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四山:“你们茶园那也没有吧?咱们村里有先生了,江大爷家那个秀才小子说村里赵先生教得不比他们书院的先生差,启蒙都不用去书院,就在村里学就行,我看要不然你家那几个小子也留在村里念书得了。”
他知道他二哥当年其实也想让他俩儿子试试读书的,不过两人开蒙是开蒙了,都不是那块料子,也只是识文断字而已。
就这,当初他二哥二嫂也没少花钱,说不定再过一两年一瞧,那水平还不如村里的小娃娃呢!
姜四山只要一想,就忍不住幸灾乐祸。
姜二山对他嘴里的话向来是信一半,不信一半。
不想连他大哥竟然也说了。
姜大山:“要是家晋他们几个想学,就留在村里学两年,赵先生教得不错,过了年,村里原本没念过的几个,还有刘家村、三坡村几个孩子也想过来学呢,赵先生说他可以下午教这些没念过的孩子。”
姜二山:“果真?”
姜四山:“真的呀,不信你问竹子,这还能骗你么?我们原本还想送家旺去镇上书院呢,一瞧赵先生教这么好,那就在村里学吧!”
其实是江修文说赵先生教得好,让家旺学两年直接去考童生,然后再到他们书院去学,他可以帮忙向他的先生举荐。
姜竹茫然地听他们说,自己都不知道赵先生竟然还要再开下午的课。
他看沈青越,沈青越显然也没听说。
马上过年了,他们正好去问问,他们出门时,沈青越落后一步,听到一直没怎么说话的老太太嘀咕了句“长高了”。
他意外地回头看了看,原本还想着帮姜竹吵架呢,看来这老太太也不完全像姜竹舅妈、姥姥说得那么不讲理。
不过姜竹显然不适应和她在一个屋子里待着,一出来,感觉人都轻松了。
吕香梅在厨房瞧见他偷偷舒气,笑着提着篮子给他装了些炸豆腐,“要去赵先生那儿?”
“嗯。”
“那你正好给他们送过去吧。”
“好。”
才出锅的炸豆腐,热腾腾的。
估计是大嫂为了晚上做菜才炸的,年前还得再炸一些。
出了院子,姜竹掀开篮子上的盖布看了看,问沈青越:“吃吗?”
沈青越:“嗯?”
姜竹捏了一块儿往他嘴边递。
沈青越抓着他的手吹了吹,咬住吃了,“小姜师傅,你很放松啊。”
姜竹笑:“还很多。”
刚炸出来的最好吃了。
虽然放一放也好吃,但是味道不一样。
他做不出来这个味道,他做的豆腐没大哥大嫂做得好吃。
大嫂给赵先生装了不少,他们一人偷吃了两小块盘子里也没见少。
“你奶奶看上去脾气还行啊。”
“嗯。”姜竹晃了晃盘子,让豆腐看上去更均匀点儿,盖上盖布,“她不怎么凶的。”
“那你怎么那么怕她?”
“就是……不凶才可怕。”
沈青越直乐,“凶了可以吵架,吵不赢还能打架是吧?”
姜竹:“不能打,不能打。”
那是他奶奶呢。
而且他都好多年不打架了。
他们俩一路笑着走到赵先生家,老头正在院里撑着桌子写对联呢。
沈青越:“这么早就写上了?”
赵郁川笑笑:“提早写,他们说草市时候替我卖卖。”
姜竹捏着篮子顿时就不自在了。
刚刚在大伯家听说他下午也要教书时候,他就在想是不是给钱给太少了,不过他对请个先生到底要多少钱也没什么概念。
赵郁川这么一说,姜竹更觉得是钱给少了,祖孙俩不够花,不好意思问他要,都要卖对联赚钱了。
姜竹:“那个,赵先生,我给你涨涨工钱吧?”
