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_分节阅读_第103节
小说作者:三傻二疯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12 KB   上传时间:2024-10-04 19:24:15

  既然不是本土神明,那就不在“天皇”统御之下。既然不在天皇统御之下,那单独准备一份礼物其实也没什么问……不,问题很大!

  水户氏心中一跳,勉强开口:

  “可是,东瀛的佛学界,并没有一个‘领袖’,可以与天皇相提并论。”

  “那就选一个领袖出来,交给中原朝廷批准即可。”贵人淡淡道:“酒井禅师曾经告诉我,历代天皇都是神道教中天照大神的孙子,所以以‘天’为号;这是东瀛宗教的习俗,中原也无异干涉。但宗教之间总是平等的,既然神道教可以有‘天皇’,那佛教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的皇——法皇?活佛?法王?称呼其实都无所谓,关键是宗教领袖之间都是平起平坐,共同接受朝廷的册封,不可有了高低贵贱的差异……”

  果然如此!就是如此!处心积虑的一步暗棋,居然安在这里!

  水户氏心中狂跳,只觉不可思议:无论天皇如何落魄潦倒,但千余年传统连绵不断,依旧是神道教至高的首领,东瀛的精神领袖,难以逾越的尊位;但被《协定》这么一搅,那天皇便自动退守为区区神道教的世袭神官,而佛教后来居上,必定会大大侵吞天皇的地位。

  不,不止是一个佛教而已。如果“各个宗教平等”,那神道教有自己的“天皇”,佛教有自己的“法王”,其余各教派呢?长此以往,小小东瀛三岛上,恐怕不知几人创教,几人称皇!

  上洛夺权不容易,传播宗教影响愚民却不算为难;即使有幕府蓄意打压,如今东瀛列岛的宗教事业依旧兴旺发达;神棍教主往来联络,少说也得有数十上百的教派。如果中原朝廷当真践行诺言,“平等以待”,那数十个教派就是数十个“天皇”,数十个天皇居于此小小海岛之上,那该是怎样一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

  中土五代十国,“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皇权神圣扫地无余,混乱不可胜计。但纵使草头天子,好歹也得兵强马壮,才能僭称尊位;但要是《黑船协定》真能实施下去,那搞不好某个野鸡教主往中原使者手上塞上几百两银子,就能混得天皇尊位……

  那种事不要啊!几百两就能买天皇尊位什么的……!就算非要买卖,至少……至少也得一千两起步吧!

  水户氏的内心相当之崩溃——当然,他并不是对天皇有什么了不得的敬意,纯粹只是防微杜渐,担忧这样匪夷所思的举止,侵吞神圣性的举止,会引发起不可预知的后患……可惜,他还没有来得及做任何反应,贵人已经出声了。

  “我对东瀛的宗派倒是不甚了解。”贵人若有所思:“但以这几日的接触看,倒是对酒井禅师的印象颇为深刻……是了,不知酒井禅师有没有这个兴趣,做佛门的领袖呢?如果法师也想要个什么‘皇’的称号,朝廷不是不可以同意。”

  病恹恹的酒井氏微微一愣,尚且没有反应过来,就见家老水户氏蓦然转头,向他投来了凶狠凌厉的目光!

  四面的氛围骤然紧张,贵人却仿佛不见,左右环视一圈,径直踏入了天守阁大门。

  此时,阁上钟磬铿锵,响彻四野。辛苦筹备数日的祭祀,终于要开始了。

  ·

  虽然是仓促举行的小型典礼,但该有的规制都要遵守。登阁致礼之前,贵人要先在僻静处更换衣物,焚香净手,上下一新;再由一男一女两人随行护卫,各持拂尘遮护。东瀛的建筑狭小昏暗,楼梯只能容下数人,前后的随从都不能近身,让出了老大一片的空档。而手持拂尘的男子向外观望片刻,终于小声开口:

  “你真要大封天皇?”

