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217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第三四五章 天堑变通途

  哥几个当晚聊得倍儿起劲,甚至连哪里归谁都分好了。

  可第二天继续上路,让西北风一吹,人就清醒了。

  老四骑在马上,对一旁裹成个球的老六叹气道:“唉,你的想法好是好,可惜父皇不能答应,一切都白搭。”

  “是啊。”老三也凑过来,愁眉苦脸道:“一来,父皇封我们这些塞王,是为了大明镇守边关。我们跑去南边的话,谁来对付蒙古人?”

  “二来,父皇之前说过,‘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他觉着征服这些国家,既不经济,也没意义。”

  “三来,唉,天下甫定,西南未平,等到收复了云南,国家差不多也该休养生息了,怎么可能为了满足我们的愿望,继续大举兴兵呢?”

  “嗯,是这个理儿。”老四点点头,没抬杠。

  朱桢吃力的举起胳膊,隔着厚厚的皮手套,挑了个大拇指。

  三哥也是真的强,一晚上时间,就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到了。

  晋王燕王,绝对堪称老朱家的卧龙凤雏,褒义的那种。

  “三哥,我们昨晚说的是路线方针,你今天提的都是具体问题。只要坚持路线方针不动摇,什么难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坚持?”朱桢看着老三老四。

  “当然愿意了。”两人不假思索道:“只要有办法解决,不管多难我们都能坚持!”

  “好。”朱桢伸出手掌道:“咱们说话算话,可不能打退堂鼓,把我一人撂半道上。”

  “一言为定!”哥俩重重点头,与他击掌为誓。

  “三哥说的三件事呢,都是可以解决的。”朱桢便为二人分解道:“第一个,塞王戍边,为大明抵御蒙元。我们想办法,让蒙古人不再为患不就可以了么?”

  “你是说,灭了北元?”老四摩拳擦掌道:“这事儿可以交给我。”

  “当然要灭掉北元了。没有了政权,蒙古人就会退回到部落时代,对大明的威胁自然会小很多。”老六说着,话锋一转道:“但是四哥,没有了北元,蒙古各部依然存在。他们只要在草原上游牧,他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要仰赖所牧养的家畜。

  “但牧民毕竟不能一年四季都‘食畜肉、衣皮革’,他们无论如何也需要一部分粮食、棉布、茶叶、铁锅等农产品和工业品才能过活……而这些都是他们无法生产的。”老六用一个全新角度,为哥哥们分析胡汉矛盾道:

  “此外,畜牧业特别受气候的影响。冬季的雪灾,春夏的旱灾,都会让大量的牲口死亡,使牧民遭遇生存危机,继而入侵农耕文明。这就是几千年来,胡人总是要入侵汉地的根本原因了。”

  “唔。”两个哥哥悟性极佳,一听就能感觉出,老六说得有道理。老三总结道:“所以说,胡人入侵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生产不出其所需的生活必需品。为了补足缺口,所以要不断入侵吗?”

  “可以这么说。”朱桢点点头。“那么除了掠夺,还有什么和平的方式,能让他们补足缺口呢?”

  “茶马互市……”老四低声道。

  “没错。”朱桢给他点个赞。心说其实还有加特林……

  ……

  ‘茶马互市’,就是用茶叶跟少数民族易马。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负责‘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

  因为自然环境和饮食习惯的原因,蒙藏各族都都茶叶十分依赖,不喝茶他们会生病的。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蒙藏各族的生活。

  当然,本朝因为与蒙元处于交战状态,只与藏地间设有茶马司。茶马互市成为大明与藏地保持友好的重要物质手段。而且通过茶马贸易,还能得到朝廷急缺的战马,以及巨额的茶利收入,弥补朝廷亏空。

  所以说,茶马互市是很棒的一项政策。但鉴于本朝与蒙元的敌对关系,谁敢提与蒙古互市?怕是被当场打成汉奸,被万众唾弃。

  这一点也不夸张。别忘了,大明是神州陆沉之后、再造华夏的汉人政权,再加上之前南宋那费拉不堪的表现,所以有些极端的国民情绪,也实属正常。

  在大明,那一定是汉胡不两立的。有敢与蒙古人言和者,第二天祖坟就会被人刨了……

  更别说什么和亲互市之类的怀柔手段了,皆被视为奇耻大辱!

