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无论是一日三餐, 还是出去游玩,只要太子寻到肃王妃, 斯文有礼地问:“岳母大人,不知孤可否一起?”
肃王妃能说什么呢?
太子愿意叫她一声“岳母大人”是给她面子,她岂能像寻常人家的岳母那样对女婿挑鼻子瞪眼。
只得忍着那阵头皮发麻之感,点头应下:“殿下若不介意,那便一起吧。”
太子自不会介意,欣然与她们共用每一顿饭,同游每一处名山大川。
一开始对于肃王妃这种不拒绝的“叛徒”行为,明婳很是不高兴:“阿娘,你到底和谁一边的,怎么这般向着那坏东西!”
肃王妃扶额,天底下敢这般称呼太子的,除了皇家那几位,怕是只有自家女儿了。
起码从这个角度来看,肃王妃觉得太子对女儿还是很包容的,若换做其他男人,哪能容忍妻子这般不恭。
但每对夫妻相处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相处模式,肃王妃不干预这对小儿女,只她自己绝不可能跟着女儿一起对太子无礼。
“阿娘自是和你一边的,但太子是君,他愿意问我,是给我一份体面,我岂能乔张做致,不识抬举?”
肃王妃慢声解释:“他心里有你,你便是喊打喊骂,他愿意包容。但阿娘于他,是你父亲的妻子,是你的母亲,是他母亲的旧友,这些身份说远不远、说近却也隔了一层。”
“他于你,是亲。于我,是敬。这两者之间要把握的分寸很是不同,遑论他是皇室中人,怎可等闲视之?”
明婳也不是那等不讲理的,听到肃王妃这般解释,也无话可说了。
只是接下来的一路,眼见裴琏天天在面前晃,且一口一个“岳母大人”唤得亲热,还隔三差五就在阿娘面前献殷勤,她隐约觉得再这样下去,自家阿娘没准要被他给收买了。
终于在裴琏又一次抢在明婳之前,买下肃王妃看中的一副珍珠头面时,明婳憋不住了。
她将裴琏堵在廊间,双手叉腰:“你怎么总与我抢着付钱?你别忘了,那是我阿娘,不是你阿娘!”
裴琏不知这有什么好生气的,“你阿娘是孤的岳母,孤喊她一声母亲也使得。”
稍顿,又道:“一副珍珠头面也不贵,权当孤的孝敬。”
明婳:“我阿娘自有我孝敬,用得着你抢先表现?”
“孤并非有意表现,只是给你买,你不肯要。”
裴琏默了两息,望着她:“若你愿意收孤的礼,那之后孤只管与你买,你去孝敬肃王妃。”
明婳:“……?”
一时间,说“好”也不是,说“不好”也不是。
语塞半晌,也不知该如何反驳,最后只忿忿瞪了裴琏一眼:“有钱了不起啊!”
交涉无果,之后裴琏依旧该买就买,该殷勤就殷勤,出手大方不说,待人接物也一派温润有礼。
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哪怕明婳时不时就挽着肃王妃提醒“阿娘你可别被裴子玉收买了,我和你说,他可会装了,你千万别上当”,肃王妃及车队一干人等对这位太子殿下的印象也是一日胜过一日。
就连王府亲兵与奴婢们私下里也都在聊:“太子殿下对二娘子可真好,不但千里迢迢陪她回娘家,这一路也是各种体贴。”
“可不是嘛,殿下不仅生得芝兰玉树,对二娘子也是深情一片,二娘子走到哪,他便跟到哪,那眼里满满当当的全是二娘子!”
