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苏厨_分节阅读_第926节
小说作者:二子从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68 MB   上传时间:2021-07-07 19:29:40

  “不过这个学问我们今天不讨论,否则就没法下课了。”

  学子们都露出微笑。

  苏油接着往下讲:“这四个字,也表明了夫子的立场,就是奉周王朝,为自己史纲之正朔。”

  “《论语》,是儒学入门之书,大家想必已经精熟。”

  “《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又有: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从这些描述里边,都能够看到夫子对礼仪的尊崇,和他治学,治史时的选择。”

  “故而我们读书,不能僵化于一经一语,须得通读诸经,方能明白‘微言大义’所在。”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传曰: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传》解释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三月,隐公和邾仪父在蔑会见,邾仪父就是邾子克。”

  “由于邾仪父没有周朝正式册封,所以这里就没有记载他的爵位;称他为‘仪父’,是尊重他。”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义

  “隐公代行国政,想要和邾国友好,所以在蔑地举行了盟会。”

  “这一年夏季四月,鲁国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费伯率领军队,在郎地筑城。”

  “《春秋》之所以没有记载这件事情,是因为费伯不是奉隐公命令的缘故。”

  “夫子是鲁国人,又是史家,他能不知道鲁国发生的大事吗?当然不是。可为何要故意删削呢?这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了。”

  “还有,邾国为何会被隐公如此看重呢?我们读书要读尽,遇到这样的问题,不能轻易放过。”

  “原来,颛帝玄孙陆终,第五子晏,赐姓曹,在周武王时,其后裔挟,为附庸,居于邾。”

  “陆终娶的是鬼方女,生了六子,繁衍出许多姓氏,每一个姓氏都是一个国家。”

  “陆终的第五子晏,即曹姓的始祖,正是邾国的先祖。”

  “这些是有实物相证的,山东邹县,邾国故地,才出土了青铜器,上有铭文——‘陆终之孙邾公乇钟’。这是朝廷考三代文明,今年的大成就之一。”

  “邾这个字,显然是‘朱’加‘邑’而成为地名的,《说文解字》说:朱,赤心木。其实‘朱’的甲骨文就是作‘树的主干状’,因此史学界以前认为,邾这个字,就是以当时山东邹县盛产的一种‘红心木’而得名。”

  “红心木是泛称,它并不是红色的,正确说应该是朱褐色,像紫檀木、花梨木都比较接近这个颜色,至今都是名贵木材。”

  “但是因为去年这个青铜器发现,史学界又有了新的观点,因为青铜器铭文中,多把邾字写成蜘蛛的形状。”

  “所以邾国,其实可能是陆终后人以蜘蛛为图腾,从东夷部落发展成邑的。”

  “邾国在西周时期,国土范围在东夷诸国中是比较强大的。因是东夷,故常被旁边的鲁国所轻视。”

  “邾国在先周之前存在,大概在周公东征后,归顺周朝,但不知为什么,周室始终没有给邾国一个爵位。”

  “虽然没有名分,倒也安分守己,整个西周时期,邾国都服服贴贴做着鲁国的附庸。渐渐和华夏文明融为了一体,这就是《春秋》称其后克为仪父的原因。”

  “融入华夏后,邾国与鲁国开始了世代联姻,《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记载:‘当邾娄颜之时,邾娄女有为鲁夫人者’。”

  “故而邾娄颜也被鲁人称为夷父颜,是邾国自邾挟立国以来的第七代国君。”

  “夷父颜本有些作为,却因为参与鲁国‘伯御叛乱’,而被周宣王诛杀。”

  “究其原因,据《公羊传》记载,乃‘邾娄女为鲁夫人者’,生下长子括,但偏偏周宣王喜欢次子戏,而立戏为鲁太子。”

  “括的儿子伯御密谋夺位,夷父颜作为外戚,站在了自己外孙的一边。”

  “邾国经过这次动乱后,国力大损,到西周末年又分裂出去两个子国——郳国和滥国,国土面积变得更小。”

  “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变成了一个成语,后人以‘邾莒之国’来形容小地方。”

  “比如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正觉寺》就写道:‘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甚是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

  “根据《左传》记载,直到齐桓公称霸时,因当时邾国国君大力支持齐桓公,齐桓公向周僖王求请,才终于领了个子爵的名分。”

  “进入东周后,周室渐弱,鲁国逐渐强大起来,这时的邾国,努力为自己争得爵位后,也日渐兴盛。”

  “虽是子爵小国,却几乎也能与侯爵的鲁国相抗衡。整个春秋,鲁邾两国的战争屡见史端。”

  “战争从僖公二十一年开始,那一年,邾国灭须句国,须句国国君逃奔鲁国。”

  “因为鲁僖公的母亲成风是须句人。于是在第二年,‘公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

  “邾人不甘心,出兵反攻鲁国,鲁僖公轻视邾国,竟然‘不设备而御之’,结果在升陉受到重创,鲁僖公怆惶逃走时连帽子也丢了,成为邾国的战利品悬挂在城头示众。”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公伐邾,取訾娄,以报升陉之役。邾人不设备。秋,襄仲复伐邾’。”

  “鲁僖公为报升陉之仇,在两年之后再次出兵入侵邾国,攻占了邾国国都訾娄。”

  “骄兵必败,这一次却是‘邾人不设备’,被鲁国突袭入侵,国都被占领,失去了政治中心。”

