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有的士兵还不敢动手,结果看见屋里那些妇女儿童的惨状,下手越发利落起来!
有的妇人还活着,迷茫中苏醒,见是官兵来救她们,激动的热泪盈眶。紧紧的抓着小兵的袖子不撒手。
李副官按住那妇人的手道:“娘子莫怕,等我们把歹人解决完再来救你们。”
妇人呜呜的哭出声,李副官怕惊醒其他屋子里的人,连忙捂住她的嘴道:“我们只有十多个人,正面不是他们的对手,娘子莫要出声。”
女人重重的点头,李副官松开手,那娘子道:“大人别怕,我帮你们遮掩一二!”说罢便哀声求饶起来。
那些歹徒成日听着这样的哀嚎声已经不稀奇,嘟囔的骂了几句继续沉睡。
“谢谢娘子。”李副官他们继续清理其他流寇,刘龄之则一个人悄悄朝后院潜入进去。
这伙流寇的首领带着儿子住在这里,他儿子就是今天刘龄之碰见的那个半大小子。
借着月色刘龄之一间一间寻找,终于在一间小屋子里找到这爷俩。
年轻那小子睡在外间的矮榻上,年纪大的匪首睡在里间的床帐里。刘龄之屏住呼吸,端着刀慢慢的朝两人走近。
突然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屋子里响起叮当的铃铛声,床上的两个人瞬间醒了过来!
刘龄之二话不说直接朝那年纪小的砍了过去,一刀没砍中头,砍在他的肩膀上,这小子疼的哇哇大叫。
“你是什么人!放开我儿!”匪首拎着刀从床上滚下来怒喝。
“来取你们狗命的人。”刘龄之又挥刀砍了过去,第二刀直接送那匪首儿子去了西天。
脑袋滚到匪首脚下,心疼的他啊啊大叫:“你还我儿性命!”
刘龄之躲开他的攻击道:“这城中百姓的命谁还?”
匪首不说话,挥舞着大刀朝刘龄之砍去。他手里的刀比刘龄之手里的长刀重了两倍有余,跟他对拼一下震的刘龄之手腕发麻,虎口都裂开了。
匪首武功高强,这些年刘龄之还是头一次碰上这种硬茬子,接了两刀见自己不敌连忙向后退去。那人压根不给他退的机会,直接欺身上来刀刀致命。
“你既有这样的好武艺,干点什么不好,非要做这伤天害理的事!”刘龄之苦苦招架。
“废话少说,纳命来!”
刘龄之想起当年在京都比武时,李垚的锏也是以重取胜,干脆扔了刀赤手空拳的跟他对打起来。
屋里空间狭窄,那匪首挥刀费力,打了一会便落了下风。
院子里传来李副官的声音:“刘大人?刘大人你在哪?!”
刘龄之心中一喜,看来其他人他们已经解决完了,连忙大喊:“我在这!”
匪首见情势不对,转身便想跳窗逃跑。刘龄之捡起地上的刀朝他后身砍去,那匪首躲闪不及被砍掉一条胳膊。
“啊!!!”匪首疼的失声大喊。
李副官带着十多个士兵持刀将他团团围住。
刘龄之擦了把脸上的血和汗从屋里走出来。
李副官上前询问:“大人这人怎么处理?”
“绑上,带回中州!”
剩下院子里其他流寇的尸体被堆到篝火旁边,架上柴直接烧了。
*
翌日,刘龄之和官兵在城中找来了干净的衣服拿到大院子里,给那些妇人换上。
这些女子得知那些流寇已经死光了,高兴的抱在一起痛哭。这短短的六七日时间,她们仿佛掉进了人间炼狱,生不如死!
其中一个年纪稍长一点的妇人走过来道:“大人,多谢你们的救命之恩。”
刘龄之:“大嫂莫要客气,是我们来晚了。”
妇人擦了擦脸色的泪水:“我跟这群姐妹们早就报了必死的心,没想到还能得救。只是那些年纪小的姑娘,经此磨难恐怕回去也会轻生,求大人救救她们。”妇人说着跪了下来。
刘龄之连忙把她扶起道:“您放心,救人就到底,送佛送到西,我定会禀报大人将这些妇人妥善安置!”