  “当然。”贵人穆七顺口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登满意,同时抹消神圣性……”

  中原的皇帝是绝不能忍耐第二个皇帝的;如果真有统领东瀛的所谓“天皇”,那必定是大安除之而后快的贼寇。但反过来讲,如果东瀛能整出几十个上百个“天皇”,飞玄真君肯定也懒得搭理这种闹剧——一个天皇是忤逆,是狂悖;但如果上百个天皇横冲直撞嘛……那叫cosplay。

  “我还以为你会强行更改天皇的名号呢。”

  “如果有了蒸汽轮船,那我一定这么干。”穆七道:“但你应该也知道,如今往来东瀛一趟,少说也得二十日的功夫,山高皇帝远,就算一时逼他们让步改了名号,也拦不住私下里我行我素。还不如把这个名号让出来,榨取最后的价值……”

  说到此处,他也摇了摇头;如今的东瀛佛风炽盛,僧侣们甚至占据田地拥有私兵,时时刻刻都在觊觎着更大的权威。只要将香饵抛出去,他们必定会奋力撕咬,试图劫夺原本独属于神道教的神圣性——所谓天皇“万世一系”、“独一无二”的神话,又经得起几轮撕咬?

  “再说,这也算是尊重市场无形的大手。”穆七又道:“‘天皇’尊位被神道教一家垄断,实在是太不像话了;还是得做一做供给侧改革,充分的市场化……”

  “市场化?”旁听的女子愕然了:“等等,你是要——”

  “我打算让闫小阁老来主管天皇册封,你们以为如何?”

  自古以来册封都是美缺,礼部册封使往来高丽一次,收受的贿赂少说五六千两白银,老山参等更不计其数;但高丽国王王后世子毕竟是有数的,十几年也未必轮得到一回,挣外快也很麻烦——但东瀛可就不同了,在此勃勃生机的一片热土中,竟尔有几十位天皇排着队等上国发文件办仪式,车马费茶水费使者往来的辛苦费,这又得是多么肥的一块肥肉?这样的肥肉落到闫东楼手里,能榨出的利润又有多少?

  以闫小阁老的手腕,不从骨髓里榨出两斤油,都算你们岛国吃得素!

  而惊愕的目光注视中,穆七微微而笑,仰头望向了天守阁的顶端:

  “……祭祀要开始了,你们要不要留下来给朱重八磕两个啊?如果不愿意的话就先回去吧,到了金陵我再叫你们。”

  ·

  黄尚纲快步走入清凉殿的正门,将一叠奏折小心放在了紫檀木桌高高堆成的书山之上。他扫了一眼四面被掀翻后吹落满地的奏疏,惶恐低下了头。

  四个多月了,自从穆国公世子在山东以军法擅杀文人的消息传入朝廷,倒穆派团结一致,已经与皇帝纠缠了四月有余。这一百多天里,任凭飞玄真君万寿帝君用尽手段息事宁人,留中不发含糊其辞试图平息事端,倒穆派都是不依不饶,以绝大的毅力强行坚持下去,一直追究到了现在——而事态发展至此,双方更是近乎于你死我活,完全摊牌,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

  在皇帝面前强行摊牌,逼迫着至尊处置勋贵,种种举止蛮横强硬,无异于凌逼皇权。但事实证明,在践踏了文官的底线之后,即使尊贵如皇权,也是无力挽回局势的——除非学他的金孙摆宗,彻底躺平拒绝与文官做任何沟通;否则但凡还有一点维持秩序的意愿,老登都非得出面解决此事不可!

