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爷子他飒爽又威风_分节阅读_第99节
小说作者:大叶湄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937 KB   上传时间:2024-09-18 20:13:50

  怎么说?

  人家亲爹都说了,他去世是因为他倒霉,且本来他与崔老二也不熟,夸也只能夸天妒英才,可怜天不假年之言,然后,人家老父亲直接透出一个意思来,甭夸,我不想听。

  可能是真伤心吧!也没心情招待他,然后夏信然便识趣的告辞了,回去立即派了几路快马,往各县同僚那边报信。

  虽然府台大人说了不用来吊唁,可大领导的儿子没了,不来不好,赶紧的来吧!

  只他没料崔闾说的不是谦辞,是实话,隔日便给儿子起了灵,定于第三日入土,丧仪办的那叫一个简单匆忙,平常人家还要停足七日灵,有身份的人家一般都停足半月才起灵,崔家老二满打满算,只停三日。

  崔元逸站了出来,以兄长的身份对外解释,“因家父尚在,为免亡子撞父寿,引出什么折损之事,只能委屈二弟让一让尊了,早入土,早安长辈神。”

  这话也没错,总归对于一个老父亲来说,算是人伦惨事了,丧仪拖越长,对于长辈而言越是种折磨,可到底对儿子而言,似有些薄待了,但这话是没人肯在崔家人面前说的,只个个点了头,作出一副哀叹理解的模样。

  确实,总归没有老子让儿子的,那些利用晚辈丧仪敛财的除外,崔府台家又不缺钱,因此,那许多人家的吊唁礼也无须等,定了时辰下葬,那是直接落棺封土完事的。

  因此,等距离稍远的桃连和从朔县县令,带着吊唁礼赶来滙渠县时,崔家二少爷的墓碑都竖起来了。

  没法,两人只好向夏信然求助,都怕因这节事得罪了顶头上司,夏信然也是被崔府行事给弄的摸不着头脑。

  因为整个治丧过程,崔闾作为父亲,全程没见在儿子的葬礼上露面,只长子崔元逸带着媳妇儿子迎来送往,反倒是另一头的吴家,因为吴方入了崔氏忠护祠的原因,整个治丧期间,弄的倒比崔老二这个主家公子还热闹人多些,崔闾更是亲自登门敬了一柱香,并让吴家为吴方停满半月灵,再择良辰吉时下葬。

  两相一比较,光吴方那边的祭祷词,都显出主家对他的厚重依仗,并为他的猝然离世而伤心悲痛,叫的云台寺高僧唱足了九日经,经幡香火直直燃了半个月,那迟到的两位县令一拍巴掌,直接将吊唁礼送去了吴家。

  这一举动,竟得到了崔府台的亲自接见,那边崔老二丧仪期,崔府尊都是闭门谢客一律不见的,这信号一放出去,往吴家吊唁的人家立即陡增,那些没来得及送出吊唁礼的人家,这下好了,全往吴家使劲,把吴家亲族吓的忙去寻了崔元逸拿主意。

  吴方是没有子嗣在的,父母也已离世,他只有个堂兄,平时走动还算勤快些,这次他的丧仪便是由得他堂兄主持,除了陶小千执孝子礼,他堂兄还令幼子给吴方摔盆填土,算是准备过了他为吴方接嗣,崔闾没说话,算是默认了。

  到底他的观念里,无子嗣操办身后事,已是人生一大憾事,若往后年节里还收不到子嗣供奉,就更显凄凉了些,再热闹体面的丧仪,也避免不了身后无人的悲伤,吴方堂兄这举动,也算是真正宽抚到了他的心里,于是也便定下了那孩子的前程,保他今后入学起仕,脱部曲之身,叫一众吴家人激动不已,纷纷表示,对于吴方年节下的供奉,定会用心筹备,绝不使其碑前寥落。

  至崔闾将离家回府城之时,他才猛然觉得身边这几日似少了谁,眼神在几个子女身上巡视一遭,却见小女儿依偎在长女身边,身上裹着厚厚的狐皮大氅,一副畏寒畏冷状。

  崔闾,“幼菱近几日却是甚少出门?为父有几日没见你了。”

