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荆南,就在汉唐和议达成后,高保融上表,说已遣兵攻鄂州……
经过一番商讨,达成了共识,如欲灭国,需看时机,但西南方向,秦凤四州必须得拿回来了。否则,纵使蜀军兵弱,对于关中的威胁,也不小,至少能够起到牵制之效。
等了小半个时辰,营门外传来消息,盱眙门洞大开,唐军降了。对于郭廷渭之降,刘承祐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升帐,文武伴驾而接见之,当场免其对抗天军之罪,升其为靖江军副都指挥使,着其随驾,同归东京。
数下来,南唐的降将之中,就以郭廷渭,最受重视与厚待了。不过,这地位与尊重,终究是打出来的,谁教郭廷渭前后的表现,入了北汉君臣的眼。
至于盱眙城中的守卒,则更好安排,那些人,基本都是淮南籍。少部分精干之士,编入淮东道都指挥司,水军亦挑拣其精锐,充入大汉水师,余者裁汰为乡兵,回家务农。
说起来,前后缴获俘虏的南唐水师、战船,经过裁汰收服,直接就让北汉的水师力量暴涨,加上原靖江军,直接突破了两万卒,有其基础,只需再加训练,收服军心,足可成为一支纵横江淮的强大力量。
盱眙事罢,御驾继续起行,北归东京。过了涡口,与西面行营队伍汇合,坐够了船的刘承祐直接弃舟登陆,走陆路还京。
几乎顺着当初南下时的路线北返,于宿州安营扎寨,宿夜。
李昉走进御帐,看了看刘承祐,面上带着明显的犹豫,站在那边,几经张口,就是没发出声来。
“明远,有什么话,直说吧,不必张顾迟疑!”刘承祐头都没有抬一下,一边批示着军政公务,一边吩咐着。
“回陛下!”李昉禀道:“是王成象,他想要求见陛下!”
“王著。”刘承祐合上一封册页,想了想,平静地说道:“朕就不见他了!你代朕去见他一面,传朕谕,让他去濠州当个县令。告诉他,淮南新取之地,正需安政养民。一县虽不过百里之地,但要当好一个父母官,却也不容易。让他好好教化百姓,劝课农桑,少酗酒,多做事!”
“是!”李昉当即应道:“臣替王著,拜谢陛下!”
李昉虽然比王著晚一年制举入仕,但年纪学问比王著都要高些,平日里也与之相善。此番,虽然被安排了个县令的职,但对于“失了宠”的王著而言,无异于解了身上那层无形的束缚。只要在地方上不懈怠,做出点政绩,凭着天子近臣的出身,未来仕途仍旧可期。
“这个王著啊!”待李昉退出,刘承祐突然看向张德钧:“你说,王成象能够明白朕的苦心吗?”
张德钧闻问,眼珠子转悠了一下,露出一抹茫然:“小的愚钝,陛下何意?”
收回目光,刘承祐淡淡道:“此人年轻,书生意气太重,待在朕身边,终究只是个幸臣、近侍。希望其人能够在地方任上,磨砺心性,多些实干能力吧……”
张德钧这才“恍然”,赶忙道:“陛下对于王著,竟有如此期望,希望其人,能够不辜负陛下一番苦心啊!”
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望着几乎摆满桌案的奏章,刘承祐感到了一些疲乏。行军打仗的时候,虽然压力巨大,但烦琐事,还真没有这般多。仗打完了,后续事宜,全国军政,又一叠一叠地呈于其案。稍显心累,但不得不忍着,君权有的时候,就体现在这些需要他审阅批示的奏呈上。
“陛下,是否出去走走,散散心!”张德钧似乎看出了刘承祐的疲惫,主动进言。
抬指,直接吩咐着:“走,去巡营!”
偌大的汉营之中,灯火通明,巡卫虽然严备,但明显少了一些紧张与肃杀,毕竟已非战时,将士的神经也不用那般紧张了。
夜幕之下,星光点点,虽然无大声喧哗,但人声畜鸣,嗡嗡不绝。刘承祐漫无目的,信步而走,突然被一阵乐声吸引了,清越动听,宛转悠扬,隐约之间,透着一丝愁绪。
“营中,何来此乐?”驻足听了一会儿,刘承祐说道,朝前望了望,林立一排帐篷:“是所俘唐臣女眷?”
