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箱子里的大明_分节阅读_第37节
小说作者:三十二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61 MB   上传时间:2024-06-30 20:08:04

  城里的百姓比农村的要富有得多,但他们也不敢买多了,别说论斤,连论两都不敢,只能买个一两钱,解解嘴馋罢了。

  这位雕塑师卖糖卖得热火朝天,另一位雕塑师那边也围了一圈人:“你这个是……猪油?”

  雕塑师:“是哦,上好的猪油,你闻闻,香吧?”

  “这都什么年头了,你居然还有猪油?”

  “人都没吃的,你家居然还养得起猪?什么样的家庭啊。”

  住在城里的老百姓当然是不可能养猪的,他们平时能吃到的猪油,都是靠农村的老百姓卖进城里,但自从旱灾发生之后,养猪的农户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直到近乎断货。

  这些人也不知道多久没尝到过猪油味了。

  “这个……我要来三钱。”

  “给我五钱。”

  每个人都买得不多,毕竟这玩意儿太贵,但是架不住买的人多,不消片刻,两个雕塑师带来的货,就全部卖了个精光,变成了两大包碎银子。

  两位雕塑师惦量了一下钱袋里的银子,喜不自胜,然后对视了一眼道:“这下交得起‘匠班银’啦。”

  原来,这两位雕塑师就和李大一样,属于匠籍。

  不同的是,李大叫做“住坐匠”,而两位雕塑师叫做“轮班匠”。

  住坐匠,就必须像现代的打工人一样,实行“坐班制”,按时去官府作坊里干活,人身自由严重受限,因此李大急于摆脱自己的匠籍。

  而轮班匠就自由一些,每三年到五年,轮流去官府的作坊里面上班,通常连续上班三个月,又可以换来三到五年的休息,相对来说比较自由。

  嘉靖四十一年,朝廷改革了匠役制度,允许轮班匠完全不来上班,但需每年缴纳“匠班银”四钱五分,朝廷拿着这笔钱,去另外雇佣人来上班就是了。

  以前两位雕塑师花不起这个钱,只好乖乖去轮班,但最近得到天尊的恩赐,家里好多值钱的玩儿,便动了来换成钱,然后拿钱去交“匠班银”的念头。

  因此两人才会冒死跟着三十二走一趟县城。

  现在钱换好了,两人衣兜鼓了,底气也足了,可以去交钱买自由了。

  两人胸膛挺得笔直,走路都带风,昂首挺胸,向着官坊走去。

  走进坊里,穿过厅堂,一路上见到的,全是各种工匠,什么木匠、锯匠、瓦匠、铁匠、裁缝匠、油漆匠、竹匠、锡匠、刊字匠、铸匠、帘子匠、挽花匠、双线匠、石匠、银匠、鼓匠、穿甲匠、墨窑匠、木桶匠、五墨匠、雕銮匠、熟皮匠、蔻匠、捏塑匠、纸匠、琉璃匠……

  (PS:当然不可能这么多匠人都在坊里,这里只是为了列个表,让大家看看明朝有哪些品类的匠户。)

  官坊里能人无数,都是些心灵手巧的狠角色。

  这些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多都认识。见到两位雕塑师,便都挥手打招呼:“呀,是你们两?我记得你们两人去年才轮过班,今年不需要来的啊,怎么也来了?”

  两位雕塑师便得意地笑:“我们两人赚到钱了,来交‘匠班银’,嘿嘿嘿。”

  这话一出口,便引来一阵嫉妒羡慕恨的眼光。

  谁不想交钱换自由啊?

  但是,没几个人交得起。

  匠籍一个比一个穷,一个生活得比一个惨,别说拿钱出来交匠班银了,他们大多数还得质典子女,才能勉强生活。

  听说两位雕塑师居然赚到钱交“匠班银”,一群人不禁围了过来:“两位在哪里发的财啊?有什么门路,给我们也说道说道,我们也想交了‘匠班银’,然后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两位雕塑师可不傻,这种事私下里说还行,可不能对着一群人瞎嚷嚷,便嘿嘿一笑:“我们得到了道玄天尊的庇护。”

  说完,也不解释,径直走进了内堂,见了管事的匠师。

  “匠师,我们是来交‘匠班银’的。”

  那匠师是个老头儿,鼻孔里哼了一声:“你们准备一次性交几年的匠班银啊?我可得提醒你们,你们都是三年一轮的轮班匠,如果想下次不来轮班,就必须一次交足三年的匠班银子,也就是十三钱五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老头儿刚刚说完。

  两位雕塑师就同时道:“我们交三十年的,以后十班都不用来了,匠师,说不定您这辈子都见不着咱们两了。”

  “噗!”

