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苏厨_分节阅读_第636节
小说作者:二子从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68 MB   上传时间:2021-07-07 19:29:40

  石薇嗔道:“不是说好的赌注吗,你赢了,这书就是你的。”

  年轻人很窘迫:“嫂嫂就别拿小弟开玩笑了,我这医术在嫂嫂跟前,怎敢相提。再说了,那个风疹的病例,我小时候曾经给人治过……”

  苏油猛然想起一个人来,将扇子啪地一合:“我知道了!你姓唐,唐慎微唐审元!是也不是?!”

  年轻人大吃一惊:“我一介乡医,兄长何从认识我?”

  苏油笑道:“赵公前几年按蜀,说是采访蜀州晋原的时候,得了风疹,被一采药少年救治,很快就好了。”

  “但是少年告诉他,说这病在一定的时候还要复发,担心赵公仓促发作一时难请医生,于是预留方药,嘱咐他在某年某月旧病复发时,按照留方如法治疗。”

  “果然,到了少年医师预定的时间,赵公的风疹突然复发,赶忙取出少年预先留下的方药依法救治,经过半月的时间,彻底痊愈。”

  “赵公这才得知少年医术高明,连忙派人找寻,却已经不见了少年踪影,只访得少年乃华阳世医之家,姓唐,名慎微,字审元。”

  “嗜好经方,因此为读书人治病从不收钱,只求以名方秘录为酬。故而收集到很多经方,是不是?!”

  “你可让赵公好找啊,竟然跑到南海郡来了!”

  唐慎微越来越惊讶:“当年留方之后,因为一味三七,我便去了嶲州,后来得知此药出于大理,于是又去了大理。”

  “听闻交趾播乱,我想肯定有大量灾伤需要救治,于是又跟小高相爷一起去了广南。后又听闻朝廷在湄洲安置河北移民,心想他们肯定会水土不服,便又来了湄洲。”

  “兄长你到底是谁,与赵公如此相熟?还知道我的名字?”

  苏油有些哭笑不得:“亏我在蜀中托人遍寻于你,结果你就在身边不远。”

  石薇笑道:“这是我夫君苏油。”

  唐慎微大惊失色:“嫂嫂原来就是栩卫仙卿石娘子!”

  呃……不是应该先拜见我吗?苏油有些发愣,赵抃来信说唐慎微其貌不扬,言语憨直,不以仕途诊金为务,只对经方兴趣颇深。

  说白了,就是一情商超低的家伙。

  不过和陈昭明一样,因为专业知识太突出,掩盖了这方面的缺陷而已。现在看来,还真是一点都没错。

  就听唐慎微说道:“无怪那风疹方似曾相识又说不出出自哪里,原来是出自荆湖南路的峒方!嫂……仙卿,我……没猜错吧?”

  石薇点头:“是的,这是四哥抄给我的验方。”

  唐慎微说道:“我的方子重用黄芪,而仙卿重用桑叶、竹叶、毛冬青、芦根。都是南洲随处可见之物,因地而治,便宜很多,说起来,还是郡君的的法子更好。”

  石薇说道:“治病救人,没有什么好不好,药合用就成。倒是你的这身医术,难道尽是祖传?蜀中没有什么姓唐的名医啊?”

  唐慎微满脸通红:“我家虽然世代行医,但是祖辈的医术,其实……我正是痛感与这一点,才广采经方,结合自己的思考辩证,推断效用。我治好的一些士大夫们,在读书的时候读到医方,也常常摘录相赠。”

  苏油暗暗心惊,这年轻人医术能得到石薇的认可,那是绝对的高明,听这意思,竟然是看书自学的?

  大苏也喜欢医术,以他的那份聪明,也没学出个什么名堂来,不由得问道:“你如今收集了多少了?”

  唐慎微想了想:“我的笔记以药物为纲,药名之下,是以之为主药的经史验方,到现在嘛……三十多卷是有的。”

  “多少?”苏油和石薇都是大惊:“华夏经史中隐藏的方药,竟然有这么多?”

  唐慎微也突然大惊:“对了,你是石仙卿的夫君……你……你是苏大学士!”