能够被刘承祐作为战利品,随驾北归的,身份绝对不低,也就那寥寥几人。
“小的这便去查问!”张德钧机灵地说道。
“不用了!”刘承祐摇了摇头,抬手止住,慢悠悠地,循音而往。
至那小帐旁,撩开帐幕,往里瞧了瞧,只见得那妙龄少女,正坐于案,轻抚琵琶,姿容秀丽,意态动人。刘承祐就站在帐外,禁止卫从打扰,闭目倾听,直到乐音停止。
“何人在外?”似乎察觉到了帐外的动静,问询声传出,清澈悦耳,稍显紧张。
张德钧掀开帐帘,刘承祐缓步踏入,直接惊到了帐内佳人。其间,只有主仆二人,两名少女,刘承祐的目光,当然只是落在那怀抱琵琶的小娘子身上。
抬手,示意张德钧守在帐外,刘承祐未置一言,径直上前坐下,这副主人家的作态,让小娘子很是诧异。
打量着进来的这个有些无礼的男子,剑眉短须,面目俊朗,神色稍显阴郁,一身华服,气势内敛,令人生畏。清亮的眸子中,满是戒备之色:“你……你是何人,何以擅闯女帐?”
“夜游宿营,忽闻琵琶音妙,直觉天高地远,心旷神怡,特来拜会!”刘承祐嘴角微翘,看着小娘子婉容含颦的动人模样,平静道。
说着,放肆地打量着小娘子,样貌姣好,身段曼妙,嫩得水灵。抬指,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道:“请小娘子,再为……我弹奏一曲!”
“你这人,好无礼!擅自——”护在其身侧的女婢忍不住发声的,斥声出口,但为刘承祐眼神一斜,顿时失声,差点吓哭。
“且奏一曲!”刘承祐又重复了一句。
小娘子显然同样紧张,十分不适,但其聪慧,能够觉察得出,眼前男子的不凡,毕竟汉军纪律森严,能够在军营中漫游者,地位绝对不一般。她身为俘臣之女,又岂敢骄纵得罪。
重新扶正琵琶,小娘子低声道:“请这位郎君品鉴!”
刚欲动手,刘承祐又道:“方才之曲,虽则悠扬,却带哀伤。今大汉南征得胜,凯旋还朝,请弹奏一曲喜庆之乐!”
闻言,小娘子瘪了小红唇,似乎有些委屈,却只能强颜应之。
直到再一曲听罢,刘承祐起身,在小娘子诧异的眼神中,出帐而去。帐外,周宗正满脸紧张地徘徊,老脸上尽是凝重。他是受到过刘承祐接见的,见面,赶忙拜倒请罪,希望刘承祐能够绕过其女冲撞之罪。
看了看周宗,刘承祐淡淡一笑:“周公之女,婉仪修容,丰才富艺,甚佳!”
说完,便在卫士的护卫下,晃悠悠还御帐而去。张德钧则主动留了下来,将周宗扶起,笑眯眯地朝其说道:“小的,还要恭喜周公了!”
“不敢!”周宗忙道。
迎着张德钧这内侍有些让人不适的目光,周宗默默叹了口气,他哪里不明白,张德钧的意思。迈步,朝着帐内走去……
当夜,周宗之女,便被送到御帐,伴驾侍寝。
“大周后”,就这般被纳了,简单而直接。
第137章 东京军政
随着两国和议,天子班师还朝的消息自南边传来,东京内外数十万人,陷入了欢腾。官僚喜功业卓著,黎庶欢战争结束。
在开战之后这近半年的时间下来,对于普通的士民百姓而言,日子并不好过。一切以供给淮南大军为主,输往前线,粮价的上涨,物料的短缺,都让底层僚吏以及普通百姓甚苦,还得担忧家里从征儿郎的安全。
所幸,战争终于结束了,在这一年之计,暮春灿烂时节。少了战事之靡费,东京官府,也能自仓廪之中,拿出更多的粟米布面,平抑物价。
在御驾还京之前,东京的文武官僚们,也沉浸在一片忙碌与繁杂中。对于大臣,尤其是秉执中枢的大臣而言,皇帝在与不在,完全是两个概念。
最重要的是,还未还京,刘承祐早早地便发来一诏,着东京三司、吏部、兵部、枢密及禁军两司各有关衙署,准备落实淮南善后以及征淮将士叙功赏拔。
政事堂,冯道、范质、李涛、薛居正几名掌管朝政的宰臣,聚在一块儿,再议其事。主要的问题,还是往淮南派遣官员的问题。
“一下子拿下十四州,上上下下,需要填补的空缺太多!”冯道居中,抿了一口茶,说道:“淮南那边催得甚急,许多州县,政无所出,时间一久,必然生乱!”
