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黄天之世_分节阅读_第682节
小说作者:罗小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7 MB   上传时间:2022-10-02 13:11:26

  但是现如今,他只是和军队中的军卒保持着基本礼貌。

  两年的时间,很多他熟悉的人,他认识的人,他记得名字的人一个又一个相继消失。

  最后再看到有关于他们的信息之时,都是在中军府下发的抚恤信中。

  在驿站,最不受欢迎的人便是中军府的文吏。

  那些文吏每一次来,带来的都是让人死亡的消息。

  所以韩才选择不去记那些军卒的名字,不记得名字,不知道消息,就不会太过于难受。

  “老韩、老韩!”

  一只手出现在了韩才的眼前猛地晃了晃,挡住了韩才的视线。

  一个纸包被扔到了韩才身前的柜台上,随后一道黑色阴影彻底的遮住了他的视线。

  韩才看到来人,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而后板起了脸,露出了公事公办的态度。

  “东西要寄往哪里?”

  “寄到三十六重天之上。”

  来人将手举起,指着上方,笑道。

  韩才嘴角抽搐了几下,放下了手中的笔,面色铁青的将一块牌子从柜台下面拿了出来,放在了柜台上,对着旁侧喊道。

  “胡乐,把这块牌子挂到驿站外面去。”

  一名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年听到呼喊,右手夹着一沓文书匆匆忙忙的赶到了近前。

  “来了,来了。”

  少年名叫胡乐,如今家住长安,也曾经上过学,不过没有考起郡学,所以毕业了只是在驿站之中谋了一个驿站文吏的职位。

  韩才将牌子递了过去,胡乐正准备伸手去接,但是那站在柜台旁边的人立马抓住了韩才的手臂。

  “别别别,韩大哥,你把这牌子挂出去,到时候我可真就出名了……”

  胡乐起初还有些疑惑,等到站住了身形,看清楚了牌子上写的黑字之后,也是笑了起来。

  那牌子上工工整整的写着十二大字——本驿站禁止田璋与田鼠入内。

  “我不寄东西,真不寄,这包东西是我刚在东市称的豚肉,是给你的。”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得到了假期的田璋。

  韩才退伍之前是武卒营屯长,田璋也是武卒营的一名的屯长,两人虽然不是一曲,但是因为田璋是一个话痨,所以基本上很多的人都认识田璋,而且关系都很好。

  田璋出了名的话痨,喜欢说些不着边际的事情,用田璋的话来说,他不是适合打仗,没有什么打仗的天赋,只是已经当了屯长,不好退伍,不然去当说书先生也能大赚一笔,风风光光。

  韩才之所以写了牌子,就是被田璋烦的无奈了。

  “我觉得这个牌子确实该挂。”

  就在田璋在抢夺的时候,另一只手伸了过来,拿走了掉在柜台上的挂牌。

  王起看着手中的挂牌,然后一把将其丢给了不远处的陈伍。

  “就挂到驿站大门的右边吧。”

  陈伍笑嘻嘻的拿着挂牌就要去挂,田璋也从愣神之中反应了过来,赶忙松开了韩才去阻拦陈伍,几人很快又吵闹了起来。

  “见过军侯。”

  韩才看到王起,连忙站起了身来,恭敬用军中的礼节向着王起行了一礼。

  “叫我名字就好,没有必要称呼军侯。”

  王起同样回了一礼,笑道。

  “若是没有军侯,恐怕我都已经成了碑文之上的刻字了,无论身在何处,军侯永远都是我的上官。”

  韩才面色严肃,郑重其事道。

  华阴之战,是王起将他死人堆里拉了出来,所以他对于王起一直以来都十分恭敬。

  “驿站的工作这段时间比较忙,但是也别忘记去陪家里人,前端时间我在军营里面听说的时候,你家里又添了新丁,当时忙着赈灾不得空闲,这些东西算我们几个的随礼,可别嫌少了啊。”

  王起从怀中取出了一个钱袋,交给了韩才。

  钱袋里面的钱并不多,明国如今的制度颇为针对贪污腐败。

  官吏将校之间正常的婚嫁等收取礼金等等毕竟是一直以来的习俗,肯定是不能强行取缔,强行取缔只会适得其反,引起不满。

  但是许安对其还是做出了一定的限制,为的就是阻止以礼金的方式行贿赂之事,这样的事情在后世屡见不鲜。

  当然反腐的手段肯定不只是从制度上,还有鹰狼卫和各地的提刑司等监察机构。

  “放心都是规定之内,不用担心审查。”

  送完了礼金,王起和韩才寒暄了一阵,便听到了铃响的声音。

  “去并州的车到了,那我们就先走了。”

  各地的守备军其家眷一般都就地安排,军区兵也是一样。

  黄天使者、腾骧卫是亲卫军,家眷都安置在长安城内,至于陷阵营都是由囚徒组成,其家眷自然是没有移动。

  黄巾军的直辖军,主要是由武卒、锐士两部构成,如今经历了数次扩军,武卒已经有了一万人,而锐士也有一万余人,各有三营。

  因为称帝建国的原因,黄巾军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不再称为黄巾军,而是称为明军,军服仍旧是还是用土黄色为主。

  原来黄巾军的军制大致和汉军相仿。

  十人一什设什长,五十人一队,设队率,百人一屯设屯长,前后左右中五屯为一曲,五百人一曲设军侯,前后左右中五曲为一部,五曲一部设军司马。

  另外每队设有符祝一名,领亲卫伍,共五人,平日间为队内的军兵们讲解太平道经义,军规,曲有符长,部有祝长。

  本来符祝还兼任军法官一职,不过许安在后续从鹰狼卫中分离了一部分人,并以此为骨干,成立了宪兵部队负责维持军队纪律,保障军队命令的执行之后,军法官的职位便被宪兵接管。

