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128节
小说作者:牛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28 MB   上传时间:2024-06-14 19:02:48

  先是经历了丧子之痛,又是经历无法手刃祸首,如今又听着戕害自已儿子的祸首崔二郎,居然因祸得福,成了岭南道肃政使,手握监察弹劾岭南道地方官员之权。

  武三忠此时之怒火,可想而知。

  在大骂梁波废物之后,他又怒砸了厅堂中的瓶瓶罐罐,更是殴打了数名仆役泄愤之后,这才缓缓趋于平静。

  武三忠在厅中扶起一把被他踢倒在地的胡凳,重新坐了下来,皱眉望向面色战战兢兢的梁波,沉声问道:“丧子之仇不共戴天!本官倒是想收拾姓崔的这个臭商贾,不过……他走了狄仁杰的门路,成了岭南道肃政使,一时间想要对付他,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安抚使大人,依下官所见,要对付崔二郎,也非难事!”

  梁波咽了口唾沫,壮着胆说道:“这厮年轻气盛,如今又擢升岭南道肃政使,自然最是春风得意时!这种人为了求名,肯定会找一些冤案来平反,毕竟肃政使除了监察地方官外,还有平冤断案之责。呵呵,人只要做事,哪有不出错的?只要他判错了案子,安抚使大人便可上书朝廷弹劾他。想那崔二郎在朝中没有什么根基,只要证据确凿,他就得丢官罢职,狄仁杰贵为一朝宰辅,岂能护一个小小七品肃政使多时?”

  “话是那样说……”

  武三忠还是不大放心,道:“不过崔二郎在岭南道的任期不过一年,一年期满便会离开岭南道,届时本官也是鞭长莫及。这么短的时间,兴许他就躲懒不判案呢?或是,短时间里本官找不着他判错的案子呢?弹劾他的机会,不好找呐!你这主意,不好,不好……”

  “安抚使大人勿忧!”

  梁波嘴角一撇,眉宇间多了一抹狠厉,凑过脸去低声提议道:“没有案子,咱们就制造案子!”

第149章 御史何其尊

  其实梁波对武三忠的那番谗言和挑拨,也不算完全冤枉了崔耕。

  尽管崔耕并不愿意与武三忠一直为敌,只想安心的过自已的小日子,但经冯朴等人一劝,他就打消了这个主意。

  冯朴和沈拓说得对,武三忠看着是暂时奈何不了他这个岭南道肃政使,但你崔二郎能保证武三忠会消了这丧子之仇?武良驹之死,武三忠明摆着是要把这笔帐记在他崔耕的名下。

  而且,即便短时间内不动你崔二郎,难道他还动不了林知祥、张元昌等人吗?

  在之前万般危急的关键时候,这两位老东主可为了你崔二郎的脱身,冒了巨大的风险,又是出银子又是出人力,简直是拼尽了全力啊!

  现在你崔二郎自已安全了,就不管别人死活了?

  这事儿,于情于理,崔耕都干不出来!

  而且单从自身的利益上讲,自已这岭南道肃政使不过是一年的任期。一年后,万一自已被调离出岭南道,那聚丰隆银号和木兰春酒坊这些产业,恐怕就是武三忠第一打击报复的目标。

  没办法,梁子结得太深了,今后若要保全自已或者身边的人和产业,唯有拔掉武三忠这颗钉子,方能一劳永逸啊!

  他苦笑一番后,抱拳拱手道:“是在下想得太简单了,看来还是必须把武三忠斗倒不可。不过,小弟如今这肃政使手下无兵无将,搜集武三忠罪证对事,还请诸位多多费心。”

  在武三忠这个问题上,在场诸人都是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同仇敌忾嘛。

  冯朴和郭恪、沈拓等人自然责无旁贷。

  身为泉州本地土著的大海商张元昌、林知祥亦是连连点头,表示会派人留意,暗里搜集。

  这两位跟冯朴一样都是老狐狸,安插个间谍跟玩儿似的,这事还真难不倒他们。

  趁着封赏的喜庆劲儿,泉州的这拨人暂时定下了攻守同盟。

  随后又在望海楼重新摆下一桌酒宴,吃了顿压惊酒,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

  宴席结束,回到泉州都尉府内,趁着四下无人,崔耕收起嬉闹之色,对郭恪深施了一礼,郑重道:“张、林两家是被逼到了绝路,不得不举私兵护院与梁波相抗。唯有郭都尉,本与此事关系不大却能替下官挺身而出,如此大恩,卑职没齿难忘!”