  飞玄真君万寿帝君到底没有堕落到摆宗的境界,所以任凭风吹雨打心中邪火横生,他还是只能咬牙坚持下来,试图维系权力的平衡——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真君绝不愿意牺牲勋贵中的心腹。但偏偏现在狂风骤雨突如其来,却似乎已经到了那个万不得已的时候。

  这样不得已的痛苦郁闷,当然会成百倍的发泄出去。所以贴身的太监与宫人动辄得咎,恐惧莫可名状。而如今形势愈发危急,即使黄尚纲这样的亲信,呈递奏疏时都是心惊胆战,不能自已;尤其是今日送的这一份奏折事关紧要,更可能会激发难以名状的怒气。

  ……可说来奇怪,飞玄真君盘坐在满地奏折中,居然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怒气:

  “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回圣上的话。”黄尚纲惶恐低头:“是六部合议的折子,列举了世子种种的过错,拟定了严惩的罪名……”

  在长久的拖延后,朝廷终于走完了定罪所有的程序。而由六部共同列举罪名呈报皇帝,这无异于是最强硬的施压——六部的意见就是朝廷百官的意见;如果皇帝竟尔悍然否决了百官的意见,那这国家体制也就别想运转下去了!

  以体制的运转来要挟皇帝,这不是逼宫又是什么?以皇帝平日的性子,搞不好就会勃然大怒,顺手将一切能摸到的东西扔过来,将局面搅得天翻地覆为止。但出于意料,飞玄真君万寿帝君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他甚至沉默了片刻,然后平静开口:

  “……知道了。既然他们都替朕定罪了,朕就不看了。你把折子送到金陵去,让穆国公世子自己看着办。”

  黄尚纲:?

  ……不是,依先前的折子,穆国公世子不是应该在山东一带闭门思过么?怎么折子又要送到金陵呢?

  黄公公不敢多问,只好恭敬答应,小心收好折子。而飞玄真君思索片刻,又曼声开口,语气颇为轻松:

  “此外,你找几个聪明点的小太监,到礼部去查一查列祖列宗的档案,再叫太庙做好预备。”

  “遵旨。”黄公公躬身道:“请皇爷的示下,奴婢该去查什么?”

  “也不麻烦。”真君道:“你就去看一看,在高祖太宗两朝时,国家克定祸乱后告捷于太庙,具体祭祀的仪式是怎么做的?礼部提前预备着,也免得忙中出错。”

  说到此处,真君神色起伏,终于是忍耐不住,嘴角多了一点诡秘的笑意。

第120章 报复

  仅仅十天之后, 黄尚纲就知道了飞玄真君这种种诡秘举止的缘由。千里远征的兴献皇帝号可以瞒过所有人,却惟独不能瞒过鼎力支持的内阁与皇帝(以大安现在的政治生态,没有拖后腿就叫鼎力支持);舰队自江户凯旋之后, 就以快船向京中迅速递送了消息,并送来了此次作战行动的报告。报告的详细内容黄尚纲无权知道,但他大抵能猜出结论——因为在迫不及待的拆看了密信之后, 一向深沉阴刻难以揣测的飞玄真君, 居然按捺不住激扬的情绪,露出了可以称得上“灿烂”的笑容;虽然年华不再, 这种笑意更像是一朵迎风招展的干菊花, 但仍旧令人印象深刻,乃至毛骨悚然。

  因为传递消息的渠道甚为私密, 又有世子开发的密函系统作为掩护;在皇帝欣然享受喜悦的那几天,宫里的大喇叭都还没来得及把消息泄漏出去;于是倒穆派官员茫然无知,依旧纠结了名士耆老们到西苑外下跪陈情, 按照老套路轮流绝食,试图逼迫皇帝出面表态,浑然不知道宫内形势的变化。

  而在这种时候, 飞玄真君也难得表现出了阴损的恶趣味。他并没有如常的派出锦衣卫驱赶这些附骨之蛆, 而是让黄尚纲出门宣读口谕;第一句是:

  “圣上知道你们的意思了,会有个答复。”

  皇帝骤然改变态度,真令倒穆派惊喜不已。可惜, 还没有等到为首的几个老臣开口颂圣, 黄公公已经说了第二句话:

  “宫里得了消息,穆国公世子与戚元靖等远征倭国, 打了一个极大的胜仗。圣上正在料理此事。”

