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如救济百姓呢。”
“你这就错了,钱是你赚的,用钱要先紧着自己,在有余的情况下再帮助别人,不然赚钱的意义就没了。”
“有了钱,帮助别人很正常。”老夫人辩解道。
“咱们赚钱,首先是想着自己先过好,目的可不是他们。”
“好象是这个理儿。”
“所以,想盖暖房就盖,自己开心就好。”
“嗯,回头我再托人问问。”
秦月想到了空间的炼器房,不知道可不可以制作琉璃,这个要先提炼,她没弄过。
等没事的时候,可以去二楼的图书馆找些资料,研究一下。
郑班头办事效率真快,第二天就带了工人过来,从官道口开始,先平整地面,再把两边的杂物清理干净。
他知道秦月是个要好的,活一定要干的仔细漂亮,才能得到她的认可。
每回干完活,她都没亏待过他和工人们,这次若是做的好,也不例外。
杨树挺好奇,他问郑班头。
“你们这是在干啥呢?”
“修路,秦娘子出银子,要把这条村路铺上青石,以后下雨也不耽误来回走喽。”
杨树撇了下嘴,这个败家娘们,有钱干这个,没钱供自己的亲儿子读书,呸!
他心里这样骂,嘴上却说道。
“渴了就来棚下喝口凉茶,免费的不要钱。”
“谢谢了,那边秦娘子也给准备了,我们喝那边的。”
杨树翻了个白眼,回去坐下,可眼神却一直朝这边瞅着。
村民在村路上走动,自然知道了这事,他们全都欢呼起来。
秦娘子就是不一样,啥时候都想着大家。
虽没把钱分给他们,但是因着她,也赚足了银子,现在又修路。
这条路,他们早就想修了。
尤其是下雨天,牛车来回一走,一道一道的深沟,上了岁数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秦月坐在自家棚子下面,旁边好几桶冰凉凉的绿豆汤,里面加着糖。
除了这个,还备了药茶,想喝哪个喝哪个。
老夫人她们得了信,也过来凑个热闹,四个女人坐在一起,那话没完没了。
“丫头,乔氏辗转去了青州,怕被于蛋找到,地方挺远呢。”
“哦?听说那里的官比这里的强点,百姓也比这边的富些。”
“以前是,现在不是了。”
“那于蛋呢?”
老夫人一撇嘴:“他回来找不到乔氏,进不了门,一打听才知道房子卖了,倒也没生气,对他来说,多待一天就是沾一天的光,不待也没什么损失,拍拍屁股去了青石镇,找他以前的狐朋狗友去了。”
“走了这两人,村里安静多了。”
“项氏走了才是最安静的。”
“朱有财离开有半个月了,他回来知道后会怎么做。”
老夫人冷哼一声:“那家伙精于算计,没了项氏正好,反正也帮不上他什么,俩人只能算是露水夫妻,根本没有正式成过亲,朱有财不过是在利用她。”
“她进了大牢,却躲过一劫。”
“哦?说来听听?”
第186章 谁不弄谁是小狗
“上次她晕倒之事,应该是朱有财动的手脚,项氏的心疾虽没完全好,这样的折腾还不至于让她晕迷,朱有财不过是想借机看看石头的反应。”
“他想用项氏拿捏石头?”
“是啊,我们家是铜墙铁壁,石头就是我们家最好攻破的那位。”
老夫人看着官道口:“朱有财要是卖房子,你要不要买下来?”
“不买!”
“项氏若是放出来能去哪儿?”
“爱去哪儿去哪儿,死在外面都不可惜,她当初能嫁给朱有财,就有本事活下来。”
“真是沉不住气,当初若是找个落脚点,好好过日子,兴许石头还会念着她。”
“不提她了,闹心。”
话刚说完,天空轰隆隆一阵雷声传来,远处的乌云朝这边涌了过来。
“咱们去棚子里面坐着。”
人桌全都挪到了里面,不一会儿,工人们也都跑了进来。
正好休息下,喝口水。
他们热情的和秦月打着招呼,郑班头坐在秦月这张桌上。
“一会儿不下了,接着干,明天石场的青石就会源源不断的运来,有半个多月就能铺好。”
“路两边也要弄,最好把青石竖起来高出地面一些。”
“我也是这样想的。”
雨哗哗的下起来,闪电雷鸣,整条村路空无一人,全都躲回了家。
婉儿那边的棚子也全是人,他们贩了货,却走不了。
半个多时辰后,雨停了,工人们休息够了,一个个从棚子里冲出来,有说有笑的拿着工具干活去了。
郑班头没走:“秦娘子,你家晚上做烧饼夹肉不?”
“想吃了?”
“有些馋这个了,上次我让媳妇试着做了一回,跟你家的差远了。”
秦月扭头看着董氏,她立即会意,带着王氏回去了。
“可以,工人们住在这里不?”
“住,搭着棚子呢,下午就好了,晚上不耽误睡人。”
“嗯,你们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可以来家里找我。”
就这样,郑班头的建造班子,再次光临山水村,不同以往,村里人对他们很热情。
家家户户条件好了,到了午饭的时候,这家送馒头,那家送汤的。
秦月只让人送了一坛大酱,馒头就着这个,比啥都好吃。
晚饭,董氏和王氏,烙了一百多个烧饼,炖了一锅的腊肉,家里没有鲜肉。
不过,这腊肉更香,剁碎后加些青辣子沫进去,一咬满嘴的油。
郑班头喊了两工人,抬了两筐回去。
他知道石头没在家,所以没进秦家,跟着工人一起在外面吃的。
日子一晃,半个月过去了。
地面从官道已经铺到了村口,秦月散步走到那儿,仔细看过,是自己想要的那种。
不禁对郑班头点了赞,活儿是干的真不错。
路面干净平整,宽得能同时过两辆马车还戳戳有余,他们还挺有心,两边还留了排水沟,也是用青石砌的。
这段时间,只要她出门,董氏和王氏,啥也不干,跟着!
都把啸天挤到一边去了,很让它不爽,还冲两人呲牙呢。
胡海夫妻看着青石路,高兴的咧着嘴儿笑着,谁不想自己的村子好呢。
看看以前,再看看现在,若没有秦娘子,他们村还是个穷村子呢。
现在,只要提起山水村,没有不知道的,十里八乡的姑娘,都想嫁到这里,媒人都快把门槛踩烂了。
秦月挺着大肚子,慢慢悠悠走来。
两人一看,忙上前打招呼:“这次又让你破费了。”
“你们想破费,也没有那么多银子。”
“嘿嘿,也是。”
“这条路一是为村里修,二是我的作坊也要用,一举两得吧。”
“那作坊啥时候建?”
“年后,一开春!”
“也是该扩大了,都不够卖的。”
“挪过去就长价,这次长的不轻,你们要有思想准备。”
胡海试探的问道:“大概长多少?”
“腌菜五十文,大酱一百文。”
“还行,不是很贵,反正你长价,我们也长价。”
秦月看了他一眼:“你怎么不学他们,到远处贩卖?”
“不去,我不眼馋他们,守着家门口放心,有个啥事也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