“我也注意到了!二娘子所到之处,三丈之内必有太子殿下!不知情的,还当太子殿下是咱们王府的赘婿呢。”
“嘘!这话可不能胡说。”
“我知道,这不是打个比方嘛。只是不知二娘子怎么想的,我瞧着殿下待她一片真心,她却不冷不淡的……”
不知内情的下人们各种猜测,稍知内情的采月采雁她们一路看下来,也忍不住在明婳耳边替太子说好话。
“依奴婢看,殿下当真改了许多。”
“是啊,如今他与娘子从前期盼的如意郎君简直别无二致呢。”
两婢对视一眼,终是没忍住问出她们一直好奇的问题:“娘子到底是因为何事与殿下拧着?”
明婳不瞎,裴琏这一路的改变,她也看在眼里。
至于为何还拧着,很简单,她心里那份芥蒂还未消——
就如裴琏以为他能放下一般,明婳也以为她能不怨。
事实证明,她还怨,还气。
只要一想到裴琏曾经待她的种种冷淡,想到他在醉仙阁说的那些伤人的话,她就恨不得挠他、咬他,把他套进麻袋里结结实实揍一顿。
至于现下,他才追两个月而已,她去年可被他冷落了大半年。
若这么快原谅了他,岂不是美死他?
她才不干。
“我与他的事,我自有分寸。你们俩偶尔替他说两句好话,我可以不计较。但若说得多了……”
明婳看了看双手新染的凤仙花汁,撩起眼皮,柔婉眉眼透着一丝不容置喙的威严:“别忘了,谁才是你们的主子。”
许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两婢皆不约而同地觉得,自河北道回来之后,自家娘子正经起来,竟与太子殿下有几分相似,越来越有一朝太子妃的威严与气派。
而今听她这举重若轻的敲打,忙不迭躬身应道:“奴婢再不敢了。”
-
这般边赶路边游玩,走走停停,转眼一个夏日过去。
车队也赶在中秋之前,抵达陇西晋国公府,谢氏一脉发家的祖地。
多年前,裴琏便是随肃王一家在晋国公府过了个中秋。
时隔数年,故地重游,朱门前的两头石狮子依旧威风凛凛,只那蓝底鎏金的牌匾多了几分岁月的沧桑,愈发显得庄重古朴。
至于国公府的老国公爷和老太太,还有谢三爷雨三夫人,比记忆里老了一些,模样却还是那个模样。
倒是老国公他们瞧见了裴琏,惊诧之余,更多是感慨:“一晃眼,殿下竟长得这样高大英武。”
想当年裴琏刚到国公府时,才七岁,小小的人,仙童般眉目秀雅,举手投足间的贵气更是不必多说,偏又有种不符年龄的沉稳内敛。
像是他们府上的孩子们一个个都像皮猴儿似的,又跑又叫,闹得大人们脑仁都疼。
唯有太子殿下一声不吭、坐姿端正地坐在一旁,冰雪雕就的琉璃人儿似的,只睁着一双乌润明眸看着孩子们闹。
当时老国公便低声感叹:“性情沉稳是好事,只瞧不出半点孩子的活泼,懂事的叫人可怜。”
遂又叮嘱着肃王夫妇,“回到北庭后,你们对皇长子多上些心,让阿狼和双胞胎多与他亲近亲近,孩子们年岁相仿,交流起来比咱们大人简单。”
肃王夫妇自是满口应下。
但谁也没想到长安来了人,说是贵妃病重,急急忙忙将皇长子带了回去。
肃王夫妇倒是长舒了口气,毕竟于他们而言,照顾皇子实在是件十分棘手的差事。如今这“烫手山芋”被接回长安,他们也能安心回北庭过他们自己的日子。
大人们如释重负,孩子们却因少了个玩伴,伤心失落。
其中最难过的当属明婳,阿琏哥哥好不容易愿意和她当朋友了,这友情还没持续多久,就这般断了。
她还想着回到北庭,与她北庭的玩伴们炫耀一番:“瞧,这是我的新哥哥,他是不是很好看?”