  说完这句话,黄公公有意停了一停, 居高临下的欣赏几个老头的脸色——说起来也真是古怪,真是奇妙,明明已经六七十岁了,随时都要乞骸骨的年纪;可这身子骨却真是硬朗得叫人羡慕,不但上朝叩头的时候稳稳当当,如今听到这样惊天动地的消息,居然也只是面无血色牙齿打战,颤巍巍左摇右晃而已;到底没有当场扑倒,昏迷在地。而与之相比,后排跪着的几个年轻官吏反而失态得多,现在已经是瘫软匍匐,近乎于人事不省了……

  事到临头,还是老资格最值得信赖呀。

  大概是受的刺激过大,跪在前头的几个老头足足愣了半盏茶的功夫,才终于惨白着一张老脸,拼命试图挽回:

  “皇上忙于政务,臣等是否暂避——”

  “圣上还说了。”黄公公轻轻的打断了他:“你们要等。”

  ——哼,想逃?

  这句话轻描淡写,却实在带着刻骨的怨恨。大家要知道,无论当今飞玄真君也好,还是宫中大太监也罢,都绝不是什么谦冲为怀忍耐克制的性格;这几个月以来他们被文官反复施压,虽然形势所迫一直不能还手,但莫大的怨毒却是深积于心,永远不能忘怀。如今形势一朝颠倒,皇帝与宦官怎么能不携手并行,一舒郁气?

  三月河东,三月河西;莫欺老登穷。须知装x打脸,复仇雪恨,从来是爽文不二的要素!

  既然要打脸,当然要现场抡圆了扇过去,否则就是报复了也不算快意。所以黄公公打破惯例,即使冒着七月天颇为毒辣的日光,也要不动声色的站在原地,目不转睛的注视几位倒穆派耆老的脸色,饶有趣味的观赏那种大祸临头垂死挣扎的恐怖——大风一起草木堰伏,权力的事情从来都是草蛇灰线,隐匿惊雷于微风细雨之中;虽然皇帝还没有表示出什么态度,虽然朝廷上明面的□□势还没有任何变动;但在场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在纠葛多日之后,这场争斗的胜负已经分出来了。

  一切,一切都已经不一样了。

  军功就是这么不讲理的东西,尤其是由皇帝所垄断的军功。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皇权的本质就是军权;只要皇帝证明了他能够控制军队获取胜利,那么所有的政治规矩也就不成其为规矩了;所谓口衔天宪,所谓乾纲独断,所谓以一人而敌万人的独夫民贼,其强力不过如此!

  在今日之前,倒穆派隔三差五就要到西苑门前伏阙跪拜,名义上是请圣上降下纶音裁夺大事,实际上是借势压人,用某种道德压力逼迫皇帝出面表态,公然放弃穆国公府;但从今日开始,所谓声势浩大的伏阙跪拜,就转而变为对文官们的严酷惩罚;只要皇帝没有显出松口的架势,这些人就得胆战心惊的跪在原地,直到被恐怖的压力彻底摧毁精神为止。

  但还好,今天的飞玄真君似乎心情格外不错,没有心思戏耍大臣增加强度;在静静跪伏了半盏茶的功夫后,宫门内啪啪几声轻响,十几位宫人自两侧一字排开,从中间拥出了一驾八抬的肩舆,而大安至尊至贵之飞玄真君正斜倚在肩舆之上,神色淡然,目光高远,依旧是仙风道骨、云淡风轻的模样。

  ——皇帝居然亲自出来见大臣了!

  这可太不寻常、太出乎意料了,以至于跪在前面的几个老头都愣了一愣——自从真君痴迷玄修厌弃俗务以来,至今都是独居西苑,隔绝外扰,除了内阁司礼监及几位亲近勋贵之外,再也没有召见过外朝的臣子;二十余年不视朝,君臣纲纪堕地,深宫幽闭犹如天堑;绝大多数外朝的官员,甚至到死都没有见过皇帝一面!