  营是属于特别的建制,不受人数限制,具体以军令为主。

  从下至上,按照部队的规模大小,黄巾军的军队组成有什、队、屯、曲、部,五级。

  改革之后,太行、两郡、巴东、漠北四大军区,分别设军,其实军一直就在称呼,只是落实到纸面之上。

  彻底取消了甲乙丙丁等编号,而改用更为直观的数字编号。

  守备军和屯田兵仍按照原来的建制,因为他们基本都以曲、屯的形式存在,或者是以屯所的行驶,部一级规模的军队只有在四州的兵备都护司手中掌握。

  直辖军的家眷大多都被安置在了长安城附近,也就是应天郡内,他们大多数都在第一波移民的队伍。

  但是故土难离,还是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留在并州,习惯了并州,对于军卒的家属自然是不能强行逼迫,而王起的家眷就就留在了并州。

  不过并非是并州原来的九郡,原来的司隶河东郡被划分到了并州,王起的家眷如今就住在河东郡其实也不远。

  越来越多的铃声响起,官道之上,尘埃扬起,一辆接着一辆的四轮马车在车夫的吆喝声缓缓向前。

第七百四十九章 勋章

  官道之上,铃声不断。

  不时便有载客的马车和商队从官道之上疾驰而去。

  中州自初平三年(192年)到如今中平五年(194年),已经安定了两年的时间,凉、并也很久都没有经历过了战事。

  前段时间的灾荒使得大半个中州的农户都没有了生计的来源,但是随后由中书府牵头,于各地修缮官道, 兴修水利,修学坊,建工坊,大修长安,以此为由征募了大量的民工,以工代赈。

  仅长安城一地, 便征募了数万名民夫,修建城中的里坊。

  东西两市是最早建立完毕, 但是其余的地方都还是处于修建之中, 不然当初那样强度的地震,也不会造成了如此多人的伤亡。

  除去住人的里坊,还有学坊之外,长安城之中还专门有划分工坊的位置所在。

  长安城中的工坊并非是一般城市的工坊那样规模很小,只负责生产普通的农具用具,有几处的工坊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坊,也就是军工坊。

  除了修建内城的民夫之外,征募了不少的民夫修建外城的城墙,还有便是长安城城外十二条主干道的道路修缮,各地的驿站的兴建工作。

  设计之中的长安城,经历了近两年的修建其实都还没有修到一半,外城廓很多地方都只是建立一个框架,甚至都还没有完成城墙的合围,有一部分的地方都还是军队在驻扎。

  加上此前灾荒时期赈济的粮食, 中州受灾的百姓基本的生活都还有着保障。

  长安城中直辖军的军卒,还有各地的守备军、军区兵也开始分批次放假。

  很多的军卒开始踏上回乡的路,在明国的内部出现了一股股流动的人群。

  官道沿线的车马行全部都加班加点想要趁着着大好机会多挣一些钱,在如今的明国之中, 军卒的俸禄并不算低,久在军营他们也没有什么可以消费的地方,只有军中的一些补给可以购买并不多,军中严禁赌博,因此都积攒了下来。

  虽说长安的市集中有很多珍奇玩意,基本上很多的东西都应有尽有,但是有些东西毕竟是有保质期的,不便于保存,沿路也需要吃饭等等。

  因此在各地的驿站,还有一些交通要道的居民便找到了一个商机。

  他们挑着家中的吃食,简单的做成成品,便挑着前往驿站和官道的旁边支起了小摊。

  于是乎,这些地方的驿站还有官道旁边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临时小集市,过往的行人商队很多都会驻足。

  因为自家的东西,因此这些东西颇为便宜,很多商队干脆就直接搜罗一番,作为日常的补给。

  而那些返乡的军卒手中有不少的闲钱,他们大多都是武卒和锐士,军饷比其他的部队高了许多,而且因为战功的缘故又得到了不少的封赏。

  军中规定军人每一年都有假期,但是有时候征战,这些假期就不可避免的冲掉。

  现在还是战争的状态,很多的时候无法保证能够放假。

  如今好不容易放假一次,衣锦还乡的意识也影响着大部分的人,所以因此很多人都没有太过于吝惜钱财,大包小包买了许多东西。

  很多的返乡的军卒在路上看到独特、好玩的东西,都会买上一些,准备带回家中。

  十月入秋,天气已经逐渐转冷,北风凌冽,但是依旧无法阻拦那些返乡的军卒。

  陈伍独自骑乘着粟马,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不紧不缓的在官道之上行进着。

  这匹骏马并非是军中的战马,而是他购置的一匹普通驮马。

  在太行山林虑谷集训的时候,他和王起、钟厚、田璋、杨木四人相识一起被分配在赵绩的队伍之中,后面又因为葵城之战记住了当时作为掌旗官的赵絮。

  葵城血战,赵絮的大腿被敌人的长戟划破了衣甲,但简单的包扎之后,他还是选择重新回到武卒营之中,而不是留在安全的伤兵营,反而重回战阵。

  就算是一瘸一拐,但是赵絮却依旧是紧紧的握着队率的旗帜,在战阵之上也没有丝毫的拖延他们半分。

  陈伍没有和其他的军卒一样搭乘四轮马车,王起、钟厚的家人在河东郡,田璋的家眷在左冯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24页  当前第6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82/9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黄天之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