  崔幼菱消减了不少,唇色还有些泛白,因为今日要送父亲出门,她才打起精神强撑着出来,这会儿叫老父亲一问,眼眶瞬间泛红莹莹欲滴泪,惊的旁边的长姐把着她的胳膊,却又怕掐疼了她而不敢使劲,面上稍显焦急。

  还是吴氏接了话,“平素二弟与小妹更亲近些,他这突然猝亡,小妹难免伤心,这两天倒是小病了一场,爹您不用担心,回头儿媳请个大夫好好替她调养调养,相信过不几日就当好了。”

  崔闾点头,望着小女儿道,“你也不必伤心,人各有命,你们兄妹缘浅,切勿过分伤情,况且你身边还有爹在,你大哥大嫂,还有你大姐姐,包括你女儿,都是你该珍惜重视的,逝者已逝,随他去吧!”

  崔幼菱咬着唇,冲着老父亲曲膝行了一礼,声若蚊蝇,仔细听音调里还带着哭腔,“女儿……知道了,让爹担心,真是女儿的不孝,爹放心,女儿很快就会好的,一定会好起来的。”

  却是半个字没提老二,绞紧手帕的指尖泛着青白,显是攒尽了力气,才没将心里的话冲口而出。

  她才不是为二哥伤心,就他所做所为,不值得她掉半滴眼泪,真正让她伤心的,是连那人的丧仪,她都没资格前去,能代表主家去的,只有崔元逸这个少主,崔闾去已然是给了吴氏更大的尊荣,她若贸然去了,便没言语解释了。

  崔幼菱忍着胸口的炸裂疼痛,直等到看不见父亲的马车后,才身子一晃,倒进了长姐的怀里,旁边崔元逸早起了狐疑,望了吴氏一眼,吴氏与两姐妹对视一下,无奈的跟着丈夫回了房,夫妻二人关起门来说了半日话,等门再打开时,只见崔元逸的脸上,多少带了些怅然。

  好在她们还知道瞒着老父亲,若然叫爹知道了,可不得……唉!

  崔闾在马车上低头沉思,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太上皇低叹一声,“别懊恼了,都是命。”

  他一愣,抬眼望去,却见太上皇一副了然之色。

  崔幼菱以为自己遮掩的很成功,却不知自己这模样落在两个老狐狸眼里,真是处处破绽,打眼一瞧就给猜个八九不离十的。

  崔闾顿了半晌,攸尔叹息,“是我耽误了他们。”

  没料两个孩子这样长情,他不该当什么都不知道的,以为这是对吴方的宽容,不料却最终困住了两个。

  仆奴觊觎家中姑娘,按理是该打死或撵出门的,他当不知道,以为是给了吴方自己想清楚的时间和机会,却不料,根子在自己女儿这边。

  怪他就没懂过小女儿家藏的心思,一直撂手让她们母亲照应,只在成年时认真挑选夫家,自以为的这便是慈父之爱了。

  太上皇在这方向也是抓瞎,在他的立场上,自然是认为爱情当弃门户之见的,可作为纯古人的崔闾来讲,门第身份比狗屁爱情更重,主仆敢乱情,那是坏了家风,定要死一个关一个的,他能容吴方跟在身边这么久,且仍待之亲厚,已经比许多大家长宽厚善良多了,如此,他又怎好将自己那套现代爱情理论,拿出来说与崔闾,再扎他心?

  崔闾抹了把脸,将心里的懊悔压下,抬眼与太上皇对视道,“那帮沙匪是什么来路?怎么斩草除不了根?”

  太上皇摊手,“他们成分很复杂,十年前我带人曾剿灭过一波,奈何隔不多久,就又会出现新匪占地盘,后来才知道,里面有西番国势力支撑,摆了一个相当于眼线般的,盘在和州那边,嗯,欲寻机侵犯吧!”

