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苏厨_分节阅读_第900节
小说作者:二子从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68 MB   上传时间:2021-07-07 19:29:40

  昨日朝廷暴兴兵甲,大穷侵讨,盖天子与边臣议,谓夏国方守先誓,宜出不虞,五路进兵,故有灵州之役。

  然较其胜负,非为必得。

  夏国提封万里,带甲犹数十万,西有于阗作我欢邻,北有大辽为我强援,若乘间伺便,角力竞斗,虽十年岂得休哉?

  即念天民无辜,受此涂炭,故国主见伐之后,夙夜思念,谓自祖宗之世八十余年,臣事中国,贡礼无或亏,朝贺未尝怠。

  而边吏幸功,上聪致惑,祖宗之盟既阻,君臣之分不交,载省厥由,怅然何已!

  济遂探主意,敢移音翰,伏维国公,以谋略干西事,凡生民利病,宗社安危,皆得别白言之。

  盖鲁国之忧,不在颛臾;隋室之变,生于杨感。此皆明公得于胸中,不待言而后喻。

  今天下倒悬之望,正在英才,国公何不进谠言,辟邪议,使朝廷与夏国欢好如初,生民重见太平,岂独夏国之幸,乃天下之幸也。”

  孙固赞道:“不意夏国竟有如此文才!这文章写得极好啊!国公是如何作答的?”

  蔡京乐了:“国公有空搭理他?只将信转给了李文钊,让他代答。”

  “李文钊什么人?夏国富平侯之后,早年间文采风流,作过谅祚侍讲的人物,他给陛下的谢表大家都见过,不输国朝学士。”

  “于是李文钊动笔,回信将嵬名济骂了个狗血淋头,其中有两句‘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暴佷跋扈,壅君树党;禄爵而不任,忠悌而不闻,色仁行违,忘国图身。’”

  孙固都忘了在皇帝跟前,一拍桌子,激赏道:“妙极!这两句足让奸相佞臣摧心变色!”

  上句是东汉名臣张纲对外戚跋扈将军梁翼的评语,将夏国梁氏,比作弑君的东汉梁氏。

  下句是白居易对东汉和帝时期大臣张禹的评价,说他为了保命不敢得罪当时的后党窦氏集团,空有大名。借此讽刺嵬名济。

  忠悌二字,还指明他忘了祖宗本姓。

  这两个典故选得都很精妙,而且那个给后世留下“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成语的名臣张纲,好巧哦,刚好是眉山人。

  这就还偷偷摸摸地顺便捧了苏油一把,足见李文钊潜窜草野数十年,文学底子还是没有丢的。

  孙固算是赵顼的诸多老师之一,赵顼也知道他的脾气,一点都不计较:“国公这倒是应对得轻巧,以夏人之矛,攻夏人之盾,一点多余力气都不想花。”

  蔡京说道:“国公可能也是怕了。”

  赵顼有些奇怪:“什么怕了?”

  蔡京微笑道:“陛下有所不知,国公不是听闻兰州收复,一时兴起,写了一首诗给李太尉吗?现在士林中倒是颇有些议论,认为国公此举,有些失了士大夫的体面。”

  赵顼有些生气:“立下大战功的中官都不行?”

  孙固心底里其实也觉得有些不妥,但赵顼这个态度,反而会将苏油此举坐得更实,赶紧回护道:“他苏家人从来都是这样,大苏提赠诗歌,从来都不拘人物。”

  “在杭州时,大苏曾在西湖偶遇一妇人,本是妓人,已为民妇,自叙仰慕大苏已久,无由得见,不惮呈身,献一曲而去。大苏乃作《江神子》。”

  “游多景楼,遇官妓‘胡琴’声姿俱妙,乃作《采桑子》。”

  “云龙山张天骥,无知村夫耳,大苏为作《放鹤亭记》,以比古之隐者。人以为过,大苏笑曰‘装铺席耳。’”

  “思聪,画僧之流,大苏为作《送钱塘聪诗闻复叙》。”

  “蜜殊,因为能吃蜜糖,大苏为作《安州老人食蜜歌》。”

  “所以依我看啊,作诗对他们苏家人来说,一点不难,好多都是‘装铺席’耳。”

  蔡京笑道:“要说起国公给李太尉这诗,有‘泉冷清栖月,山深静落花’句,浑然不似在戎机倥偬之间,颇见云淡风轻之气。”

  孙固对这一联也是非常欣赏,对赵顼说道:“西事大起,老臣忝为枢相,也常忧心忡忡,就怕边臣失计,糜烂国事。直到见到这一联,方才稍感放心。”

  “两句一得清,一得静。檄羽交驰之际,尚能有如此平和清净的心态,这一仗让苏油做帅臣,的确是最佳的选择。”

  赵顼叹了口气:“要这样说能耐可就大了,除了军事,民事他还有闲心建议,大理变故还要上条陈,还在密奏里边给我推荐西北的吃食和药材……对了,发菜跟雪莲,你们听说过没有?”

