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随即侧目,给了傅彦泽一个“你看,我做得没错”的眼神。
傅彦泽无法反驳,但他心中始终坚持认为不对。只是现在不是继续争执的时机,他只好在原地默然立了片刻,转身离开。
回去的路上,云英仍旧带着皇孙与萧元琮同车。
皇孙在上车之前便已困倦,被哄着睡着了,此刻卧在小小的提篮里,双目紧闭,睡得心无旁骛,仿佛外头打雷下雨也唤不醒似的。
车里静悄悄的,除了马车摇晃时候的吱呀声,与车辙压过地面的闷响,再无别的动静。
云英一个人缩在角落里,半垂着头,视线看起来是落在皇孙的身上,实则却透着一股淡淡的愁绪,映在那张略显苍白的面上,瞧得人心间发软。
萧元琮沉默许久,到底还是伸出手,轻轻托起她的下巴。
“被方才的事吓到了?”
他不说便罢了,一说,云英苍白的面颊上浮起一层难言的酸楚,紧接着,两行眼泪便滚落下来。
“没有,”她慌乱地摇头,狼狈地别开脸,轻声说,“只是觉得奴婢这样的身份,自己让旁人轻看便罢了,可今日,却给殿下丢脸了……奴婢实在愧对殿下的厚待……”
第99章 孺人 便赐她‘孺人’吧。
萧元琮看着自己骤然空下来的手掌, 不知怎么,心口像被尖锐的针扎过似的,一阵一阵的疼痛蔓延开来。
他还记得方才的情形。
那个姓孙的进士郎, 连正经官职都不曾有,却敢直呼云英为“一个小小宫婢”, 还要怀疑她为了接近他这个样貌丑陋、无官无职之人!
云英是他的人,平日在东宫, 也鲜少做端茶递水的活,有尤定他们去了, 更是让她平日连往膳房去领餐食这样的事都不必再做。
可在旁人眼里,她仍旧是个可供人随意使唤的小小婢女。
他身边跟随多年的余嬷嬷如此,就连那姓孙的, 也是如此。
方才王保已经暗中替他去问过当时在厢房附近的宫女们, 事情的确就如云英在庭中时所言, 一切皆出偶然, 那姓孙的,也确手脚不干净,让大多数宫女打心底里抗拒。
难怪她那日说, 听到城阳侯府的下人们唤她的孩子作“小侯爷”会感到不习惯, 仿佛一时无法适应这个身份一般——她的儿子如今已是侯府的主人,而她的身上,却还深深烙着从幼时便刻下的一个“奴”字。
萧元琮放下原本托住她下巴的手,转而落到她的肩上, 将她搂进自己的怀中。
“云英,”他的指尖在她的肩头摩挲着,不比往日慢条斯理,力道有些重, 似乎在努力克制着心中的眸中情绪,“孤会给你家中翻案,让你有个堂堂正正的身份。”
从此,便没人再敢拿“婢女”、“下人”这样的字眼来贬低她。
云英的眼眸登时一亮,连忙抬起头来,还带着泪意的双目朦胧地仰望着他,满怀期盼:“殿下说的可是真的?”
萧元琮点头:“自然,孤既答应你,便定会做到。”
云英不禁露出笑意,眉眼弯起时,蓄在眼眶中的泪再次从眼角滑落下去。可是,才不过片刻,那抹笑意便又淡了下去。
“还是算了,”她将脑袋轻轻靠在萧元琮的肩上,“殿下有这样的心意,奴婢已经感激不尽。”
萧元琮看着她忽然转变的态度,扬眉问:“怎么了?”
云英摇头,沉默片刻后,轻声道:“奴婢也不知奴婢的父亲到底是何人,当初到底所犯何罪,才会累及全家,可是,想来有这样重的惩戒,必也是重罪,殿下在朝中,虽早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奴婢也知晓,殿下能有今日,实属不易,奴婢不想给殿下添麻烦。”
她这样乖巧,却一下说中了萧元琮一直以来最在乎的东西——他的声名与权势。
片刻后,他缓声说:“无妨,孤如今不比从前,许多事已不再有那么多掣肘了。”
云英听到这话,心中动了动,只觉这时候该问出口了。
“真的吗?可奴婢总是不安心……殿下,能不能告诉奴婢,奴婢的父亲到底因何获罪?”
