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下官明白,下官已经派人下去督促村子里的百姓们秋收了。”张千也担心这一点,所以早早的就安排手底下的人员到地方去督促百姓秋收了。
其实这个时候就算是官府不派人去督促秋收,底下的百姓们也都在赶着收粮了。今年大旱,这一季的庄稼好不容易才长成和成熟,要是因为一场雨全部都毁在地里,他们还真不知道上哪儿哭去了,所以一见地里的粮食成熟,百姓们比谁都要积极的去收粮。
对于农民来说,这一季的粮食收上来,他们全家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都能吃上一顿饱饭,要是粮食毁了,他们全家的饭都不知道上哪去吃了。
因此,秋收对于老百姓们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丰收的场景只是出现在燕地的地界里,出了燕地之外的许多地方,这些村子里没有修建蓄水和排水灌溉工程,地里的庄稼大多干瘪无粒,老农捧着干瘪的穗子跪在地里大哭,祈求苍天给他们全家一天活路。
只是天上只有明晃晃的太阳,并无神明,更无神明听得到百姓的哭声。
***
从蓟县去往顺州的方向,这里大半土地被划分为燕大书院的学田,还有女子纺织学院的学田,还有大半土地被划为农学院的研究和培育种植基地。这边除了大面积种植小麦、黍米和高粱这些作物之外,还有一片很大的棉花种植基地。
这几年农学院培育出来的各种的早熟、耐寒、耐旱的种子,大部分都是从燕大书院的学田和农学院的培育基地开始种植,因而这里的粮食比其他地方都要早熟。再加上这边早两年就修建好了排水渠和灌溉农田的工程,因而即便是这一年大旱,这里的作物长势都很好。
秋收是一件大事情,不仅燕大书院的全体师生要参与,就连女子纺织学院的全体师生们都要来参加秋收劳动。
知道最近是他们书院学田开始秋收的日子,傅秋白这个山长自然是要亲自来看一眼的了。他们家傅山长要到地里来,韩凛这个夫君自然也跟着一起来了,两个人就带着一群人出城,往书院的学田过来。
到了这边后,他们的马车停在棉花种植基地旁边的道路上,一群人站在棉花地的外围。
棉花地里有许多戴着纱帽和手套的姑娘们在地里采摘棉花,每个人的身上背着一个大篓子,采摘下来的棉花就塞进大篓子里。
在他们不远的地方等着收棉花的马车,马车里已经装了不少的棉花了。
两人过来查看这些收上来的棉花,韩凛用手抓了一把棉花,递过去给对面的青年看,“你看,我们今年采摘的这批棉花的成色看起来是不是比往年的都要好。”
“嗯,看起来是不错。”傅秋白也抓了一把棉花仔细的看了看,才把棉花放回去袋子了。
他们这些采摘下来的棉花会送进纺织作坊,经过加工做成棉衣棉裤或者是睡袋被褥。
从作坊里生产出来的棉衣棉裤和睡袋基本上都是供给军营里的将士们,少部分会以低价卖给他们当地的百姓,基本上是不卖给外地商人的,这也是为了保证他们军营里的将士和当地百姓们能有过冬的御寒衣物。
不过这些低价的商品他们不卖给外地来的商人,高价的皮毛却是专门为了这些外地来的商人们准备的。经过几年的时间,他们北地这里成了整个大召最大的皮料供应地区,除了羊毛、牛皮和其他各类兽皮之外,还有大量的兔皮。
他们这里冬日寒冷,兔子的皮毛比其他地区的都要厚实,因而他们这里的兔皮的料子比其他地区的都要好,因此兔皮也成了许多外地来的商人们最喜欢买入的皮料。
在棉花基地这里看完之后,他们一行人又到了别处去走走和看看。
地里有许多人在干活,地里还摆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农具,这些农具大多是他们农学院和工学院一起合作和研发出来的农具,有了这些新农具之后,能大大的提高干活的效率。一些好用的农具经过官府的认可之后,已经推广到各地去了。
