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上的小孩,调皮的时候让人很不得拿棍子抽,但有时候又挺招人喜欢的。
知道二小队磨坊的位置有人家可以换豆腐,他干脆加快回住处的脚步。
回到住处,把背篓放好,况叶来到厨房,取了一个竹篮和两个大陶碗,就再次出门。
来这个时代快半年,他基本上就没吃到过豆腐。
场镇上赶集的时候,豆腐基本上已经卖完。自己做的话,虽然知道大致的做法,但他和简修文他们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尝试。
而且做豆腐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泡豆子、磨豆子、熬煮、压制,这些技巧没人指点的话,想要做成功其实挺难的。
而且点豆腐的盐卤或者石灰水,真要找在这个时代还挺麻烦的。压制豆腐的模具、纱布等工具,倒是有代替的东西,只不过做出来的成品形状就不那么规整罢了。
而冬娃子他们换的这些豆腐,倒是形状规整,料理的时候也就比较方便。
好久没有吃过豆腐,今天他遇到了竟然勾起了馋意,如此当然不能错过。
而且过两天就是除夕了,这豆腐也算为年夜饭添一道菜。
花了一些时间走到磨坊的位置,对于冬娃子口中的林三叔家,况叶并不知道具体位置。
但既然在磨坊下边,那么就很好找。
抵达磨坊后,原本问路的打算都用不上,此时前往这位林三叔家换豆腐的人不少,况叶只需要跟着这些队员一起过去就行。
林三叔的家果然就在磨坊下边点地方,此时他家的院子里聚集起不少人,都是来换豆腐的队员。
换好豆腐,一些和其相熟的人家,也没有第一件离去,而是留在着闲谈,林三叔家偶尔忙不过来的时候搭把手。
况叶跟着走进林三叔家的院子,排着队等待着换豆腐,因为换的人实在太多,现在还得等新做的成型才能换。
在这期间,他也了解了今天为啥能在这换到豆腐的原因。
林三叔也是陈家人,和小队长陈繁荣是同辈人,叫做陈繁林。他家媳妇会做豆腐,但生活在农村并不常做。还有这毕竟是媳妇娘家人的手艺,陈繁林也不好以此谋生。
平时家里都在忙活农活的事儿,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会做一两次豆腐,这个时候有需要的队员可以来他家换。
在这换豆腐有两种结账的方法,一是直接拿豆子换,一种就是直接给钱。
一斤豆子能换两斤豆腐,林三叔家的豆腐压的实,算下来人家就挣了个辛苦钱,队员们也大多愿意用豆子换。
当然也有用钱卖的,价格和场镇上的一样,但因为林三叔家的豆腐要压的实些,其实算起来比镇上的便宜。
最终况叶花了三毛四分钱换了两斤豆腐。
他如今只有一个人,这些豆腐看似有点多,但后天就是除夕,豆腐在这个天气也放的住,不怕吃不完。
带着豆腐和一些队员回程的途中,况叶从他们口中还得知了另外一个消息。
明天一小队这边要打鱼。
九大队每个小队都有一个蓄水的堰塘,在它们空置的这段时间,也不是就这么干放着。
每年收完稻谷后不久,队上就会购买鱼苗放进去,养到第二年快插秧的时候。
经过大半年的喂养,堰塘的鱼也差不多有两斤多,生长速度快的白鲢鱼甚至可以长到三四斤左右。
到时候这些鱼大部分会卖给收购站,以完成每年的养殖任务,少部分会分给队员,也算是双枪农忙时节队员们难得的营养补充。
而在过年的时候,队里也会适当的捕捞一些鱼,有需要的队员花钱从大队上买,也算是给年夜饭增添一道菜。
毕竟年年有余,这样的添头,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家还是非常注重的。
对于捕鱼这件事,况叶当然也非常感兴趣。
他今天在熊哥那买了两条风干的咸鱼,本来就是打算年夜饭的时候添道有鱼的菜。
至于在河沟中捞鱼这种操作,在这个时代特别是九大队这里是行不通的。
九大队这边只有一条小河渠,里面自然是有鱼的,但里面生长的鱼普遍不大,都是些鲫鱼这类的。前几年“共产风”还致使河中的鱼被捕捞过度,以至于现在大点的鱼基本难见。
这些鱼倒是有人捞,但基本上是队中的小孩。大人的话就算捞鱼,也会尽量避开人,而且也有点得不偿失。
作为知青的况叶,就更不会这样做了。
如今大队上要集体打鱼,他当然更愿意用这新鲜的鱼作为年夜饭的一道菜。
带着豆腐回到住处,况叶收拾了一下今天采买的东西后,就开始清洗阶沿上的石磨,他准备用它来磨些糯米粉。
况叶家乡有个习俗,大年初一的早上有吃汤圆的习俗,如今虽然在这个时代,也只有他一个人,他还是准备到时候吃一碗汤圆。
空间中原本有袋糯米粉,但早就被他消耗完,如今只剩下些糯米,这糯米粉只好现磨了。
糯米粉大年初一才能用上,况叶就没有采取水磨的方式,而是直接干磨。
等石磨清理干净,把没有泡水的糯米慢慢的放进石磨上方的小孔中,期间不断的推动磨盘,很快有些粗糙的糯米颗粒就缓缓的落在下方石盘中。
一斤左右的糯米磨完第一次,况叶用竹刷收集起这些糯米碎粒,继续第二次研磨。
就这样重复研磨了好几遍,才得到可以用的糯米粉。
当然这种糯米粉还是比较粗糙,比不上水磨的细腻,就更不用说机器研磨的。
但其实这样的糯米粉包的汤圆,也别有一番滋味。
......
