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事况叶没有隐瞒的想法,为了以后能够给自己制药有个出处,他在之前自然要做好铺垫。
听说况叶收集的这些都是草药,队员们还是有些稀奇的。
不过其中一些的确是他们认识的,队员们家中有需要的时候,也会采摘,倒是相信了况叶的说辞。
不过一些队员眼中的杂草,竟然也是药材,队员们倒是第一次听说。
比如路上常见的牛筋草,竟然也是一味草药。又比如臭椿树的树皮枝叶竟然也可以入药,还有路边常见的黄荆这些。
听着况叶简单的介绍,队员们也有些好奇他是怎么知道的。
况叶也给出了原因,解释他读过一些医药的书籍。
他知青的身份,倒是没有让人怀疑这个说法。
而他采收的这些草药,对于队员来说没有什么影响,加上相处半年对他的影响还不错,也就没多说什么。
当然队员们对此也不是没有想法,况叶既然认识草药,之后说不定能找他帮忙。
如今农村医疗条件有限,就算是能辩药,到紧急时刻,说不定能救命呢。
就这样况叶开始采收草药,为他的实验制药做准备。
不过在动手之前,他要学的东西还不少,基本草药相关的书册,药材的炮制倒是有记载,而制作成药除了方剂,手法上到没有太多的提及。
况叶为此不得不从丹修留下的资料中学习。
在学习的时候,况叶也没有放下对其他事的关注,比如房屋旁边的小菜园,以及空间中的田地。
这些照顾好,才是他生存的根本,所以一点也马虎不得。
倒春寒之后,气温再次升高,他也跟着队员们给蔬菜育苗。
而空间中清理之前种植的蔬菜的秸秆,也终于被他做完,如今正在翻这些地块的土,为下一批的作物移栽做准备。
就这样三月上旬的时间渐渐过去,本应该探亲回来的简修文两人,假期结束却还没有归来。
大队长对此,到没有太多的担心。
因为其他公社的回去探亲的知青,也基本上还没回来,如今的交通陈庆国也是知道的。
而且之前一些探亲的知青,基本上回来报道的时间也会晚上那么几天。
况叶对此也有准备,他每天忙得不得了,也分不出太多的心思关注。
如今队里见气温升高,也准备开始春耕的工作,他白天上工的时候,已经没有之前那么轻松。
第55章
三月中旬, 气温已经回暖不少。
地里的油菜花也零星的开起来,小麦也逐渐抽出穗子。
这个时候队上也开始春耕的工作,这段时间虽然比不上之后双抢时节忙碌,但地里的活也不如之前的轻松。
整个生产队, 都在为之后的春种做准备。
平整土地的同时, 也在准备育苗床, 其中最难弄的水稻的育苗床。
如今气温虽然回暖, 但整体的温度不算高, 而这个时候下水田,对每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都是一个考验。
况叶这几天和队员们都在水田里弄育苗床的。
育苗的水田, 先是被水牛犁过,之后在用钉耙把淤泥里的根茎等细细的耙一道,之后把这块田地的水在放出一些。
况叶等人筑起一厢厢育苗床。
育苗床的是有田里的泥土堆积而成,苗床得露出水面,还得刮平整。
弄着个苗床特别费劲, 况叶和队员们泡在水田中,一个人一天也弄不了多少。
这活小队长基本安排年轻点的男性队员干,这样的温度其他年龄大点的队员,或者女性队员一般承受不了。
干活虽然会让身体暖和起来,但况叶这几天从水田中上来, 还是会感觉有些冻。
好在他如今的身体和常人无异,加上每天的青蕴酒,倒是没有出现感冒等症状。
这天就在他下午收工, 在田边洗脚的时候,看到大路上出现两个身影。
“叶子!”还没等他看清来人, 两个身影中的其中一个,就在老远的地方向他招收。
从这声熟悉的称呼中, 况叶判断出来人的身份,正是刘康民他们。
探亲结束的他们,如今也再次回到九大队。
况叶回应一声后,加快了洗脚的速度。洗完之后简单的用田边的杂草擦拭两下,就穿上草鞋。
因为要下田,况叶这几天就没有穿胶鞋,而是把去年收整好的草鞋拿出来。
在他穿好鞋后,简单的整理一下自己,简修文两人也走近了,如此他们正好一起回去。
差不多一个月没见到两人,再次见面,况叶发现他们还是有些变化的。
两人似乎涨了点肉,看来这趟探亲假,两人应该过的还不错。
“修文哥、康民哥,好久不见。”再次见面,况叶笑着和两人招呼一声。
至于其他的动作则没有了,主要是他现在一身泥浆,也不太方便。
“叶子,我们回来了。”刘康民见此倒没介意,而是伸手拍拍他的肩膀。
也因这个动作刘康民察觉有些不对劲,一个月没见面,叶子是不是又涨高了一点。
刘康民的身高不算低,也有一米七出头,之前和况叶的身高也差不了多少,但现在他明显感觉出来了差距。
“叶子,你是不是又高了。”发觉这一点,刘康民直接问道。
