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跃马大唐_分节阅读_第427节
小说作者:大苹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54 MB   上传时间:2017-10-06 13:37:12

第892章 神离

  “朕要说的这件事便是朕让李光弼和郭子仪他们去河东朔方募军之事。此事你想必也早就知道了吧。朕让提拔了他们二人,让他们二人去招募河东朔方两军残部,并在当地募集兵马加强我大唐平叛军力。”

  王源微微点头道:“原来是这件事。不过这件事怎会引起臣的误会?不知陛下为何这么说?”

  玄宗静静道:“你难道不怪陛下没有同你商议便下旨让这两人去募兵么?”

  王源摊手笑道:“臣岂会这么想?这是件好事啊。郭将军和李将军若是能在河东朔方重整一只兵马,对于平叛大业是大好事啊。”

  玄宗皱眉道:“那么,难道你也不怪朕下旨命你们将两万兵马归还郭子仪和李光弼么?”

  王源笑道:“那本就是他们所属的兵马啊,归还给他们也是应该的啊。这有什么想不通的?”

  玄宗吸了口气道:“你甚至不怪朕没有将他们的兵马纳入你的管辖之下?你可是朕任命的平叛兵马大元帅呢。”

  王源摇头笑道:“陛下,你真的多虑了。关于此事臣一点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就算陛下没有这么做,臣此番回来也是要建议在河北朔方一带逐渐一只北路平叛兵马的。陛下提前这么做了,倒是省的臣提出来了。于河东朔方一带重建一只兵马,可与我神策军相为呼应齐头并进。臣的神策军可牵制长安潼关之敌,这样另一只兵马便可从北线突破叛军腹地,挺进太原逼近叛军老巢,这正是臣心中所想。只是臣的神策军因为面对的十几万强敌无法抽调兵力进行这样的行动,故而迫切需要另外一只兵马来实现这样的战略设想,陛下此举正是时候呢。”

  玄宗的脑子有点迷糊,他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让李光弼和郭子仪去河北道和朔方道募集兵马可没有想到说是为了平叛大局着想,而只是为了能建立另外一只军队,借以打破王源一家独大的局面的。他本以为王源会反应激烈,早已想好了一肚子的应对之策,结果卯足劲打出去的一拳却落到了空处,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你……当真不介意朕的这个决定?”玄宗咽着吐沫道。

  王源叹道:“陛下,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陛下耳边说了什么话,我王源是那种小鸡肚肠之人么?臣说过,一切都从大局考虑,为了平叛大业,臣岂可在乎个人的面子?其实要说臣一点想法也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臣认为,陛下做此决定时一定经过深思熟虑。况且陛下下旨时我尚在救援平原城的百姓的路途中生死未卜,所以陛下就算是想跟臣商议也是没有办法的。陛下,臣说的对么?”

  玄宗怎么可能面对王源给的台阶不下,这件事若王源不追究的话其实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忙道:“正是正是,朕正是这么想的,当时朕欲派人去征询你的意见,但那时不知你的踪迹无法成行。加之平叛大事刻不容缓,郭子仪和李光弼又平叛心切不愿在成都闲居,于是朕便直接下了旨。”

  王源呵呵笑道:“我一猜便是这个原因。”

  玄宗也跟着干笑了两声。

  王源微笑道:“臣想问问陛下,郭子仪和李光弼去募兵,他们的粮草物资如何解决?朝廷恐怕拿不出额外的粮草和物资给他们吧。”

  玄宗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这也是他预料到的王源会从这上面做文章的地方。上一次王源便是这么干的,房琯就是这么死的。重建禁军的计划就是这么破产的。现在看来,王源又要故技重施了。不过这一次玄宗早已做好了全面的准备。

  “王源,朕知道你关心神策军的物资供应,但这一次你是多虑了。为了不影响神策军的物资供应,这一次郭子仪和李光弼的粮草和物资的供应都没有动神策军的一分一毫。朕将随身之物变卖了,发动了王公大臣和皇族之家募集了不少财物作为他们的军饷。朕就担心你又来说这样的话。但这一次你可想多了。”玄宗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得意和讥讽,似乎在告诉王源,这回你休想在这上面做文章。