她知道,这件事始终是扎在太子心头的一根刺,早些挖出来才好。
萧元琮沉默片刻,似乎在考量要不要告诉她,以及要告诉她多少。
“你父亲所犯之罪,实则本算不上什么大罪,至少,用不上赔进妻儿去,是因为孤,才累得你,那么小的年纪,就投身他人府中为奴。”
倒也没有隐瞒。
云英悄悄松了口气,否则,她还不知要再说些什么,让这件事彻底过去。
“殿下为何如此说?”这是她早已想过,准备好的话,“奴婢四岁就入了城阳侯府,奴婢的父亲获罪,定是更早之前,那时,殿下也不过才十余岁。”
“是啊,十余岁。”萧元琮的目光望向车帘之外,神色有一瞬间恍惚,“正是十余岁,孤在政事上还无半点话语权,羽翼稚嫩,又深为父皇不喜,平日,便是饭吃晚了一刻,字少写了一个,也会被传到朝堂上,被郑家那一党人添油加醋地抨击一番,在面对你父亲的事时,才会做出那样的抉择。”
他说着,慢慢将当初的事情说了出来。
与萧琰所叙时,着重多说了萧元琮在此事中为了保住自己而牺牲无辜之人不同,在萧元琮的叙述中,说得更多的,是郑家兄妹的步步紧逼。
他们兄弟两人,各有立场,说出来的话,自然也多有偏向。
云英庆幸自己多留了心眼,提前知晓了这些旧事,才没有贸然向太子提出想要摆脱奴籍,恢复良民之身的请求。
以他的性子,这样的事,必得是他亲自提出的才好,她父亲的事,更得由他亲自解释,才能安心。
也因她提前做了准备,在这时候的反应,才能做到让他安心。
“原来竟是如此……”她听罢,神情一点点变得复杂,眼神定定望向车外,看起来有些迟疑,又有些惶恐。
萧元琮静静看着她的反应,不知怎么,心口有些揪紧。
他先前一直没将这件事说出来,只是觉得此事可能会让云英有异心,就像薛清絮那样,从前的薛家,也是他的鼎力支持者。
尽管云英不似薛家那般,曾经在朝中也有不小的影响力,薛清絮的反戈,当初也给他添了许多麻烦,但终归是身边之人,他不愿见她有异心。
可今日,临到真正说出口的时候,他忽然觉得,对她的那种“提防”,似乎和对薛清絮的完全不同。
他似乎有一丝细微的忐忑和恐惧。
明明她只是个毫无依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子罢了,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根本掀不起风浪来,就连薛清絮,她为了给他找不痛快,不惜与皇后联手,他都没有半点恐惧。
如今,又是为什么?
这种感觉,陌生的同时,又让他感到十分不适。
“云英,”他轻声
问出那个让他感到不安的问题,“你会恨孤吗?”
“我……”
云英抬眼,对上他温柔中带点忧愁的目光,不知怎么,就想起自己刚入东宫的那阵子。
那时候,太子似乎只是个温柔端和的君子,不但脾气好,还会问她,心中是否有怨。
她说没有——那是在不知真相的时候,可她不是圣人,绝做不到以德报怨、满心大爱,面对这个当初让她全家落入深渊的推手之一,她怎么可能没有半分怨怼?