“前番受诏,已自两京,迁调了五十余名州县职吏,乾祐初年制举进士,能调的也都任往两道!再多,一时间也凑不出这么多人了!”录吏部事的李涛,开口应道,看起来有些头疼的样子,但语气却很轻松,毕竟这大抵属于,幸福的烦恼。
于淮东、淮西两道而言,封疆大吏,高级将校的任命好找,难的还正是州县一级的诸司官员。早在寿春初下之时,刘承祐便让东京准备了一批中下级官员,填补光、寿、濠、泗几州的职位。但,远远不够,淮南那边,虽然收降了不少唐官,也任命了不少当地职吏,北汉朝廷需要派遣加强控制的缺额仍旧很大。
说着,李涛建议道:“是否将这两年常、制举所取进士,一并遣往淮南?”
“不可!”话音落,范质板着张脸,直接说道:“这些进士,少治政驭民的经验,还需多在职司历练,淮南州县皆新下之地,局面不闻,形势复杂,需要处置的公务、急务很多,还需以有政才资历者充任!不过,进士之中,可拣其年长及菁英者,破格任之!”
李涛又道:“两京之中,尚有不少勋臣荫官,彼多受国恩,值得信任,可以委之!”
范质还是表示反对:“彼等既无政才,更少学识,岂能为官一方?”
“那依范相之见,当如何?”见范质连连打自己脸,毫不给面子,李涛也不爽了,反问道。
范质想了想,看向冯道:“自河东、河南、河北,各方镇之中,挑选职吏充任,冯相公以为如何?”
听范质建议,冯道下意识地瞥了其两眼,捋了捋白须,思虑了一会儿,点头道:“甚好!各地藩镇,军政稳定,抽调一些人手,支援淮南,并不影响大局!”
“至于各地方镇之缺额,可由朝廷此后,陆续补充!”范质微眯了下眼,平静道。
在场的几名相公,此时哪里还不知,范质之议,存着什么心思。冯道也不由看了范质两眼,心中暗忖,莫非天子有什么密诏与他?
收起杂念,冯道又看向三司副使薛居正,问道:“犒赏三军之钱帛、粮米,准备得如何?”
提及此,薛居正便是一脸苦相,摇头道:“未足一半!”
刘承祐发了一诏,让东京筹备金五千斤,银十五万缗,绢十万匹,粟米二十万石,准备策勋叙功,犒赏三军将士。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苦了三司群僚。似乎也能理解薛居正的难处,冯道只是提醒道:“陛下快要还朝了,禁军也要回京,此事上,可拖不起!”
薛居正点了点头,说道:“待南唐岁贡那一部分归来,再自地方诸仓中调拨,还有大军之缴获变卖,当差之不多!”
大汉之三司,总管全国财政,权力虽重,但却是整个朝廷最难做的官,毕竟当整个国家。天子刘承祐虽然勤俭,但每有大举,靡费从来不少,就拿此次南征来讲,三年之积攒,当真大半都消耗在里边了。
在政事堂的宰臣们议事之间,枢密院这边也举行着一场高级军务会议,这已是这段时间下来,第三次了。除了枢密正副使外,兵部尚书魏仁浦,还有殿帅尚洪迁。
尚洪迁拿起那份由兵部及枢密院联合整理出的赏功、迁拔名单,简单地扫了几眼,异常感慨地说道:“这一仗下来,禁军又有大变化了!后起之秀,如云翻涌,我看,用不了多久,我等再下军队,只怕尽是生面孔了!”
“殿帅戏言了!”郭威平静地说道:“此次南征,军中俊杰,踊跃建功,表现出色者,难以胜数。朝廷因功策勋,以劳犒赏,乃应有之义。再者,此战的结果也证明,陛下与诸公,对于禁军整饬,效果显著!”
