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名宰臣的任用算是正式定下,除了冯道的“乱入”与杨邠职权削减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当然,只有刘承祐自个儿心里清楚,这只是暂时的。
郭威以枢密副使进枢密使,这是刘承祐几经考量后,做下的决定。魏仁浦为枢密院学士,陶谷为中书舍人、翰林院待诏;范质为中书舍人、知制诰……
余者不叙。
而在东京的侍卫亲军人员上,刘承祐还是没能忍住下手,没有大动作,史弘肇、刘信仍旧为一、二把手,其余高级将帅各加恩典,但是对于马全义、韩通、向训等旧部,都有实职擢拔。
韩通加为护圣左厢都虞侯,向训以东西班都虞侯兼令皇城使。马全义,作为跟随刘承祐最早的将领,若不是因为实在太年轻,刘承祐都有心直接以其为龙栖军都指挥使了,他才二十二岁。另外,刘承祐侍卫头子李崇矩,被他任命为内殿直都知,统兵去了,搞情报、玩特务,他实在不擅长。至于刘承祐秘密组建的那支情报队伍,暂时没有考虑好用谁统管,甚至如何处置,都还犹豫。
对军队,刘承祐最大的动作,便是将控鹤、内殿直、散员这三支长驻于皇城的三支军队,交由大舅李洪建统帅。虽未明确表示,脱离侍卫司的统管,但界限已经出来。刘承祐,这也是在为“殿前司”的成立,做铺垫,东京禁军,尽归于侍卫司统率,实在是太让人心惊肉跳了。
此前,虽然设立有殿前都部署、大内都部署之类的军职,但基本都是名头响亮,所辖力量薄弱,且没有从制度、机构上面明确独立出一个衙门来。刘承祐这是,小作尝试。
趁着恩制下的机会,造成既定事实,彼辈将帅,受刘承祐恩典,纵使心有不甘,也只能暂且捏着鼻子认了。
至于天下诸节度,皆有恩赏,但在刘承祐的意志下,终究有个高低差异。河东刘崇、幽州赵延寿、邺都高行周、兖州符彦卿、襄州安审琦、泾原史匡懿、夏州李彝殷、河中李守贞并加使相、功臣名号,进爵,余者悉加虚衔,像什么侍中、侍郎、司空、司徒之类字样的官位,根本不要钱,随便洒。
至于已故武宁军节度使王周,追加公爵,以河阳节度使武行德移镇。
……
“陛下,石氏不能守江山,乃立大汉,而今天下乃乾祐当朝,然邺都仍属广晋府,京兆仍驻晋昌军,其所谓广晋、晋昌者,实不合时宜。请陛下易其名,以倡大汉天兴!”宰臣窦贞固声音洪亮,请奏。
日头高照,将崇元大典照得透亮,大朝会,已经持续三个时辰了,对于殿中所有人都是个不小的考验。
刘承祐也一样,无论精神还是体力的消耗都异常大,高居御座,还不能乱晃,身上的冕服此刻变得异常沉重,微微颤动的十二旒珠都有些晃眼。
闻其报,刘承祐深吸一口气,提了提神,沉声说:“诏改广晋府为大名府,晋昌军为永兴军!”
“是!”
此事,自然也是早与刘承祐通过气,定好的。否则,刘承祐的反应,还不至于这么快。
随着窦贞固奏完,百官奏事,也已经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时辰了。殿中,慢慢地安静下来,似乎无事可奏了。
看得出来,在场大部分官员,尤其是那些老臣,真的扛不住了,身形都有些发颤。
“报!”“恰”此时,殿外突传一通事郎的大声奏报。
“启禀陛下,凤翔王招讨使奏报,于宝鸡鸡峰山,大破蜀军,杀敌上万,俘三千人,蜀军主帅张虔钊率残兵狼奔山林,我军趁机,转攻大散关,已夺之!”