  老头儿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三十年的?那可是八两五钱银子,你们这两个穷酸,凭什么拿得出八两五钱银子来?”

  两位雕塑师腰板挺得笔直,脸上露出迷之自信的笑容,伸手入怀,摸出两个大钱袋,往桌子上一摔,哗啦啦一声银子响。

  老头儿只听声音,就知道这钱袋里有货。

  打开袋子一看,果然,满满两袋子碎银子,用手一惦量,就知道只多不少,自己还能从里面捞到点回扣。

  老头儿这下服了,拿出一个厚厚的本子,翻到“捏塑师”这一页,找到两位的名字,在后面写上一句:“已缴清匠班银三十年。”然后标明时间,画了个圈儿。

  两位雕塑师接过回执,骄傲地道:“匠师,咱们就此别过了,这辈子,再也不见。”

  老头儿挥了挥手,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只能目送他们大步流星,消失在了官坊之外。

  ……

  这两人正经的明朝官方职业叫做“捏塑师”,本书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描写的时候一直称之为“雕塑师”。以后类似的地方还会有很多,请大家自行甄别。

第62章 他给的太多了

  三十二和三夫人回到他们在县城里的家时,才发现家里的所有东西,都被洗劫一空了。

  数日前白水王二那一番闹腾,“富人区”的房舍,无一不被洗劫,整个街区都变得一片糜烂,有数幢房子被烧毁,至今还是一堆焦木。

  三十二明明还算是个良善的人,也经常为百姓发声,但他的家也逃不过被洗劫的命运,门也被踢坏了,能拿走的东西全都被拿走,空空如也。

  他认识的另外几个良善人家,也同样未能幸免。

  乱军来时,哪里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杀红了眼,根本没有心情来甄别。为富不仁的是一刀,修桥补路的也是一刀,低调中庸的还是一刀。

  三夫人仔细想了想:“干脆我就不住家里了,直接去城隍庙里借宿吧。”

  (PS:澄城县城里有一座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城隍庙,位于县城西大街西端,始建于唐代,屡毁屡修,现存城隍庙就是明朝时重建的,占地面积非常大,2013年被评为AAA级风景旅游区,住在附近的朋友可以去玩玩。本书第 34 章,介绍两位雕塑师时,通过对话,介绍了其中一名雕塑师为这个城隍庙捏过一个城隍像,忘了的朋友可以去翻看一下。)

  三夫人:“我以前常去城隍庙里供奉香火,给道长们送些道袍和米面,今日再带些银两过去,道长们是肯定乐意让我借宿的。”

  三十二笑:“这倒也是,有钱哪有办不成的事儿。”

  三夫人拍了拍装神药的罐子:“住进城隍庙里之后,我就穿上道袍,用天尊给的神药,救治些没钱看病的贫苦老百姓,这样便是拯救世人了。”

  三十二:“就怕庙中道士不允……”

  三夫人笑道:“城隍是道教的神仙,天尊也是,同为道教一脉,怎么就不允了?我还没听说过哪个元始天尊的庙里不准给太上老君烧香的。”

  三十二:“原来如此。”

  他眼珠子一转,嘿嘿笑了起来:“你多使些力,多救一些贫苦老百姓,若是有人在这里活不下去了,你就劝他们到高家村来,咱们那村子里,还需要大量的人手呢。”

  三夫人:“这还用得你说。”