  孙固蔡京面面相觑:“这个……恕臣等孤陋寡闻……”

  就在这时,章惇拿着一封电报单子大踏步走了进来:“六路都经略司奏报,迷惑夏人的战术已然成功,夏人两路大军俱在数百里外,大军突发水师,只用了一日,便已经夺了静、怀、定三州,围死了兴庆府!”

  厅中数人都是大喜过望,赵顼兴奋地站起身来:“太好了!叫郭都统和种师道来,研读奏报,给我们讲解一番!”

  ……

  兴庆府,景仁宫。

  梁太后脸色焦急而疯狂,虚弱地坐在椅上,梁乙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殿内慌乱地来回乱窜,才周岁的乾顺吓得哇哇大哭。

  “景思误国!如今大军俱在数百里外,城中俱是老弱,怎么来得及?”

  历史记录梁太后晚年“善病,喜服药”,不过对自己孙子却是格外的爱惜,“晚年始得孙乾顺,钟爱之,常躬自提抱。”

  即便在病中,梁太后依旧将乾顺带在身边,一刻不离。

  命宫人哄着乾顺,梁太后钉子般的目光看着殿内群臣:“说说,事到如今,该当如何?”

  西南都统,礼部尚书嵬名济轻咳了一声:“也不知宋人如何能在一夜之间,变出两百巨舶,之前所有的布置,尽皆落空。”

  梁乙埋不耐烦地道:“如今再说那些又有何用?只说如何应对。”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无条件

  兵部侍郎贝中撒辰躬身道:“兴庆府积蓄尚多,兵器守具不缺,臣已发给城中十四以上男丁军器,命上城防守。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之前奉皇后旨意,城中搜检丁壮,合畿辅三州之民,共计十万生丁,带去了顺州,之后又发了五万麻魁……”

  梁乙埋颓然坐到了椅子中,一脸颓丧之色:“难道真的要出门跪降?”

  城防使益麻党征一身戎装,高声喊道:“如今尚可一战,臣奉守职,尚有宫卫三千,此时不上城守御,犹待死宫门也?”

  益麻党征是青唐董毡的弟弟,董毡重新倒向宋国之后,家梁就一直在做青唐的外交工作,梁氏以官爵啖董毡父子,拒不受。而党征心慕之,于是乘间投奔家梁,走投夏国。

  梁氏得益麻党征大喜,不过也没有放他回去,而是以宗女妻之,封驸马都尉,一步步混到了兴州城防使。

  又听益麻党征说道:“城外尚有十数万百姓,能逃到这里来的,都是心向大夏的忠心之人,也是捷力之辈,不如放入城中,点选可战,不是立刻多出数万兵力?”

  经略司正听嵬名谟铎立即说道:“城外之人,焉知没有宋人细作?尽入城中,万一作乱如何?”

  益麻党征不耐道:“作乱,有剑耳!如今事急,头痛当医头,脚痛当医脚。如果宋人兵临城下,迫他们附城,则是瞬间多了十数万攻城之军!”

  梁乙埋猛然一惊:“有理!赶快开放城门,先放百姓们进城!”

  益麻党征拱手去了。

  马院承旨嵬名理直一直在沉吟,这时候试探着问道:“宋军来势汹汹,口口声声,所为者不过是陛下。要是……要是太后宣旨撤帘,还政于陛下……是不是,就可以搪塞一阵,至少让宋人不站在理儿上?”

  梁太后看了他一眼:“朕也不是好权之人,如今大权不是也都交给皇后了吗?要还政,也得要有政可还才是。”

  嵬名理直赶紧说道:“不过就是一个名目而已,宋人也搞不清楚我们的蕃官称谓,丁努、吕则、芭良、昂聂之类,大不了就给梁氏诸臣换个称呼而已,其实还是该干啥就干啥。”

  “太后也只是下诏还政,只要陛下周围都是太后的人,相国还在,和以前,不还是一样的吗?”

  礼部侍郎张聿正说道:“正是此理,而且宜早不宜迟,静州到此不过四十里,旦夕可至,危机迫在眉睫。”

  御史梁阿格说道:“要是宋人坚持要诛我梁氏满门呢?”

