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队长他们分开后,况叶去场镇上逛了逛,采买了些东西、还从邮局领到两封信件。
回九大队之前,去饭店填了肚子。
回到家中之后,把背篓中的东西安置好,况叶就打开了收到的两封信件。
这都是从潇省寄过来的信件,一封来自况家父母,另外一封来自况家小弟。
况家父母的信件,内容和以往都差不多,大都是亲人间的家常话短,不过有一件事,却让况叶有些无奈。
自从况家小妹接了况母的班后,她今年也正好满十八岁,加上有工作,是非常不错的结婚对象,就有不少人打听她的婚事。
况家父母看到况家小妹的婚事都有人打听了,一想到况叶如今年也二十二了,这婚事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在这次的来信中,况家父母就各种暗示,他该考虑结婚的事了。
对此,不打算结婚的况叶,都有些不知道如何回信。
第148章
六六年他回潭城探亲的时候, 况母当时就小小的提了一嘴结婚的事。
不过当时况叶翻年才满二十,况母那边也就不怎么急。
三年多过去,这期间况叶和况家通信频繁,但却没在信件中说起任何和找对象相关的话题。
况家父母本来就有点着急了, 这次正好借着况家小妹的事, 想要试探一下况叶这边到底有没有情况。
对于况家父母的催促, 况叶其实有点懵。
他还有一个来月才满二十三岁, 这样的年纪在他自己的认知中, 还很年轻了,根本不到需要被催婚的年纪。
但也很快的反应过来, 这个时代的观念和他原本的时代不一样。
这个时代的人普遍早婚,就连法定结婚年龄都是男年满二十周岁,女年满十八周岁。
但也不是人人都会按照法定年龄结婚,这其中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就成家的更是不少。
他这样的年龄在况家父母的眼中已然不小,加上下乡插队, 这婚姻本就是一件难事,他们早做打算也是出于对子女的关心。
况叶也知道况家父母的本意,倒也不会一来就直接说自己不结婚,为今之计只有先拖着。
回信的时候,在信件中言明他现在还没考虑结婚的事, 这件事慢慢来不着急。当然为了安抚况家父母,他也承诺要是真有情况,他一定会和家里说。
这个时候他倒是有些庆幸自己是个知青了, 九大队这边和潭城隔得远,不用时刻面对况家父母。
除了况家父母的来信, 还有一封是况家小弟寄来的,况叶也拆开看了。
除了寻常的问候语之外, 况家小弟讲述了他这几个月农场生活。
况家小弟下放的农场离潭城不远,因此抵达农场的时间要比周光旭他们到九大队这边早不少。
差不多是春节过后,也就是今年二月中旬末的时候就到了农场。
到农场之后,况家小弟每天下地干活,最开始的时候自然非常的辛苦。
好在当初况叶寄过去的一些药品,在这个时候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其中舒活膏、百香丸况家小弟在信件中更是夸赞不已。
看到这里,况叶就算还没看到信件后面的内容,也猜到了况家小弟的目的。
看完信件后,也果然不出他所料,之前他给况家小弟寄过去的药品,大部分都用得差不多了。
况家小弟借着这些药品,更为轻松的适应了农场的生活,如今想拜托况叶这边帮忙再寄些药过去。
不过从信件的内容中,他发现况家小弟似乎不知道他会制药的事,况家父母并没把这件事告诉他。
况家小弟以为他之前寄过去的药品是观市这边的特有的,这次写信过来,是委托况叶帮忙再买一些药品,当然他也把购药的钱给寄了过来。据况家小弟说,这钱还是他省吃俭用的省出来的,差不多抵得上他现在一个月的工资了。
况家小弟有工资这事,就不得不说一下下乡插队和去农场的区别了,农场的知青其实算是正式员工,有工资,有劳保,有后勤,有节假日,待遇比起插队的知青好太多。
这也是当时刘康民他们惋惜况叶没跟着他们一起回城的原因之一。
察觉到这一点后,况叶也能猜到一点况家父母背后的意思。他制售药品的事,容易被有心人盯上,况家父母干脆没和况家小弟等人透露。
既然如此,况叶也就不主动和况家小弟他们说这件事。
况家小弟拜托的药品,他花点时间制作一批,到时候寄过去就是。
正好现在队里的农活轻松了不少,也不缺那点时间。
至于原材料,空间中种植的药材消耗得不多,到时候用这个就行,不仅药效要强不少,就是账目也能好计算些。
就在况叶忙着制作药品的同时,大队长这边也找周光旭几人确定好时间,召集一些队里的劳动力帮忙修建知青宿舍。
修建知青宿舍,况叶同为知青,虽然不和周光旭四人住在一起,但也偶尔空出些时间去帮忙。
不过队里召集的人手充足,他搭把手的时间不算多。
倒是他看六月的天太热,在这样的日头下干活,很容易中暑,提供了一些消暑的药材和瓜果。
今年他小菜园种了一小块地的西瓜,这个时候头一批正好成熟。而种了近六年的果树,如今也已经枝叶繁茂,加上打理得当,每一棵果树都接了不少果子。
这段时间,正是吃桃、李、梨的季节。