此报一出,满朝雀跃,已有些萎靡的朝臣们,一下子来了精神,皆面带喜色。很快,以苏禹珪为首的一干儒臣,开始向刘承祐歌功颂德。
事实上,一场大胜,对于如今的大汉朝廷而言,就是一剂强心剂,对固基业、稳人心、慑天下,有无比积极的作用。
当然,此事同样的,刘承祐也提前一天便收到了消息,压下不发,留到今日朝上,最后,搞出这么一出“通报仪式”,为刘承祐再添一分神圣性。
第13章 相敬如宾
入夜渐微凉。
夜风送寒,自窗扉细缝间透入,侵入肌体,让刘承祐哆嗦了两下,不禁将披在身上的貂裘紧了紧。
放下手中的军报,刘承祐不禁揉了揉眼睛,抬眼注意到微微晃动的烛火。红烛将尽,光线黯淡,眉梢小勾了一下,刘承祐唤道:“来人。”
“官家。”
“添一盏新烛!”
“是!”
隐约间,刘承祐仿佛听到了伺候小太监挨管事训斥的声音,如此没有眼力,掌灯添烛,竟要由官家亲自吩咐。
换过新烛之后,御案前果然亮堂不少,视线也清晰了许多,再度落于手中的军报。这封来自凤翔的战报,这一日夜间,刘承祐已反复阅读了不下五次。对于他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对外战争,取得如此大胜,他心中着实欣喜。
自去岁冬,蜀军北出,一直到鸡峰山之战为止,蜀军前后总计调动了六万余军队,粮械更是无数,结果损失过半。其中,包含大量的后蜀禁军。李廷珪所率奉銮肃卫,在斜谷镇逃得过快,损失倒不算严重。归张虔钊调动的卫圣、匡圣两军,可就损失惨重了,卫圣、匡圣两军,可是蜀国禁军的主力部队,孟知祥建蜀之初,便存在的军队。
蜀虽有禁军十数万,但经此役,也算是伤筋动骨了,也就是两川地利得天独厚,能抵外侵,而汉军余力不继,否则能打到兴元府。即便如此,散关这个川陕的重要门户也丢了。
而刘承祐细察战报,却是不禁生出些后怕之感。在鏖兵前后的策略、谋算与战场形势上,王峻虽未详言,但本有些军事眼光的刘承祐,也能察觉出其间的风险。稍有不慎,那可就是满盘皆输,军败尚且不可怕,要是丢了凤翔导致影响到整个关中的安危,那才是要命。
王峻的胆略,头一次让刘承祐吃惊了。要是换他亲自领兵,绝对会在稳守宝鸡的基础上,再另行寻找机会,绝不会像他那样,冒奇险,逼敌迫己,几乎不留余地。自从去岁在栾城那次惊天大冒险之后,刘承祐就暗下决心,绝不会再冒险乱来。毕竟,若常在河边站,必有湿鞋之日。
当然,风险往往都是与收益成正比的,鸡峰山大破蜀军,基本可以宣告,大汉西北,暂可消外患。蜀军再想北出,恐怕都得掂量掂量了,甚至还得担忧,汉军是否会趁机反攻秦凤阶成四州。
这一点,王峻显然志气正激越,有些飘了,奏报中有提到,有心动兵,但还不敢自专,请示朝廷。
对此,不说刘承祐,到枢密院,到政事堂,基本也就被否决回去了。已经将蜀军打回去了,保得方面之安,却一路之敌,朝廷的目标已然实现,岂能再轻启战端。
当此之时,休养生息,发展耕织,苦练内功才是大汉的首要之事。因此战,刘承祐这皇帝的位置,暂时是坐稳了!于刘承祐这样有志的嗣君而言,屁股坐稳了,立刻便想要搞事。
眼下,摆在刘承祐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唯二,朝堂与禁军。朝堂暂时稳住了,得放在后边,而禁军的改革,也仅仅开个头。
如今的大汉禁军,高级将帅之中,无德才或能干不足的老将太多,直接效顺于他这个天子的将领太少,士卒良莠不齐,有能力的中下级军官提升困难。
刘承祐改革之心很强烈,但头脑也很清楚,此事急不得。太着急了,容易出乱子,而军队,是最不能出乱子的地方。
并且,如欲改革禁军,他还差一个更好的机会。脑中恍过思绪不断,刘承祐的目光,不由落到摆在案头的另外两封公文上。一封书信,一封王峻派人上呈解释的密奏。
“官家,圣人来了。”内侍的通禀声,稍微将刘承祐的思绪打断了。
闻言,也未有愠怒,刘承祐收拾了下脸上稍显阴沉的表情,说:“宣。”
很快,在两名宫娥的陪伴下,大符迈着雅重的步子,走进殿中,宫娥手中,提着个食盒,显然,这是给刘承祐送夜宵来了。
刘承祐起身相迎,语气温和:“皇后来了。”
“官家。”大符朝刘承祐温婉一笑:“不知是否打扰到官家理政?”