郭威说话,是越来越,精明了。
“淮南两道之军队戍防,还需做些调整!”魏仁浦心思则全在公事上,说道:“陛下所设都指挥司,辖一道之驻军,乃大汉首例,还需慎重。禁军之外戍,也需枢密这边调控!”
“魏相公所言甚是!”郑仁诲主动发言,向几人一礼,道:“当下之急务,除赏功罚过,调防更戍之外,便是对东京禁军的调整。原本戍防于西京、滑、澶、魏博之侍卫马步军,当趁机换防。从征诸军,前后损折也不少,需要补充!”
“陛下之诏,提过此事!”魏仁浦颔首,想了想,说道:“两司禁军编制、官称、饷禄都需进一步调整。至于所缺之兵额,以在下之见,或可自河东、魏博、成德等镇,选拔精壮,充入禁军!”
瞥了魏仁浦一眼,郭威点头道:“戍边之卒,也可征调!”
从东京这干文武,所议之事,基本便能看出,北汉接下来的目标,会是在何方。在刘承祐还未还京,已发诏,针对方镇之军、政,朝廷要着力插手了!
待会议散后,郭威召来郑仁诲,朝他问道:“关中那边,可有新报传来?”
郑仁诲摇摇头,让郭枢相眉头皱起。见状,郑仁诲说道:“朝廷在京兆、凤翔,足有两万军,以赵使君之能,进攻或许不足,但守御料想无虞,枢相不必忧心!”
“地势上,蜀军占有秦凤,于我朝,总归是不利!”郭威想了想,吩咐着:“要加强对关中军务的关注,我若猜得不错,天子是绝对不会允许受孟蜀之钳制。而今尽取南唐江北之地,一旦腾出手来,必会解决西南边患!”
郑仁诲也是有见识之人,颔首表示认可,眉宇间,眼神中带着少许的激动,冲郭威道:“枢相,以当今天下之形势发展,天下复归一统之期,只怕不远了!”
闻言,郭威认真地想了想,神色沉凝,突然抬头对郑仁诲道:“日新,你可曾想,外放州郡?”
骤听其言,郑仁诲愣了一下,然而转念一想,有些明白郭威的顾虑了。枢密院,虽然被兵部分了一部分权柄,但仍旧掌握全国军令之政,权大势盛。而郭威与郑仁诲,这两个正副使,关系之间的亲近,是满朝人都知道的事情。
只稍作思考,郑仁诲道:“在下人老体衰,得枢相之举荐提拔,方得入掌枢机。枢相如有安排,我自无异议!”
“郑公识大体啊!”见其反应,郭威感慨着说道:“陛下新设之按察使司,尚无安排,我欲举荐日新前往淮东道任按察使!”
第138章 回宫
季春时节,东京内外,汴河两岸,绿柳成荫,只是四处,已然飘飞着柳絮,使得空气,不那么宜人。自辰时起,被刘承祐更称为定鼎门的开封南门,便已被宫卫、禁兵、巡检以及差异严密守备住,仪仗摆开,自宰臣以下,东京七品以上朝官勋爵,悉数奉命,前来迎驾。
另有大量底层职吏、百姓,闻讯之后,不约而同前来来,共襄盛举,比起迎驾,更像是看一场热闹。自刘承祐即位以来,头一次举行如此盛大严肃的迎驾仪式,包括此前亲征平叛,以及几次出巡,都是草草了事,甚至干脆取消。
数万官军民,熙攘于一块儿,比肩继踵,争相张望,以眺南方。气候已然彻底回暖,些许燥热,将气氛烘托得有些热烈,虽未有大声喧哗,但嗡嗡的议论声,汇聚在一起,动静仍旧不少。
约以一个半时辰之后,在普通黔首越发不耐乃至有直接散去者之时,终于有轻骑北来,通知迎驾文武,銮驾将至。少顷,透过那一排排闾舍店肆,可以看见飞扬之玄帜,林立之旌旗,所有迎驾的官员勋略,立刻警醒,打起精神,下意识地整理衣冠,想要将最好的面貌呈现在还京的天子眼前。
六马驾帝辇,宽大的銮驾上,刘承祐盘腿而坐,手里拿着一卷书,是李昉替他收集整理的历朝历代以来中央、地方军政制度,显然,对于北汉朝廷眼下的政治结构,刘承祐仍不满意,想要参考,继续深化改革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