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这一路上都不敢打开来看,因而并不知箱子里头装的是什么。”李公公看着代替了他位置的小太监,心里有点不高兴。不过这会儿他也不敢硬是挤上前去,免得惹了主子不高兴了,所以就还是站在下头等回话。
韩振看着面前的盒子,上面只有一个扣子并无上锁,他把扣子打开,接着就把箱子打开了。
箱子打开后,最上面放了一封信。看到信封上的字迹的时候,韩振的心里有点失望,不过还是拿了信封起来打开,拆开了口,拿出了里面的信纸出来。
【皇兄亲启:一别就是一年了,不知皇兄身体可好?接到皇兄派人送来的礼物,臣弟很是高兴。臣弟年前托人送给皇兄的年礼,皇兄可是有收到了?那些东西都是我们小地方出的特产,希望皇兄您能喜欢。最近臣弟找工匠做出了一款不需要沾墨汁就可以写字的钢笔,使用方法也很简单。首先,你要把笔盖拔出来,再把后面的笔杆拧出来,然后你就能看到里面是不是有个小管子,那是吸墨汁的笔芯,你把笔尖放入墨汁里,拨一下笔芯上面的那个小东西,往上滑上去,就能让笔吸入墨汁了……】
下面还有几张配图,画得十分的丑,但是看的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支笔到底是怎么使用的了。
韩振看信看到一半就把信放下了,然后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小盒子,把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支金色的笔,他按照封上面说的方法把笔拆开了。
【……知道皇兄您那里有写字的墨条,臣弟就没有特意给你准备墨汁了。你让人磨的墨汁,跟平时使用的一样就行了,不要太稠,也不要太稀,太稀了写字不上色,太稠的话墨汁容易把笔芯堵住了。】
【一管墨汁可以使用挺长时间的,您用完,写字不出水再拧开笔重新吸一次墨汁,等用完了再重新装。如果您每天用的话就不需要水洗,长时间不使用就让人把里面的墨汁洗干净了,晾干水后放置好就行了。】
【钢笔的使用方法已经告诉你了,您按照上面说明的使用就行了。希望皇兄能喜欢弟弟送给您的新年礼物,新年快乐,臣弟和秋白一起祝您龙体安康,万事如意。】
信的最下面还有一个时间和落款。
边上站着的小太监见到他们主子爷似乎在忙什么东西,就想上前去帮忙,“主子可是需要奴才来?”
“不用你来,朕自个来就好了。”刚好手边的砚台里就有墨好的墨汁,韩振按照信上面画的使用方法,把笔尖放到墨汁里,拨弄了一下笔芯上面的那个小东西。
感觉到笔芯吸入了墨汁后,随手拿了一张小帕子擦了擦笔尖上沾着的墨汁。韩振把笔杆拧了回去,就握着笔在奏折上写起了字来。
圆润的笔尖落在纸上,并没有任何的卡顿不顺,写字十分的顺滑。
连续写了一行的长字,不需要放笔尖去沾墨汁,手上握着的笔都还能继续写字。再次看向手上的笔的时候,韩振的眼神都变了,这笔,也太好写字了吧!
最重要的是这个笔还不用写两个字就沾一下墨汁,吸一次墨汁可以用很长时间!