摆了摆手,邀其坐到自己身边,刘承祐摸了摸肚子:“朕这腹中正感饥饿,皇后有心了。”
扫了眼自食盒中取出的食物,似汤似羹,主料呈丝状,其色晶莹,加盖着些许碎肉、佐料,有香气扑鼻,很勾食欲。刘承祐指着那些丝状物,好奇地问道:“这似乎是鱼肉切丝而成?”
“官家好眼力。”大符的夸奖并不显谄媚,对刘承祐解释着:“此菜名为水晶脍,乃取鱼、肉细切成丝,烹煮而成,此菜为东京市井名菜。”
“哦?”刘承祐略感意外,东京民间菜肴,已能精细到这个程度了?露出了点兴趣,说:“那朕倒要尝尝东京百姓们,都吃些什么……”
事实上,刘承祐心中清楚,此菜或许流传于市肆,但能吃得起的,恐怕没多少人。在整个国家都陷入饥弊的大背景下,能得饱腹已是不易,除了那些高官贵族们,有多少人吃饭会如此讲究。
不过看着大符那一脸好意的样子,刘承祐也就忍住,不发那无名之慨,坏兴致。先由内宦试吃,无异状,刘承祐方才接过小碗、汤匙,舀着吃。
见刘承祐狼吞虎咽,很不顾天子形象。大符美眸中,泛起了些许柔光,带着点趣味的笑意,还是忍不住问:“官家觉得,味道如何?”
“口感柔嫩,软滑爽口,不错。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大抵如此吧。”刘承祐拿起丝巾,擦了擦嘴。
想了想,还是忍不住,似随意地提了句:“而今正处青黄不接之季,国家亦少储粮,大汉百姓,多饥餐,无果腹。阖朝上下,当以俭约为先。朕为国家之主,当为表率,在吃食方面,倒是不必如此精细……”
刘承祐说得,倒不甚隐晦,大符是个聪明的女人,面容现身一黯,但很快恢复了从容,洒向刘承祐的清亮目光中,透着一丝敬意,大方地说:“官家之心,我明白了。”
闻言,刘承祐朝大符露出了一道僵硬的笑容,估计是怕自己的笑吓到了她,又伸手抓住了她的手,轻柔地摩擦了一下,以示宠昵。这几乎,是刘承祐能做到柔情的极限了,大符显然也感受得到。
另外,皇后的手,真软,更重要的,手心带着的那股温热,却也容易勾得刘承祐心头骚热。
晃了晃脑袋,压制住在脑海中泛滥的绮念,刘承祐又忍不住揉了揉眼睛,深吸了一口凉气。
命人撤下食盒,见刘承祐那一脸的疲惫,大符直起身跪在刘承祐座位侧边,探手替他揉捏起头上的穴位:“官家勤政,亦需注意身体。”
明显是没有干过伺候人的活,符氏的手艺,很是差劲,比起耿氏差远了。不过,刘承祐倒也甚是享受这种夫妻间相敬如宾的感觉。
“今日之辛劳,乃为日后之安逸。”刘承祐闭上了眼睛,叹气道。
见状,大符不由发问:“这段时间,官家为关内战事,忧劳伤神。听闻朝廷在凤翔打了胜仗,击败了来犯之敌,西陲已安,官家何故仍如此顾虑重重。”
“外患暂且攘除,内忧犹在啊。”刘承祐说。
言罢,刘承祐睁开了眼,自御案上拿起其中一封书信,递给她:“你看看!”
大符摇头,虽然眼中有些好奇,但还是谨守妇道地,表示不敢。虽然大汉没有明文规定,后宫不得干政,但真正聪明的女人,绝对不会轻易去触碰那条线。
“无妨,我许你看。”
在刘承祐的授意下,大符略作犹豫,余光小心地瞟着刘承祐,接过,浏览了起来。仅看到抬头,便有了反应,美目凝蹙,嫩唇微张,口出疑声:“其安敢如此?”