  王源忽然笑了。“陛下,不是臣多虑了,而是陛下您多虑了。臣并非查问其粮饷来源,臣是担心他们粮饷不够难以成功募集兵马,完成陛下交给他们的差事罢了。臣听说了陛下捐出了不少财物,又发动皇族大臣们捐了不少钱物,但那恐怕是不够的。臣听说郭子仪和李光弼希望能建立一只数量达六七万的兵马,那兵饷粮草物资的消耗可不是那么点财物便能保证的。若无兵饷物资,募兵岂非是一句空话?”

  玄宗揶揄道:“朕知道那些钱物杯水车薪,但朕也没法子,只能靠他们自己了。除非你愿意给他们分些粮草物资,可是你肯么?”

  王源哈哈笑道:“陛下未免将臣看的太小家子气了,臣正有此意呢。臣打算分出部分物资供应李光弼和郭子仪二人,虽然臣的物资也紧张,但这时候应该同舟共济相互支持才是。同为大唐兵马,难道还要分你我么?”

  玄宗愕然道:“你当真愿意这么做?”

  王源点头道:“臣来时路上便已经想好了。兵器盔甲如果缺失,臣无能为力,需要他们从叛军手里抢。但粮草和一些基本物资,臣愿意省吃俭用的供应他们。希望他们能早日成军。”

  玄宗真的是大大的吃惊了。他本以为这一次王源回来就是为了这件事兴师问罪而来。但没想到王源不但没有任何的不满反而愿意分出粮草和部分物资来供应郭子仪和李光弼,玄宗万万也没想到事情是这样的结果。玄宗心里有些犯糊涂,难道自己对王源的看法都是偏见?王源就是一个行事直接但毫无心机全心全意为了大唐且忠于自己的臣子?而非如心中所想的此人心有野心,有挟己而令四方的居心?难道自己对他产生了的想法都是错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心底无私?自己才是小鸡肚肠?

  不过,这些想法只在玄宗的脑海里一闪而过,片刻后便被玄宗抛之脑后。玄宗响起了昨日李瑁说的那件事。如果那件事是真的,眼前这个王源便是在掩人耳目,故意以大度示人,掩饰他大逆不道的内心。又或者说他根本就是做贼心虚,做下了大逆不道之事,故而要以这种大度来掩盖,从而达到迷惑自己的目的。

  但无论如何,王源送上的大礼,玄宗是不会拒绝的。玄宗知道王源手中有粮食,而且很多。若是王源真的要献出粮食帮助郭子仪和李光弼成军,自己当然欣然接受。郭子仪和李光弼早一日建立另外一只大军,便可早已让自己安心。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忠心不容置疑,他们二人的兵马越多越强大,自己便越有安全感。

  “王源,你是在让朕钦佩。臣子们为了权势地位争权夺利,甚至不顾大局的事情朕见的多了,但今日你的举动让天下人知道了什么叫做大公无私。你若能拨些粮草物资供应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那将对他们募兵成军起到极大的助力。朕替他们谢谢你了。”

  玄宗毫不吝啬赞美之言,一顶顶的大帽子扣下来,坐实这件事情。他不能让王源有反悔的机会。但王源也似乎根本没有任何的悔意,提出抽调一万神策军兵马组成专门供应郭子仪李光弼以及长安城外神策军大军的粮草运输部门的建议。玄宗不假思索,欣然应允。

  这件事敲定之后,两人谈话的气氛顿时变得容融洽了起来。玄宗趁热打铁,索性将此事也一并提出来询问王源。

  “王源啊,本来朕答应了你让你军务自专,不去干涉你用兵之事的。但你也知道,随朕来成都的长安臣民们的心情是急迫的,几乎每天都有人问朕何时收复长安何时回到长安。故土难离啊,长安是他们的家乡啊,又是我大唐的都城,你也要理解朕理解这些人的心情。十余万大军已经停留在长安城左近数月之久了,一直没有攻下长安的计划,也难怪臣民们有些焦灼。朕想,你一定是有你的道理的,何妨告诉朕其中的缘由,也好让朕也一并跟他们解释清楚,安定他们的心情。”