从流寇手里一共救出十二名妇女和四名儿童,她们有的伤的非常重,几乎不能站起来,有的伤的比较轻。轻伤的女子自发照顾起重伤的人,给她们换洗衣服喂饭喂药。因为受伤的部位私密不方便查看,只能回中州后为她们寻找些女郎中治疗。
刘龄之让李副官快马加鞭回中州,派人用马车把她们接过去。然后又让人拿着铜锣在街上敲,告知镇子上那些藏匿起来的老百姓们,流寇已经被清理干净了。
过了半日,镇上的幸存者们才悄悄走了出来,他们看着街上的惨死的尸体,树上挂的头颅,沉默着自发开始收殓。
这里面有他们的亲朋好友,有街头卖东西的小商贩,还有平日吵嘴的邻居。不知是谁先哭出声音,接着大街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悲鸣声。
官兵们也红了眼睛,这群流寇真他妈不是人!仗着自己有武器便来欺辱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
*
李副官回去的途中正好跟徐渊撞了个正着,知府大人居然亲自带着五百官兵过来增援。
两人一见面,徐渊急切的询问:“镇上怎么样了?刘武官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
“大人莫急,城中的流寇已经被我们清理干净了,刘大人留在镇上安抚百姓。”李副官长话短说,把小镇上发生的事同徐渊讲了一遍。
听他说完徐渊这才稍稍放下心,连忙道:“那正好,你与我同去镇上接人。”
赶到镇上时,原本堆积在街上的尸体已经被掩埋掉,但街上那一片片暗红色干涸的血迹,仍述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徐渊放眼望去,整个小镇格外荒凉,到处都是被火烧过的残垣断壁。
离老远刘龄之就看见骑在马上的徐渊,连忙跑了过去:“阿渊,你怎么来了?”
徐渊扶着他的胳膊下了马道:“萧全那厮偷着跑了回去,还说你擅自离开。我怕你有危险便带人过来支援,城里现在怎么样了?”
“流寇已经肃清,还活捉了匪首,救下十多个妇人,只是她们不太好安置……”虽说盛朝民风开放,可这些妇人被侵犯了这么多日,心理上的伤恐怕比身上更严重,放任不管肯定不行。
徐渊了然的点点头“放心,我带了马车过来,那些女子如果愿意离开,就带回中州吧。”
有些妇人家人还活着不愿离开,有的没了亲人没有牵挂,最后只有九个女子和那四个孩子愿意跟他们一起离开。徐渊看着这些神情麻木,满脸伤痕的女人,年纪最小的才八九岁……难受的他眼眶酸涩。
回到中州后,徐渊立马命人把她们安置在扶幼堂里,请了女郎中帮忙开导照看,等她们身上的伤好后帮她们重新办了户籍,可以选择留在这里或者回到镇上重新生活。
安顿好她们徐渊开始秋后算账,先是审问了那个被活捉的流寇。这人听口音不像是中州人,问了半天他也不说实话,上大刑后才透露出他们是从荆南那边过来的。
自从西南王自缢后,那边就成了无人管辖的地界,朝廷虽然派兵过去,但因为语言不通,民风不开化,根本没办法管理。那些深山里的人茹毛饮血,杀人不眨眼,这一路过来竟然祸害了五六个镇子!
徐渊直接判了他凌迟!这种人死不足惜!
然后是萧全,玩忽职守,临阵逃脱,虽然没造成伤亡但徐渊还是革了他的职,重打五十大板。
萧全不服,扯着脖子拿自己祖父的名头吓唬徐渊。
徐渊冷笑:“萧老将军要是知道家里出了这么个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孙子,估计气的能把你溺死在粪坑里!”