  只大宁兵将悍勇,他们这哨所一直没起什么作用。

  崔闾沉吟,半晌才道,“等几日,看朝堂那边有没有人借机参我。”

  太上皇点头,若真有人冒头,那朝堂内部应当有人被西番国势力浸透了,顺藤摸瓜,其实于他们而言,是个借机清理朝堂的机会。

  崔闾叹了口气,终于头一次给毕衡上了眼药,“老毕处事不行。”

第101章

  回到衙署,一路迎着衙内属下们的同情慰绩目光,以及想安慰却又怕勾动他为人父的伤怀,不知如何言语,只能选择沉默揖礼后轻脚离开,欲给中年失子的府台大人一个安静允悲的环境,然后整个衙署静悄悄,连狱所那边日常审犯人的仗刑都省了,就怕喧闹嘈杂的响动,会引得府台大人心生郁怒,坏了本就不好的心情。

  崔府白事,衙署这边由府经历董成功,和新府知事刘明俊作代表,二人吊唁后,先一步脚的回了州府这边,崔闾不在的这几日,诸事便压在了他二人头上,属实是半刻离不得岗。

  崔闾抓大放小,很多事情他开个头,把着总体方向,具体执行就全交由下面人去做了,与当年严修的治府方式,属两个极端,如此一来,就把下面人忙嗨了,一边感动着上司的信任,一边承受着忙不能归家的重负。

  痛并快乐着吧!

  两人大概都没能料府台大人竟然这么快就回来了,常理来说,失子之痛没有个十天半月不能好,有更加受不得的,可能都得躺个把月,崔闾一副面容平静中,带着沉冷严肃气势的从门外进来,叫匆匆赶来的二人俱都心中忐忑,有猜大人可能要派人往和州去了。

  崔二公子的遭遇,由跟队的商贾透露,目下在城中已经传开,孙氏不懂政治,但她有属于女人的危机感,在与公爹来往的信里,猜出了丈夫倒戈求官之事,有可能会连累到家里,于是,在回返的路途里,将由毕衡主导,诱哄西北长廊线上盐商来购盐之事,和盘托出,将丈夫是其投放出去的一颗棋子,却惨遭西北都统黄飞鹏将计就计,而毕衡并无能力能力挽狂澜,最终导致计策失败,倾销盐计也遭夭折之事,原原本本道出。

  她看不出毕衡在官场上的考量,但作为从小受家学熏陶,对生意事上的了解,孙氏一将前后事宜串联上后,与同往的商贾们一样的,对毕衡此次失败的计划,给予了本质上的评判。

  就是想以小搏大,空手套白狼,然后叫狼回头狠咬了一口。

  生意人,能空手套的,那绝对是高手,但没有那个能力硬要套的,就只能说是没有自知知明了,毕衡是官,但他于生意事上,显然格局不够,在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上,他犯了最基本的原则性错误,这一趟跟下来的商贾们,虽面上不说,但谁心里都烦闷。

  在赚钱事上,当官的,显然没几个通的,或者本质上,他就瞧不起商,老老实实的到一地,按着当地的规矩,该拜访拜访,该交地头费交地头费,或许利薄,但绝对不会有被人一口咬没了血的后果,他把生意当政治玩,结果还想不讲武德,跟本地官商硬掰腕子,这不是扯么?

  规矩懂不懂?出事简直是必然。

  孙氏跟队出发前,自家公爹为安小夫妻俩的心,是说了此趟只要照着计划执行,路上即便有刁难,也不会有性命之危,官场的处事之道,讲究见面三分情,只要毕衡把规矩做足了,行事完全照着那边生意场上的章程来,凭他们派去押队的招安悍匪身上的气势,哪个敢动?

  只要毕衡拿住了身份,占住了理,便是他搞薄利多销,与当地商贾也是良性竞争,打到朝廷上去,他也没有以官欺商的嫌疑,皇帝本就站在他们这边,届时拉个偏架,本地官商也只能干瞪眼的,等他过完这一道商路。

  呵,这么好的局,方方面面,连朝廷上可能会有的参本,崔闾都帮他疏理好了,结果呢?一把王炸,打成了狗屎局,陷了老二的腿不说,还差点把火引到他身上来。

  前次孙氏来信时,崔闾一个人在书房已经默默忍了一回气,那西北将军黄飞鹏的将计就计,一举打掉了他派去护卫老二两口子,以及盐队的雇佣兵,虽说都是一些待罪之身,那也不能真当草芥使用,还是要给人望见翻身洗白的可能的,否则就驻船所和外部海岛上的那些人,他下次还怎么用?都是当年九家门里挑出来,能往船上放来当海匪的好手,走一趟下来若能洗心革面,他是准备留着放回船上,当练兵教头使唤的。

  都死了,连同他自己宅里的部曲,都死的只剩下了四五个回返的,那跟着一起去搭救老二的十来个人,尸体都还在沙海里沉着呢!