  这样的孤僻幽闭持续已久,甚至养成了某种怪异的政治惯例。如果哪位外朝大臣能有幸觐见御容,便必定是感激涕零,视为君上格外的圣宠。但现在,蒙获皇帝破例召见的文官们却感受不到一丁点的喜悦;相反,他们低头时惊鸿一瞥,却惶恐的注意到了某个细节——大概是要出门见人,飞玄真君难得的换了新衣,但朱红长袍的正中只系着一条暗淡无光的玉带,与华美配饰似乎颇不相衬;可如果仔细分辨,却又立刻汗毛直立,不能自已:

  ——那是高祖皇帝留下来的腰带!

  于是一时之间,其余杂念一扫而空,只留下一个鲜明的猜忌,迸出了无限的恐惧——这腰带,这腰带到底是系在肚脐眼上,还是肚脐眼下?

  可惜,无论心中如何猜怀,这些大臣也绝不敢再冒险抬头看上一眼。以军事胜利证明自己之后,老登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老登了;某种强而有力的威慑自头顶降落,压得所有人战栗畏惧,真是从骨髓的最深处榨出了某种久远的恐怖来。

  高祖太宗时文官们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总算能见识一二了。

  乘舆而出的飞玄真君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情绪。他只是端正的扶着腰间的白玉腰带,让太监们抬着肩舆走下台阶,围着伏跪的人群绕了半圈。真君则半靠在肩舆之上,饶有兴味的欣赏着官员们一字排开、拱起时隐约颤抖的屁股——而在这阴损的趣味中,某种恶毒的快意油然而生了:

  原来当初的高祖皇帝是这么爽啊!

  自创立内阁以后,朝廷体制日趋完善,历代皇帝与外朝大臣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再没有国朝初年三日一朝的勤勉。究其实质,除了子孙惫懒不能效法先祖之勤政以外,更多的还是因为某种若有似无的忌惮,乃至于惶恐——大朝会面见的臣子成百上千,各个都是眼光毒辣的人中龙凤;与众多人中龙凤接触得太久,难免就会在政务中暴露九五至尊真正的能耐;而绝大多数皇帝的能耐,是经不起追究的。

  理论上讲,皇权当然应该在公开的场合正大光明地运行,以煌煌之阵堂堂正正的碾压一切敢于违逆的乱臣贼子,杜绝所有阴谋篡权之可能;不偏不党,此所谓王道荡荡。但施行王道的难度实在太大太高了,以至于开国之后历代皇帝皆无力荷担,不能不深居宫掖与三五亲信独处,依靠阴谋诈术来勉强统御这个国家——而大安历代阴谋诈术之巅峰,便是当今飞玄真君;名为玄修暗操独治,阴阳怪气挑拨离间,仰仗装神弄鬼的虚张声势,似乎也能将权力运转自如。

  但实际上呢?实际上恐怕连真君自己都清楚——他所有的阴谋,实际都是本身力量虚弱的征兆;他根本无法树立正当的权威,所以才只能在西苑天天烧青词炼金丹,像一个巨婴患者一样的折磨朝野所有人!

  原本,这种半疯不癫的装模作样会长久持续,持续到天下之人忍无可忍,一封治安疏扇到老壁灯的脸上为止。但现在事情有了微妙的变化,老登坐在肩舆之上俯瞰众生,终于在此朦胧体会到了高祖皇帝当年的快乐——那种居于万人之上,又仿佛在万人之间;那种呼风唤雨、天下景从,英雄皆入毂中;那种随心所欲,可以任凭心意改造世界、改造人性,乃至于改造经济规律的伟力;那种被完全解放,不受任何约束的皇权!

  ——原来高皇帝当年吃得这么好啊!

