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御林军正是把守在该入口,企图将落凤城锁死。
廉颇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又以擅长防御著称,大夏跟大晋联军想要在短时间内攻破廉颇镇守的防线,难度可想而知。
这也是帝尘的信心来源,他还就不信了,大夏禁卫真的无所不能,连这样的钢铁防线都能撕破。
唯一对联军有利的是,入口最狭窄处,大晋修建的凤堡,因为易守难攻,还没被大周军拿下。
否则的话,这仗根本没法打。
下午两时,联军一一进驻凤堡,进行大战前最后的准备。
作为军事要塞,同时也是拱卫都城的最后一道堡垒,凤堡之坚,自然毋庸置疑,就是强悍如大周御林军,短时间内也拿凤堡没法。
凤堡外侧有一高塔,塔高百米,系堡垒最高建筑,同时也是堡垒的瞭望台,一眼望去,将整个喇叭口尽收眼底。
霍去病跟蒙恬两位将军,在凤堡守将的带领下,来到塔楼最高处。
历史上,在秦国统一华夏之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
霍去病同样是因抗击匈奴而扬名天下。
两位将军虽然是初次见面,却无多少隔阂,霍去病更是主动尊蒙恬为主将,一则蒙恬是主,霍去病是客;二则蒙恬生于秦,霍去病生于汉,是前辈。
蒙恬也不推辞,坦然接受。
军中最忌讳的就是令出多门,统一指挥是非常有必要的。
站在塔楼顶层,朔风猎猎,吹起两位将军的猩红披风,犹如绝代双骄,蒙恬指着楼外连绵起伏的大周军营地,说道:“廉颇不愧是战国名将,军营布置的进退有度,几乎看不到一丝弱点,毫无可乘之机。”
顺着蒙恬的目光望去,但见大周御林军营地,就着入口地势逞扇形排列,以师团为基本作战单位,从凤堡脚下一千米处始,一直排到入口最外围。
洁白的营帐,飘荡的各色旗帜,整齐划一的军阵,煞是壮观。
霍去病跟蒙恬都是绝世名将,更是看出,整个营地看似杂乱,实则按照九宫八卦原理布置,闯入其中,就像闯进一个巨型迷宫。
他们现在站在高处,自然将敌营布置看的一清二楚,可一旦交战,陷入茫茫营地之中,一个不好,就不辨东西,更遑论破阵了。
一旦进阵,就成了睁眼瞎。
霍去病说道:“没有弱点,就处处是弱点。敌人走精巧之路,我方唯有以力破之。”说到这,霍去病看了蒙恬一眼,跟着说道:“进攻时,需一人在凤堡指挥,一人率部在阵中搏杀。大夏军愿为先锋。”
正如霍去病所言,既然进入阵中拼杀容易变成睁眼瞎,那就在凤堡设一双眼睛,居高临下,通过旗帜指挥场上大军。
这对指挥官的要求非常之高,需总揽全局,再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指挥调度,确保场上大军能破阵而出。
蒙恬,无疑是合格人选。
可蒙恬不愿,“还是让我们当先锋吧,你在塔楼指挥。这毕竟是大晋的主场,第一场硬仗,大晋军义不容辞。”
大晋王朝虽小,但也是有骨气的。
霍去病还是不同意,“将军不要忘了,此战的真正目的,是掩护大夏军冲出敌营,我们不出击,怎么突围而去?”
蒙恬一笑,显然早就想到这一点,“那就让大晋军先战一场,替你们探一探敌营的虚实。你在塔楼指挥,借机摸清敌营变换规律,这样一来,明天正式闯阵,把握就会大很多。”
见蒙恬说的有理,霍去病这才答应下来。
他们虽然自信,可也没自信到,仅第一次冲锋就能破敌。像廉颇布下的这等大阵,非反复试探不可。
否则的话,你以为看清,很可能是敌人留下的陷阱。
孤注一掷的话,可是分分钟就会翻船。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蒙恬转身离开塔楼,下去集合部队,准备出城跟大周御林军正式过招。
出征之前,蒙恬这般训导禁卫军将士。
“儿郎们,大周军嚣张的已经够久了,我们也忍的够久了。现在就是我们捍卫大晋荣耀,为大晋禁军正名的时刻,你们说,该怎么办?”
“杀!杀!杀!”
憋屈的大晋禁军将士,早就战意盎然,一点就着。
蒙恬见了,满意点头,他方才跟霍去病力争,要打响第一战,除了试图敌阵,另外一个目的,就是鼓舞军队士气。
大晋禁军,太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来证明自己。
“出发!”
蒙恬一马当先,率部冲出凤堡大门,向敌军阵地杀去。
一队接一队的铁甲骑兵冲出大门,卷起滚滚烟尘,跟在骑兵身后的则是跑步前进的步兵,浩浩荡荡冲出凤堡大门,踏进战场。
因为是试探性进攻,蒙恬没有出动全军,仅点了第一军团出征。
就算如此,七万大军掀起的烟尘还是遮天蔽日,就像一股龙卷风,向大周御林军营地冲去,直欲将敌军吞噬殆尽。
大周御林军同样不示弱。
刚还平静的营地,就像一滴水掉进油锅,瞬间沸腾起来,军营各处,突然冒出一队队军士,准备将闯进营地的敌人淹没。
凤堡塔楼顶端的霍去病见了,眼神一凝,廉颇摆下的大阵果然有些门道。一想到这,霍去病变得更加聚精会神。
蒙恬也是厉害,既然打着试探的主意,率部杀进去之后,凭着名将的直觉,率部在营地中横冲直撞,看似野蛮,实则是在不断试探敌营虚实。
霍去病见了,眼神一暖。
对大晋军,霍去病首次升起一丝敬意,这是一群值得尊敬的合作伙伴。
…………
大周御林军营地,某处高地。
廉颇望着阵前的混乱,脸上平静无波,显然对此阵非常有信心。在他的指挥下,五个军团,二十五个师团,配合有序,进退有度。
随着时间推移,渐次将闯进阵中的大晋禁军切割,准备分而食之。
就在此时,变故出现了。
只见刚才还横冲直撞的敌军,突然又变得生龙活虎,似乎有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将他们重新串联成一体。
面对大阵的围剿,闯阵的敌军一下变得灵活起来,或躲避,或迎击,原本已经散开的部队,竟然神奇般地再次聚合起来。
廉颇知道,他遇到高手了。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凤堡之战(下)
“所以说,之前一直是在试探吗?”