  张聿正说道:“没有这个道理,宋人律法森严,梁氏有太后与皇后之尊,不容加刑。”

  “宋国《刑统》,罪至重者,乃谋反、谋大逆,获其罪者,父子十六以上皆斩,不及亲族。”

  “因此其法典之上,是没有‘族诛’一说的。”

  “若太后及时还政陛下,发国书与大宋益西威舍,以其仁慈之性,必当约束诸将,不会大兴杀戮。”

  诸臣议论纷纷,又说要和的,有说要战的,莫衷一是。

  经略司正听嵬名怀逋说道:“祸在眉睫,而援军尚远,就算虚与委蛇,亦要熬到两路大军回援。”

  “于今之计,只能一边与宋人订立城下之盟,一边发使臣让辽国救援,并令两路大军回师勤王。”

  “还有,将河西割让给董毡,告诉他唇亡齿寒之理,如果夏国没了,下一个就是青唐。请他断宋军的后路!”

  就在这时候,之前去开城门的城防使益麻党征却又入殿报告:“太后,大相,梁屹多埋回来了,臣已带到,正在宫外候旨。”

  梁太后顿时抬起头来:“叫进来!”

  梁屹多埋从殿外进来,一见到梁太后和梁乙埋就噗通跪倒,大哭道:“太后,叔父,侄儿回来了!”

  梁乙埋问道:“宋人如何能在一夜间冒出这么多的船舶?屹多埋你可知晓?”

  梁屹多埋哭道:“这个侄儿的确不知,侄儿抵达灵州,益西威舍留侄儿在吕家渡水寨相商,那个时候,水寨中空空如也。”

  “在考察侄儿乘坐的舟船之后,益西威舍方才打造船坞,寻来的木头却又都不堪用。”

  “侄儿每日虚与委蛇,直到有一天,益西威舍来责我欺瞒于他,说他好心同意谈判,夏国却只为拖延时日,出动大军出击应理关。”

  “侄儿正自心喜完成太后大相重托的时候,益西威舍却将我带上灵州城头,那时候我才知道,大宋竟然一夜之间变出两百艘巨舶!”

  “不仅如此,侄儿后随益西威舍一路过来,才发现他们不但有船,甚至还在临河镇,架设了一道跨越黄河,能六马并行,供两辆巨大的车辆交错的大桥!”

  益麻党征点头:“都管所言是实,臣与入城的静州百姓打听,他们也说宋军在静州下游十里搭建了一座大浮桥,大军正源源不断从对岸过来。”

  殿内群臣神色大变,如果黄河天堑不再可以倚仗,这仗,还能打吗?

  梁屹多埋继续哭道:“河内之事,兴庆府没有确信,臣至灵州,才知道大局根本无法挽回!”

  “我们的估计是错的!全错了!我们以为,梁总管、仁多都管统带数十万大军,就算全军覆没,宋人至少也要损失惨重!”

  “然据侄儿所见,全然不是如此,宋军数路番号,依旧齐装整甲,战力精强。尤其是他们的灰衣新军,数月大战,损失不过数百人!”

  “现在宋人也有了铁鹞子!我们的铁鹞子,一半覆没在无定河,一半覆没在灵州河渠之间,甲具皆为宋人缴获,他们装备成了一支重骑,由刘昌祚统领,称为骁锐。”

  “就是这支队伍,结合豹捷、虎翼两支轻骑,轻取了凉州!”

  “太后,大相,这仗,已经没法打了……”

  梁乙埋冷冷地问道:“苏油是什么章程?”

  梁屹多埋转头扫视了一遍殿中的群臣,竟然没有一个声威卓著的将领,心中更是充满了绝望:“益西威舍说,夏国如今必须放弃一切迷梦和幻想,所有军队立即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宋人大军入城之后,夏国朝廷上下,各自静守家中,听候处置。”

  “大宋从今之后,不会再信任我们。要谈,他只和国主谈。”

  “大宋不会再讲任何条件,夏国也不能再提任何条件,必须……无条件投降!”

  “如今只有还政于国主,请他出面与宋人商讨,拖延时日……”

  “拖下去!关起来!”梁太后站起身来,双手在空中胡乱挥舞,声嘶力竭地喊道:“我不信!宋军一夜之间就都变成铜头铁臂了?!”

  “河内五十万大军,梁永能、仁多零丁当世猛将,宋人能没有付出一点代价?那个苏油诡计多端,你又被骗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1页  当前第9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00/12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苏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