  玄宗的话说的很有技巧,很有分寸。意思是说,不是我不守承诺来干涉你,我只是被被人逼得没法子,想问问呢原因罢了。

  王源微笑道:“陛下不问,臣也要禀报陛下的。臣此番回成都的原因之一便是要向陛下阐明此事的。”

  “那你便说说,朕洗耳恭听。”玄宗点头道。

  王源道:“数月前,大军抵近长安之时之所以没有立刻攻击长安,那是因为长安城守军数量庞大,达二十万之众。加之叛军又大力加固城防,建造防卫的箭塔挖掘深沟加固城墙,攻城的难度也大大的增加。在这种情形下,以我十余万神策军大军硬攻城池,恐难取胜。故而,我和高仙芝商议了,先清除长安周边州府城池,收复这些州府城池一来可孤立长安叛军断其出路,二来可断绝他们以周边州府郡县供应长安物资的企图。其三便是希望能吸引叛军出城救援,我大军便可与之在城外野战,对我军大大有利。基于这三点考虑,神策军大军一直在长安周边作战,收复了十余座州府数十座郡县之地。”

  玄宗点头道:“朕赞同你们的做法,二十万大军固守坚城,若要硬攻实为不智。但是朕听说,一个多月前,长安城中撤离了十万兵马,如今城中只剩下十万叛军,这难道不是攻城的大好机会么?”

  王源摇头道:“陛下,长安城确实现在只有十多万叛军,但此时还是不能攻城。”

  “那却又是为何?你是怕十多万神策军不是十多万叛军的对手么?不应该啊?朕记得你用六万兵马便拒神策军十八万,打的他们抱头鼠窜。怎地现在兵力同等,却生怯意了?”玄宗偷偷的刺王源一下。

  王源不想跟他斗嘴,只淡淡道:“陛下,两种情形是不同的,一攻一守战况迥异,并不能拿来相比。当初通州之战是史思明轻敌之故,但现在,他却绝对不敢轻敌了。此刻换做我们来攻城,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岂能以通州之战来简单的相比较。”

  玄宗微笑道:“呵呵,看来朕的想法有些想当然了。”

  王源沉声道:“陛下和其他大臣们都以为叛军撤离十万便是攻城的机会,但其实不然。叛军确实从撤军十万,但要知道长安城中兵力依旧有十余万人。臣可不是惧怕这十余万守军,臣有绝对的信心以神策军十余万兵马一举拿下长安城。”

  玄宗皱眉道:“既如此,你为何不攻城?”

  王源看着玄宗道:“陛下,臣能保证拿下城池,但臣不能保证以极小的代价拿下长安。以臣估计,若此刻全力攻下长安,神策军的伤亡将达到六七成甚至更多。也就是说,我十一万神策军兵马将只能说剩下三四万人。陛下你想想,以这么大的代价夺回长安,这是否值得?”

  玄宗皱眉道:“长安是朕的都城,夺回长安可鼓舞天下民心,意义重大。付出些代价也是应该的。”

  王源摇头道:“但陛下可曾想过,付出这么大代价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玄宗皱眉想了想道:“你说的是何等样的后果?朕却没有细想。”

  王源轻叹一声道:“陛下,一旦神策军兵力损耗过剧,拿什么来抵挡叛军的反扑?若我以八九万人的代价取下长安,叛军再以十万兵马反攻而来,剩余的数万残兵如何守得住?不但守不住,反而会被叛军反扑,若是攻向蜀地,我们拿什么退敌?为了攻下长安,招致后续巨大隐患,这难道是明智之举么?”

