屏退左右,倚靠着凭案闭目养神。心腹宫女在旁小心捶腿伺候。
觅瑜奉上一盏清茶:“这是江州上贡的明前茶,最能清心降火,母后且润润口。”
她对茶水不挑,分辨不出好茶与上上茶之间的细微差别,但一些场面话还是会说的,这也是她在宫中和娘家生活的最大不同。
若在家里,见到她的娘亲为杂事烦恼,她除了软言安慰之外,还会让下人制作几道娘亲喜欢的糕点,用美食缓解对方的烦躁。
在宫里就不同了。一来皇后是她的婆母,不是她的娘亲,终究亲疏有别;二来,盛瞻和提醒过她,最好不要送吃食,想要尽孝,做些端茶倒水的功夫便足够。
嫁进来两个月,觅瑜也学到了不少人情往来的交际,是以,她从宫女手中接过茶盏,转身奉给皇后。
皇后微蹙蛾眉,挥手拒绝:“不了,本宫现在看到这些茶水就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