除了改进的新农具之外,现在他们所有县城和驿站都有农学院推出的种子卖,百姓们通过这些官方指定的地方购买良种,种出来的庄稼也比从前的要好,收成也更高。现在地里种的早稻,就是他们农学院推出的早稻良种。
“有了这批粮食上来,基本上能保证我们两所书院全体师生们的粮食供给问题了。我们燕地今年各地的收成应该都收个七八成上来,我们这边的百姓们的粮食应该是够过完这个冬天的,不过其他的地方还真的不好说了。”这也是多亏了他们这几年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不然大旱一来,要是整个燕地下面所有的土地都颗粒无收,韩凛真不敢想象那个局面了。
傅秋白嗯了一声,点了点头,能保证两所书院所有师生们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的吃饭问题,他们这里已经少了一些担忧和压力了。
“往年这些学田的产出我们都没有挪过他用,想必书院里头应该是还有存粮的。今年的这个情况,你们对书院粮食的出入的管控要严格一些,无论是出入的账目,还是每天食堂的供给,要按人数供给,不要浪费,也别让某些人倒卖了书院的粮食,影响到其他人的吃饭问题。今年我们北边大旱,南边水灾,大概就我们这里还有一点粮食了。”他们派去南方的人回来,还给他们带回了南边许多地方在闹水灾的消息。
当得知南边也不好的时候,韩凛几乎可以想象当了皇帝的哥哥得多头疼了,所以说这个皇帝的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坐的。他们一个燕地这么大点的地方就够他们这么忙的了,更别说整个大召那么大而广的国土,那么多的郡县和百姓,南涝北旱,全国大半的地区都在受灾当中,朝廷怕是连救灾的银两都没有。
“我知道,我这边已经吩咐下面的人对书院的粮食出入加以管控了。”说到这个事情两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傅秋白看着远处正在忙碌的学生们,说道:“今年怕是会有不少灾民涌向我们这里。”
这一点他们都已经预料到了,两人都没想过驱赶这些灾民走。把人赶走,这些灾民又能到哪里去呢?还不如接收下来这些灾民,以后说不定会留在他们燕地这里,成为他们燕地的子民了。
“来就来吧,我这边已经安排了不少活等着他们来干了。”韩凛说道。
这几年每到冬季也有不少的灾民涌向他们这里,他们对接收灾民这个事情已经很有经验了。反正只要人来了,他们就给这些灾民安排地方住,和安排活干,不让这些灾民整个冬季都闲着没事干,以为来了他们这里就是躺着吃、躺着睡,从此过上好日子了。
如果真的是任由这些人来这里躺着吃躺着睡的话,韩凛并不怀疑这帮人必定每年都会来他们这里吃白食。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如果对这种天性不加以遏制,只会越变越严重。
反正这些人来了,他们就给这些灾民安排住处和工作,想办法让这些灾民在内部形成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这样他们也不用给这些灾民提供太多的物资。不然像是今年这样的年景,如果来的灾民太多,对他们当地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了。
两个人站在田边看人干活,韩凛转头看向他们家傅山长问道:“要不要也下去体验一下秋收的喜悦啊?”
傅秋白正想开口回答,就感觉到自己的脑子有一阵阵的发蒙。
“秋白?你怎么啦?”还是韩凛反应及时,一见到青年的脸色发白,就一把把人抱住了,“秋白,秋白?”
傅秋白想说自己没事,只是他发现自己说不出话来。
感觉到压在他身上的重量越来越沉,韩凛看着闭上眼睛的青年喊道:“秋白,秋白,你能听到我说话吗?”