  吴方死前,都还在念叨着那些兄弟,说答应了要把他们领回家。

  毕衡的骚操作是因,老二自己要往死路上走是果,崔闾不好把儿子造的孽乱按到别人身上,但毕衡在其中起的推动作用,也无法推脱。

  他这次,是真的把崔闾惹恼了,也弄心寒了。

  孙氏能把实情说给江州商贾听,以江州商贾的立场,或者再加上偏心吧,他们肯定是信本地府台大人的立身正确的,可其他地方呢?和州那边呢?朝廷京畿呢?

  他们只会从崔二公子的行事上,来推及崔闾这个当父亲的为人的,毕竟有着子不孝父之过的言语在,对于一个手握如此重要州府的官员来讲,足可以长篇大论的来讨一讨,他于此位置上的资格问题了。

  别人正愁没有下他职革他官的点呢!有崔二公子这个漏,换别人可能大事化小,换成江州崔闾,呵呵,都恨不能无中生有,更何况小节变大过,简直跟雪中送炭一样的及时。

  所以,毕衡简直成了他们那些人的助攻了,怪不得连皇帝这次也熄了火,还拉偏架?这架直接恨不能当成没有,便是朝上有人提,皇帝也敏锐的一个茬也没接,全当了自己是个耽于享乐的昏君,每日沉浸在江州送上来的大笔珍宝堆里。

  然后,朝上诸人,又对江州生出了一股有钱能使鬼推磨之感,这补漏的速度,着实快过某人出纰漏的速度。

  毕衡这什么好命,居然摊上个这么厉害的队友!

  等崔家老二在和州一出事,那放在和州埋了多年的眼线就传了消息回京,朝上诸人大乐,跟过年一样的发动手下的御使准备参本。

  通寇、资敌、卖国,一本本的准备上,誓要干场大的,把江州府换成自己人。

  皇帝自然也有信报,也不是别人,毕衡的政治觉悟也有,他暂时也没空来与崔闾交待什么前因后果,全神紧绷着京里的动静,怕江州这个钱袋子真叫朝中大佬给掘了,跟皇帝互通有无,责任当然不可能在他,全怪崔老二行事乖戾,在不涉及崔闾的情况下,他全把崔老二当成了一只锅扣。

  然后,皇帝一边八百里加急的往江州送信,一边以病罢朝休了两天,等他再收到江州消息时,崔闾已经给自家儿子办完了丧仪,棺都落土埋了。

  你说沙匪手里的人是谁?

  想证明他是我儿子,那你们就去把人从沙匪手里救出来,亲自问问他是谁。

  一帮子朝臣全哑了,皇帝“病愈”精神抖擞去上朝,眨着一双澄澈的眼睛从高处俯瞰,声调拉长,“诸位爱卿,可还有本奏?”

  没有,朕可就走了啊?

  有朝臣不死心,上前义愤填膺,一帮小小沙匪,请旨派军去剿了,可不能让堂堂重臣之子陷入危机,这多叫人寒心呐~

  对,让和州旁边的驻军去剿匪,等把人救出来,就知道谁是谁了。

  皇帝扶膝端坐高处,眯眼摊手,“和州那边的军饷还在户部扣着呢!你们要使和州驻军,人毕衡说了,军备不足,将士无银可驱,都心怀怨愤的很呐!”

