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青竹_分节阅读_第112节
小说作者:寓风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72 KB   上传时间:2024-12-17 18:32:50

  尤其是粮产不行, 又没什么别的收入, 主要靠卖茶赚钱买粮的两个县, 县令和郡守都恨不得偷偷把他们的茶偷渡进皇宫, 把他们陛下、娘娘们的茶碗儿给偷梁换柱。

  宝峰县比那俩倒霉邻县稍强那么一点点。

  他们地少, 好歹也比隔壁多点儿, 丰年的时候勉勉强强够吃。

  歉收时候才用大范围出去买粮食。

  平时百姓的吃喝不用县令太过操心, 老百姓会自谋生路, 找粮商买粮食,也不用县衙贴补。

  只要县衙监督好不叫人趁乱坐地起价,囤货居奇, 炒高粮价,就不会闹到民不聊生。

  县里的茶税的主要用途还是县衙、驿站、桥梁、堤坝、赈灾和县里日常大小事的开销。

  这几年还多了一项很花银子的开销,安置灾民。

  另外,就是因为镇南郡地理位置的缘故,他们各县也得出一部分钱用以剿匪、练兵。

  为了不入不敷出,各县很想多弄点儿茶引子,但印发茶引子的权利又不在县里。

  他们得提前预估上报今年新茶有多少,报到郡内由郡里统一统计全郡的情况初拟茶引的数量,算好茶税,再往朝廷报,朝廷有时候还要根据户部的预算再修订一下印发数量。

  若是哪年哪里发了什么灾,国库缺一笔钱,可能就会多印点儿茶引子来补这个窟窿。

  当然各地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歉收,有的地方丰收,也会做些细微的调整,好叫全国的茶价不至于差别太悬殊,弄坏了市场。

  毕竟除了达官贵族,普通百姓也是要喝茶的。

  要是茶价贵得离谱,百姓争相种茶,良田改茶田,必定要出乱子。

  若茶价崩得离谱,既伤茶农,也伤朝廷的税收。

  贵了贱了,都是无端一场乱子。

  朝廷有朝廷的大账,小县城有小县城的小账。

  茶引子虽然是朝廷批示后郡里印,但产区毕竟是产区,也得分一部分到县衙,让他们也留点儿甜头。

  因为茶引子有限,一般都是溢价卖的。

  能从郡里买到茶引的都是大商户,财力、实力稍微差点儿的,则几乎家家背后有背景。

  那些实力不够,又没背景还走不起大门路的小茶商,就得到县城内想办法。

  而倒卖茶引子赚的溢价、差价,就是默认给下面的一点儿好处。

  当然茶引子到了县里,也不是全都攥在县衙。

  大虞茶税很重,且不止向茶商收税,也向茶农收。

  有茶园的大户也是县里的门面和主要的财政来源,有了茶引子,也得分给他们一些。

  要不然,人家辛辛苦苦出钱出人出力种出来了,好家伙,自己不能做主卖,卖多少卖给谁自己说了一点儿不算,还没有定价权,那忙来忙去图啥?

  给别人赚钱?

  谁都要有意见。

  不过一等、二等的都扣在郡里,这些也是要供给京中、郡里的达官贵族的,三等、四等的茶引子才在市场流通,且主要也是在郡里卖给大商户,到五、六等的,才轮到县里。

  那些没门路的小商户能弄到六等就挺拿得出手了,普通百姓喝的,一般就是六到九等。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往上报的时候,茶农、县衙、郡衙,层层都会保守着报。

  报少了好办,最多不过茶产量高了茶农留着自己喝,再不济烂在地里也没什么大不了。

  报多了,最后没那么多茶,到时候上哪儿补窟窿去?

  尤其是前三等的茶,那都是真金白银的东西,想补都补不起。

  于是,几乎所有茶园其实都会比实际报上去的多收一点儿茶。

  这就导致,几乎所有等级的茶,也会有那么一点儿盈余。

  只要有足够的门路,哪怕拿到的是九等的茶引子,只要有斤两,实际买的时候买家、卖家私下悄悄暗地操作,可以以九等的茶引子买到五等、六等的好茶。

  好多茶园子就靠这个盈利。

  不过不是熟人介绍的,一般他们不会冒这个险。

  一斤两斤的尚好,多了一旦被查到,涉及百两之上的金额,遇到朝廷严抓严打,是要流放的。

  为了保险,还有另外一种倒卖的方法。

  茶园多余的茶不卖,“送”给茶农、亲戚、朋友回家喝。

  不涉及买卖,不用交茶税,茶商再到这些茶农、亲戚和朋友家里串门走亲戚,问路喝水,巧遇闲谈,然后“纪念品”换“纪念品”,“土特产”换“土特产”,共同见证好客与友谊的桥梁。

