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太子习惯的常喜公公,更是事先就熏上了闻承暻最爱的雪中春信香,摆好了他平日常看的书卷,力求让这趟旅程舒适惬意。
可惜事与愿违,自从踏上回程,太子的心情就似乎一直不是很好,看书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有时候一转头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在看到常喜的夸张笑脸之后迅速地别过头去,空留常喜公公尴尬的坐在原地,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天爷啊,殿下究竟是在抽什么风,以前可没见他这么喜怒不定的!
就在常喜公公在心里抱怨太子越来越不好伺候的时候,却听到车厢壁传来“咚咚咚”的动静,就像是有人在轻轻敲门一样。
常喜还没反应过来,太子已经亲自打开了车帘,冲外面笑:“孤就猜到是你。”
车外萧扶光正骑在马上,控制着马儿与太子的车架一同行进,此时他一面炫耀自己精湛的骑术,一面对闻承暻道:“臣嫌弃马车坐久了身上酸痛,就回了父亲说要下来骑马松快松快。殿下也坐了这么久,要不要一起啊?”
这年头官道都是黄土铺路,马匹踏上去黄烟滚滚,人骑马在上面走不消一个时辰就能变成个泥人。
看着他已经有些灰扑扑的小脸,闻承暻对下去骑马这个提议敬谢不敏,但是他另有主意:“不如你来孤的车上坐会儿,这架车轮胎外用的都是软木,并不颠簸。”
太子殿下盛情邀请,萧扶光自然从善如流,也不用人特意停车等他,将马儿驱到车辕左近,一个闪身便从马背上落到了车辕架子上。
他这番堪比特技的危险动作,将周围的人都吓得不轻,他自己偏生毫无感觉,还冲闻承暻傻乐:“这招还是沐统领教我的,今天可算是用上了。”
直到把人扶进车厢坐好,闻承暻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又听到他不知死活的炫耀,忍不住在心里给倒霉的沐统领记上一笔:“看来孤对沐昂之还是太放纵了,让他天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
啊?
萧扶光茫然抬头,这和沐昂之闲不闲有什么关系?
看见他眼里的问询,闻承暻也只是淡淡一笑,不欲多言。
萧扶光也无心计较,进来坐了一会儿之后,他便体会出这架马车的好处了。同样是走在官道上,他原先坐过的那些车,速度稍微快些便能将人的五脏六腑都颠出来,而太子的这辆车却只会有些许的摇晃,跑起来的时候,人在上面看书写字都使得。
他不由得夸赞:“这个车果然好,跑再快都不会颠得慌。只是臣看着不像是殿下在京中乘坐的那辆。”
要行远路的车子,做工当然比闻承暻在京城里用的要好上许多。向他解释完两者的不同之处后,财大气粗的太子殿下许诺:“你若是喜欢,等回了京城,孤让他们做一辆合规制的给你。”
猝不及防被送了份大礼,萧扶光发挥出中国小孩接红包的传统美德,假模假样的推辞了好几回,才美滋滋的接受了。
坐在车厢角落的常喜公公:……
一国储君车架造价岂止千金,按这个标准制作,就算降了规制,只怕所费也要不菲。常喜怎么也没想到,一贯厉行节俭的太子殿下,上千金的马车,居然也能说送就送。
但他有什么办法呢?他还不是只能将主子的交代刻在脑子里,等到一回京城就吩咐人加班加点的制作。
对于常喜公公的哀怨一无所知,车上其余两人一无所知。他们俩正一个兴致勃勃的趴在车窗上指指点点,另一个则是含笑看着,时不时点头附和。
来的路上太急切,萧扶光也没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光,现在没了胸口的大石头压着,他也能好好品味起塞北不同于京城的壮阔景象。
再次路过一大片麦田的时候,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萧世子兴奋地指着窗外:“殿下您看,风一吹它们就荡开了,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风吹麦浪?”