如果是换了手上的笔来批改奏折,以后他每天批改奏折的速度不得快上一半之多?一想到这个可能,韩振的脸上露出了一点笑意。
孙公公刚去替他们主子爷办了一点事,回来就听说李公公回来了并且人还在大殿里见他们主子爷了。他从门外进来,经过李公公的时候还看了人一眼,就来到了他们主子爷的身边,见到他们主子爷一脸开心的模样。
他们家主子爷在开心什么呢?孙公公的心里有点小好奇。
有李公公在这里,孙公公就没有立即禀报刚才出去替他们主子爷办的事情。
注意到身边回来的老奴,韩振这才从得了一支好笔的欢喜中抽出神来,看了一眼还站在不远处的李公公,道:“李公公你下去好好休息吧,这一趟辛苦你了。”
“奴才不辛苦,能为陛下您分忧是奴才的福气。”李公公注意到刚才孙公公从他的身边路过,孙公公一进来他们主子爷就让他出去,他在心里骂了一句死老太监,什么时候不来偏偏是这个时候来。
不过李公公自己也只敢在心里骂两句,面上不敢表露出来,以往见着还要捧着这个老太监了,谁让这个老太监是宫里最大的太监公公,还是他直属的上官了。
知道今日不是跟孙公公争宠的时候,李公公只能告了一声退,就躬身退了出去。
听着脚步声出去了,孙公公才压低了声音在他们家主子爷的耳边低语了一句。
“嗯,安排好就成。”韩振对身边这个老奴办事很是放心。
正事说完了,孙公公也注意到他们主子爷的案桌上多了一个小箱子,他们主子爷的手上还拿了一个奇怪的小东西,而且看起来他们家主子爷还很喜欢这个小东西了。
见着他们家主子爷这会儿的心情很不错,孙公公忍不住笑着问了一句:“主子爷您手上拿的这是何物啊?”
“这东西啊,你肯定猜不着,这是一支笔。”韩振还大方的把笔递过去给老奴看。
“可是写字用的笔了?”
“嗯。”
孙公公用双手接过笔仔细的端详了两眼,就赶紧给他们主子爷送了回去,笑道:“主子您要不说的话,奴才还真看不出来这是一支笔了。是康王殿下让李公公给主子爷您带回来的东西?”
“正是小九让人带回来给朕的。这支笔写字,一次吸入墨汁可以用好几天时间,不需每次写字都沾一下墨汁,你说好不好?”韩振说到这句小九的时候还带着一点欣慰和安慰,这么多兄弟里头,他对这个弟弟是最好的,而这个弟弟也没有让他失望,去了封地后有什么好东西都想起他这个兄长。
“这真是太好了!”孙公公听出了自家主子爷话里炫耀的意思,他也是知道那位康王爷过去一年里也给宫里送过一些东西来,就顺着他们主子爷的话说了下去:“康王殿下的心里一直都念着陛下您的,有什么好东西都给陛下您送一份来。”
这话韩振也没法反驳,虽说弟弟年前让人给他送来的年礼有点寒酸了,不过前头这个弟弟派人给他送来的水泥方子,还有通过他舅舅的手送到宫里来给他的千里镜,那都是花银子都买不到的好东西了。
有了这两样东西,对他们大召的军事防御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今边关的将领们都一人配上了一副千里镜,他身边的将领们也都配上了一副千里镜,其他地区的守将们也正在安排当中了。
这一年来当了这个皇帝,韩振才知道皇帝是天底下最不好当的人。但是如果重来一次的话,他定然也是会与兄弟们争夺这个位置的,因为不争,他只有一个下场,就是死。他死还好,那些跟在他身边的臣子,还有他外公全族,以及他们在边关布局的那么多人,下场都只能跟他一样。只有他当了皇帝,才能维护身边的人,才能维护他外公全族,也不让他们在边关布局这么多年的辛苦付之东流。
孙公公注意到箱子里还有东西,小心的问道:“奴才瞧着这个小箱子里还有东西,可是要奴才打开来给主子您看看是何物了?”