“嗯?”赵郁川愣了愣,笑道:“不用不用,我够花。”
他都没什么开销。
这不一进腊月,杀猪的多了,村里谁家有什么杀猪宴、喜宴的,都叫他们去吃。
下雪了也有学生家哥哥、父亲过来帮他扫房子、铲雪,姜竹也专门来过,他们祖孙俩也没短过吃喝,他都攒了好几两银子了。
“我就是瞧见他们去买红纸了,跟着凑凑热闹。好久没写大字,手都生了。”
沈青越凑过去看了看,心里赞叹,不愧是教过书的读书人啊,这手字,放到他家那边,直接进任何书法协会都没问题了。写什么对联,都能去参赛、参展了。
他感叹道:“春天时候,姜竹还说让我去写对联赚钱,唉,我是赚不了这份钱了。”
赵郁川笑。
他见过沈青越的字,凌厉洒脱,气势有余,但略显浮躁,有时候隐隐有一丝郁气,像要发泄似的,但他功底不足,字不足以承意,容易漂浮,确实该多练练,不过如果他能静心练,肯定也能有所建树。
倒是江修文写得确实不错。
赵先生也没打击他:“多写写,多练练,说不定有人喜欢你的字,可以写着玩玩。”
沈青越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不懂行的才喜欢我的字。今年赵先生帮我们写一副吧……我想想……”
沈青越数着山上的一堆房间一堆门,竟然要写不少呢。
他问:“这是怎么卖的?”
赵郁川:“十五文钱一副,你们要几幅,我给你们写,不收钱。”
他话音没落,姜树和姜望南前后脚进来了,“十文,十文,他们俩免费送五副,多了十文钱一副。”
沈青越:“怎么,这是你们俩的生意啊?”
姜树嘿嘿笑。
他出主意,姜望南出本金。
一起卖,他卖一副,姜望南给他两文钱好处。
沈青越:“和好了?”
姜树:“谁跟他和好!要不是雪太大,不好上山,我就找你们俩干了。”
姜望南也嘿嘿笑。
鬼点子上,他确实不如姜树脑子灵活。
不过论吃苦,姜树就不如他了。
这不,姜树自己想到了,偏偏他从前攒的钱都吃吃喝喝花掉了,到了关键时候,还得找他合作。
不过这买卖好啊。
入冬菜不好卖了,尤其是一进腊月,码头的客商们都回家的回家,休业的休业了,他的买卖都不好做了。
但他又不想闲着,趁着天冷了开始卖柴。
他们家囤的卖完了,就从村子收,收上来卖一捆,在镇上能赚一文钱,去码头能赚两文,进县城再扣扣入城费,也就是两文。
怕累到驴,下雪又不好走,他也不敢往车上装太满,一车也赚不了多少钱,哪有卖对联这生意划算!
刚开始他还怕不好卖,姜树说能让赵先生帮忙准成,他们家姜家旺说赵先生的字比书铺卖的那些字帖更好,现在他都不临摹字帖了,隔一段时间问问赵先生有没有不要的字。
姜树把姜家旺骗出来,然后他们俩一个抬头,一个抬脚,生拉硬拽把好学生姜家旺给绑来敲门,没想到赵先生还挺好说话的,没怎么说,就同意了。
不过除了报酬,他还多要些红纸,说今年他也帮村里各家写一副对联,算报答大家收留帮助他们祖孙俩的恩情。
姜竹要了七副对联,大门,房间,都要贴上。
另外还有福字之类的。
除了对联钱,他还把赵先生每个月的工钱涨到五两了,“够吗?”
赵郁川:“够!”
怎么不够,不给钱,包吃住也他干啊。
何况姜竹还送了他两亩地,送了他们爷孙俩良籍和安身的环境呢。
现在他过得挺好,人也踏实,这些是钱买不来的。
姜竹:“明年我赚钱了,我们再加。”
赵郁川笑,“那我给你写上一副财源广进的!”
姜竹想了想,“还是写身体安康吧。”
赵郁川笑着给他写了一副“年年顺景财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万事如意”。
第117章 年货
姜竹很喜欢赵先生给写的对联。
吃完饭回家后他们还自己写了点儿福字玩。
对联沈青越只能按着编好的写, 他自己编不出来,只能写写福字。
他让姜竹挑一挑, 姜竹哪个都喜欢,收好了就等着年三十贴。
沈青越笑他,这是奔着把家里重新装修一遍来的。
除了对联,他们还得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