负责行刑的人恰好是李副官的手下,平日萧全总欺压他们,如今新仇加旧恨差点没把他打死。
中州流寇一案算是彻底告终。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眨眼便是三年后。
这三年时间中州在徐渊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去年税收税额居然是北方四州里最高的!中州土地肥沃,不亏为大盛粮仓的美誉!
黄河沿岸的大堤也修的差不多了,这条大堤长达一千五百米,高三米,都是百姓们用石头一点点堆积起来,后世被称为徐公堤,为中州挡住了四五次巨大洪灾。
八月朝廷送来的调令,徐渊三年考核评为上上被调回京都,认命从三品太常寺卿。
这一年徐渊年二十八岁,是盛朝最年轻的九卿之一。
奉命来中州接任他的人居然还是熟人,正是当年同榜的状元秦书尘。
两人乍一见面都没认出彼此,秦书尘胖了一圈,大腹便便,看起来年岁长了不少。而徐渊这几年蓄了胡须,在中州各地来回奔波晒的又黑又瘦,哪还有当年探花郎的风姿。
“温柏,这几年辛苦了。”
徐渊打趣道:“还好,倒是你看得出在京都过的颇为顺心啊。”
秦书尘摆摆手道:“嗐,你莫要取笑我了,我这身材随了我爹,年纪一大就发胖,实在控制不住。”
两人相携进了府衙,这中州府过去是个烫手的山芋,谁都不爱来。如今被徐渊治理的成了香饽饽,各个官员争抢着来,秦书尘还是走了后门才调过来的。
小厮给两人斟了茶,徐渊道:“你这次是自己来的,没带上家人?”
秦书尘显摆道:“儿女们都成家了,去年刚得了小孙孙,别人带你嫂子不放心,我便自己一个人来上任,等孩子们大一些再过来。”秦书尘比徐渊大六岁,今年刚三十四岁,没想到都当了爷爷!
徐渊眼馋的够呛:“还是你命好哇。”
两人聊起京都的事情,同榜的温良恩这几年仕途颇为不顺,从吏部调到工部,几乎游离在了权势的边缘。
他娘子最后由承恩侯出面保了下来,两人合离后,温良恩续娶了鸿胪寺少卿家的老姑娘,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说完两人唏嘘的叹了口气,没想到当初同榜里,升的最快的竟然是毫无背景的寒门学子徐渊。
第142章
如今皇上羽翼已丰,世家权势低落,大盛朝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秦书尘道:“京都有人烧制出来整块的琉璃,那东西晶莹剔透像未融化的冰块漂亮极了。”琉璃前朝就有,只不过烧制不易,只能做些首饰杯子之类的小物件,还从未见过有人烧制出大的东西。
徐渊来了兴趣。“这东西可以拿来做什么?”
“做窗户,风吹不破,雨淋不坏,主要是透明的,比窗纸好多了。”
徐渊感叹:“如此好物肯定做价特别高吧?”
秦书尘:“价格还好,京都有钱的人家都换上了。去年还有一位工匠制造出脚踏纺车,一日可织两尺布!”这才是造福百姓的好东西。
自古布匹价格昂贵,百姓们舍不得花钱买。往往买一块布做了衣服缝缝补补要穿许多年,如今纺织速度快了,布的价格也会渐渐降下来。
说完京都,徐渊给他说了说中州各县的状况,秦书尘听他说完感叹道:“怪不得中州在你的治理下能发展这么好,看得出你下了苦功啊。”
徐渊摆手:“为官者,为生民立命应该的。”
*
秦书尘来了,徐渊就该准备走了,恰逢刘青也该去保定府参加乡试,时间耽搁不得。
府里的东西拿走的不多,大部分都留给了秦书尘。
老秦看着后院里两头一百多斤的猪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伯父伯母养的可真不错!”
徐渊笑道:“老爷子从小养到大养出感情了,不舍得杀,你若是不愿意养便杀了吃肉吧。”
“诶~养着吧,左右这么大的府邸我一个人住,养两只猪作伴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