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稍倾,张仪就赶到御书房,行了一礼:“微臣参见陛下!”
“赐坐!”
待张仪坐下,欧阳朔说道:“爱卿,你派人出使一趟哈拉和林。”
“敢问陛下,可有使命?”
欧阳朔点了点头,伸出食指,“其一,跟成吉思汗重申一点,蒙古西征期间,帝国不会对蒙古用兵。此承诺,一直有效。”
此话既是承诺,也可看作是威慑。
说起来,蒙古跟波斯两大帝国之间的战争,已经打了小半年,至今还没分出胜负。根据黑蛇卫亚洲司传来的情报,蒙古帝国已经打下十二座城池,再往西,就越大莫大阻力,有点难以为继。
不出意外的话,蒙古应该会于近日撤兵,结束第一次西征。
如果蒙古西征归来,可就必须要直面大夏威胁。虽然才过去半年时间,中原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夏一统中原,东起辽金行省,西至西海行省,构筑起一条完整的北方防线,陈兵何止百万之巨,是眼下之蒙古帝国所不能抗衡的存在。
怎么处理跟蒙古的关系,实则也早已摆上欧阳朔案头。
有大臣就建议,待吐蕃战事一结束,朝廷立即兵发蒙古,攻而灭之。如果朝廷全力一战的话,这并没有太大困难,当能一战而胜之。
经过西夏之战、十月天灾以及西征,蒙古大军从一开始的一百八十万,锐减到不足一百三十万,疆域虽然扩大了,实力却在衰退。
兼且蒙古帝国横贯东西,幅员辽阔,首尾不能兼顾,就算以蒙古骑兵之速度,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从西面赶到东面支援。
这样的蒙古,拿什么跟大夏斗?
打下蒙古不难,难的是打下之后,该如何治理?
蒙古帝国是典型的游牧文明,兼且幅员辽阔,想要治理好,就必须依仗蒙古人,给予其一定的自治区。
历史上,但凡能降服游牧民族的王朝,也仅做到使其称臣纳贡。
在游戏世界,大夏不可能推翻重来,大肆开垦耕地,硬生生将蒙古扭转为一个农耕文明。从帝国的需求来看,保留这样一个大牧场也非常有必要。
如此也就意味着,对蒙古帝国,不好太过用强,如果大夏真的掀起兵锋,在蒙古草原杀个血流成河,不定哪天才能让草原缓过气来。
可不打吧,成吉思汗又是个不愿低头的主。
这就给欧阳朔造成很大的困惑,一时想不到什么两全之策,包括张良这些谋士,也没想到一个稳妥的方案。
故而才拖到现在。
欧阳朔对成吉思汗做出不主动对蒙古出兵的承诺,也有这样的考量在。
“其二,跟成吉思汗提个要求,让蒙古帝国在吐蕃之战期间,无条件向我军开放窝阔台汗国,随时可以借道。”
这第二点,就有点盛气凌人了,张仪眼神就是一凝。
作为使节,如何完美转达帝国要求,又能在激怒对方的情况下,随机应变,以巧言令辞,适当给予安抚,达成目的,就非常考验外交水平了。
欧阳朔本可以说的委婉点,之所以没有委婉,就是想好好试探一下成吉思汗,看一看这位草原霸主是准备一根筋跟大夏刚到底呢,还是能认清现实,给彼此一个缓冲、协商的余地。
可以说,成吉思汗在此事上的态度,某种程度而言,决定了大夏未来对蒙古帝国将采取何种策略。
正是如此,派去的时节要求就更高,必须能察言观色,洞察成吉思汗这位盖世枭雄的真正心思,不要被对方给蒙蔽了。
如果成吉思汗已是非常不满,只是表达的很隐晦,甚至还面带笑容,使节被其糊弄的话,可是会给帝国带来巨大灾难。
张仪听罢,没有犹豫,当即说道:“既如此,微臣就亲自跑一趟。”
“那就辛苦爱卿了。”欧阳朔也正是这个意思,笑道:“爱卿此去,给成吉思汗带点礼物去,丰厚一点也没关系,以示友好。另外,爱卿也可借着出使的机会,好好观察一下哈拉和林。朕的意思,爱卿可明白?”
“微臣明白!”
张仪何等聪明,自然是一点就透。
…………
大夏跟蒙古帝国并未建交,自然也没有开通传送阵。
张仪此番出使,要先传送至邯郸城,再经邯郸,由北疆军派出护卫,一路北上,顺利的话,至少也要五六天才能抵达哈拉和林。
在此期间,吐蕃战场并未停战,甚至厮杀得更加惨烈。
大夏四路大军在各自攻下一城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稳固的前进基地,越来越多的将士适应了高原反应,可以正常作战。
如此,就给了四路大军统帅以更大的自信跟勇气。
四路大军第一轮竞技,秦军风光无二,唐军集体蒙羞,巨大的反差,越发刺激了彼此的竞争,互相较劲,要争着拿下第二座,乃至第三座城池。
尤其是唐军,此番由程咬金跟尉迟敬德各率一部,同时攻打两城,就是要一雪前耻,夺回失去的荣耀。
唐军拼命,其他三路自然也无松懈之理。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整个战场呈现出一副八方来战,烽火四起的热闹景象,每时每刻,大夏军不是在行军途中,就是在攻城。
如此激烈的大战,也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如果不是有曾国藩跟杜如晦亲自督导各方,粮草怕是就要无以为继了。就算如此,前线的疯狂,也让两位大臣叫苦不迭。
但就算再辛苦,他们也不敢有丝毫抱怨。
前线将士用力,舍命一战,争着打头阵,这是多少帝王梦寐以求的场面啊,谁敢在这种时候,拖了大军的后腿?