  无怪乎汉武帝唐太宗直至本朝高祖太宗,历朝历代的有为之主都勤于国政无日懈怠,专心致志近乎于苦行;原本还以为这是千古一帝基因里自带着的勤奋刻苦,但直到现在真君才明白:在皇权完全解放之后,所谓的国政与其说是负担,倒不如说是玩游戏——由五千年文明自主研发的一款全新开放世界经营游戏;游戏发生在一个被称作「中华」的真实世界,在这里,被昊天上帝选中的人将被授予「天命」,可以放纵心意满足自己的一切欲望……

  仔细想来,这种超大规模的真人游戏,名垂青史的伟大事业,可比区区的炼丹修仙好玩多了;也无怪乎历代明君废寝忘食,到死都不能忘怀自己的功业。

  当然,好玩归好玩,入局的门槛却实在太高。除了开国皇帝权威无限之外,要是没有卓绝特异的天赋,继嗣之君一般都玩不了这类以天下为棋局的大游戏。以通俗规律而论,设若没有东瀛岛上那点小小的变故,那任凭真君在西苑跳大神跳到脚抽筋,也是休想迈过这条权力天堑的——我们公平一点说,你总不能真以为真君可以碰瓷武皇帝吧?

  但有的时候,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无论配与不配,真君都已经迈过了那道门槛,有资格尽情施展权力,乃至于破例露面,敢与满朝文官中门对狙了——几十年前大礼仪事件,皇帝还要借着拉一打一反复纠缠,才能勉强降服飞扬跋扈的杨廷和父子;而现在老登老神在在,甚至不需要再说一句废话,就能轻松镇压此世一切敌手!

  朕就站在你面前,你看老子有几分似从前?

  复仇的快意如此喜悦,如此深切,以至于皇帝甚至不得调整姿势,借助长袍来遮挡因过度兴奋而微微颤抖的手。他甚至有意的保持了沉默,以高深莫测的姿态施加压力,居高临下的观察那些老油条在重压下的颤抖失态,以此来品味胜利的甘美。

  当然,此时此刻,还有另一种办法,能让这喜悦来得更加醇正,更加甜蜜,更能令人念头通达,一舒被文官压制已久的怨气……真君在肩舆上调整了一下屁股,点开了天书:

  【历史回响·对倭战争篇】

  还有什么能比当着罪魁祸首享受胜利果实更叫人快活的呢?为了这一刻的爽快,真君甚至刻意忍耐住了欲望,收到更新的消息后只是看了个简要便搁在一边,就是等着此时一吐郁气,用敌人的恐惧来下这一杯美酒。

  飞玄真君志得意满的靠在了肩舆上,仔细聆听此仙乐天音,只觉身心散淡,不甚快哉:

  【……在战术层面上讲,中倭海战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交战双方都是菜鸡互啄,各自都触犯了一大堆的兵家禁忌,在战场上的操作颇为下饭。幕府一方当然是惊慌失措神经错乱,与其说是打仗不如说是发癫,迷之操作层出不穷;而大安一方嘛……用儒望的话说,“火箭真是可以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换言之,要是没有火箭,战争的结局其实上相当难说的。

  因此,与如此拙劣低级的战术相比,历史学家们更关注战争后续的结果。在而今主流的学术界里,中倭海战后签订的《金陵条约》才是最重大的意义,甚至视为中华近代史的开端;数百年大航海时代宏伟的先声——从这一份条约之后,世界的逻辑,或者说东亚的逻辑,就完全不再一样了。

  在这里,我们需要稍微解释解释《金陵条约》之前中原王朝的对外战争。虽然历朝历代的战略目标各有差异,但发动的战争无外乎两个目的——一是占领,二是威慑;“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为之”;在控制了必要的领土之后,对于桀骜不驯的外藩,往往是以敲打震慑为主;所谓中国已安自定,只要藩属恪尽朝贡的职责即可,并不过多的要求。

  在这种惯例下,僻居海外的东瀛恰恰就是个相当尴尬的例外。因为路途实在太远,劳师动众糜费无数,占领吞并既不可能,仅仅敲打威慑又实在太不划算;除了倭寇欺人太甚悍然侵犯核心利益以外,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原王朝其实是不愿意耗费这个精力的——开销太大,胜算不高,得不偿失,何苦来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5页  当前第10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3/1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