第251章 担忧
还是旁边的护卫队长老梁反应过来,伸手过来帮忙接住他们王妃,对一脸惊慌的主子爷说道:“主子,二老爷怕是中暑了,我们赶紧把人扶到那边的树荫下去坐下来歇会儿。”
“哦哦,好。”韩凛把趴在他身上的青年打横抱起来,抱到了树荫下,自己坐在地上,把人搂在怀里。
“主子,水。”老梁拿了一个水壶过来给他们主子爷。
韩凛接过水壶,用壶口对准青年的嘴,“秋白,喝口水,听到我的话吗?张嘴喝口水,慢点喝。”说着他也不等青年张口,就把水慢慢的灌入青年的嘴里。
朦胧中傅秋白听到熟悉的声音喊他喝水,他想张嘴喝水,只是全身都没有力气。
有一瞬间傅秋白感觉整个人的脑子都是空白的,整个人都失去了对外界的感觉。不过过了多久,他才感觉到意识回到了自己的身体里,恢复了对身体的掌控能力。
睁开眼睛,他就见到小夫君一脸担忧的看着他。
“秋白,你感觉怎么样了?”见到青年睁开眼睛看着他,韩凛有点担心的问道:“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傅秋白摇了摇头,说道:“我没事,可能就是中暑了,让我缓缓就好了。”
“再喝口水吧。”韩凛又喂青年喝了一口水,见青年摇头说不要了,他把水壶放在地上,两只手在青年的两鬓上轻轻的按捏着。
过了一会,等缓和了过来后,傅秋白才离开小夫君的怀抱。
看着青年脸上丢失的血色一点一点的慢慢的回来,韩凛提着的心才慢慢的落回了原处,对坐在面前的青年说道:“你可把我吓死了!你不知道你刚才的脸白的,我都要以为你出什么事了。”
“我真的没事,你别担心。”傅秋白并不知道自己刚才的脸色是白到什么程度,还当自家小夫君的话是夸大其词了。
两个人在树下坐了一会,等缓过来后,傅秋白就从坐着的地上站了起来。
韩凛也跟着站了起来,对青年说道:“我们回去好了,回去请个大夫过来给你看看。”他派人去城门守人,等了半个月都没见小七舅回城,也不知道人跑到哪里去了。
傅秋白还想去地里看看的,不过见到小夫君一脸担忧的看着他,他就把到嘴的话咽了回去,嗯了一声,“那就回去吧,改日有空再来。”
还没等他们上马车离开,学田的管事就赶了过来见他们。
傅秋白询问了几句关于学田的收成情况,对管事说道:“这边要是人手不够,你们就到城里去多招一些人手过来干活,务必要尽快把地里的粮食收上来了。”
“是是,小的已经让人去招人了。只是最近大家都在赶着秋收,实在是招不来多少人干活。”管事如实说道。
这一点也没发责怪管事,他们这里的青壮劳力一直都很欠缺,城外这么多的作坊都在招人,城里也有活干,而且附近这一片又没什么村庄和人,所以想招人来帮忙秋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若不然也不会每年都派书院全体师生下地干活了。
往年秋收的时候韩凛都是找三舅借兵来帮他们秋收,回头再用粮食物资去抵工资。只不过今年北边不太太平,为防关外的胡人有什么动静,边关的将士们都开启了巡防和戒备,这个时候他就不好去找三舅借兵帮忙收粮了。
“我们燕地这里招不到人手干活,其他地方应该是能招到人的。你们往远一点去招人,尽量的多招一些人手来把地里的粮食收上来。这个天什么时候下雨都不好说,万一大雨一来,我们地里的粮食就毁了。”韩凛让管事到燕地之外的其他地方去招人,尽快把地里的粮食收上来了。
管事自然也是清楚这一点的,“有有,小的已经派人往更远的地方去招人了,过两天人应该就能到了。”实在是往更远的地方去招人,光是路上来回就要花费三五天的时间,所以这会儿招的人还没到。
“外地今年的情况不是太好,你们要警惕这些雇来的人偷粮食,收上来的粮食当日要运回城里去,避免粮食被人偷走了。这些粮食关系到两所书院好几千人的吃饭问题,千万别弄丢了。”知道青年不舒服,韩凛就让青年先到马车上去等他,他在这边跟管事说了几句话,也跟着上了马车。
马车顺着铺设了水泥的大路往蓟县回去。
两人坐在马车里头,韩凛看着在拿点心吃的青年,问道:“好点了吗?还有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的了?”