  怎么偷偷换茶还有别的方式,再多的姜竹就不知道了。

  不过想买这种茶,想赚这种钱,有个前提就是,不管几等,总之得先弄到点儿茶引子。

  池家也好,韶家也好,他们在宝峰县名头太响,每年有多少茶引子经常往来的茶商可能比他们自己都清楚,早就算计完了,池远舟有,大概也给不了刘三几张。

  他们买完布,又采买了些小玩意儿和不太贵的小首饰,就去姜竹舅舅家找人了。

  二表哥韶宗升还在开荒,三表哥韶宗固领他们去买盐。

  韶家人多产业大,每次采买量也大。

  尤其是现在还招揽了那么多难民开荒修梯田,买盐的时候一亮韶府的名号,果然问都没人问,直接卖了他们两百斤。

  一半粗盐,一半细盐。

  粗盐肯定是给难民吃的呗。

  对姜竹进山收药和收山货的新买卖韶宗固倒是没说什么,就是有点儿心疼姜竹年纪小,天天钻山辛苦又危险。

  但想到姜竹要修梯田,短时间又没什么能赚钱的营生,也是叹气。

  “以后你要不方便买什么就到家里喊我,进山收到了稀罕的皮子先别急着卖,你先拿给我看看,府里老爷少爷夫人小姐入冬也要置办新衣裳,我帮你拿府里先问问,他们瞧上了,不在乎钱。”

  姜竹:“嗯。”

  韶宗固:“要是弄到鹿了,你也收过来,府里老爷、少爷爱吃,我替你跟管事要价。”

  姜竹再点头:“嗯。”

  然后他问起茶引子的事。

  韶宗固一听就知道刘三是什么盘算。

  管茶园的管事他也熟,采茶时候人手不够还上庄子上借人,两边牲口也经常共用,偷偷倒换点儿茶是常规操作,不是大买卖老爷都不管,跟管家说一声就行了,赚了钱他们也能分点儿好处。

  这事儿不大。

  他跟姜竹说了个地址和名字,是他们茶园管事的远房亲戚,叫刘三到时候去找人就行。

  “不过茶引子府里也没办法,这会儿早就没了,他要不介意多花点儿钱,其实你也知道门路。”

  “我?”姜竹疑惑。

  韶宗固笑,小声道:“就是你从前帮忙打兔子那俩官差,你找王九,他叔叔能弄到。”

  王九?

  那个高个子官差?

  姜竹问清了,也没耽搁,他们又返回去找刘三。

  王九这会儿还在山上看开荒呢,他得自己找过去。

  不过,过去找也有好处,免得在县里被人瞧见。

  刘三谢过他们,心里头就有点儿埋怨池远舟了。

  姜竹表哥都知道的事,告诉他一声不就完了,害他这一通打听。

  然而他实在是冤枉池远舟了。

  蛇有蛇道,鼠有鼠道,王九都和池少爷说不上话,池远舟要是想弄茶引子,会往好的找,而王九家门路,就能弄到九等且斤两比较小额的茶引子。

  九等的茶引子,去换茶,最高也就能换来六等茶,自己家就有茶园的池少爷压根儿就看不上。

  对别人而言,三等是好茶。

  但他们家茶山多,自家喝的可是头等、二等的,要不是宝峰县茶送不进宫里,他喝的保不齐都得叫贡茶。

  刘三也没耽搁,打包了些好吃好喝的,揣上好处,找王九去了。

  王九听说是姜竹朋友,把吃的喝的留下了,没要他银子,“卖不卖你得看我二叔,我就是领你过去。”

  刘三当然一口答应。

  傍晚王九提前走了会儿,领刘三回家,一通忙活,刘三得偿所愿,弄到了好几张九等茶的茶引子。

  这会儿他手上还有茶引子,还是因为快到秋季茶市了。

  春茶的早没了。

  刘三出了门一阵肉疼。

  茶引子其实本身很便宜,可以说就收个印刷的工本儿费,但私下买,这一张就要一两银子。

  一张还就能买五斤茶。

  真买了九等的粗茶,他得亏死。

  不行,他还是得找姜竹一起去走门路。

  叫上姜竹才能叫出来他表哥,他表哥一起才好叫韶家管茶园的人卖几分面子。

  第二天一早,刘三就带着布料找姜家村来了。

  和置了一夜气,刚把弟弟压到竹林赵先生那儿上课的江宏明对脸遇见了。

  江宏明一愣,“刘老板?”

  “江兄弟!”刘三正想问路呢,他下了车先搬了一匹布给江宏明,“正好,你给我指指路,小姜兄弟和沈兄弟家怎么走?我记得常和他一起摆摊的堂哥住村里?”

第81章 喜欢谁(二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02页  当前第1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2/3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青竹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