真要那样做了,陛下斥责是小,甚至可能降罪。
两位大臣无奈,只能将压力层层传导,由他们二人,传递到总督跟集团军统领一级,再一一往下传导,一直到最底层的运粮队。
这一下,可苦了数百万的劳役跟军士。
从高空俯瞰,整个大夏的西部,由无数官道织就的脉络上,到处可见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运粮车,络绎不绝,向吐蕃汇聚而去。
那个场面,着实状况,怕是千年都难得一见。
大夏军拼命,阿育王可也不服气呢。在得知一周之内,边境接连沦陷四座城池之后,心高气傲的阿育王没有犹豫,直接将预备的五十万禁军派进吐蕃。
于此同时,跟大夏一样,阿育王也下达了全国动员令,征集数百万劳役,为大军运送粮草,送到吐蕃地界。
两大王朝都在卯足力气,谁也不服谁。
就在此时,阿育王朝的疯狂行径,终于让同处天竺的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坐不住了,开始秘密会面。
第一千两百六十一章 飓风过岗,伏草惟存
九月十日晚上,孔雀王迪拉瓦主动联系上笈多王阿克巴。天竺区的两大巨头,同时也是死对头,罕见地展开了一次秘密对话。
“阿育王正在吐蕃跟大夏火并,你怎么看?”迪拉瓦问。
“看戏呗,还能怎样。”
“你就不想做点什么?”
阿巴克装作听不懂,笑道:“我很懒,不想动。”
“信你才怪!”孔雀王在心中吐槽不已,知道他不主动揭牌,对方是不会接招的,“我说,我们也别绕弯子了,直说吧,这可是打击阿育王朝的绝佳机会,甚至是唯一的机会,你不会真的无动于衷吧?”
“你想怎样?”阿巴克稳坐钓鱼台。
孔雀王也不介意了,“简单,等他们打得两败俱伤,你我联手,共同出兵,击败阿育王朝,平分天下。”
阿巴克这才点了点头。
两人都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算阿育王朝在吐蕃战场受挫,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两大王朝能单独抗衡的。
联手是必然选择。
“怎么联手?”阿巴克问。
“很简单,我们提前约定一个边界,大家以此为界线,分割南北,各不干涉,如何?”虽然联手,两家的信任也是有限的,提前分好蛋糕就很有必要了。
“这个不错,我同意了。”阿巴克很爽快,跟着问了最后一个问题,“那么,王城德里,该怎么分,总不能一人一半吧。”
这就敏感了。
论重要性,德里的价值占整个阿育王朝四分之一以上。
孔雀王说道:“谁先打下,就算谁的。”
“好,就这么定了!”
两大巨头挂断通讯,暗地里分割了阿育王朝,至于具体的边界线跟合作细节,自然有下面的大臣负责协商。
他们要做的,就是提前做好战争准备。
两人也根本没谈什么道义、正义之类的玩意儿,在荒野,本就是成王败寇,侵吞吐蕃是阿育王的选择。
选择,自然就得承担代价。
至于说联手攻打大夏,别逗了,眼下之大夏强大的让人发寒,大夏不打他们就要烧高香了,哪里有胆子主动进攻。
…………
九月十二日,张仪一行抵达哈拉和林。
蒙古西征,大夏没借机捣乱,这个情,成吉思汗是必须要承的。
因此,在张仪一行刚出现在草原上时,成吉思汗就派出大将哲别,率领一万亲卫军,沿途护卫,给予了张仪一行极高的待遇。
到了哈拉和林,使节团同样受到热情款待,蒙古帝国丞相耶律楚材代表成吉思汗,赶到城门迎接,给足了面子。
耶律楚材出身契丹贵族,早年在金国,官至左右司员外郎。
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为臣。耶律楚材以儒家治国之道提出和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他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如此才干跟贡献,也让耶律楚材得以跻身华夏十大名相之列,跟李斯、萧何、房玄龄、狄仁杰、曾国藩等一干名臣同列。
张仪也不含糊,入住使馆之后,立即献上一箱箱礼物,都是中原特产,比如景德镇瓷器、江南丝绸、茶叶、美酒等等,无一不是极品。
成吉思汗见了,脸色不错,可等张仪献上国书,成吉思汗看罢,脸色一下就沉了下来,面对国书中不客气的措辞,显然没有准备。
“贵国提出的要求,是否太过分了?”成吉思汗这么问,本身就底气不足。
张仪闻言,干脆利落地回道:“我朝乃华夏正统,天下共主,贵国向我朝临时开放道路,是应尽之义务,何来过分之说?”
“天下共主?我可没承认。”
张仪就是一笑,道:“这正是我家陛下要问的,可汗现在可愿承认?”
空气在一瞬间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