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把密钥放在哪里?”
“没有这个东西。”
主界面打开了。闻绪在屏幕上选择了几个按键,弹出来一个全新的界面。旁边插入外接存储设备的插口亮着,但他没有理会,直接上手输入了一段简单的代码。
“所有人都觉得密钥应该是某个芯片或存储器,然后再存放在某个绝密位置,合作机构也是这么认为的,或者说,这种保管形式他们才安心,”闻绪说,“但我的看法不太一致,我觉得万事万物在我掌控之下才最安全。”
五秒之后,显示屏上面出现了一个黑白的进度条,加载时间很长,长到李雨游手心微微出汗。
进度条走完后,界面变得更为简略,只剩下一个搜索栏。
“里面的内容太多,只能查找,”闻绪收回双手,跟李雨游并肩站在屏幕前,“那么问题来了,成薇关心的内容,具体是哪部分呢?”
到这一步,答案已经不言而喻。李雨游为:“军科所也是你们的合作机构吗?”
“对。”
闻绪对这个界面很熟悉,很快便搜索到了相应的内容。进入军事科学研究所中央二区,里面显示了不少项目组,都以人名来命名。
“哪一个?”
李雨游在显示屏右上角定位到三个字:“刘先明。”
闻绪依言操作,同时问:“是你们组导师的名字?”
“对,”李雨游说,“他是一个混蛋。”
李雨游鲜少用这样直白的贬义词来对事物尤其是人进行评价,因此混蛋二字让闻绪颇感意外。但他没有追问,而是浏览着屏幕上密集罗列的资料。
论文、实验数据、还有各个时期报告的电子备份都一一收集在此。
闻绪随意点开了几份材料,快速浏览了一遍其中内容,大部分都是难读的专业术语,但还是能迅速捕捉到里面“麦角酸衍生物”、“LSD-29”等字眼。
“你们这个研究方向......”闻绪挑了挑眉,“很危险啊。”
李雨游没有作声。他的眼神停留在屏幕上,里面的资料他一清二楚,跟他埋藏的记忆能够完美契合。
闻绪看着看着突然好奇:“但里面怎么没有你的名字?”
“有的,”李雨游平静道,“有我曾经的名字。”
闻绪明了地“啊”了一声,继续着自己的动作。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繁多的备份终于见底,最后一份文件是组内成员的基本信息。
点开后,人名与相应的照片跃至以前,从左到右依次写着刘先明、兰青、陈徊、常瑗瑗、严若云、游羽。
闻绪端详了那张照片很久,转头看向李雨游:“看来我一直叫你李医生,确实是叫错了。”
曾经朝夕相处的人脸就这样摆放在面前,而其中大部分都已跟自己天人两隔,李雨游下意识闭上了眼。虽然他知道这是逃避的行为,而现在不是他能够逃避的时刻。
“我们组,确实一直在做麦角酸衍生物相关的研究,”李雨游缓慢地说,“准确来说,LSD-29是我搞出来的东西。”
第41章 开端
烂尾楼附近有一座桥,是过河的唯一通道,一桥分隔两地,桥往西全是脏乱差的地界,除了来这边买便宜的菜,没人会特意过来;而桥往东,再走上几百米,则是有模有样的城镇。
烂尾楼当然修在西边,有一说一,它甚至不能被称之为楼,毕竟都没有房子的轮廓,只有几道高墙,围出一块空地,成了流浪汉休息的好地方。
当然还有一些流浪小孩。
“怎么又多了一个?上次来好像还只有五个呢。”
“养不活就只能丢啦。你多过几趟桥就会发现,今天多一个,明天多两个,很正常啦。”
“感觉新的这个不行,太瘦了,个子又小,感觉活不长。”
“那就来世投个好胎啦,快走这里好臭。”
游琴第三次在凌晨过桥。她住桥东,来桥西找一位故人,但来了三趟,每次等到深夜也寻不着对方踪迹,只能无功而返。
深更半夜,行人寥寥,流浪汉呼呼大睡,几个精力旺盛的流浪小孩眼睁睁把她盯着。游琴从篮子里掏了半瓶水扔过去,被几个小孩一抢而空。
他们全都跟流浪汉挤在烂尾楼的空地里,只有那个新小孩默默蹲在桥头,也不去争抢这半瓶水。游琴记得每次路过时,新小孩都安安静静抱膝缩在原位,大概是知道自己没有身体优势,其他小孩为了半个馒头大打出手,他只能当一只桥头底下的兔子,睁着双圆眼睛啃几片菜叶子。
游琴走过去问他:“你不渴吗?不想喝水?”