  所以哪怕贵为亲王,也不敢乱讲的。

  “也许等到消灭北元之后,可以试着对归顺的部落开边互市呢。”老三小声道:“反正我是觉着,早晚得走这条路。不然就算彻底灭了蒙古人,也会有别的胡人起来,继续掠夺我们。”

  “嗯。”老四点点头道:“不过也要时常削弱他们一番,胡人畏威而不怀德,不可重蹈两宋覆辙。”

  这就是典型的明朝人思维……

  ……

  “老六,你接着说吧。”老三道:“第二个问题。”

  “再说第二个问题,父皇认为‘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从传统陆权视角上来说,这话没毛病。”朱桢便沉声道:

  “但以海权视角来看,这话就不对了。”

  “海权视角?”老三老四又没听过,四哥笑道:“你小子,现在满嘴新名词,刘老先生对你还真是不藏私啊。”

  “唉,先生没为朝廷大用,真是国朝一大损失。”老四也叹气道:“幸好,他把毕生所学都传给了老六。”

  “呵呵……”老六干笑一声,没有否认,也没法否认。

  “这词儿虽然新,但很好理解。我们是怎么去高丽的?”

  “坐船啊。”两人答道。

  “所以说,在大明独步天下的航海技术下,大海已经天堑变通途了。”老六沉声道:“海权视角就是我们把海船视为车马,把大海视为通道,再去看待原本的世界。”

  “这样啊……”三哥四哥陷入了沉思。

第三四六章 卫辉共识

  当晚,一行人抵达卫辉府,哥几个住进了知府衙门中。

  吃着热腾腾的当地特色大锅菜,哥几个继续之前的话题。

  “我按照老六说的海权视角想了想,还真是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老四手攥着同样是当地特色的高桩蒸馍,兴致勃勃道:

  “这海上除了不能住人,其实跟陆地也没啥区别!”

  “荒郊野外也一样不能住人。”朱桢对当地的猪肉包子更感兴趣,这里的包子皮薄馅足、个头如鸡蛋,咬一口满嘴流油,很是过瘾。

  “荒郊野外还能种地呢。”三哥故意抬杠道。

  “海里还能打渔呢。”朱桢反驳道。

  “我不是针对你的,我是在跟老四抬杠。”三哥跟他解释一句。

  老四翻翻白眼,接着道:“总之老六说的有道理,有了海路相连,四方诸夷就不再是限山隔海,僻在一隅了。而是可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且去高丽时,我留心观察过,一艘四百料的海船装的货,得用九百辆马车才装得下。而且船在海上,借风顺流而行,只消十几个水手就能操纵,人吃马嚼之费节省百倍。所以海运远比陆运优越。”

  “那当然了。”老三道:“没看到江南不管是出行还是运货,全靠行舟,几乎没有马车么?”

  “两地之间怎么才算联系紧密?不应该简单以远近区分,而要视百姓往来、货物运输便利?比如这卫辉与山西陵川县不足百里,算是近吧?可是要过去的话去,却得绕行太行山,十分不便,所以两地间再近,几乎死不相往来。”

  老四沉声道:“但如果海路畅通,靠着海运的快捷便利、量大价廉,两地虽相距数千里,亦可联系紧密!”

  “四哥说的太好了!”老六简直要自惭形秽了,他给哥哥们灌输这些超越时代的思想之前,还一直担心他们会不会接受,能不能理解。

  显然他是多虑了,顶级智慧到什么都是顶级智慧,他一领进门,人家自己就能想明白。

  当然,这也跟宋元航海业大发展,讨论海权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有关。

  毕竟就算没有自己催熟,四哥自己也会开启伟大的郑和下西洋。

  不会真有人以为,他让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吧?