“鱼!哇,这鱼好大!”
一小队的堰塘边此时聚集起不少人,其中有不少小孩。
看着被渔网拖拽起来的鱼,不由的紧紧的盯住其中翻腾的鱼,看到比较大的还忍不住惊呼。
岸上看热闹的队员们,也对这些鱼十分关注,他们此时都拿着盆或者桶,等待着买鱼。
此时堰塘中有一艘小木船,有两个队员正架着它在堰塘中捕鱼。
一个队员撑着竹竿,让木船在水面滑行,另外一个队员则盯着水面,搜寻鱼儿的踪迹,发现踪迹后撒网捞鱼。
此时刚好有一网鱼被拖上船,其中有几条看着挺大。
船上的队员把这些鱼从渔网中取出,也同时进行筛选,小于一斤的基本上都会被放生。
这样的大小再养一段时间更划算。
况叶也拿着装鱼的盆在岸上等待,看着堰塘中小船在水面上飘荡,队员手中的渔网一次一次的洒下去。
直到船舱被装上不少鱼,小船才靠岸。
队员把船舱内的鱼转移到岸边的秧斗中,看着一尾尾鱼在其中翻腾出水花,一群小孩忍住围在边上观看。
此时队员们也可以买鱼了,在堰塘的堤岸上排成了长长的队伍。
此时小队长和记分员在秧斗旁边,和帮忙的队员给鱼称重,同时记账。
年底分红还没过多久,队员此时都能拿出点钱买鱼,毕竟如今的鱼也不算多贵。
如今的鱼价差不多在两毛四一斤,今天堰塘里捞出来的鱼最多也就两斤多,一条鱼最多六毛多一点,多数队员还是能买的起。
不过今天捕鱼有限,队员们一户最多也就能买三条。
看着队员们或端着装鱼的盆,或提着桶,带着一年笑意离开,队伍也在不断的前进,很快就轮到了况叶。
他只有一个人,所以选了一条一斤多的草鱼,也就花了三毛七厘钱。
等他买到鱼,一小队这边的队员也差不多买到鱼了,秧斗中还剩下几条,最后也没再次放进堰塘中。
堰塘这边散场后,况叶带着草鱼回到住处,给它换了一个大点的盆,毕竟这鱼还得养到明天才行。
第47章
买鱼回家, 时间也才到半上午,况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跟着捕鱼的队员,前往其他小队看热闹。
因为九大队的木船只有两条, 刚刚捕完鱼的队员, 要把木船送到二小队那边, 二小队的队员们还在等着捞鱼呢。
今天九大队这边每个小队的堰塘都会捞鱼, 刚刚散场的时候, 一些小孩和队员,就跟在运船的队员后面去看热闹。
没去看热闹, 这接下来的时间,况叶还有不少事情要忙。
把鱼放到大一点的盆中之后,况叶回到自己的房间,把床上的床单被套换了,把脏鞋袜也都收拾出来。
翻年之前的大扫除, 自然还包括这些,他今天准备把这些都清洗干净。
其实今天他端着鱼回来的时候,路过一些队员家的时候,也看到队员家的女性在浣洗衣物。
他这样的行动在这里并不是个例。
平时换下来的衣物况叶洗的勤,今天除了床单被套, 鞋袜并不多,不过就算这样,他也忙碌到临近中午。
简单的吃完午饭, 下午况叶仔细琢磨一下,发觉没有什么事可忙的, 也就歇息了一下午。
都要过年了,他也得让自己歇一歇, 更何况明天还有不少事要做了,养精蓄锐也很重要。
晚上在空间的时候,况叶保持了这个悠闲的心态。
今天暂停了学习的任务,而是找出以前的小说,打发时间。唯一的忙活的事就是,摘取了些蔬菜,之后也没有加工,除了辣椒摊开晾晒,其他的全部放进储物柜。
晚上这顿加餐也很简单,之前煮的白水蛋加上几个生番茄。
之后就是一夜好眠,第二天清晨的阳光唤醒的况叶。
感觉到有些凉意,况叶这次却没有第一时间起身,而是左右翻滚几下,把自己裹成了一个蚕蛹。
今年的腊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今天就是除夕了,这一天他也想赖床。
反正如今也只有他一个人,赖床也不会影响什么。
裹成蚕蛹后,况叶在床上磨蹭了好一会儿,想要酝酿一下睡意,结果是一点都没有。
想要找些其他的事转移一下注意力,拿书看小说又有怕冻手,最终这赖床的举动也没能持续多久。
没有手机这个赖床神器,这赖床似乎都变得有些难熬。
曾经的可以在赖床到中午,没想到如今竟然不习惯赖床了,况叶都不由的感慨一番。
适应性强,好坏参半啊。
既然赖床不成,况叶也不勉强自己,干脆的收拾一番起床。
不紧不慢的吃过早饭之后,他也开始为今天的连夜饭做准备。
今年只有他一个人过除夕,而且还是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但这年夜饭况叶也不准备马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