她其实知道自己多半是白问,这群流浪小孩没几个能听懂话。不过这新来的倒意外地听明白了。他指了指旁边一棵树,最矮的半截枝头挂了一个捡来的小塑料袋。
游琴沉着地观察了他一阵子,继续问:“怎么不去另一边?那里可不止一棵树。”
这句话新小孩理解了很久,但依旧听明白了,他指了指天上,游琴看懂了他的意思,这边能晒到太阳。
还挺聪明,知道收集冷凝水,也知道阳光才能带来冷凝水。虽然他肯定不懂是什么道理,但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可惜观察能力顶什么用?游琴看着他,能凭自己那小脑袋喝到水,但食物抢不过其他人,过两天还是得饿死。
大概是年纪到了,也可能是寻不到故人带来的怅惘,游琴在这一刻做了一个决定:“起来,你跟我走吧。”
小孩比预料中还要懂事聪明,不哭不闹,能从脸色看懂游琴的情绪。可惜就是胆儿比较小,经常被路过的狗吓到。
游琴是一个退休女教师,未婚未育,身体这两年也不太好,经常跑医院。她原本想让把小孩弄到自己名下,托人办手续时才发觉自己孤寡老人达不到收养条件。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留在家里吃口饭,就当养了只兔子。
既然没去办手续,游琴也懒得给他取名字,从头到尾叫他“小游”。
不知道小游的出生日期,只能凭骨龄大概判断年纪,小游六岁左右时依旧比别的孩子瘦小,语言表达方面也没什么天赋,但比想象中还要聪明。游琴好几次买菜回家发现他在偷偷做自己老教材上的数学题。游琴心血来潮替他简单批改,发现十三道题全对。
游琴第一次觉得有些遗憾,小游没有个正式身份,都不能正经上学。
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游琴重操旧业,亲自替他辅导起来,但一个人教的内容有限,游琴工作几十年,在学校还有些人脉,老城区的学校监管不严,就把小游送去旁听,也拜托以前的同事单独给他开小灶,有什么活动也尽量让他参与。
小游十二岁那一年,学校组织去偏远村落游学,认点花花草草,他也跟着去了。回来后游琴问他:“好玩吗?”
“不好玩,”小游头摇得像拨浪鼓,“有大狗,可凶了。”
游琴拿他没有办法,哭笑不得:“你胆子这么小,以后我不在了可怎么办。”
一语成谶。
小游快成年的时候,已经能够独立看懂很多论文,早已经超出了游琴力所能及的教育范围,她对他的未来有些担心。而更让人忧心的是,她原本勉强支撑的身子骨随着时间流逝已经越发不行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游琴厚着老脸做了最后一件事,她联系了她第一届学生里最出色的一个,刘先明,听说现在在军事科学研究所做项目。
游琴是在一个小医馆去世的。小游哭了三天三夜,守在医馆没有离开。后来医馆的人都劝他,你要继续好好学习,才对得起游琴为你付出的精力,小游才在看着游琴入土之后,打通了刘先明的电话,在那之后,小游第一次来到十一区。
锋利,严格,冰冷,无情。这是小游对十一区的第一印象。他有一点认生,总是觉得局促不安,好像路过的每一条街都在对他严格审视。
有人带着他做了很多考核,完成试验的时候他反而还安心一点。考核结束后两周,他见到了刘先明,这位中年人带着一个金框眼镜,对他笑得很和蔼。
“我给你一些材料,你先自己学一学,”刘先明说,“之后我带你进我的项目组。”
小游把材料接过来,重得险些抱不住。
“你的身份和手续,我会替你想办法,但你得先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你有给自己取名字吗?”
小游摇摇头。
刘先明不想在这件事上花费太多时间:“名字就是个称号而已。游老师说你天资聪颖,有好的环境一定能展翅高飞,就叫你游羽吧。”
“说实话不是很好听,有点拗口,果然是做理科研究的,对文学没有太大造诣,”闻绪的声音插在回忆里像陌生的旁白,“不过这样听起来,刘先明对你还挺好的?”