  不会吧,不会吧?

  ……

  老六美美的吃了六个肉包子,接过四哥的话头道:

  “我说过,那些南洋周边的‘番夷之国’,温暖湿润,地广人稀。水稻一年三熟,岁无饥馑,年有丰余!是天赐我华夏之宝地,有了海路相连,绝非‘得其地不足以供给’!”朱桢顿一顿,声音低沉道:

  “至于‘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哥哥们‘以夏变夷’的手段,比我懂得多,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呵呵,不用了。”哥几个一起摇头,无非就是移民、教化、移风易俗……多管齐下,二十年就能将狄夷华夏之。

  “还有最后一个。”三哥对老六的解答很满意。

  “第三个,国家要在平定西南后休养生息,父皇不能再为了我们穷兵黩武。”朱桢笑道:“其实这是最不用担心的一条,以三哥的聪明,难道不明白,待飞鸟尽、狡兔死之后,猎人最头疼的是什么吗?”

  “该如何处置已经用不到的良弓和走狗……”晋王瞳孔倏然一缩,他知道老六绝非危言耸听。

  不说别的,就说父皇为何要分封藩王?又为何变态的磨练他们?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哥几个,早日把兵权从武将手中夺回来么?

  所以父皇对他的骄兵悍将,早就保持十二分警惕了。将来武将们要是识趣,或许还能得个‘良弓藏’的结局;要是不懂事儿,说不得,就得落个走狗烹了……

  但哥几个都知道,父皇平时好跟汉高祖比,而且一直说自己不会像汉高祖那样,对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动手。所以父皇确实是想落一个‘善待功臣’的好名声的,当然能不能做到,另说。

  老三相信,父皇肯定在发愁,灭了北元、平定云南,该怎么处置那些骄兵悍将。

  “老六的‘开疆海外’,确实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父皇肯定乐见其成。”朱木冈便斟酌道:

  “当然前提是,朝廷得负担得起。”

  “如果不用朝廷负担‘开疆海外’的军费呢?”朱桢笑问道。

  他的笑容一如既往的人畜无害,甚至有些憨厚。

  “那父皇肯定答应啊!”哥几个不禁笑道:“对所有皇帝来说,开疆拓土都是致命的诱惑。父皇再英明,也不会免俗的。”

  “只是怕花钱太多,把国家拖垮了。”老四道:“要是能不花朝廷的钱,何乐而不为?”

  “可是朝廷不出谁出?我们可没那么多钱。”晋王嘿然笑道:“咱们那点俸禄,过日子都紧巴。开个金莲院还得用你嫂子的嫁妆。要是让我出军费的话,把你嫂子卖了也不够。”

  “不用你们出,我来出。”朱桢石破天惊道。

  “你!”哥几个轮番摸着他的脑门道:“老六,你没发烧吧?就你那两个压岁钱?也就够买串鞭的吧?”

  “我现在是没钱,但我很快就有钱了。”朱桢这才图穷匕见道:“父皇已经答应,重开市舶司了,由我全权负责!”

  “市,市舶司?很挣钱吗?”二哥问道。

  “这么说吧,南宋岁入一千万贯,市舶收入两百万贯,占全国岁入的两成!”朱桢沉声道:

  “元朝时,市舶收入比南宋还高,依然可以占全国岁入的两成。仅太仓市舶司,一年就向元廷上交珠四百斤,金三千四百两!所以当时人们都说,市舶收入是‘军国之所资’!”

  “所以市舶收入来负担外战军费,合情合理。”他的语气充满自信道:“我有信心,几年之内,让市舶司重现昔日辉煌!而且将来,一定会远超宋元的水平!”

  “嗯,我们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哥哥们重重点头。然后问道:“我们也不能坐享其成,说吧,需要我们干什么,尽管吩咐,一定照办!”

  “好!”朱桢大笑道:“这是你们说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7页  当前第2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7/7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