  呃……到现在才反应过来,木讷到这个程度,也是厉害了。

  也怪苏油自己,一身寒酸秀才的打扮,望之不似二品大员。

  而且估计在痴迷医术的人眼里,石薇才是太阳,而自己,估计跟萤火虫差不多。

  抽了抽嘴角:“大学士什么的,那是朝廷抬举,你是医家,我们现在有是探讨医学,便从薇儿那边论,像刚才那般,称我兄长便好。”

  见唐慎微还要客气,苏油直接将手一摆:“你刚刚提供的这个思路很不错,族兄的《本草图经》,见药不见方,作为工具书作用还不全面,要是在药物之下,配上医方,出处,的确可以做成一部大医典。”

  唐慎微面露难色:“好是好……就是,我也打听过……光《本草图经》上那样的刻版,价格就异常昂贵,加上全书,需要的花费,太浩繁了……”

  苏油摸了一下鼻子:“现在的印刷成本,已经降下来了不少,有了铅活字和蜡刻纸……算了,这些技术跟你细说也是没用,要是我委托书局,将你这些资料整理成书籍,你可愿意?”

  唐慎微大喜:“这是天大的功德,要是兄长愿意印制,我自然是心甘情愿,哪怕不列名字,也是可以的。”

  大员跟你客气说平辈相称即可,可能只是客气一下,你倒真不客气就认了,还真是……这就是无欲则刚?

  苏油笑道:“你倒是淡泊得很,名字肯定是要列上的,但这可不是一日之功……这样,此事由薇儿领头,我们成立一个药书局。一应经费,我来提供。”

  “这书要在《本草图经》的基础上,增加如今新发现的药物标本图形,其后列方,每方药记录下出处,如果是民间的,也要记录下收集的地区。”

  “药材在各地别名,也是个大项,能详细的,尽量详细。”

  “我还记得钱家有个大名医叫钱乙,乃是哑科圣手,咱们将他也拉上。”

  “如此一来,江南,蜀中两地医学集大成,差不多可以考订。”

  “至于北方,我去宫里找陛下,让御药局提供支持,我们要搞,就搞一部大部头,超级大部头的医典出来!”

  石薇点头:“我还可以联系天师哥哥,将玉局观验方充实到其中。”

  唐慎微拱手道:“名不正言不顺,如此一来,这书便不能再叫《经史证类本草》了,是不是得换个名字?”

第九百四十章 再见吕惠卿

  苏油问道:“你觉得换成什么名字比较好?”

  唐慎微略加思索:“既然是以药物为纲,方药对照,依我看,便叫《本草纲目》如何?”

  苏油心中大震:“这尼玛……”

  唐慎微听不懂:“兄长觉得不好?”

  “好!怎么不好!哈哈哈哈……就叫《本草纲目》,《元丰本草纲目》!”

  苏油不知道的是,即便是没有自己的干预,等到元丰五年,唐慎微经多年收集整理,也会将自己收集和使用的验方,结合《本草图经》,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一卷,目录一卷。

  后经陆续增补,约于元符元年至大观二年定稿,由艾晟校补刊行,更名《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政和六年,医官曹孝忠再次重新校正,更名《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此书总结前代药物学成就,举凡经史百家,佛书道藏中有关医药记载,均加择录,收药达一千七百四十六条,六十余万字。是中国宋代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问世后经历数朝修刊,多次作为国家法定本草颁行。

  沿用五百多年后,到了明代,李时珍以该书作为蓝本,编出了中华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典——《本草纲目》!

  苏油以为唐慎微一不小心占了后人的一个便宜,殊不知其实人家本来就是《本草纲目》的祖宗!