  “嘁,你我什么交情,还说这个干啥?”

  郭恪对崔耕一本正经的模样很不习惯,连连摆手,撇嘴道:“武三忠摆明了欺负你,你当时又是我郭恪麾下的长史,我能不管你?那以后还怎么带兵?”

  郭恪说得轻描淡写,但崔耕知道,不是每个上司都能在那种时候挺身而出护卫属下周全的,继续道:“武三忠不单单是岭南道安抚使,还沾着皇亲国戚之嫌。都尉大人能替下官挺身而出,这份情谊当铭记心中!”

  “行了,你也别小瞧了本官!”郭恪微微一撇嘴,傲然道:“当初武三忠耍滑头调我去广州述职的时候,要不是春香通风报信,老子早就跟他翻脸了!哼,依着规矩来,某家是六品都尉,他是四品的安抚使,我得听他宣调这没错。但要是不按规矩来?谁怕谁啊!”

  牛逼啊!

  这话说得霸气!

  崔耕上下打量了郭恪几眼,那股八卦的小火苗又燃了起来了,旁敲侧击道:“真的假的?这天下还能有人不怕姓武的,郭都尉果真跟脚极深啊!”

  郭恪嘴角微翘,既似谦虚又似傲娇。

  只听他淡淡地道:“本官的真正身份,整个岭南道,包括那个武三忠,也就是知道个大概,具体的就不甚了了了。这么跟你说吧,武三思和武承嗣,我还真是惹不起,但是武三忠这种伪皇亲国戚,我怕他个鸟啊!!”

  崔耕又问:“那都尉大人的跟脚是……不如说出来让卑职也长长见识呗。”

  “行了,你也别试探来试探去的!”

  郭恪一语就道破了崔耕的小算盘,道:“某家离开长安临行前跟家中再三保证,绝对不仗着家世行便宜之事,你就甭打听了,将来有机会你自会便知!话说回来,二郎啊,以你现在的身份,不可妄自菲薄。这岭南道肃政使一职,秩低而权重,多少岭南一道的地方官员无不对你避忌三分呐?以后啊,你莫要再对我下官长卑职短的,让人听见少不得参我一本,我就亏大发了……恐怕过些日子我还要你的照拂呢。”

  “一时习惯了,还真不好改口,哈哈。”

  崔耕见郭恪嘴风严实,便失了打探起真正背景的心思,后淡笑接过话,道:“过些日子的事谁说的准?不过现在我倒是有件事,指望郭都尉照拂呢!”

  “什么事?”

  “我现在这个岭南道肃政使就是名头好听,真正的手下就一个陈三和,这神棍能顶什么事?至于从州府里面抽调一些衙役,又怕里面有武三忠、张子瑞之流安插的卧底。所以,这人选方面,还望郭都尉多多照顾一二。”

  郭恪对此当然积极配合,道:“没问题,宋根海是你的老部下了,你用得也顺手,索性将他那支小队暂时抽调给你。你那个侍卫封常清,当然也跟着你走。如果有大行动要调人马的话,只要有公文来,本都尉定当配合。”

  够朋友!

  崔耕清楚,这就是郭恪职权内所能答应的极限了。

  毕竟,无论在哪朝哪代,兵权都是极为敏感的东西,不可能让崔耕随便调动武荣都尉府的军土。要不然,武三忠以个弹章上去,二人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崔耕又是一番致谢。

  郭恪笑道:“咱们同僚共事这么久,脾气又如此相投,毋需如此客气,都是自家兄弟没必要这么见外!”