只是没有那么强烈,算不上恨罢了。
“奴婢不敢,”她轻轻摇头,看着他深黑的眼眸,短促地笑了笑,“也许方才有,现在已没了。”
“多谢殿下愿意坦诚相告,没让奴婢被一直蒙在鼓里。”她先向他稍低了头,行了简单的礼,才继续道,“奴婢明白,当初的事,殿下有殿下的难处,奴婢的父亲也的确犯了错,受到不该有的惩罚,也是时运不济所致,若非郑家一党步步紧逼,奴婢一家恐怕也不会落到那样的下场……况且,殿下如今也救了奴婢,便是当真有亏欠,也已算还完了。”
萧元琮感到心中的那点不适,随着她这一番话,慢慢消失了。
她没有像当初的薛清絮那样,从此心怀怨恨,执意与他做对。
“云英,”他的唇边浮现一抹宽慰的笑容,“你果然是不一样的。”
他忍不住抬手,轻抚她的脑袋,眼中有说不出的怜爱之意:“孤当初没能护住你的父亲,如今定会好好护着你。”
有这句话,云英暂安下心来。
她主动伸手,搂住他的脖颈,在他耳边轻声说:“有殿下的话,奴婢便安心了。”
-
恩荣宴后的第二日,给新晋进士们授官的圣旨还未下,孙惟合在宴上冒犯宫女的事,便已闹得朝野上下,人人皆知。
毕竟,考上进士,不但对平民百姓家庭而言,是鱼跃龙门的大喜事,对大多本就出身官宦之家的子弟而言,也意味着真才实干,从此晋升更加顺畅,不论如何,都意味着将来前途谈阔。
而偏偏孙惟合在才踏上这条路的时候,就走错了方向,再次被一道圣旨自云端打落,从此再难翻身,这样的事,不算亘古未见,但在本朝,还是头一遭。
事关天下读书人,朝上自然要有一番议论。
朝臣们多是读书人,靠科举出身的更占半数以上,是以,不论党派,这一回,都齐声称圣上处置妥当,此事还应当昭告天下,让读书人皆引以为戒,莫以为只要埋头苦读,考上进士,便能为所欲为。
也有少数两三名朝臣提到了此事相关的宫女们。
就在这时,一直不大在朝上慷慨陈词的萧元琮缓步行至正中,对着天子郑重下拜。
“此事儿臣心中有愧,实在深感自责。”
萧崇寿没料到他会突然这么说,不禁凝了脸色,沉声问:“太子何故自责?”
旁边的萧琰亦神色莫测地看过来。
只听他道:“昨晚宴上之事,儿臣自感愧对穆氏,父皇有所不知,穆氏之父,乃是罪臣穆正己,当初,穆正己因儿臣之故,受到重罚,如今,他膝下独女为儿臣悉心照料阿溶,儿臣本该善待于她,岂料还是令她受到如此轻视欺辱,儿臣实在心下难安。”
听到“穆正己”三个字,有少数朝臣便已想起来了。
此人虽非朝中要员,名声不显,但当时因判罚有些过重,给许多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萧崇寿起初还有些茫然,只觉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却始终想不起来到底是何人,还是一位坐在前列的御史低低提了几句,才让他想起当年的事。
“原来是他……”
时间久远,对于天子而言,他决定过太多人的生死,每年全国需判死刑者,都要交至宫中御笔亲批,他自不可能个个记得。
“父皇,儿臣当年年少无知,不懂朝政,只凭一股义气便上疏父皇,恳请父皇饶恕儿臣的老师,指责穆主簿行事粗疏,为求自保而脱他人下水,如今想来实是冲动,父皇为令儿臣牢记此事,吸取教训,特命严查重惩,这才使他全家皆因此受到牵连。此事归根究底,都是儿臣年少所犯之错,当时不知身为储君所担之责,连累无辜之人因儿臣的任性而受到难以挽回的伤害,儿臣心中实在愧疚难安!”
一场十几年前的旧案,一个从七品下的小官,太子却能从年少记到如今,甚至还会为了此人,当着朝中众臣的面,主动提起,一时令许多臣子们都感慨不已。
“太子仁善,竟将这样的事都铭记于心!”
“是啊,年少知错,至今仍能改正,真乃君子之风!”
“国之根本,如是方能令万民心安!”
面对一声声赞美,萧崇寿的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
当初的决定分明是他做的,太子此举,简直是要他这个做皇帝的自惭形秽!
“好了,事情过去这么久,如今再要争论,又有什么用?”他不耐地摆摆手,“横竖穆正己是犯了罪才被黜落,也不算多冤枉,既然他的女儿抚育阿溶有功劳,给她稍抬身份便罢了,总不好让天下人瞧着皇孙的乳母还是个罪臣之后。”
此话便算是将事情揭过。
往事已矣,圣上到底也在乎颜面,若当真重究当日判罚,只恐还要牵到更多往事,实非他所愿,只给个身份,也算对得起今日之事了。
想起阿溶,萧崇寿到底有些心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