  然后,户部侍郎顶着众人眼光,一把扑到殿中地板上,膝盖着地那声音听着都叫人疼,开始表演,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本事。

  皇帝手里如今掌着北境、保川府、荆南荆北道、和州,以及与凉羌接壤的西炎城,除了保川府每年能有些出息,北境基本做到自给自足,其他几个州府,都需要从他内库出钱接济,所驻兵力都属当年跟着太上皇征天下的皇帝亲军,这些年没少受到勋贵势力的渗透,可惜到底深受太上皇威慑,一直也没什么进展,所以这几处地方的养兵银子,户部这块是能卡就卡,实在卡不动了,就似挤牙膏般,一年分出几次给,常常搬出作的亏空的国库账本来气皇帝,问题是皇帝明知道这账目有问题,也拿不住他们的把柄,只能一笔笔的记着,以待来日秋后算总账。

  现在皇帝有钱了,便也学他们交亏空账目,但有人敢觊觎他的内库银子,他便也有样学样,一笔笔的给他们报账报用度,然后,君臣的注意力就全转向了户部银子和内库银子,到底该不该并到一处使的问题,所谓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还分什么内外库的银子呀?

  嚯,这一争吵,崔家老二是真死还是假活的事,就没人问了,至于崔闾的通敌叛国之罪,你敢说,也看朕肯不肯信呐!

  只经此一着之后,皇帝还真摸清了朝上哪些人,与西番国有来往,甚至来往还挺密切之事,八百里加急密报,那几日往江州的信里,写满了皇帝对于这朝上诸人的反应,以及抓到他们串通外番国秘密之事的惊喜,摩拳擦掌的等着秋后算账。

  毕衡那头的来信,却被崔闾看后直接要往炭盆里扔,叫太上皇眼疾手快的接了过去,然后第一眼,便瞧见了一行带有叫人感激涕零之意的语句。

  崔老弟亲启:

  令佳儿佳媳在和州之事,已叫陛下悉知,老哥哥对此深表遗憾,本以为老弟家事,为兄实不好插手,奈何后续发展竟牵扯西番奸细,为兄只能尽力在陛下面前为尔摘除部分嫌疑,令子身上的过失,却是难以摆脱了,唯一值得宽慰的,是此子并非嫡长,亦无甚兴业发家之天分,舍一子而保全己身,为兄便擅自为老弟作主了,望老弟能理解为兄此番苦心,勿要与为兄生隙才好……

  得陛下宽宥,老弟身上的通敌叛国嫌疑之说,总算未事态严重化,此前因倾销海盐方案有瑕,而未能全盘实施之过,也得陛下宽解,老哥哥亦不会因此而与弟生气,毕竟弟生于江州,长在江州,从未于江州之外行走,不知沿路具体情况,而使计策半途夭折之失,错不在尔,在愚兄事前未有所觉,让弟生轻敌之心,制出那自以为是之策,日后望尔定要以此为戒,再勿行纸上谈兵之举。

  为兄已与陛下说清,此次责任全在为兄,弟新任一地主官,行事难免不周到,子过焉能父偿?故陛下那边,当行不予追究之旨,这也算是为兄报答弟无偿供应千斤盐之恩了。

  勿谢!

  望来日相见,弟与兄能把臂言欢,而不使此事生隙才好啊!

  太上皇看信之时,崔闾在旁边一盏一盏的灌茶水压火,然而,终究这火是越灌越大,那一壶茶见了底,再倒不出一滴来时,只听崔闾怒声冲外面吼道,“人呢?都死了么?进来续水。”

  可是话刚喊出口,没等守在外头的崔诚提着水壶进来,他就一把将桌上的杯杯盏盏,连着托水盘子,一并给扫到了地上。

  崔诚和后面跟进来上茶点的小厮,立即双双跪了下去,一脸惊讶惶恐。

  这真的是崔闾极少数的,喜怒形于色之时,往常摔个茶盏,已经表示怒极了,现在桌上的所有东西,全被扫落了地,若非掀桌不雅,可能连着桌椅都要一起翻了。

  就听崔闾从齿缝里挤出一句,“我是不是还得去信谢谢他?”

  谢谢他如此费心尽力的,在皇帝面前替他转圜?

  这简直比遭人背刺还难受,背刺之后就敌我分明了,可毕衡这算什么?

  既要又要?

  太恶心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5页  当前第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9/1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爷子他飒爽又威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