  “然而当时邾国国君为邾文公,面对国难,他没有畏缩,带着国人离开生活了四百多年的故地,迁都到‘绎’。”

  “而据《左传·文公十三年》的记载,邾文公为了迁都之事,问卜于史官,史官占卜后得出结论说:‘利于百姓而不利于国君。’”

  “邾文公说:‘能利于百姓,那就是国君的利益,没有比利于百姓更为吉利的了。’然后不顾众臣的反对坚持迁都。”

  “邾文公在迁都一年后去世,国人赞他为一代贤君。”

  “其后的邾国国君就差劲了,一代不如一代,政治日趋败坏,邾国的国力逐渐衰弱下去。”

  “到了邾悼公时期,国内大量臣民流失,不少邾国大夫还携同自己的封地叛逃他国,这给邾国造成了极大的重创,从中可见邾悼公是怎样自私自利的一位国君。”

  “到了后来的邾庄公更为荒唐,死后居然恢复人殉,大大背离了先祖邾文公心心念念的‘民本思想’。邾国开始从内部被自己的腐败淘空了。”

  “但是在夫子《春秋》开始的这一年,邾国还是很受鲁国尊重的,故为‘蔑之盟’。”

  “今天这节课,我们只讲了春秋的第一句,十七个字。但是从这十七个字里边,已经可以读出不少夫子的思想。”

  “尊王、求善、守礼,以文明辩夷夏。对于崇奉华夏文明的东夷流裔邾国,予以了与东鲁同等的史学地位。”

  “这些东西,在十七个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他的思想,对于如今的三路,对于原夏国的党项族群来说,同样具有巨大的意义。”

  “今天讲这么多,不是要大家死记硬背其内容,是要把握住夫子的微言大义,掌握读《春秋》的方法。”

  “无论汉蕃,都可以成为华夏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

  “人都是爱自己,爱家庭的。夫子的伟大之处,是他说,在你有能力的时候,也要去爱别人,爱和你关系没有那么紧密的人。”

  “这就是‘仁’的本意。”

  “梁乙埋也是一个爱自己,爱家庭的人。甚至可以说,他对家族的爱,超过了我们很多人。”

  “若非如此,梁氏子弟也不会遍布夏国朝堂,把控夏国朝政。”

  “但是他的爱,只对自己,只对自己的家族,却罔顾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为了这样的爱,他不惜囚禁君上,发动无义之战,将家族拖入深渊,将国家拖入深渊,将百姓拖入深渊。”

  “夫子的伟大之处,就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怎么才能让爱自己,爱家族,变得与爱百姓,爱国家,爱君上,同归同路。”

  “让我们知道,怎么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既是人情,也是天理。”

  “为最大多数的人服务,以最大多数的人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永远和最大多数的人站在一起,为最大多数的人谋幸福。这就是士人天生而应有的立场,也是应该承担的责任。”

  “梁家人中,也有这样的人,也有梁乙埋的反对者,因此我们要理智的区别对待。”

  “不要以血脉、姓氏、宗裔、族群来定义人。”

  “而是要看他的作为。”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

  “梁氏外戚的覆亡,就是因为他站到了大多数人的另一面。因此不是大宋覆亡了他们,而是他们自己覆亡了自己。”

  “下一节课,我们会讲‘郑伯克段’,里边有郑伯说过的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朝廷不以苏油无能,授以三路转运之重任,苏油也必将对三路最多数人负责,带领最多数人创造出幸福。”

  “大宋不是来征服的,苏油不是来镇压的,我们是为三路的文明而来,为三路百姓的幸福而来。”

  “今天的第一节课,是和大家一起交流我读《春秋》的一些心得。”

  “《春秋》,是我的本经,我的老师,是大宋人称‘鲁国先生’的唐彦通。”

  “这些东西,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思考,而是我经受教导,出蜀之后,又蒙欧阳学士、安石相公、司马学士、横渠先生的教诲,相互切磋启迪,在思想交流中得到的一些收获。”

  “河西多士,西州右姓,曾经创造过自己的辉煌。”

  “过去能够,现在一样能够。”

  “我也希望大家不要故步自封,须知学无止境,今后,还要走出河西,继续在文明之路上探索,将文明和仁善,带给更多的人。”

  “这就是我的第一节课,谢谢大家。”

  学子中也有学问精深的世家子弟,也有懵懂的初入门者,但是对于苏油学问的精深,至此都无异议。

  一节课里边,蕴含了海量的历史、天文、地理、哲理,不禁忍不住齐身喝起彩来。

  能将《春秋》首句十七个字,讲出这么大一个篇目的学者,苏油对义理研究之透彻,已经不下于王安石、司马光。

  一节课上完,学子们都感觉意犹未尽,都不愿意离去,纷纷围上前来请教。

  最兴奋的是李舜举。

  苏油的学问,在日常的政务交往当中根本看不出来,今日旁听了一节课,才知道能让大宋顶级知识分子看重的人物,学养之丰厚,到了什么程度。

  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苏油年轻,又不自重身份,甚至还有几分调皮惫懒,但是非常尊重前辈,因此在李舜举心中,一直有些当他是一个调皮的孩子。

  或许,是一个非常能干的调皮孩子。

  但是今天这个调皮孩子突然摊牌了,说我其实还是一个学霸,让李舜举惊喜莫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1页  当前第9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26/12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苏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