“没有,没哪里不舒服。”傅秋白摇头,三两口解决了一块点心,端起茶水灌进肚子里。有食物下了肚子后,他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仿佛刚才晕过去的那一个不是他一样。
等他们回到蓟县城里,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了。
***
回了城里,两人就直接坐马车回到了康王府。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韩凛就是吩咐管家派人去请大夫来。不过一听让请大夫来,傅秋白就说:“不用请了,我真的没什么事。”
“大老爷,二老爷,七舅爷在隔壁的客院休息,要不奴才去请七舅爷过来?”管家见两个主子一个让请大夫,一个不让去,就问道。
“哦,小七舅回来了啊?他回来多久了啊?”他们刚才从城外回来,韩凛还真的不知道严小七舅回城的事。
“主子您们回来的一个时辰前,七舅爷就到了府上。您们不在府上,奴才就请七舅爷到隔壁的客院去休息了。”管家应道。
一听说严小七舅到了没多久,韩凛就没让管家现在去喊人过来:“那让他休息一会,等下午再请他过来我们这边吃饭吧。不用去外头请大夫了,一会让小七舅过来就行了。”
“是。”管家应了一声。
反正人就在他们隔壁的院子休息,韩凛也不担心严小七舅会跑了,对管家吩咐道:“你让厨房那边送点清淡的吃食过来小楼。”
“是,奴才这就去。”管家应了一声就去安排去了。
见傅秋白站在一旁等他,韩凛对青年说道:“你先到楼上去换一身衣服吧,我一会把吃食端上去楼上给你。我在这里跟老梁说一点事情。”
傅秋白点点头就往楼上上去了。
听着青年上楼去的声音,韩凛转头回来跟等在面前的梁队说道:“你派人去通知其他几队的队长,除了留守康王府的护卫和丫鬟小厮之外,其余的护卫和丫鬟小厮们全部都出城去我们的庄子上帮忙秋收。”
“另外你再派人到锦绣坊、镜子作坊、皮革作坊、酒坊……”韩凛一连报了自己名下所有的作坊,“你派人去通知作坊的管事,就说我说的,所有作坊带薪停工三日,让他们所有人去支援书院收粮,务必帮书院那边赶紧把粮食收上来。”
“好,属下这就去。”梁队也知道收粮的重要性,得了他们主子爷的吩咐赶紧就去安排人员去通知所有人去了。
安排好这些事情后,韩凛就接过丫鬟端来的托盘上了二楼去。
傅秋白这边刚洗完澡换了一身衣服出来,自家小夫君就端着吃食上楼来给他吃了,他也没客气,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了下来,接过碗筷吃了起来。一抬头就见到对面的小夫君在看他,他就有些奇怪的问道:“看着我做什么呢?你不吃吗?”
“一会吃饱歇会儿,你到屋里去躺会。”韩凛说道。
“嗯。”傅秋白点点头,觉得自己是有些累了。
两个人吃了饭后在客厅的沙发里坐着聊天,聊着聊着傅秋白就聊睡着了。
韩凛看着坐着都能睡着的青年,抬手摸了摸青年比平常还消瘦一些的脸颊,面上露出了担忧的表情。
看了一会,确定人是睡着了之后。
怕动作太大会把人弄醒,韩凛就小心的把睡着了的青年挪动一下,让人躺在沙发上,然后起身去把窗子的窗帘放了下来,挡住了外面射进来的光线。接着又进屋子里拿了一张薄被过来给睡着的青年盖在后,他自己就在旁边的单人沙发上坐了下来,也闭上眼睛眯一会。
外面的秋老虎又大又晒,这个秋日炎炎的屋后,小楼里安安静静的,在楼上的两人都睡着了。
楼上的主子不喊他们,当值的丫鬟们都在小楼旁边的待客室这里坐着,一边聊天一边织毛线,这是他们每个在康王府里当丫鬟和小厮的人必备的技能。
在康王府后门出去有一家作坊,是锦绣坊的二号分作坊,从大作坊处理好的羊毛线会送到二号作坊这里来进行二次加工,织成各种的毛线织品,比如毛线帽子、毛线袜子还有毛线衣,以及围巾和毛线披肩等等这些东西。康王府里所有的丫鬟和小厮、甚至是护卫,都能去作坊里领了毛线回来织,赚到的银两是他们自己的。
当然,他们如果有时间也可以留在作坊里头干活,里头能干的活计还不少了。
这是他们王爷给他们安排的副业,如果他们不轮值的话,他们可以去作坊干活赚多点工钱。而且这个活计这是按件算钱的,有人手快一年下来能多收入十几两银子,就是手慢的人一年也能多收入几两银子。为了多赚一点银两,他们每个人都领了多一点活干,反正干多干少都有多一笔的银两收入。
再加上在王府里做事的月钱,一年下来的收入还真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