“嗯,打开来瞧瞧吧。”韩振抬了一下下巴,示意孙公公上前来打开箱子里的东西。
闻言,孙公公才上前去把小箱子了的小盒子拿出来,里面一共还有四个小盒子,全部的小盒子打开,里面装的都是一样的东西,不过颜色上略有点不一样。
孙公公经手过的好东西没有成千也有上百,这几支笔他一摸就辨别出来了,“主子您手上的那支笔似乎是用金子打造的,这里一支银色的笔是用纯银打造的,另外三支,应是用铜打造出来的了。”
第225章 招生问题
“你说的没错。小九信里说这一支金笔是给朕的新年礼物,也是唯一的一支金笔,剩余的几支笔随朕安排。”韩振拿着手上的金笔心里很是高兴,弟弟把最好的东西给了他这个兄长,可见弟弟的心中是有他这个兄长的,也不枉费在众多兄弟里他最疼这个弟弟了。
“康王殿下给陛下您的礼物,自然是要独一无二的好东西。”孙公公知道他们家主子爷在过去一年里几乎都没怎么笑过,至于是原因,他的心里清楚。不过关于已死了的那个皇子的事情,他是提都不敢提半句。
现在见到他们主子爷的脸上重新恢复了笑容,孙公公的心里才松了一口气,他们主子爷终于是笑了。
孙公公帮着把剩余的几支笔都装回去盒子里,问他们家主子爷,“主子爷,其余的这几支笔要如何安排了?可是让奴才先帮主子您收起来先?”
“嗯,那就先收……等等,你去喊傅丞相和曹尚书他们几个过来吧。”韩振想到弟弟信中说打算年后派人到京城来开店卖笔,让他用着好用就帮忙宣传宣传。一看这话他还能不知道那臭小子在打什么主意了?
不过既然礼物都收了,他也就帮那小子宣传宣传吧,与其让这些好东西放在库房里积灰,还不如拿出来赏给臣子们用,也让更多人知道有这样的好笔。就算是年后京城有得卖,他们也比别的人拥有这款笔最先,而他手上的这一支更是独一无二的金笔,弟弟可在信中跟他说了,打造金笔不容易,以后不会再让工匠打造了。
所以即便是以后京城有铜笔银笔卖,也绝对不会有金笔卖。
“是是,奴才这就去。”孙公公一听立刻就明白他们主子爷的意思,躬身往后退了两步,才转身往门口外面出去找小太监去传人过来。
就在京城的皇帝与臣子们炫耀弟弟送给他的金笔的时候,远在燕地的韩凛和傅秋白他们正面临着一件招生的难事。
***
他们书院一共有七大学院,分别是文学院、武学院、工学院、算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和农学院,其中文学院和武学院报名的人数是最多的,医学院和商学院居中,工学院和算学院排在中下,农学院是排在最末。
眼看着招生的工作就快结束了,到他们农学院报名的学生愣是一个都没有。
韩凛十日前还与农学院的谷院长、还有王县令他们开了一个关于农学院日后发展方向和方针的商讨会,还等着农学院日后给他们北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农事人才和养畜牧的高手,研究出高产的良种出来,养出肉质肥美的牛羊出来。他梦想中的北地是地里长满庄稼,水里鱼肉肥美,地上牛羊到处奔跑,这里的百姓人人都吃饱肚子,穿暖衣服,过上美好的生活。
现在竟然告诉他,农学院一个人都没招到?!!!
他的梦想都还未开始,就要夭折了?韩凛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告诉他这个事情的傅山长。
今天他们还是在书院的议事厅里开会说这个事情,来的人除了傅秋白和韩凛之外,还有农学院的谷院长和几个先生,还有农学院的管事们。
农学院招不到学生,他们这些农学院的院长和先生还有管事们的内心也感到十分的羞愧,为什么别的学院那么多学生,而他们这里却没人愿意来了。
傅秋白是第一个听到韩凛说农学院和北地规划的人,他自然是自家夫君对他们这个农学院是寄以多厚的愿望的了。今天他们来了书院开会说这个事情,谷院长也在这里,农学院其他先生和管事们也都在,他看向众人说道:“我们的书院初办,现在还未打出任何的名气出去,在这么多书院中,与其他成名的书院并没有任何相争的能力。所以,我们往后的十年里,要想办法打出我们燕大书院的名声出来,特别是我们的农学院,关于农学院日后的发生和设想,我们前面都已经说过了。眼下没有学生来我们这里,并不是我们的书院不好,而是别人不知道我们的书院有多好,所以你们都千万不要气馁。”
韩凛从梦想破碎中恢复过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们傅山长的话,“咱们傅山长的话说得对,不是我们不好,而是外面的人不知道咱们农学院有多好,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放弃了。”
“对对,山长的话有得有道理。”谷院长也跟着附和道。
其余的人才从羞愧和气馁中抽出神来,对,不是他们农学院不好,而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好,日后他们一定要努力让别人知道他们农学院的好,让所有来他们燕大书院读书的学子们首选他们农学院!