当初下乡,想在空间种些果树,收集了不少当地果树的枝条或树苗。空间中他每种留了两颗,因为环境比外面还好,现在的产量他一个人根本消耗不完。
而为了掩饰,小菜园周围也每种都种了两颗,产量也不少。
他空间中的水果都吃不完,多余的或鲜储,或制成果干、果酱,甚至还会挑选一部分送人。
这外面种植的就更不用说了,这两年他都基本上送给队上相熟的人家,或者分一些给队里的小孩。
因为这些水果,这两年他的小孩缘都好了不少。
因此,这个时候给周光旭他们送些瓜果,对况叶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当然他也不是天天都送,一次送多点,再隔个十来天再送。
对于他送的这些药材和瓜果,周光旭几人很是不好意思。但给钱又不太合适,一是容易被扣“割资本主义的尾巴”的帽子,二是如今农村的人情来往,给钱就有些伤感情了。
几人暗自把这番情谊记下没,准备以后找机会还回去。
不过况叶这送瓜果的事也没有持续多久,也就送了三次,周光旭他们的知青宿舍就建好了。
算下来,修建知青宿舍大致花了一个月出头的时间,这速度可以说相当的快了。
当然之所以只花了这点时间,其实也是因为前期的准备充足。
当初周光旭他们四人还没到九大队的时候,知青宿舍的选址就确定了。
四人抵达九大队后,大队长陈庆国这边的动作也很快,早早的就找几人确认了到底要建造什么材质的宿舍。
确定好这些之后,后续的材料准备,也在动工之前就基本上到位。
之后建房,只需要找好人手就行,选址、材料早就到位,后面工序照着走就行。
要不是这期间因为天气、以及材料需要干燥,建造知青宿舍花费的时间会更短。
知青宿舍建好之后,等屋子干燥了一段时间,周光旭四人就搬到了这里。
在几人搬过去两天后,四人上门请况叶去聚了一次餐,算是庆祝乔迁之喜。
“这屋子敞亮!”况叶走进知青宿舍,不由的夸赞道。
之前几天一直忙着制药,也就基本上没过来。周光旭他们搬到知青宿舍,还是几人昨天过来邀请他,才知道。
虽然知青宿舍修建期间他来过几次,但建好后还是第一次仔细打量。
新建的知青宿舍,并不是砖瓦房,砖瓦房的造价实在有些高,周光旭四人和大队长这边商量了一番,选择了造价相对较低的另一种。
如今的知青宿舍,屋顶还是用的青瓦,但墙面就不是砖墙了。墙面是当地一种常见的样式,石板为基底,更上方用竹篾和木料为框架,再抹上黏土和石灰,就是一面面颇具特色的墙体。
尽管建造的不是砖瓦房,但知青宿舍也是九大队极为亮眼的存在。
如今大队上新建的房屋不多,能用青瓦做屋顶的也是少数。就是这样颇具特色的墙体,也不是哪家都能造的,它比土墙的造价要高不少。
现在的知青宿舍自然比起原先的安置点好太多,高墙亮瓦让整个屋内看起来宽敞明亮。
“还是看到况叶哥你屋顶装的亮瓦,我们才想到在屋顶也这么弄,这屋子的确亮堂许多。”听着况叶的夸赞,许诚指着屋顶的亮瓦道。
几人之前住的安置点,是茅草的屋顶,这采光本来就不好,修建知青宿舍的时候,他们见过况叶修缮后的屋顶,一致决定每间屋子都要铺设两块亮瓦。
仅仅入住两天,几人就感觉到这亮瓦的好处。
之后况叶跟着四人在屋子内外都转了一圈,甚至旁边的小菜园也转了转。
周光旭四人搬到新建的知青宿舍住,那么自留地再是原先安置点那处就有些远了。对此大队长早就有了安排,知青宿舍旁边的一小块土地早就划拨给几人。
周光旭四人也早早的就把这块地利用上了,下乡四个来月,自留地的重要性他们知道得非常清楚。
不仅仅是吃菜需要靠自留地的产出,不少人家还靠着自留地添些口粮。
尽管四人分到口粮不算少,但这几个月下来,他们也感到有些捉襟见肘。
按照每人一个月三十五斤口粮来算,周光旭四人每天每人有一斤出头的口粮,除去加工的折损,也不会小于一斤。
但几个月下来,四人的口粮还是有些不够吃。
繁重的农活,消耗的体力是巨大的,周光旭四人年纪最大的就二十出头,正是胃口好的时候,干完活后的饭量是越来越大。
每天一斤口粮,得再加上大量的蔬菜,才能满足几人需求。
至于油水,尽管他们这一年有定额的食用油和肉,比一般的队员好不少,但四人加起来,每个月的食用油只有一斤半,肉只有一斤二两,也就够四人塞塞牙缝。
为了不饿肚子,周光旭四人早早的就在这边的自留地种上了蔬菜瓜果。
几人邀请况叶参加的这场乔迁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桌上的荤菜可不太好凑。
这个时代,请人吃饭都算的上交情不错,要是还有荤菜,那就更是厚意了。
一场乔迁宴吃得宾主尽欢,饭后况叶在知青宿舍待了许久才提出告辞。
回到自家的小院,况叶翻检了一下晾晒在院子中的药材,继续忙活制药的事。
直到天色渐晚,他才停下手上的活,准备收捡晾晒完药材后,再去打理一下屋子旁边的小菜园,种在里面的灵植他更得去看看才行。
第149章
现在小菜园种植的灵植, 每一处都埋入了一块刻画了聚灵阵的竹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