廉颇双眼微眯,他十分确信,敌军阵中一定也有阵法高手,仅通过不到一个小时的试探,就掌握了大阵的运行规律,并且想出破解之法。
“只是未免想的太简单了一点。”
廉颇微微一笑,在他的指挥下,再次变阵,原本就神鬼莫测的大阵,突然变得更加凶险,也更加莫测。
诸般变化,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更遑论身处大阵之中的大晋禁卫军了。
刚刚聚拢起来的大晋禁卫军,又遭重创,他们就像被人生生撕裂,再次被分割,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蒙恬是最先感受到大阵变化的,脸色微微一变,到了此时,他已经失去对大阵全局的认知,等于是半个瞎子。
前后左右都是敌军营地,随时都可能冷不丁冲出一队队军士,对他们展开围杀,再打下去,怕是连东南西面都分不清。
一个不好,大晋禁卫军第一军团,就要交待在此阵之中。
能救他们出去的,唯有霍去病。
霍去病当然也深知这一点,在大阵变化之时,就在想应变之策。阵法一道,最是复杂,又岂是一时半会就能看出门道的。
廉颇这么一使力,霍去病就感到压力。
时间如流水一般流逝,大晋禁军的处境越发艰难。好在霍去病天纵奇才,对阵法一道也颇有研究,尤其是对进退合击之门路,更是门清。
进退合击,来去如风,可是霍去病的看家本领。
在大晋禁军开始出现大量伤亡时,霍去病终于看清大阵运作规律,不敢怠慢,开始指挥大晋禁军,迅速运作起来。
奈何就是这么一会儿的时间,大晋禁军已经损失惨重,而且已经陷入敌营深处,对来自凤堡塔楼的指挥,反应没有之前那般灵敏。
整个指挥系统,岌岌可危。
霍去病见了,哪里还敢迟疑,立即传令大晋禁卫军第二军团出击,进入敌阵,将第一军团救出来。
早就就位的第二军团得令,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杀将而出。
一股生力军的加入,对大周营地造成很大冲击,尤其是在霍去病看穿敌军阵法规律的情况下,第二军团行进神速,眼瞅着就要跟第一军团汇合。
远处的廉颇见了,手心不觉冒出冷汗,他怎么也想不到,敌军指挥官竟然如此了得,这么快就再次破解阵法奥秘。
廉颇怕是忘了,这世间有一种天才,叫天纵奇才,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但廉颇也不是一位轻言放弃之人,此阵之大小变化,足足有一百零八种,岂是一下就能看穿的。既然敌军不放弃,廉颇自然也就奉陪到底。
双方围绕着变阵、破阵,展开一场生死交锋。
廉颇跟霍去病就像两位绝世高手,虽然互相看不到对方,但是以战场为媒介,一个不断出招,一个连连拆招,打得难解难分。
这要让懂阵法的兵家门徒见了,那还不双眼冒光,这般精彩的阵法对决,一辈子也不见得能遇到一次。
随着时间推移,大晋禁卫军第三军团跟第四军团,也先后被霍去病派上场,彻底将大周营地搅动的天翻地覆,烟尘滚滚。
近六十万大军,乱战成一团。
霍去病很是信奉“以力破巧”那一套,管你什么变化,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花招都是纸老虎,不堪一击。
两军的交锋看似混乱,实则杀机暗藏。
大晋禁卫全军上下都憋着一股气,一个个士气高昂,阵内有蒙恬居中指挥,将四个军团扭合在一起,阵外有霍去病这样的天才调度,当真势不可挡。
曾经一度,廉颇以为,他好不容易设下的大阵,就要被敌军破去。好在大周御林军也不是纸糊的,就算放在整个华夏区,那也是一等一的精锐。
兼且他们又占据地利,廉颇也没真的老眼昏花,经验还是那般老道,尽管被敌军打得手忙脚乱,终究还是抗了过来,艰难守住了这一波。
等到夕阳西下,霍去病这才下令鸣金收兵。
这就是霍去病了,行事毫不拖泥带水,也没什么顾虑,既然蒙恬自承要打探敌军虚实,主动要打第一战,霍去病指挥起来,那是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整个下午,几乎将大晋禁卫军的价值压榨干净。
就是勇猛如蒙恬,一战打下来也是精疲力竭,对霍去病的行事风格,他算是有了清晰的认知,这可是一位说话丝毫不打折扣的主,也不知客气为何物。
粗略统计,仅此一战,大晋禁军就阵亡两万余人。
这可是精锐士卒啊,每一位禁卫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更何况一次就阵亡两万人,搁谁,谁也心疼。
大晋,更是从未有过此等惨重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