看到大家从垂头丧气中走出来了,傅秋白的眼里闪过一丝笑意,继续说道:“眼下我们农学院招不到学生,这个事情说容易也不容易,但是要说难处理,肯定也不是处理不了的事情。既然遇到了问题,我们就大家都一起来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这里倒是有个想法,你们要不要先听一听?”
“好,你说,我们都听着。”韩凛当他们傅山长的捧哏。
其他人脸上也都表露出一副洗耳恭听的神色。
其实没有人愿意来农学院读书,傅秋白在这段时间里也想明白了,虽说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士是拍在第一位,农是拍在第二位,实际上在士农工商这些人里头,农民的日子才是过得最为艰难的。这里头无论是士人还是工匠、商人,他们或是有权、或是有钱、或是有一门手艺在身上,都饿不着肚子。只有什么都没有的农民,他们只能靠几亩地吃饭,甚至是有一些人连地都没有,世代只能给地主当佃农,一年到头辛苦种出来的那点粮食,都不够缴纳地主家的租子、不够缴纳朝廷的赋税,万一遇到天灾人祸,就是卖儿卖女。
农民一辈子都在试图挣脱土地,他们供养家中孩子去读书,去参加科考,就是希望家中能出一个读书人,从此改换门庭。而士人和商人工匠们就更是如此了,士人家中多出士人,商人家中多出商人,匠人家中多出匠人,哪怕是商人子弟不从商,他们必定是入仕。匠人子弟不学匠,也必定是入仕。但是无论是士人、商人还是匠人,他们都绝对不会让孩子去变成一个农人。而农人世代都想挣脱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就更想挣脱农门,培养出一个士人,断然不会希望子孙后代继续当一个农人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傅秋白就明白了为什么他们农学院招不到学生了。既然遇到了问题,那他们就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今日他把大家召集来这里,也是为了商量这个事情。
“农学院事关到我们北地日后的农事畜牧业的发展,关系到日后千千万万的百姓是不是能吃饱肚子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农学院重视起来。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前面这十年时间里,来农学院读书的学生都一律免除束脩,另外每个学生每月发放三百文钱的食宿补贴,这样若是家中困难的孩子,他们也有一条路选。”
“第二点呢。”说到第二点,傅秋白转头看向坐在他旁边的小夫君,问道:“工部下面有一个屯田司,你知不知道了?”