李雨游面无表情地说:“我一开始也觉得他是个很好的人。”
新环境对于游羽没有那么好适应,主要还是他本身性格的问题。太拘谨,太放不开。而刘先明每天很忙,只给他安排了个住处,也不能时刻照顾他的感受。
游羽独自生活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在一个春日午后,刘先明第一次带他进了军事科学研究所。
一下子要认识四个新的人,这对游羽来说有点难办。好在这四个学长学姐都还算友善,兰青很随和,像个邻家姐姐;常瑗瑗性格有点急,偶尔说话不动听,但也不会为难新人;严若云稍显冷漠,经常抱怨自己活太多,有时别人跟他说话不爱搭理,好在游羽本人话也不多,反而能和睦相处;而陈徊,他是最温柔、最会体贴人的。
他总是很耐心地听游羽讲话,虽然游羽经常自言自语;知道游羽不太喜欢能主动融入人群,所以去杨骅店里喝酒的时候也会特意叫他一起。在杨骅店里的时候,他们遇到了成薇,她是隶属于中央一区的检验人员,总是直来直去,一开始有些高冷,不太好接触,后来碰面多了,兰青和陈徊会去拜托她帮些小忙,两方人才渐渐熟悉起来。
游羽初来乍到,也犯过很多基础的错误,军科所占地面积不小,游羽不认路,经常不小心走入禁区,陈徊翻墙把他捞出来,然后兰青会在实验室准备好湿巾,帮他们整理仪容仪表。
拜这一群人所赐,李雨游来到军科所的前两年,度过了最忙碌但也最快乐的时光。他终于对“集体”这个词有了概念,以往离开游琴,不管在哪里都格格不入,但在这里,性格不同的人创造出了热闹带有生气的环境,并且这个环境很包容地接纳了他。
唯一的缺陷是,刘先明的组虽然氛围融洽,但军科所仍旧不是一个好混的地方。建所的性质就决定,它是一个相当结果主义的机构,对每个项目组逼迫得很紧。
这个组原本一直在从事精神治疗类药物的研究,除了定期的会议,刘先明来实验室的次数不多,他要忙着在其他事情上斡旋,每次来虽然态度和蔼,但总是会毫不留情地催进度。
在所有人日复一日的工作下,项目组成果还算丰盛,每次交上去的进度报告都得到了高层的统一认可。而游羽更是得到了刘先明的高度表扬,虽然来的时间最短,但凭借个人能力帮助项目度过了好几次瓶颈。
只是其他组没有那么幸运。中央三区最老的组,在进行新型军用吐真剂的研究,现在正处于关键时期,前线战队在边境斗争中捕获了几位关键人物,正是需要药物协助的时期,但他们却迟迟没有进展。于是军科所的几位大校将他们痛批之后,做了一个新决定——让前项目告一段落的刘先明同时进行吐真剂的研发。
直到今时今日才后知后觉,这就是一切罪恶的开端。
刘先明告诉他们,吐真剂的研发至关重要,并且是组织的命令,必须服从,整个过程会在严格监管、严格把控下进行。
实际上,被遣散的组也不是毫无成果,他们两年的时间提取出了一种元素,从理论上对精神的影响效果应该很显著,但有一个难以攻克的困境,就是动物体排异性太强,无法达成预想中的功能。
没有人敢质疑组织的决策,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里,组员包括游羽,比之前还要忙,甚至一日三餐都没有时间,只能吃速食解决。
重复、枯燥且煎熬的日子,时间都变得相对缓慢,研发比想象中更加困难,每个人都熬得灯尽油干。在彻底枯竭之前的某一天,游羽带着LSD-29来到了刘先明面前。
“就这样成功了?”闻绪问。
“不,”李雨游否认,“我失败了。”
“你不是做出来了吗?”
“是我做出来的,”李雨游说,“但LSD-29,是根本无法投入使用的半成品。”
LSD-29,比所有人预想中的东西要更强大,但也更危险。它是根本不可控的怪物。
十只小白鼠里,有六只都精神崩溃,一号二号互相撕咬搏斗,三号自我伤害,四号竭尽全力破坏实验器材,五号颓靡不堪,而最后的六号在不断qin犯五号。只有剩下的四只勉强成功,能按照设想听从指令,其中两只还必须在电流刺激下才能完成。
“所以,LSD-29根本无法控制成功率,”刘先明说,“它太不稳定了。”
“对,”实验对象歇斯底里的状态让李雨游有些不忍直视,“这已经是最接近成功的结果了。”
“我明白了,但LSD-29对精神干预的实际效果比想象中还要大很多,”刘先明说,“如果用在人体身上......”
“幸运成功的话,大部分普通人可能会听从指令,意志力顽强的,也许需要催眠之类的手段干预,极个别可能需要电击,”虽然只是在客观陈述,但李雨游难以想象那样的场景,“失败的话,什么后果都有可能,多半会变成疯子。”
上面规定的时间临近,短时间内也不会再有新的进展,李雨游撰写了最终的报告,刘先明略作修改,便将报告内容呈上去。运气又眷顾了他们一次,高层审阅后没有进行批驳,一是因为前线战况明朗,几个俘虏的供词不再关键;二是相比中央三区的组而言,他们至少有了实质性突破。
经过研究,由于LSD-29实在太不可控,高层叫停了这个项目,他们最害怕不稳定因素和潜伏的危险,因此勒令将此前所有的现存成果和资料进行销毁。
在销毁完成后,所有组员迎来了一个期盼已久的假期。
兰青、常瑗瑗和严若云都选择回家或找老朋友叙旧,但游羽两者皆无。陈徊看出了他的无所事事,主动陪他去了几个周边的景点。
也就是在那里,陈徊问游羽未来想做什么。
陈徊告诉游羽,以后带他自驾去海边看日落。
“你跟你前男友的事,听着还有些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