闻承暻凑上前去,对他的感慨深以为然,又道:“麦色金黄,今年西阳应该有个好收成。”
看着这两人冲着一片什么都没有的麦田也能讨论个没完,常喜在心底呵呵两声,总算搞明白了服侍这个全新太子殿下的要诀。
没错,虽然只是短短数月不见,但常喜私以为,太子已经完全变了个模样,与以前那个不苟言笑、雷厉风行的殿下比较起来,简直就是两个人。
于是,接下来的旅途中,完全不需要太子吱声,常喜公公每天准时准点出现在靖侯父子面前,在靖远侯审视的目光中将人家儿子请到太子的马车上,一问就是:“殿下请世子爷说说话儿。”
太子究竟有没有话和萧扶光说,常喜并不知道。
但他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自从萧世子按时出现在自家殿下面前之后,他就再也没见过出发头天那个阴晴不定、仿佛别人欠了他几万贯钱的太子。
看着笑得春风和煦的太子殿下,常喜公公志得意满:要不怎么说,咱家才是太子殿下身边最知心的人呢~
第52章 名声
回去的时候,还是那一条同样的路,路上依旧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流民。不一样的是,这次他们是在往边塞的方向走,每隔一段路还会有当地官府和富户摆出来的粥棚。
几个拖家带口的流民用缺了口的粗陶碗领了粥,蹲在路边大口大口的喝下肚,连碗底都舔的干干净净,将碗放胸口揣好,心满意足的站起身,继续朝着家乡的方向赶路。
萧扶光不禁唏嘘:“如果一开始州府就开仓放粮,也不至于会死那么多人。”
到底是没见识过官场黑暗的大少爷,脑子再怎么机灵,涉及到这些事情之后,总会冒些天真的傻气。不过没关系,等到了京城,孤再慢慢教他也不迟。
闻承暻包容的想到,并向他解释:“当初要是赈济施粥,流氓必将蜂拥而至,万一他们聚集起来侵害辖下百姓,引发动乱,可就不是丢个乌纱帽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至于现在摆设粥棚,也是为了让流民们吃跑了赶紧上路,别在他们的辖区生事。”
“如今所谓衣冠中人,泰半皆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尸位素餐之辈,又岂会将升斗小民的性命看在眼里。”
只要自己治下不出岔子,其他地方的百姓就算是死绝了,又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萧扶光发现,每次只要一提到朝中官吏行事,太子就会变得愤世嫉俗,常有偏激之语,显然是对当前吏治极为不满。
可是百余年来,“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已经形成了惯例,太子以后总有需要依靠读书人治理国家的时候,现在一直硬顶着和人家杠,怎么看怎么不妙。
萧扶光有些担心,但又觉得,闻承暻的骚操作那么多,说不定早就有所布局了。
希望是我杞人忧天了吧。
大雍太子神来之笔受害者联盟成员·萧·靖远侯世子·扶光,沉稳的想到。
*
一路终于行至虢阳。
与上次进城时一样,虢阳城太守魏公良依旧领着一众属官等候在城门外,文左武右站了老长的两列,在路边恭候太子的大驾。
和上回不一样的是,他们这次等来的不是匆匆驶过身旁的马车残影,而是笑意吟吟、谦和有礼的太子殿下。
虽然没有下车,闻承暻仍命人挑开车帘,让下拜的官员们平身,又勉励了几句话,才在魏公良的引领下,缓缓往太守府而去。
虢阳的太守府地方狭小,住不下这许多人,萧家父子被安排到了萧扶光之前住过的守备府里。因着魏太守备了酒宴给太子接风,两人梳洗休整一番之后,又只好匆匆赶来赴宴。
只是刚到设宴的地方,萧扶光就看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孙先生,您怎么也在这里?”
前国子监博士孙占鳌闻声看来,发现是老熟人,走过来笑着向萧扶光抱了抱拳:“我已经辞了国子监的职缺,当不起世子一句先生。”
“啊?您在国子监不是好好的吗?”不仅地位超然,还能潜心着书立说,这样的工作居然也能说辞就辞,萧扶光大为震惊。
光看他神色,孙占鳌就知道他想岔了,补充道:“前些日子我偶然谋了任外放,是去西阳暂领太守一职,如今便是在赴任的路上。”
西阳太守?
为了节制武官,这种军事重镇,太守的确几乎都是文官清流出身。但萧扶光怎么也想不到,陈豹下台之后,接任他的居然是一个三不沾的国子监博士。
带着这点子疑惑,萧扶光找到靖远侯落座的位置,也在旁边坐下了,刚想和父亲八卦一下孙占鳌的事情,就看到刚与自己分开的孙博士,竟然出现在了太子的身侧,两人言笑晏晏,举止间也颇为熟悉的样子。
等到席散了,萧扶光被常喜请到太子下榻的所在,他也终于可以问出积压在心里一下午的疑惑。
见他好像很吃惊自己与孙占鳌私交颇好这件事,闻承暻笑:“孙博士不仅学识出众,更难得的是为官清正,不愿同流合污,所以西阳太守的位置刚空出来,孤头一个就想到他。”
经过这么多天的相处,萧扶光早就习惯在太子面前有什么就说什么,此时也不管常喜在不在,开口就说:“在京城的时候,听说您在大朝会上对那些大官来一个怼一个的,臣还以为您不喜欢文官呢。”
而且每次私下提起都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让他很难不多想嘛。
在萧扶光面前,闻承暻从来没有掩饰过自己对朝中那班士大夫的厌恶,他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倒也不奇怪。只是有些地方还是需要说明白的:“乱世需名将,治世却少不了鸿儒。孤要想好好理政,自然也不能缺了文官清流的助力。”
“孤厌恶的是文人结党,盘踞江南,祸乱朝纲。但那些出身微末、不党不群、品性正直的士人,反而正是孤切切所盼的人才。”
他厌恶的从来都是打着圣人之言的幌子结党营私的江南士族,但这些人自诩为清流魁首,舔着脸就将太子对于几个家族的厌恶扩大成他对所有读书人的仇视,并且时刻煽动舆论,希望能将他这个太子拉下马来。
实际上就算是在世人眼中太子与清流最势同水火的时候,他不也出席了怀王设在春熙园的诗会,想着要为自己的詹事府挑选几个新科进士作为属官吗?