现下漂亮的阿琏哥哥没了,她又只有一个黑炭似的亲哥哥了。
分别那天,小明婳哭得肝肠寸断。
小皇子见她哭得伤心,心中虽有不舍,但想到皇宫里病重的母亲,还是狠心随着侍卫上了马,疾驰而去。
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在陇西画上了句号,多年之后故地重游,两个小家伙变成小夫妻——
老国公和老太太他们都满眼笑意,越看越般配,越看越欢喜。
一大家子在前厅碰了个面,裴琏作为儿郎,与国公爷、谢三爷及谢府儿郎们挪步去书房叙话,肃王妃则带着明婳,跟着老太太和三夫人等女眷一道去了后院。
简单寒暄过后,老太太问三夫人:“院子可都收拾妥当了?”
三夫人是个极其爽利的性子,弯眸笑道:“我办事,您老还不放心?一个月前收到嫂子的来信,我便张罗着了。”
说着,又看向肃王妃:“嫂子还是住长房的院子,殿下与明婳嘛,我给他们安排在了西边的晞玉山房,那片去年刚挖了个池塘,又种了一片花木,最是清幽怡人,家具摆件什么的也都是顶顶新的,原是想着等阿狸娶媳妇搬过去的,现下殿下来了,让他们住着,也给咱家沾沾龙气。”
这话说得不大讲究,老太太嗔她一眼:“又乱说话。”
三夫人面色悻悻,“这不是没外人嘛。”
老太太也不好在小辈面前教训媳妇,便也没再多说。
而明婳听得要住在一起,不由瞪圆了眼,“三叔母,我……”
话没说完,肃王妃拿起帕子咳了声,而后朝三夫人笑笑:“辛苦玉珠了,这般安排极好。”
明婳还想再说,肃王妃给她使了个眼色。
明婳只好憋着。
等离开老太太的院里,肃王妃才拉着她的手道:“我在信里写的是,太子怜你年幼思乡,特与帝后请示,陪你归宁。怎么,难道你想让全家人都知道,你宁愿担个“病逝”之名,也要与太子和离?”
“婳婳,再过几日你便十七了,很多道理你也应该明白。你这身份之所以能与太子和离,是阿娘拿着与皇后往年的交情才换来的。实则婚姻大事,尤其是与皇室的婚事……这不单单是你们这对小儿女的私事,更牵连到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你与太子之间的恩怨,你可以与我、与你爹、与你哥哥姐姐坦白,但在你祖父祖母、三叔三叔母他们面前,你且给我瞒着!”
肃王妃难得肃容道:“难得回来过个中秋,你不想见他们高高兴兴的过节,想看他们为你们俩小辈的矛盾,唉声叹气,无所适从?”
明婳霎时蔫了,讷讷道:“是女儿莽撞了。”
稍顿,她咬唇:“但是和他住在一块儿……”
“傻丫头。”肃王妃点了下她的额头:“一套院子哪就一间屋?你三叔母虽给你们安排了同一处院子,院门一关,你们各睡各屋,谁又能说什么?”
明婳眼睛亮了:“对哦!阿娘,我就知道你是向着我的。”
肃王妃失笑,又交代两句,便各自回了院落歇息。
晞玉山房的确如三夫人所说,曲径通幽,风景如画,且处处都整洁簇新。
明婳本想住主屋,想到肃王妃的教诲,还是以大局为重,将主屋留给了裴琏,自己搬去了西厢房。
反正就住一个月,且厢房明亮通风,除了小了点,不比主屋差。
没多久,裴琏也从前院书房回来了。
得知明婳住去西厢房,他也没多说,只吩咐下人准备热水沐浴。
这日夜里,府中的接风宴办得格外热闹。
没过几日,到了八月初八,是明婳十七岁的生辰,府中又特地设了宴,还请了戏班子。
与去年在骊山行宫过的十六岁生辰不同,这回明婳过得十分开心,还收到了一大堆生辰礼物——
裴琏自也准备了一份,一幅《中秋行宴图》。
这礼是当着众人的面送的,明婳也不好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