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椅上坐得笔直,看着下面的臣子,志得意满。
他这个成就,虽然是站在父皇的肩膀上得来的,但是也说明他做的不错是吧?
李世民也对自己的儿子感到非常满意,尤其是听到他在位的时候灭了高句丽,那就更满意了。
这个牛皮癣一样的国家,总算还是被消灭了,而且是在自己的儿子统治期间被消灭的,很好!非常好!
但是武则天却微微皱了皱眉。
接下来的话,估计不会太好了……
果不其然,陈曦顿了顿,脸上露出了遗憾的神色。
李昞紧张起来:【怎么,老夫这个后人,不是很好吗?】
陈曦叹了口气:【对李治不能要求太高,毕竟他不是三个千古一帝,唐王朝也不能连续出那么多的ssr。
能做到守成并且扩大疆土,就已经是很不错的皇帝了。
李治就是在所有的皇帝之中也算是在中上游的了。
不过史书评价,李治是“儒仁无远略”——这是《新唐书》说的。
虽然感觉宋朝的人没什么资格说唐朝的皇帝“儒仁无远略”,毕竟比“儒仁无远略”这点来说,没人能跟宋朝的皇帝相提并论的。
但是李治在有些时候,确实看起来好像有点冲动了的。】
【比如说在对突厥的方面。
是的,突厥虽然在李世民时期载歌载舞的,可汗都去长安成为了舞蹈团的一员,但是没多久他们就又觉得自己站起来了。
永徽元年时,高侃擒车鼻可汗,平定漠北。
开耀元年,突厥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联兵叩边。
李治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曹怀舜、李文暕为副将,率兵讨伐。
两军相遇,阿史那伏念借助顺风攻击唐军,唐军被扰乱,曹怀舜等弃军逃走,唐军大败,死者不可胜数。
曹怀舜等收集散兵,并用金帛贿赂阿史那伏念,与之谈和,杀牛为盟。
阿史那伏念便撤兵,曹怀舜等得以回朝。】
【后来,裴行俭使用反间计,使得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相互猜忌,最终一同向裴行俭请罪,裴行俭许诺保阿史那伏念不死,于是突厥正式投降,裴行俭便带阿史那伏念回京师。
然而,裴炎嫉妒裴行俭的功劳,唆使李治诛杀阿史那伏念。
李治听信谗言,下令诛杀了阿史那伏念等西突厥降将54人。
裴行俭感叹说,恐怕杀降之后就不会再有人归附大唐了,于是称病不朝。
这样大规模地屠杀少数民族首领在唐朝历史上是第一次,而且这种不讲策略的处置方法无疑给突厥贵族加紧分裂活动提供了借口。】
【裴行俭的话很快就应验了。
李治杀害归降的突厥可汗伏念后,次年突厥余党骨咄禄等人占领黑沙城造反,自立为可汗,建立后突厥政权,
同时将阿史德元珍等收入麾下,势力日趋壮大,乃入侵山西并州与单于府北境,杀害了岚州刺史王德茂,
又攻河北妫州,包围单于都护府,杀其司马张行师;
又攻河北蔚州,杀其刺史李思俭。
从此之后连年侵犯唐朝边境,李治只好让程务挺防守边疆。】
【还有吐蕃,
咸亨元年四月,吐蕃入侵西域十八州,攻陷安西都护府。
李治下令放弃安西四镇之地,同时派薛仁贵率兵十余万讨伐吐蕃,战于大非川,结果唐军战败,于是吐蕃进一步吞并了唐朝的吐谷浑之地。
李治又派姜恪征讨吐蕃,结果姜恪在途中病死,唐军无功而返。】
【仪凤三年,吐蕃与西突厥联兵进攻安西,
李治听信刘仁轨之言,派没有将帅之才的李敬玄率领十八万唐军与吐蕃将领论钦陵战于青海之上,结果大败,副将刘审礼被吐蕃俘虏。
李治见到唐军多次战败,便咨询近臣,“朕未始擐甲履军,往者灭高丽、百济,比岁用师,中国骚然,朕至今悔之。今吐蕃内侵,盍为我谋?”