“……管地的?”韩凛随便蒙了一个。
“对,屯田司,顾名思义就是管地的衙署。”傅秋白没想到自家小夫君还知道了,不过他大概也猜出了小夫君是猜对的,并不是真的知道屯田司是做什么的,看来回家得给自家小夫君再加一门熟悉六部以及六部下所有官职的课了。
不过小夫君不知道没关系,他知道就好。
“屯田司是工部下面的一个衙署,主管全国屯田,京官职田,各官府衙门的公廨田等等这些事务。”而傅秋白没说的是,实则这个屯田司是有名无实,就是一个闲着没事干的衙署。不过既然今日他提了,以后屯田司在他们这里就不会成为没事干的衙署了,“我们北地这里不是有很多田地吗?去年我们收回来的这些田地,就归官府管理了。所以呢,我在这里说起这个屯田司,就是想在咱们这里成立一个屯田司。”
“所以,你的意思是,以后农学院毕业的学生,就能进去屯田司里做事了?”韩凛一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了,立即的就明白他们家傅山长说起这个屯田司的目的了。
傅秋白看着反应这么快的小夫君,就知道小夫君明白他的意思了,他点了点头,应道:“嗯,对,若是我们农学院毕业的学生能进入屯田司做事,想必许多百姓也愿意让家中的孩子来我们农学院读书了,甚至是一些商贾匠人,他们也会愿意让家中的孩子来学农。”
因为这样一来,即便是当农民,那也是官府的农民,是有一层官职在身的农民,和普通的农民在身份上又不一样的了。
第226章 招生补充
隔日一早,蓟县的城门口和城中的酒楼食肆门口都张贴出了一张新的招生补充通知。
进城的百姓们第一时间发现了城门口贴着的新告示,一群人围在告示的前面。只是这些普通的老百姓们大多都不认识字,许多人围在告示前问上面写的是什么东西。
被安排来城门外宣传的管事就跟围观的众人解释道:“现在农学院开放招生,凡是通过入学考试的学生,可以免除束脩;家中贫困者,每月还有三百文钱的食宿补贴。若是学得好的话,等到学成之后可以优先进入衙署做事。”
围观的百姓们一听,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人群里有人问了起来:“真有这么好的事?真不用交束脩每月还有银钱拿?”
“这进入衙署做事,是当官的意思吗?”有人更关心后面一条。
一时间大家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读书不用给束脩还有钱拿?这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事情吗?
听到大家关心的问题,被派出来宣传的管事抬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后,跟众人说道:“对对,凡是通过入学考核的人,都可以进入书院读书,进去农学院的学生,可以免除束脩,家中贫困者,可以申请每月的食宿补贴。”
“除此之外,书院里还有各种的月考、季考、年末考试,只要名列前某,还另外有奖金拿。学成之后,只要是成绩优异者,通过衙署的考核之后,可以进入衙署做事,这是我们康王殿下亲口承诺的。”至于考核都不通过的人,那就不用说了,连进他们书院读书的资格都拿不到的。虽然他们农学院现在是缺学生,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要的了。
人群里有一个蓬头垢面的男人大声的问:“如果我们不是城里的人,可以送家里孩子去书院读书吗?”
男人正是住在棚区的住民了,和他一起的还有棚区认识的兄弟们,这个时间是他们领早膳吃的时间,大家都在城门口这里。
这个冬天他们住在蓟县城外的棚区里,官府给他们安排了活干,还给他们赊了衣服和鞋子,还有饭吃,让他们许多人熬过了这个寒冬。
现在年过完了,原本他们是该返乡的,不过衙门那边的官爷早早的来通知了他们,说是年后官府要修路,让他们留下来干活,因而他们许多人一商量就决定不走了。他们许多人还带着妻儿老母在这里的,若是能让孩子进城去读书,还不用束脩,还有银子拿,可就比跟着他们住在棚区这里要好太多了。
因此一听说可以免去束脩入城读书,他们许多人都跑了过来问这个事情。
负责招生的管事也认出了挤到他跟前来的这些人是住在城门口外头的棚区住民,见到几人的脸上带着期待和希翼的看着他,管事点了点头回道:“无论是城里的人还是城外的人,都可以报名,这个没有地域上的限制,拿上你们的身份户籍都可以带孩子到书院去报名了,参加考试后,及格者都能留在书院读书。”
“还要考试啊?这,考的是什么啊?”男人一听要考试,脸上就露出了失落的表情。
“这个你们不必担心,去了之后会有先生跟考生说考什么内容的,过了就能留下来,不过回去等七八月可以再去考。我们书院一年两次招生的,正月一次,七八月份还会有一次的。”招生的管事跟大家解释了他们书院每年招生的情况,还顺便提了一句他们书院每年都会开班的寒暑班,“而且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寒暑的补习班,像是这一次冬季就开办了一个冬学班,许多人都送孩子去学习,一个多月下来,不少孩子都能认上百个字,还学会了基本的算学。这个你们可以去找人打听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