  “这……”玄宗无语了,若当真如王源所言的那种情形出现,那可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到时候叛军反攻而来,岂非葬送了大好的局面。

  “这还只是其中一个不能急攻长安的理由。臣此次回成都也是为了另外几件关乎我大唐稳定,关乎到平叛大局的事情而来。其一便是今年冬天的百姓安置救济的大事。陛下当知今年是大荒之年,中原数百万百姓逃往蜀地。剑南陇右河西各道州府均人满为患,百姓们的温饱赈济问题乃是所有人都头疼的问题。春夏秋三季倒还好些,百姓还可挨过去。到了严冬季节,形势便急遽变得严峻了。严冬来临,若是不能妥善温饱安置,便将会发生难以意料的后果。百姓们冻死饿死便会伤及我大唐复兴的基础,将来还要靠着百姓们回到家园方可重新恢复生机。况且如果因为饥寒交迫而导致难民们暴起闹事,那将是个什么样的局面?数百万百姓呐,如果没有生计的时候,即便是纯良百姓也会成为暴民野兽,到那时剑南陇右河西各道大乱,处处烽烟内乱,那将是万劫不复之局。陛下可曾想过那种局面?”

  玄宗倒吸了一口凉气,沉吟半晌道:“你所言确实是件天大之事,决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否则正如你所言,将是万劫不复之局。”

  王源道:“陛下明白便好,所以今年冬天的要务是要安顿好这些百姓,让他们能安稳熬过这个严冬,而非是着眼于攻打长安这样的战事上。建造过冬的房舍,发放赈济的衣物和粮食,这些事都要抓紧去做。眼下已经十月了,蜀地的严冬已经到来,第一场冬雪即将到来。实际上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在第一场冬雪来临之前,必须要做好必要的应对准备。各州府需要增运粮食物资,发动百姓们伐木建屋,改造过冬的居处等等。总之,此事若不能安定,攻长安是绝无可能的,甚至还需要撤兵回蜀,以防百姓暴乱。”

  玄宗点头道:“甚是,甚是。这件事确实需要即刻去办。你此次回来便是着手处理此事?”

  王源道:“臣当然会全力处理此事,但其实臣要向陛下举荐最合适的人选来办此事。臣特意带了颜真卿来成都,不仅是因为他是我大唐有功之臣,我带他来接受陛下的嘉奖的。同时也是臣想向陛下举荐此人。此人对于政务很是精通,臣想举荐他全权负责安置赈济安顿百姓之事,必无纰漏。”

  玄宗沉思点头道:“颜真卿倒是个忠臣。朕原本以为他只是个文士,无法担当大任。但经过平原城之事,朕对他彻底改观。你既然认为他是个人才,朕便重用他负责赈济之事便是。你觉得朕授予他什么样的官职为好?”

  王源道:“若说能力,颜真卿有相国之才,我将相国之位让他也无妨。”

  玄宗忙摆手道:“不可,岂可如此。”

  王源笑道:“臣跟颜真卿谈过此事,颜真卿说我若让贤,他死活也不会接受的。所以臣倒也没办法。臣认为,陛下当给他要职,让他参与政事为好。将来也可堪大用。”

  玄宗沉吟道:“赈济乃户部之事,朕授予他户部侍郎兼政事堂户部主事之职,加个赈济使,全权负责赈济之事,你看如何?”

  王源皱眉道:“这个官职小了些。陛下只要想一想,叛军袭来,河北十几州府官员尽墨,逃的逃降的降。唯有颜真卿和他的堂兄颜杲卿二人效忠朝廷誓死拒敌,便知道这颜真卿的胆色和忠心有多么的难得了。”

  玄宗沉声道:“说的是,依你之见该如何?”

  王源道:“臣认为该授予他中书平章政事职位,让他参与政事堂政务的处理。政事堂中现在就缺他这样的人,臣虽为相国,但领军在外。韦见素一人很多事难以决断,若是有颜真卿在中协理,政事会协调很多。”

  玄宗咬咬牙道:“好吧,便依你所奏,朕任命他为中书平章政事,加赈济钦使之职,让他参与处理政务。”

  王源拱手道:“陛下圣明。臣还有一个人要举荐。”

  玄宗道:“那又是谁?”