  得到这样一个大人才,苏油心里的开心是不言而喻的,直接将唐慎微接到了药局坐诊,与石薇一起配置防瘟降暑的大锅药,在四门设摊,给百姓们免费发放。

  老百姓也不把这个当药,亲切地称之为“四门大碗茶”。

  湄洲暑热,是潜水的好地方,苏油得闲便带着石薇去潜水,采珊瑚,珍珠,四体不勤的身子,倒是变得精干健康起来。

  除了收粮入仓外,湄洲如今倒是没有什么大事,直到几位引伴的纵帆船过来更换蕉麻大帆,才带来了朝廷送到交州的文告,同时,还来了一位老熟人——吕惠卿。

  吕惠卿老了。

  在陕西之时,吕惠卿认为陕西兵制存在问题。

  缘边部队番号掺杂,正军兵马、蕃人弓箭手与汉兵壮勇各自为军。

  每战,多临时以蕃部为前锋,而汉兵守城,如果蕃部得利,汉军方才后出。

  战守不分,每一路必以数将通领之,造成调发不能速集,一道命令需要同时下达给多人,相互之间配合与呼应也容易出问题,导致贻误战机。

  为了提高战力,吕惠卿始变旧法,杂汉、蕃兵团结,分战守,每五千人随屯置将。

  方法定下,吕惠卿具条约以上,边人及议者多言其不便。

  而赵顼觉得吕惠卿的意见好像挺有道理,欲在诸路推广吕惠卿的办法,找人前往陕西考察情形。

  三旨相公王珪给赵顼推荐了一个人——徐禧。

  王珪的意思,其实就是赵顼的意思。

  徐禧这个人,非常对赵顼的胃口。

  徐禧“少有志度,博览周游,以求知古今事变、风俗利疚,不事科举。疏旷有胆略,好谈兵,每云西北可唾手取,恨将帅怯尔。”

  一副名士高人的做派。

  王安石行新法,徐禧作《治策》二十四篇以献。时吕惠卿领修撰经义局,遂以布衣充检讨。

  徐禧的上书里边有一个论点:“朝廷虽用经术变士,表面上看起来已然成功十之八九,然这其中抄袭前人,口头理论一套一套,实际操作一窍不通,对经术和政治完全不理解的,只怕是一半都有余。”

  这个论点,获得了赵顼的激赏,说道:“宜试于有用之地。”

  即授徐禧镇安军节度推官、中书户房习学公事。

  一年后召对,顾问久之,曰:“朕多阅人,未见有如卿者。”又擢太子中允、馆阁校勘、监察御史里行。

  徐禧到了陕西之后,和吕惠卿合议,将中央守旧派和地方实力派的反对呼声一起打压了下去。

  群臣“难禧环庆法。”

  “禧历疏泾原法疏略参错,图其状,别为法以奏,且言环庆法不可改。”

  赵顼最终认可了徐禧和吕惠卿的方案,撤除了陕西转运使蔡延庆的职务,认为徐禧“论措置析将事,恻怛忼慨,谋国不顾己。”下诏其代为陕西路转运使,措置边事。

  蔡确上奏,徐禧乃吕惠卿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同处陕西,不是朝廷制衡之道。

  又因为吕惠卿是福建人,曾经做过参知政事,无论从籍贯上还是履历上说,都是安抚南海四路的最佳人选。

  而苏油久任边陲,也应当受功入朝,接受升赏。

  于是赵顼下诏,分四郡水师为两部,一部为宁海军,节度交州,一部为安海军,节度龙牙。

  吕惠卿任安海军节度使,接替苏油,权转运南海四路。

  苏油回汴京述职,另行升赏。

  从吕惠卿手里接过朝廷诏旨,吕惠卿苦笑道:“明润也该回朝了,只可怜我,虽然名为提拔,却是被越驱越远,旧党以我为奸佞,新党以我为叛臣,王相公恨我切骨,看来我回朝无望,只能终老南海了。”

  吕惠卿暗地里没少整过苏油,苏油也没少给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贴过乱政标签,本来是妥妥的政敌。

  然而神奇的是,两人虽然私下里你来我往暗箭频发,明面上却从来没有撕破过脸。

  即便是吕惠卿审案子王雱幕后偷听那次,苏油都是直接针对的幕后衙内,而放过了吕惠卿这个二传手。

  可以说两人之间,甚至还隐隐存在着一种默契。

  有时候吕惠卿都在暗自叹气自己运气不好,设若苏油年纪如王相公一般大,或者自己晚出生数十年,那必定毫不犹豫的选择支持苏油,相信自己的下场,也不会是如今这般。

  心性和眼界不论,只论才干,在苏油心里,吕惠卿其实是一个人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1页  当前第6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6/12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苏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