中书舍人刘祎之等具对,旦李治未能领悟,因而罢议。
仪凤四年,吐蕃赞普驾崩,李治派使者吊唁。
次年,吐蕃的赞婆、素和贵率兵三万进攻河源,进军唐朝的良非川。
李敬玄与吐蕃战于湟川,再度战败。
黑齿常之率三千精骑夜袭吐蕃军营,吐蕃才引兵退去。】
【这里除了要说李治眼光不远之外,还要说一下这里的大臣。
刘仁轨和李敬玄都是从太宗李世民时期便已经成为高官的大臣,各自都是有一定能力的。
不过两人政见时常不同,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谁对听谁的,或者说,谁有本事能说服皇帝李治那就听谁的。
但是李敬玄因为自己本身的出身,和自己三任妻子都是山东士族,在朝中势力极大,引起了李治的不满,
自己又不知道低调做事,经常和刘仁轨持有不同意见,从中阻挠,然后交恶。
而刘仁轨又是个私人仇怨大于国家利益的人,明知道李敬玄不是带兵打仗的材料,还非要跟李治推荐,让李敬玄镇守河西。】
说到这里,陈曦冷笑一声:【看看这些尸位素餐的大臣吧,在这个时候,河西的百姓在他们眼中是什么?
河西的领土在他们眼中是什么?
国家的尊严在他们眼中又是什么?
只不过是为了和同僚争斗一口气的工具而已,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出气,随时可以牺牲的东西而已!
刘仁轨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推荐李敬玄这个不懂军事的人前往动乱的边疆会有什么后果吗?
他不在乎而已!
他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够把自己的政敌给陷入死地!】
【我是真的很纳闷,为什么这样一个人,李治、武则天还都对他很是重用,
李治时期又是让他以太子太傅之衔知政事,又是令刘仁轨与裴炎、薛元超辅佐太子等等。
真的不怕他把太子李显也带成一个因私忘公,只要能泄私恨国家怎么样他无所谓的人吗?
武则天还将其与留守关中的西汉名臣萧何并称,萧何要是知道可要气活过来了。
他可没因为个人的私人恩怨,而置家国天下于不顾。
更别提刘仁轨也还是那种觉得女子不应该参与政事,甚至还以西汉吕后乱政败亡之事,以申明对武则天的讽谏之意。
就……吕后虽然对待自己的政敌残忍,对西汉的贡献是有目共睹,史书都没有抹去的,就这武则天还在他去世之后辍朝三日,命在京官员依次到他家中吊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赐其家实封三百户呢。
在给他这些荣誉之前,怎么不先问问当年因为他而死在吐蕃战场上的亡魂们答不答应呢?】
【当然了,也不能说刘仁轨不是一个好官,在其他事情上,他也做的不错,不然也不会达到这样的成就。
但是在这种大是大非上的时候,他犯下这样的问题,是绝不能因为他其他的能力就忽视掉的。
还有李治也不是一点错都没有了。
不能像李世民那样知人善任,便是他最大的问题了。】
李治咬牙切齿:“刘仁轨、李敬玄……”
这两个名字已经被李治狠狠记住了。
尤其是刘仁轨。
听陈曦所言,李敬玄不过也就是不懂军事,他文化上干得还不错,让他继续干就好了。
倒是这个刘仁轨,说话倒是好听,但是心胸狭隘,不择手段,实在是可恶啊!
害朕被天幕如此责骂!岂有此理!!!
第119章 第一百一十九个老祖宗很骄傲
刘仁轨此时站在朝堂上, 眼前都是黑的。
听完这个话他知道,他这一辈子的仕途算是到头了。
大唐人才济济,并不是非他不可, 可替换的太多了。
尤其是他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没混上,而位在其中, 还是皇帝舅舅的长孙无忌那死的多惨啊。
他能好了去?
都怪天幕!如果天幕上的女子不说这些,那他的结局便是寿终正寝,还被武后嘉奖了!
可是现在, 什么都毁了!
但是他没办法找天幕的麻烦,因为天幕上的人根本不在这个世界,他只能找另一个人的麻烦。
刘仁轨恶狠狠地看向李敬玄, 如果不是他,非要在各种事情上都跟自己对着干,自己会做出这样的糊涂事吗?
还是怪李敬玄, 都是他的错!
等会儿看完天幕, 他就跟陛下参他一本!
【我前面也说了, 每个唐朝的皇帝,甚至在李世民之后的皇帝, 其中一个终极目标便是成为李世民那样的皇帝。
李治当然也不例外。
只不过他们要么没有李世民的胸襟,要么没有李世民的武力值,要么没有李世民的聪明才智,要么全都没有。
而李世民呢, 也有一个问题, 就是他对自己太低估了,也对其他少数民族那边的忠诚太高估了。】
【拿吐蕃来说, 吐蕃本身强大起来,很大一个原因, 便是在李世民时期的文成公主入藏。
其实这个和亲,在我们后世将西藏那块彻底统一之后,在教科书上是正面评价的,
因为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带来了先进的知识,先进的文化,
她的陪嫁有“释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