  一声兄弟,彻底坐实了他跟崔耕的这番交情。

  随后,崔耕在卸任武荣都尉府长史前,又跟郭恪做了一番交接,让他尽快安排合适人选来接手。

  ……

  因为派往长安轮调的泉州府兵被武三忠阻拦还没回防,所以郭恪还得继续带兵保卫刺桐港。

  至于崔耕升任岭南道肃政使,自然不能久居泉州都尉府了,再者,他离家三个月,也有些想家了。

  三天之后,就带着宋根海小队,封常清与陈三和,打起御史的仪仗,直奔清源城而来。

  宋根海这一百来号人,还真不算多。御史出行,“地动山摇,震动州县”,就是按照朝廷体制来说,这排场就很不小了。

  有举旗帜的,有举牌子的,有鸣锣开道的,有抬轿子的,一百人只是将将够用而已。

  也是因为这副排场,走路自然也快不了,一来是零碎儿太多,二来这路上还真收到了不少状子。

  御史的职责,并不仅仅是监察百官那么简单。

  总的来说,按照朝廷律法是这六条。

  其一,察官人善恶。

  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

  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

  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

  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行用。

  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贪弱冤苦不解自申者。

  后来,时任宰相的韦方质又把这六条细化成了四十八条,地方上没有什么事是御史不能管的,不该管的。

  不过,韦方质这个人就是个书呆子,四十八条看起来很美,实行起来很难,过不了多久,还会被改成原来的六条。

  但是现在,韦方质被诬谋反,丢了性命,但四十八条律法还没废除。所以,崔耕行事,得按照那四十八条来,几乎地方上有所纷争,都找他来告状,弄得崔耕烦不胜烦。

  一连行了十余日,才从泉州城走到了清源。

  远远望去,那可不得了,锣鼓喧天,爆竹声声,彩旗飘飘,迎楼高搭。

  武荣县令刘幽求带着武荣县的文武官员,出城二十里相迎。

  要知道,武荣县的县衙治所在莆田,他能跑到清源来迎接,不可谓是恭敬若斯了!

  崔耕见状赶紧下轿,紧走几步来到刘幽求的近前,客气道:“刘县尊太客气了,您整这么大阵势,不是折煞了在下吗?”

  说罢,又不免低声打趣道:“刘县令,我跟武三忠的梁子可是结的挺大啊,你对我如此礼敬,就不怕武三忠报复?千万别告诉我,你远在武荣县不知道我和姓武的那厮的过节。”

  刘幽求倒是满不在乎道:“怕什么?本县一点都不惧武安抚使挑理。”

  崔耕愕然,问道:“为什么?”

  刘幽求当场便给出了两个非常强大的理由,崔耕听了连连点头,自已都觉得享受这番欢迎是理所应当的了。

  其一,就是崔耕乃整个武荣县唯一的一个御史,而且是七品的岭南道肃政史,这是多大的荣耀?

  御史被称为“清贵之官”,这种官太完美了,标准的权重责任轻,专门给人挑错,即便错了,只要没有严重的后果,也不会受处分。

  一个八品的监察御史,就有权力监察宰相,最关键的是,还名声甚好!

  这样的官职谁不想要?

  抢的人多了,一般的人可就当不上了。要么自已本身跟脚硬扎,要么走了狗屎运,中了进土。

  福建闽地,到了宋朝是出了不少进土。但是在大唐年间,这里还是汉僚杂处,文风不昌,一直到几十年后,才有一个叫欧阳詹的人,成为福建第一个进土。

  所以,这条路是别想了。

  至于世家大族?人家什么五姓七家开国元勋都是北方人,也没福建人什么事了。

  所以,正常情况下,如今整个福建,都不可能出现一个御史。然而现在,这个“常识”被打破了。

  刘幽求作为地方县的父母官,盛情迎接为地方人争脸面的人,简直再正常不过了,武三忠能挑什么理?

  至于第二个理由就更强大了,法不责众。

  崔耕乃岭南道肃政使,第一条职责,就是查探地方官的“善恶”,这年头当官,谁真的完全大公无私?谁不怕崔耕抓自已的小辫子?

  退一万步说,就是真的对自已的品行有信心,人家御史还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呢!

  这是什么概念?

  不管你有没有错,我听说你错了,就是咔咔一阵弹劾你!至于说冤枉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要是在朝政清明的时候还好,问题是现在酷吏横行啊,万一哪个酷吏心眼一活动,想要办一场惊天大案,自已一定能洗刷冤枉?

  尤其是最近在长安当红炸子鸡的酷吏来俊臣,那是真狠啊,前不久,武则天让他查办云州刺史钱理长的罪过,结果他是怎么查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1页  当前第1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8/13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奋斗在盛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