“是在涨,但一个月也差别也不大吧?”况叶对于自己的身体情况也很清楚,但单独居住这段时间,变化应该不大呀。
刘康民的表情,像是他这一个月涨了不少一样。
“是要比之前高了点。”此时简修文也靠近况叶身边,尝试对比了一下。
简修文要比刘康民高一点,也比况叶高一点,一个月未见,两人的身高已经差不多。
况叶也察觉到他如今和简修文差不多高,那他现在的身高差不多应该有一米七五左右了。
至于刘康民为何这般敏锐,也可能是一个月没见的原因。
对于身高这件事况叶没有纠结太久,转而问起简修文两人这一个月探亲期间的见闻。
两人变讲起这一个月期间的趣事,一路上的气氛也相当的和谐。
经过仓库的时候,况叶把工具还回去耽搁了一会儿,后续三人继续回住处。
回到住处后,简修文两人整理带回来的包裹的时候,况叶在厨房中烧水。
其中一大部分是他自己用来洗漱的,下田后浑身都是泥,之前只是简单的清洁,回来后用热水洗一遍,在换上干净的衣物,整个人都舒服不少。
少部分是简修文他们打扫房间用的,他们的房间一个月没有住人,灰尘积了不少得好好收拾一下。
整理完这一切后,三人才开始准备今天的晚饭。
晚饭比平时丰富些,主要是简修文两人拿出了家乡的特产,作为晚上的添菜。
在吃饭的时候闲聊的时候,况叶问了一句之前在县城遇到的那名知青。
况叶记得那位好像叫齐鸣海,不知道这次是不是和简修文两人一起回来的。
听到齐鸣海的名字,饭桌上的气氛凝滞了一下,不过这气氛很快就消散开。
简修文和刘康民,对视一眼,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
“齐鸣海前段时间被单位接收,也就没跟着一起回来。”对于齐鸣海的事,简修文和刘康民都听说了。
两人也想回城,但他们没有这方面的门路,听到齐鸣海回城的事,心中也相当的复杂,羡慕中带着点不甘。
但他们也知道这不容易,这段时间也调整好了心情。
只不过心中难免有点惆怅,不过如今倒是能平静的说出这件事。
“啊?那是件好事。”听闻此事,况叶先是有些疑惑,不过很快反应过来。
他知道知青下乡,还得持续到七十年代后期,倒是觉得能提前回城也倒是一件幸事。
几年之后的知青下乡人数会骤增,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知青在农村的生活状况并不好,直到七一年后,政策规定开始在知青中招工、招生、征兵,知青们才看到些回城的希望。
而高考恢复更是掀起了更大的希望。
自从成为知青,况叶就努力回想之前所了解的有关信息,甚至翻阅了历史课本,才回想起这么点有关的记载。
而这个世界具体的走向,和他原本的时空是否一致,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好。
不过怎么说,齐鸣海能在这个时候回去,都算是幸事。
“嗯,是好事。不过下一批知青应该不久后就要到了。”刘康民聊起另外的一件事。
“我们回来的时候,城里已经开始知青报名了,新的知青应该和我和康民的下乡时间差不多。”简修文想起他们还在家的时候,就有不少街坊邻居来和他们打听下乡的事。
新一批的知青即将下乡,有些担心子女的父母,或者是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都想从他们这打听一下农村的生活。
这样也算是为之后做些准备。
“新的知青,也不知道九大队这边会不会有?”况叶听到这个小消息,就开口说了一句。
他和简修文两人的下乡时间不太一样,是去年初秋的时节。
其实一般知青下乡,是在每一年的春季。而他这一次之所以不同,原因是六三年下半年的时候,有领导层在各高校进行了宣讲,为了响应号召,在秋季又有了一批新的下乡知青。
其实如今下乡的人不算多,九大队这边今年不一定会有新的知青。
“这个就只有问大队长了,如果有新知青的话,大队长这边会提前收到通知。”刘康民回了一句。
去年况叶抵达九大队之前,大队长陈庆国这边就收到了通知,他和简修文才能提前准备好屋子和床铺这些。
当然他们也只是帮忙,像木架床这些都是队里提供的。
“嗯,到时候如果有新知青的话,不知道我们这够不够住。”想到新知青,况叶还不由的思考了一下他们这里的住房问题。
其实他和简修文、刘康民三人,目前住的这座房屋,对于三人来说还是比较宽敞的。
队里其他的人家,住所不一定有他们宽裕,当然他们这座破旧程度也算是队上数一数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