第14章 外戚
信的内容,简明扼要,而耸人听闻,实令大符心惊。这是写给后蜀北面行营招讨安抚使张虔钊的,而发信人,正是大汉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他以大汉苛政害民,刘氏无德不能享有江山,欲于蒲州起兵,约以张虔钊袭取关中,于京兆会师,尔后东进,共灭大汉……
而观发信日期,正月二十八,那是刘知远驾崩的第二天。估计张虔钊率军再出散关,与王峻鏖兵,也有李守贞此信的作用,只是没想到王峻率汉军那么刚,没等到李守贞有什么动作,便被打垮了。
而王峻得此信,深感事关重大,以密折专奏,并附书也一封做了详细解释,呈与刘承祐。
御前伺候的内侍,已被屏退。
“官家今日才明诏,对其恩赏嘉奖,又荫其子,他竟早怀叛意!于国丧之日,便发此逆文,其安敢如此?真是豺狐之心!”作为大汉的皇后,大符的屁股当然是坐在刘承祐这边的,一开始便气愤地表示出对李守贞的强烈谴责。
“李守贞有异心,我固知之,只是没想到他会如此按捺不住罢了。”刘承祐倒是显得很淡然的样子。
在他的记忆中,原本这段历史,其他或许模糊,但李守贞之叛,还有知道些片段的。并且,也正是因李守贞为首的三叛连横,使得后汉朝廷拼了老命平灭,反养肥了郭威。
感受到刘承祐的默然语气,大符蛾眉颦蹙,观察着刘承祐脸色的同时,神情间有一丝后怕。要知道,她前不久可还差点成了李守贞的儿媳,这其间的干系,大符怎么会拎不清出。嫁给刘承祐,时间尚且不满一月,刘承祐对她是相当宠爱,但大符也不会认为自己在刘承祐心中当真有多重的份量。
此刻,她些顾虑刘承祐因“前事”,对她与符家有什么误解。君心难测,熟读文史的大符,自然也明白其间的道理。
“先帝逐契丹,定社稷,天下归属既定。官家虽初继位,天资英奇,聪颖睿哲,受群僚拥戴。朝廷拥强兵,雄踞中原,李守贞仅以一隅之地,何敢言叛?”深吸了一口气,大符沉声道,语气中透着少许的疑虑。
闻言,刘承祐偏头看着她,以一种让人意外的玩笑语气说道:“朕,不是强夺了他所属意的儿媳吗?”
刘承祐说得轻松,大符听其言,脸色却一变,反应很大,径直起身,步至御前,在刘承祐诧异的目光下,屈身行大礼拜倒。
“皇后这是何故?”刘承祐问。
“陛下!”称呼都换了,大符大胆地望着刘承祐,玉容严肃地道:“臣妾自嫁与陛下不久,然自知妇德,安守本分,一心系于陛下。若陛下以前事相疑,请赐罪,无怨言!”
见符氏反应如此激烈,刘承祐赶紧起身,越过桌案亲手将之扶起:“皇后言重了,朕岂有他意,仅戏言罢了。若有疑忌,岂会示与你,朕的肚量,可没那么小。”
刘承祐这话,也可以反着听,若无疑忌,岂会示之以信。当然,刘承祐当真只是发个感慨罢了,至于符后会如何想,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听他的解释,大符受力站了起来,仍旧横眉以对:“陛下身为一国之君,这等戏言,还当少说!”
刘承祐则摊了摊手,看着大符说道:“此事是朕错了。朕是皇帝,皇帝,可不轻易认错的!”
见状,大符玉容这才缓和下来,看着刘承祐,忍不住轻轻地埋下了脑袋,似乎,有点忐忑。这是她头一次在刘承祐面前表现出她的烈性,对此,刘承祐倒颇感新奇。
“这段话不准记!”刘承祐偏头,对在帘后的记录的老头严厉道。
“是!”其人嘴里答应着,手中奋笔疾书不停。
起居舍人名为贾纬,是个糟老头子,曾为后晋中书舍人、给事中,勤于撰述,长于记注,极具史才,《旧唐书》的编撰便有他的参与。此人性格刚强,一张嘴十分厉害。之前的起居郎,刘承祐不满意,冯道推荐了这贾纬,体验下来,此人足可为“太史公”。但是,这种一言一行都被人记录的感觉,当真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