  王源道:“这个人叫杜甫,陛下当对他有所耳闻。”

  玄宗一愣,点头道:“杜甫么?朕当然知道他。诗文写的很好。他在成都么?朕怎么没见到过他?不是说这个人投靠了安禄山么?”

  王源摇头道:“此人嫉恶如仇,对朝廷忠心不二,岂会投靠安禄山?他早已从叛军手中逃出来了,当初在通州时被我遇到了他。我见他潦倒,便留在帐下当了个参军司马。但此人的才能不在军中,他对百姓甚是爱护,臣认为朝廷正在用人之际,这样的人才不可不用。一来其诗名甚隆,用了他可安天下文士之心,二来此人报效朝廷之心甚笃,朝廷应该给他机会。”

  玄宗对杜甫不甚感冒,读过杜甫的诗作,觉得此人的诗文甚是碍眼,写的都是百姓困苦之事,教人很不舒服。但既然王源举荐,也不得不给王源面子。于是道:“你看着办吧,你是相国,也不用事事问朕。”

  王源忙道:“那好,那臣便做主了,任命他为政事堂户部房主事官,全力协助颜真卿赈济便是。”

  玄宗吓了一跳,一下子便将这个人任命为户房主事,这似乎有些太草率。须知政事堂五房主事的官职甚至都可同各部侍郎官平起平坐,那可是个三品大员。然而既然已经开口说由王源做主,玄宗也不好反悔。心中只想:这时候先稳住王源便好,以后再慢慢的将王源举荐的人全部罢免了,倒也不急在这一时。

  “然则过了今年冬天,明天春天你可有攻下长安之计?”玄宗还是念念不忘长安城。

  王源道:“明年春天形势便好多了。一方面一个冬天可以消耗长安城中的大量物资,或许到时候他们便无粮草了,那正是攻城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一个冬天的时间,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兵马也将成型。到时候即便攻城伤亡过大,咱们另有一只兵马在手,也不惧叛军反攻,陛下你说是么?”

  玄宗心下大安。一个冬天之后,攻长安可消耗王源手中兵马,到那时郭子仪他们掌握的兵力或可比王源手中的兵马更多,那便权力易手,再不怕王源独大了。一想到这一点,玄宗顿时喜笑颜开。

第893章 安策

  各怀鬼胎的谈话结束之后,君臣二人抵达散花楼会见群臣。朝上,玄宗对王源率军救援平原城大加褒奖,同时对颜真卿颜杲卿张巡许远贺兰进明等抗敌有功官员进行嘉奖。当然都是按照王源提议的官职进行升迁。当宣布颜真卿升任中书平章参与政事,并负责接下来的全面赈济之事时,颜真卿惊的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自己一下子便被提拔为政事堂中的要职。

  中书平章这个职务其实只在左右相之下,那是一个政事堂中排名第三的职务,有参政决断之权。举个例子便知道这个职务的权力有多么大,当年王忠嗣手握四镇数十万兵马红极一时之时,便曾经被太子李亨举荐入朝,担任的便也是这个中书平章的职位。正因如此,颜真卿才惊愕不已。

  颜真卿颤抖着叩谢皇恩,玄宗倒也很会笼络人心,特别是笼络王源的心。但听他微笑对下方叩首的颜真卿道:“颜真卿,朕对你能否胜任此职还是有所怀疑的。朕本打算让你进六部其一历练一番。不过相国对你极为推崇,认为你一定能担当此任。朕可以不信别人,却不能不信相国之言。朕希望你不要辜负了朕和相国对你的器重,一定要好好的办好眼下这当头大事。否则朕不但会认为你无能,还要怀疑相国的眼光了。”

  颜真卿向王源投去感激的目光,回过头来磕头谢恩不已。

  殿上,王源应邀讲述了突袭平原城,率数万百姓突围的经过,群臣听的咂舌之声一片。虽然这些事情早已传到了成都,但是道听途说之言和但当事人的讲述那是截然不同的。王源已经尽量用平淡的语调说出经过来,但听者众人还是惊愕咂舌,赞叹不已。