可惜心明眼亮的人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和萧扶光一样,被江南士族营造的舆论裹挟,认定了他是个重武轻文的莽夫。
不知有多少没有根基的士人,也因为他的这点名声,不敢投效东宫。
但现在不同了。
他保举了孙占鳌——这位清流中的清流、鸿儒中的鸿儒,去已经被他握在手里的西阳重镇,出任唯有心腹才可占据的太守宝座。
至于这件事会在京城溅起怎样滔天的浪花,产生多大的回响……
闻承暻很好奇,同时满怀期待。
*
京城。
与还在翰林院打转的宋如渊不同,在家族的助力下,罗嘉奕已经谋得了一个吏部考功司员外郎的职位。刚入官场,便选在天官门下,不用想也知道日后定是前途无量。
志得意满之际,罗嘉奕也没有忘了提携不如意的故交,常常带着宋如渊出席一些来往应酬的场合。
今天又是左仆射曹平芳家的诗会,设在曹相国京郊的园子里,歌姬美人、海陆珍馐、珍奇佳酿,无一不有。
回来的路上,就算是出生世家大族的罗嘉奕,不免艳羡:“曹相的园子,竟比怀王殿下的也不差什么。”
这话有些不妥,宋如渊连忙制止他继续说下去。
罗嘉奕却不当一回事,又道:“听说曹相不过四十来岁,区区不惑之年,就能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大丈夫该当如是啊!”
他在宴席上一时纵情,饮多了酒,此时斜倚在车厢壁上,满面红光,嘴角挂着一抹笑,眼睛半睁着望向前方,似乎已经看到了未来那个大权在握、意气风发的自己。
倒了杯醒酒茶递给他,对于友人的这番豪情壮志,宋如渊心里却不以为然——曹平芳出身江南曹家,在他之前,曹家就已经出过了三任宰辅,站在这样的大族肩上,曹相国的平步青云,衬得如他这般贫寒士人的日夜苦读就像个笑话。
不想驳了友人的面子,宋如渊岔开话题,提起刚刚在宴会上听到的消息:“听说太子殿下他们动身返程了?”
一提起太子,罗嘉奕酒都醒了不少,端正地坐好之后才开口:“是啊,听我叔父说,太子他们中秋前就能到京城了。”
不论怎么被教育“万般皆下贱,惟有读书高”,在热血方刚的年纪,又有几个男儿能不在读到封狼居胥、饮马瀚海的故事时热血沸腾呢?
所以闻承暻只身杀入敌营,巧计分解柔然国的故事传回京城后,罗嘉奕立马收回之前骂太子武夫莽撞、胆大妄为的话,摇身一变成为太子最忠实的拥趸,即便是在叔伯们的宴会上,也会鼓起胆子为闻承暻说一两句好话。
他甚至还悄悄打探过太子詹事府的职缺,可惜他连礼物都没来得及送上,就被常喜公公无情的打了回来。
一想到这件事,罗嘉奕就一肚子火:“都怪那几个没义气的东西,当初殿下出事,他们招呼不打一声就跑了。怨不得殿下心中对我们江南的士人存了成见。”
当初柔然惊变,太子被朝廷百官围追堵截,弹劾的折子能堆满几张书案。他詹事府里的属官见风向不对,递上辞呈便跑了。偏生跑路的那几个,恰好也都是江南士族旁支末流的出身。
认为自己是被不争气的同乡给连累了,罗嘉奕一边哀叹自身的不幸,一边又眼热起另一个人:“要我说,靖侯府的那个纨绔,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鸿运,简直就是贪天之功。”
虽然文官们主张议和,可谁不知道向异族求和纳贡,是要留万世骂名的丑,所以他们都推脱着不愿意前往,谁知道萧扶光这个贪功冒进的愣头青会窜出来主动揽了这个恶名。
本来萧扶光领了出使的差事之后,罗嘉奕没少在背地里幸灾乐祸,可是一朝形势逆转,当初看不上眼的小纨绔竟然成了守土有功的大功臣,想到这里,他又忍不住酸溜溜:“等他回来,说不定殿下会赏一个太子洗马做做呢。”
但是宋如渊却没精力理会友人的含酸带怨,在罗嘉奕抱怨起自己在常喜处受到的挫折之后,他便想到了别的东西。
殿下讨厌的,真的是全江南的士人吗?
还是说,他厌恶的,仅仅是江南的豪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