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它,这些蛮酋就相当于小号的国君,占据着一个个的独~立王国。你都要灭人的国家了,人家还能不奋死一搏?
那么,李隆基的平乱过程,有没有什么可咨借鉴之处呢?不好意思,还真没有。
当时的李隆基,是以杨思勖为帅,从淮南道、江西道等江南各地,调十余万弓弩手平乱。
那些地方也是南方,水土不服问题不大。密林之中难以纵马奔驰,弓弩手就是最适合的配置。
杨思勖经过一场场的苦战后,终于把这些蛮酋杀了个差不多,但也造就了大量的无人区。直到几百年后,泷州的户口数量也不到千名。
自已想效仿李隆基,哪来的江南弓弩手啊?
再说了,在自已的根本之地造就大量的无人区,这不是相当傻缺的行为吗?
对李隆基来说,他富有四海,就是把整个岭南道都打烂了都不心疼。
但对自已来说,就是难以承受的代价了。
那么,话说回来,眼见现在的情况太过危险,能不能宣布停止“南选”呢?
还是不成。
无论从国家角度,还是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改土归流都是大势所趋。
纵观历史就会发现,“土官不如流官,后改流不如先改流”,甚至于“桂西不如桂中,桂中不如桂东,桂东不如广东”
所以,南选之事是正确的,自已要是停下此事,就是开历史的倒车。朝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做到如此地步。自已怎忍心自已的一时私心,让无数人几十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真的难办啊!
诶!
崔耕迎上了宋璟那笑吟吟的目光,心中顿时一阵开朗。
他站起身来,亲手给宋璟倒了一碗茶汤,赔笑道:“师兄既然目光如炬,发现了这个问题。想必已经有了解决之道了吧?事到如今,您就莫卖关子了吧?还请对小弟不吝赐教。”
宋璟摇头道:“我可不是卖关子。当初你让我为岭南道之相,我就想着,岭南道在周兴的治理下,不也挺好的么?我这么大岁数了,若不能做得比他更好,又何必夺人家的权位呢?所以,我到了岭南道之后,就阅读最近的公文,倒要看看,这周兴处理政务的水平如何。”
“结果,您发现了我岭南道迫在眉睫的危机?”
“正是如此。”
“那您就真的没有关于此事的解决之道?”
宋璟嘬了一下牙花子,字斟句酌地道:“若是别人为岭南王,我还真是啥好办法都没有。不过,二郎你么……我倒是有个思路。至于到底能不能成,就看二郎你的手段了。”
“有思路就成,快说来听听。”
宋璟眉毛一挑,道:“二郎有没有听说过,岭南三大蛮酋?”
崔耕摇头道:“小弟倒还真没听说过。”
“那也不怪你,这个称呼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如今三大蛮酋之二已经大不如前。只有泷州陈氏,越发兴旺发达了。”
然后,宋璟将所谓的岭南三大蛮酋,简要地介绍了一遍、
头一位,就得说是高凉冯门洗氏,也就是“中国巾帼第一人”,洗夫人的后代。
洗夫人家族乃是高凉郡的蛮酋,有部众十余万。后来,洗夫人嫁了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
洗夫人和冯宝琴瑟和谐,成为岭南第一大势力,岭南诸蛮酋也唯洗夫人的马首是瞻。
在洗夫人的领导下,岭南道历经陈、隋、唐三次改朝换代,都没和朝廷发生什么冲突,为历代皇帝所赞赏,名爵财物大量赏赐。
但是,洗夫人死后,大唐朝廷和冯家后人,就开始互相猜忌起来了。
当初徐敬业造武则天的反,诈取扬州的时候,就是宣称岭南冯氏反了,自已受皇命要带兵平乱。这个说法扬州无论官吏还是百姓,都深信不疑。
由此看来,天下所有人都认为,岭南冯氏必反。
然而实际上呢,人家还真没反。相反地,在武则天的各种手段打击下,岭南冯氏逐渐衰落了。
高力土的爹冯君衡被万国俊诬陷谋反,抄家灭族。世人都把万国俊视为酷吏的代表人物之一,高力土也把万国俊视为杀了自已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
然而实际上,这里面未必没有武则天的意思。高凉冯氏,有兵有钱,在岭南道根深蒂固,不找个机会打压他们,女皇陛下心中难安啊。
崔耕听到这里,道:“现在高凉冯氏应该不足为惧了吧?您再说说这第二家。”
“哼,不足为惧?”宋璟不以为然地看了崔耕一眼,却也没有继续解释,道:“第二家就是钦州宁氏……”
第1558章 破局关键处
钦州宁氏倒是真的不足为惧,因为现在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想当初李显初登帝位不久,就被武则天赶下了皇位。他的老婆韦后的家族,也被流放岭南道。
钦州宁氏的酋长宁承兄弟,逼娶韦后的两个妹妹,韦家不允。最后,韦后的母亲崔氏被钦州首领宁承兄弟杀死,四子韦洵、韦浩、韦洞和韦泚也都全部死于容州。
李显重新为帝后,广州都督周仁轨统兵两万,将宁家杀了个干干净净。
这事儿干得相当利落。
蛮酋们也得讲理啊,朝廷的“南选”能逼得大家同仇敌忾,但宁承兄弟自已作死,他们就绝无兔死狐悲之意了。
好么,逼娶皇后的妹妹,杀了皇后的亲妈和几个兄弟,使皇后家绝了后。
人家皇后得势之后要报仇,岂不是理所应当?