  就连玄宗也是第一次听到事情的完整经过,如何夺取壶关,从太行山大峡谷中钻出来然后一日内连袭三城,之后击溃两万多围城叛军,又在数万兵马的追击下带着数万百姓一路往南,最终成功逃出七八万叛军兵马围堵安全渡河。这些事每一件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简直如同神话一般。

  玄宗不得不承认,虽然自己对这个王源已经产生了诸多的偏见和不满,但自己有此人在身边辅佐,当真是一大幸事。若无此人,眼下的局势还不知糜烂到何种地步,自己也不知还能坐在这宝座之上。

  不过,越是知道王源有上天入地之能,玄宗的心里也越是感到有压力。这个人若是忠心耿耿效忠于己的话,将是自己之福。若是心怀祸胎狼子野心的话,将是天大之祸。而种种迹象表明,此人并不是忠臣孝子,那么此人的才能和本事便越是一种威胁了。

  讲述之中,王源大肆夸赞了丰王李珙一番。虽然李珙这一路上并没有帮上什么忙。但在王源口中,李珙俨然成了一个足智多谋给了自己很大助力的不可或缺的人物。王源告诉玄宗和群臣,正因为有丰王随者自己前往,百姓们才真正感觉到了朝廷的关心。李珙是陛下之子,他的到来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陛下亲临,带给军民士气上的鼓舞极其巨大的。李珙也用自己的行动给陛下争了光,给皇家争了光。

  很多人都听出了王源话中之意,就连玄宗也听出了王源的弦外之音。王源如此推崇李珙显然是在朝中制造一种风向。这种风向会左右迟早会提出的太子人选的定夺上。说实话,玄宗现在还不想在太子的人选上下功夫,玄宗很忌讳这个话题。但这却是逃避不了的事情,即便到了那一天,玄宗心目中的人选也不是李珙。更何况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王源和李珙之间的关系似乎很是亲密,那便更不可能让李珙当太子了。玄宗绝不肯在未来大唐社稷的继承人选上受到王源的左右。

  巳时末,朝会散去。众人退出散花楼来,官员们纷纷朝颜真卿行礼恭贺。有几名官员拥到颜真卿身边笑道:“颜平章,恭喜你一下子连升数级,我等想今日中午摆酒为你庆贺。”

  颜真卿皱眉道:“这时候还有时间去喝酒请客,责任在身刻不容缓。我可没时间去喝酒了。心领了。”

  那几名官员被当头一棒,看着颜真卿急匆匆而去的背影大眼瞪小眼。

  “嗬。好大的架子,这才刚刚升了官了,便已经这副德行了。当真是狗脸易翻。”一名官员骂道。

  “兄弟,莫这么说,人家现在可是攀了高枝了,搭上了王相国的船了。你有本事也去让王相国举荐你啊。”另一名官员笑道。

  “嘿嘿,王相国举荐么?本人却根本不想。将来还指不定如何死无葬身之地呢。王相国的船怕是不牢靠。”

  “嘘!作死么?这样的话你也说的出口。颜真卿不赏光,你我兄弟去喝上一杯便是。反正咱们回衙门也是无事,忙的是他们,咱们乐的清闲。”

  “对对对,走,喝酒去。”

  政事堂中,王源也立刻召开了简短的会议。韦见素颜真卿以及几名政事堂六房主事官均在列。王源首先便询问颜真卿道:“颜平章,这全面赈济之事你打算怎么着手?”

  颜真卿想了想道:“二位相国,因为严冬将至,时间甚是紧急。若想快速的解决赈济之务,下官认为应该立即组建一个专司赈济的临时部门。政事堂各房抽调人手,再加上六部相关人员都临时归于此部门。这样便可心无旁骛,专门办理赈济的事务。这个临时部门中的人只管赈济之务,其余的事情什么都不用管。”

  王源点头道:“可行。韦左相你认为如何?”

  韦见素笑道:“可以,颜平章初来乍到,人员不输。我可以帮助颜平章推荐得力人手。”

  颜真卿忙道谢道:“那可太感谢左相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7页  当前第4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7/5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跃马大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