  两人商量即定,便去了城隍庙,果然,只要花钱,借宿什么的完全就是小菜一碟,道士们恭迎金主爸爸,哦,不对,金主妈妈入住。

  安顿好了夫人,三十二也要开始做他的事了。

  抬步,来到了城东的一家私塾。

  准确来说,这里不能叫私塾,而是叫“家塾”。

  没有得到官方认证,是一个连老婆都没讨到的穷书生,自己在家里摆了几张桌子,然后招收了几个附近住的老百姓的孩子做学生。

  书生穿着一身青色道袍,袍角上还打着补丁,一见到三十二,脸上便露出惊喜之色:“三师爷,前些日子白水王二作乱,从那日起,您的千金便许久未来上课,在下颇为担心,曾去您家里找过,却见……唉……真是吓坏了在下……”

  三十二:“多谢王先生挂怀,当时我一家人逃出了县城,投了高家村去,至今小女仍在村中,未敢返回县城。”

  王先生拱手:“平安就好,平安就好。那白水王二真是可恶,将贵千金的学业都耽搁了,她何时返回县城,在下定当尽心,将这些天的学习给她补上。”

  三十二摇头:“我女儿可能很长时间不会回县城来了。”

  王先生:“哎!”

  这一声哎里,颇多失望情绪,少一个学生,他便要少赚一笔学费呢。道袍边角上的补丁可不是白打的,王先生的生活,也属实不轻松。

  三十二话风一转:“王先生,我这次来找你,便是想请你帮个大忙,去那高家村暂住一些时日,帮我解决一下女儿的学业问题,必有厚报。”

  王先生摇了摇头:“这……只怕……不妥,在下还有另外几名学生呢,若是去了高家村,丢了另外几位学生,在下也于心不忍。”

  他哪肯轻易跑出城去,城外现在是什么情况,反贼乱窜,到处杀人,澄城县令已死,巡检程旭怂成一团,陕西巡抚也不管,出去还要不要命了?

  三十二知道,该银子出场了。

  伸手到包裹里,拿出一块拳头大的银块来,往桌上一摆。

  这银子一拿出来,王先生整个人顿时矮了半头:“哎?三师爷,你……你这是何意?”

  三十二:“让王先生跋涉几十里去高家村,舟车劳顿,不给您些辛苦费怎么行?这些银子,便是慰劳王先生的,至于另外几位学生,我去他们家里走一趟,将他们的学费退还了便是。”

  王先生大急:“这怎么行?那几位学生给的学费虽然不多,但在下已经收了,便要负责到底,岂可因为你给的钱多,就半途而废……三师爷你这行径,绝非圣贤之道,有辱斯文,吾辈读书人有笔墨、志气与拳头,绝不……”

  三十二又伸手进包裹,刷地又拿出一块比拳头还大了一圈的银块,两个巨大的银块摆在一起,银光闪闪,亮瞎人眼。

  王先生:“在下去了!”

  ……

  与此同时,双庆市。

  李道玄将一个大箱子,小心翼翼地抱到了造景箱旁边。

  轻手轻脚打开箱盖,一个迷你版的客家围屋,出现在了面前,定制的客家围屋,终于做好了。

  这个围屋是参照著名的“崇林世居”等比例缩小而成的,长0.54米,宽0.64米,围墙高达4.5厘米。内有住房262间,9厅18井。(见章评里的图)

  现实里的围屋没有底盘,但蔡心紫为李道玄做的这个“模型”却需要有一个底盘,所以底部粘在一块巨大的复合材料压制板上,板很厚,很坚固,板下还挂着一套电机、电控系统,装了两排直径达6厘米的大轮胎。

  围屋里的房子采用薄铁皮做内部的分隔墙,但是,屋顶和外墙却没有采用铁皮,因为李道玄这个甲方,在制作过程中多次修改想法,又给乙方提出了要“防晒”、“防雷”等乱七八遭的各种变态要求,因此屋顶和外墙采用了复合材料压制板,还刷上了防水涂层,只有内墙用了薄铁皮来节省空间。

  蔡心紫做这一单,起码亏500块。

第63章 乔迁新居

  李道玄很仔细地检查了围屋的各个位置,还用手在里面掰了掰,确认结构牢固,每一块墙壁,每一块铁片都组合得非常的稳,不会随随便便的倒下。

  里面是要住人的,如果房子不稳,倒塌下来压死小人,那就成了灾难片了。

  确认好稳定性之后,李道玄又拿起遥控器,拨动遥控杆,速度设定为1档,客家围屋便用极为缓慢的速度,在地板上跑动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5页  当前第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8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箱子里的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