所以,周仁轨灭钦州宁氏,根本就没人为他们鸣不平,整场战斗非常顺利。
当然了,并不是说朝廷灭了宁氏,钦州就改土归流了。宁氏灭后,钦州又有蛮酋黄氏崛起,虽然远不及当初宁氏的威风,也相当有实力了。
最后,就是今日所谈的重点——泷州陈氏。
陈氏其实是汉人,其祖上陈法念在家族竞争中失败,带着几十名僮仆来到泷州,开枝散叶,逐渐成为泷州的蛮酋。。
陈法念后来为南北朝时梁朝驸马,新、石二州刺史,既为地方最高长官,又为地方酋长,地位非同一般。
陈法念之子佛智,因为追随依附南朝之主陈霸先有功,历任南靖太守、罗州及西衡州刺史,赐爵安靖郡公。
其孙龙树仕唐,先后任泷州、南扶州、建州、万州、普州和南施州等六州刺史,赐封为鄱阳开国男。
陈龙树之子陈集,更被武则天选入宫中,任左豹韬卫将军、上柱国、颖川郡开国公。陈集撰写的《龙龛道场铭并序》,天下闻名。
陈集之子陈行范,现在为泷州刺史。因为他在蛮酋的实力最强,岭南道的众蛮酋他的马首是瞻。
简单介绍后,宋璟又道:“其实,朝廷待泷州陈氏相当不薄。陈朝亡后,陈龙树为对抗大隋,转投安州宁猛力,请求宁猛力发兵回泷州,宁猛力借故推托。宁猛力病逝后,陈龙树跟随宁猛力之孙宁长真归附大唐,朝廷任命陈龙树为泷州刺史。可以说,若无朝廷,就没他陈氏的今日。但是,话说回来,我敢断定,这次蛮酋起事,陈行范必定参与其中,甚至为作乱的首领。”
崔耕苦笑道:“琪儿杀了陈行范的儿子陈果,多了这么一桩杀子大仇,陈行范就不会与本王妥协了。呃……您所说的破敌之策到底是……”
宋璟道:“万变不离其宗,对于这种事,无非是分化瓦解而已。我刚才不是说岭南三大蛮酋了吗?钦州宁氏已经死透了,泷州陈氏越发发扬光大。但是高凉冯氏,却是死而不僵。其首领冯仁智甚得众望,在蛮酋中很有威信。陈行范若要起事,少不得此人的参与。如果越王你能说服冯仁智反戈一击,定能事半功倍。”
冯仁智?
好一个宋璟,不愧是千古闻名的贤相!
崔耕听了宋璟这番分析,都忍不住击节赞叹了。
他心中暗想,在历史记载中,陈行范有两个得力手下,一个是何游鲁。一个是冯仁智。
后来,陈行范大破岭南道四十余下州县,在泷州称帝,封何游鲁为定国大将军,冯仁智为南越王。
如果能策反了冯仁智,陈行范之乱就容易平定多了。
自已通过历史的记载,能找出这场叛乱的主要人物,但宋璟却能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把他们分析出来,当真是相当不凡。
当然了,话说回来,冯仁智是那么好平定的吗?
从好的方面考虑,冯仁智的祖奶奶洗夫人对朝廷一向恭顺,家学渊源。自已和高力土的关系不错,而李隆基却将高力土千刀万剐,双方也有点渊源。
但从不好的方面考虑,朝廷对高凉冯氏可不够厚道,很有些过河拆桥的意味。
冯仁智吃一堑长一智,还愿意支持朝廷么?
崔耕道:“一事不烦二主,如何策反冯仁智,想似师兄已经成竹于胸了吧?”
“不好意思,我还真没有,依旧只是有点思路。”
“您说。”
“如今冯仁智就在广州中宿县冯家镇,身上并无任何官职。如果越王你能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兴许能让他回心转意。”
“呃……”
崔耕闻听此言,大失所望。
以冯仁智的身份地位,想当官还不容易?他并未出仕,看来是被官府伤透了心啊。
再说了,这改土归流,对朝廷有利,对百姓有利,却确确实实对蛮酋不利。
就是讲理,也不能让人家冯仁智信服啊。
这可咋办?
宋璟似乎看出了崔耕的所思所想,双手一摊,道:“我能帮越王的,也只有这么多了,到底如何解决冯家,还要看越王您的了。”
“师兄能帮本王到这,已经是无双国土了。想必就是孔明复生,也很难想出更好的主意了。”
嘻嘻~~
忽然间,屏风后面,有个轻微笑声响起。
“嗯?谁?”崔耕扭头一看,却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郎走了出来,怀里抱着一个黑白相间的小狗,霎是可爱。
“参见父王,参见宋伯伯。”那少年躬身拜倒。
崔耕认得,这是自已的儿子崔珍,乃是贺娄傲晴所生。在自已的诸子之中,要说淘气,当以崔珍属第一。
崔耕不悦道:“我和你宋伯伯在此商量国家大事,你竟敢在此偷听?”
“孩儿不敢!”崔珍嘴里诚惶诚恐,脸上却无丝毫害怕之色,道:“我才没想偷听呢。是阿花到处乱跑,跑进了春华殿。我去捉它的时候,您和宋伯伯恰巧进来了。我也不好打扰你们,就在屏风后面藏一会儿。怎么?父王还怕我泄密不成?”
“这样啊……”崔耕摆了摆手,道:“那你去走吧,多读点书,莫整日里招猫逗狗的。”
“是。”
崔珍应了一声,就要离去。
宋璟却把他拦住了,道:“且慢!珍公子,敢问你刚才发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崔耕道:“小孩子能有什么原因?兴许是那小狗逗乐了他呢,师兄又何必深究?”
宋璟却坚持道:“啊,不,甘罗十二岁能拜相,珍公子比甘罗还大呢,我可不敢以小孩子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