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昨晚说了。”
另一个短发妇女取下安全帽,露出血丝密布的双眼,整个人看起来沧桑不已。
女人虽然被人称呼为周姐,其实也就刚满四十岁,与丈夫钱文瑞常年在各个工地干钢筋工。
而问话的女人孙丽娟跟她是表姐妹,俩夫妻做了十几年砂灰工。
两家的孩子都一起带来城里读书,如今在同所学校就读。
孙丽娟麻溜撕下翘起的嘴皮,抿了抿沁出的鲜血,烦闷道:“肯定是为了筹集学校食堂的事。”
说来说去,就是钱的事儿。
学校开设食堂,购买桌椅板凳的费用需要众位家长众筹,上学期就提过这件事。
筹钱不说,之后每个月三百块伙食费,一个学期下来就得一千五百块。
因价格问题上次就没通过,这回又要旧事重提。
“我打算过了年就把老人接来照看。”周姐说,这是她和丈夫商议之后的决定。
每天六块钱,孩子中午老吃些没营养的零嘴,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
“我和老杜商量下该怎么办。”孙丽娟叹道。
女人们聊家庭孩子,男人们却更多的关心工资和吃喝问题。
回到板房洗干净手脸,拿上不锈钢碗。
老杜催促妻子快点去排队,去晚了肉菜就只有菜没有肉。
多年吃食堂吃出来的经验,菜就一锅,去晚就别想吃肉了。
“上回那个食堂一盆肉菜里不知道有没有两斤肉。”
去食堂的路上,老杜还和姐夫吐槽着上个工作的食堂有多抠门。
饭菜清汤寡水,两年工期下来瘦了十来斤。
四人来到食堂前,不成想前面已经排了几十号人。
“我说要早点来吧。”老杜埋怨妻子动作慢,赶忙排到队伍最后头:“不知道轮到我们的时候还有没有菜?”
妻子孙丽娟却好像没听到丈夫的埋怨,目光一直在食堂空地前。
“表姐,你看那个孩子穿的是不是八中校服?”
食堂门口摆了张小桌,一个半大少年坐在桌前吃着饭。
灰色校服正是和家里孩子同一个学校。
“是八中的校服。”周姐探出身体往前看了看,疑惑:“怎么有八中的学生跑工地来吃饭了?”
轮到几人时,那少年刚好端起碗又钻进了食堂。
“哥。”
少年走向打饭台。
一个穿着厨师服的青年抬起头,勺子一转舀了碗汤到少年空碗里。
“晚上咱们一起回家。”青年笑,少年点头说好,一口气喝完汤从后门走了出去。
孙丽娟注视着少年走远,眼神闪了又闪。
“哟!今天的菜真不错。”
丈夫老杜的声音拉回孙丽娟思绪,下意识看向在面前排成一条的四个菜。
红烧肉、酸菜鱼片,青椒豆腐,还有个炒青笋片。
四个盆里满满当当,每个都冒着诱人的香气。
艾弛朝老杜伸手:“每个菜都要吗?”
“都要。”老杜吞着口水,目光稍微在红烧肉上停留了几秒钟,很快移开。
可就是这几秒,艾弛已经注意到。
满满一勺子红烧肉放入碗里,直接盖住了饭的一半。
四个菜全部打完,碗里垒成了座小山。
“汤在门口。”艾弛又顺便加了句。
“小伙子是食堂新来的大厨?”轮到孙丽娟时她立刻寒暄起来:“看着挺年轻啊!”
“叫我小艾就行。”艾弛笑。
“我们家孩子也在八中读书,你家的读几年了……”
艾弛没来得及回答,后面排队的人开始催促。
孙丽娟只得暂时先放弃念头,端着饭碗走到后门边。
一抬头,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
丈夫老杜跟工友蹲在门边聊天,话里内容竟然是门口那锅还在炖着的鱼头豆腐汤。
不知道工友们是不是都为了那锅鱼汤,大部分都没回宿舍。
空地上满是席地而坐的人。
周姐打好饭找到孙丽娟,姐妹俩干脆在门边坐下。
“今天这菜不错!”周姐说。
孙丽娟的心思根本没放在饭菜上,刚拿起筷子,又忍不住吐槽起丈夫:“每天只知道自己吃饱喝足的东西!”
周姐笑得无奈,筷子指向很快加入老杜一行的丈夫:“我家那个不也是一样。”
“红烧肉糯唧唧的,好吃。”
“酸菜鱼好吃。”
“这个豆腐不像石膏点的,吃起来有股甜味儿。”
早已开吃的其他工友很快找到符合各自口味的菜,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豆腐是艾大厨今早现做的胆水豆腐,鱼汤锅旁边就有豆浆,那才好喝呢呢!”
新来的帮厨大妈从几人身边路过,插话道。
现磨豆浆做豆腐,在她多年打杂生涯中还是头回看到。
“现磨豆腐?”
“何止是现磨豆腐,青笋送来的时候还带泥,刚从地里拔起来的。”帮厨又说。
艾弛是她见过工地厨师里最有良心的一个。
调料全是大牌子,肉和菜也挑好的进货。
今早师傅来送菜她可看得清清楚楚,两千块,一分多余的伙食费都没克扣。
“晚上还有香辣蟹,养在后边儿水槽里。”帮厨大拇指一翘,指向厨房后门。
喜欢吃海鲜的人顿时发出阵欢呼声。
庆林市靠海,海鲜是家常饭桌的必备菜。
但工地唯一能吃到的海鲜,只有十块十斤的蛤蜊,吃一口满嘴沙那种。
就在众人都为能吃上好饭而高兴不已时,孙丽娟却更加关心另一个问题。
“刚才那个穿校服的娃娃怎么在工地吃饭啊?”
别说,这个问题帮厨大妈还真问过。
“那孩子是艾大厨的弟弟,经理允许他在食堂吃饭。”
“人大厨弟弟都吃食堂饭菜,至少卫生问题我是放心了。”有工友打趣道。
“卫生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
才刚上班几天,大妈就已经是妥妥的艾弛脑残粉,最见不得别人质疑。
甩着抹布就凑到那人面前侃侃而谈。
“你不会是想让孩子也来这儿吃吧?”周姐猜。
孙丽娟撇嘴。
她倒是想,但想就知道不可能。
工友中有孩子的不是一两个,这个特权恐怕只有食堂大厨才能享受到。
当时以为是哪个工友的孩子,心中抱有一丝侥幸。
知道是大厨的弟弟后,迅速破灭。
“别说你,我也想啊!”周姐塞了两坨肉进嘴里。
红烧肉软糯,舌头轻轻一抿就四分五裂,再往嘴里扒口饭,嚼吧嚼吧别提多好吃了。
对他们下苦力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油脂更能让人满足。
饭菜干净,味道没得挑剔。
哪点不比学校外小饭馆强上百倍?
“下午我多带个碗来,螃蟹带回去给两个娃娃吃。”周姐小声道。
十五块一斤的大青蟹,她们可舍不得买。
“那吃完饭完我们去外边儿买个饭盒。”孙丽娟有同样打算。
门外人吃得热火朝天,食堂里的艾弛逐渐收拾起菜盆。
“大姐,那是专门留的红烧肉,晚上你带回家去吃。”艾弛示意灶台上盖着的碗。
新请来的帮厨是一对夫妻。
两人是庆林市本地人,独子十年前因为车祸落下残疾,没能成家生子。
夫妻俩这些年到处打工,无非是想死后能留下点钱让孩子有个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