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242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不是殿下,预备仓的粮食,只能借贷于民,不能白给老百姓啊。”三人忙苦着道:“到时户部盘库,平不上账,我们是要掉脑袋的!”

  大明的预备仓,类似前朝的常平仓,但也有不同之处。其大体运营模式是,各级地方官府在丰收时出官钞籴粮贮之以备赈济,待荒年借贷于民,令其秋收后偿还。

  朱老板执法森严,没有官员敢跟他马虎眼。李亨三人宁肯不当这个官,也不能让人用纸,把储备仓的粮食换出去。

  “那你们直接借粮食给市民啊!”楚王殿下拉下脸道。

  “殿下息怒,按照朝廷规定,从储备仓借粮,是需要有名下土地作抵押,”李亨忙硬着头皮解释道:“那些织工船工,大都没有土地,是以没有资格借粮的。”

  “这是什么狗屁规定?”楚王满脸怒意道:“明明仓里都有粮食,却不让市民借,难道眼睁睁看他们饿死?就不会变通一下么?!”

  “唉,殿下,卑职等也不想这样啊。”三人脸皱成苦瓜道:“可空印案之后,朝廷上下,谁还敢变通啊?”

  “倒也是……”朱桢登时语塞。那些懂变通、有头脑的官员,已经全都没了头脑。剩下人哪还敢再越雷池半步?

  “这样吧,本王以苏州织染局的名义,向你们借粮如何?”他便又换了个思路道。

第三九一章 空手套白狼

  “苏州织染局?”三位官员有些不敢确定。“是天心桥东那个么?”

  身为苏州地方官,他们当然知道织染局的存在了。

  自唐宋以来,苏州便是全国丝织中心。为满足宫廷所用,自元代起,朝廷就在苏州设立织造局。大明立国后,改为织染局。因为朱老板厉行节俭,苏州织染局非但规模比前朝小了很多,规格也从宫中督造,降格为地方督造。

  所以在三位官员看来,苏州织染局根本就是他们管辖的一个部门,怎么能从预备仓借粮呢?

  “哦,忘了告诉诸位,父皇已经恩准,将苏州织染局,改为由宫中直辖了。”楚王说着,又将一道手谕递给三人道:

  “父皇命本王暂时兼管织染局,在此期间,织染局发生的所有债务,本王自然要负连带责任了。”

  朱桢说完,盯着三人一字一句的问道:“现在,织染局有资格跟你们借粮了吧?”

  “有的,有的……”三人一边擦汗,一边仔细端详那道手谕,最后李亨艰难点头道:“只是殿下,到了秋里一定要还啊,不然我们就死定了。”

  “放心,本王堂堂亲王,还会赖你们账不成?”朱桢先拍胸脯保证,然后一脸不悦道:“这可是用你们自己的粮食,救济你们自己的百姓,还得本王来做担保,见过本王这样的怨种么?”

  “殿下息怒,实在是规矩不可破啊……”三人忙陪着小心道:“其实即便如此,我们也是担了责任。”

  “毕竟殿下没有用一寸土地作抵押,而且那织染局的规模,也着实小了点儿。”

  “多小?”楚王问道。

  “一共就十几具织机,还不如大一点的织户呢。”费知县轻声答道。

  “放心,规模很快就会大起来的,整个苏州城的织工,都会为本王工作的!”楚王殿下却豪气干云道。

  ……

  不管三位官员心里怎么想,由皇家织染局出面,楚王做担保,向一府二县的预备仓借粮这事儿,就定下来了。

  为免夜长梦多,楚王马上命罗贯中草拟合约,与三位官员当场签字画押。

  然后又与李亨三个,最后敲定了‘苏州粮票’的诸般细则。

  双方约定,苏州粮票由皇家织染局发行,一府两县预备仓负责凭票兑粮,但总额不超过二十万石。

  因为一府两县,拢共借给皇家织染局二十万石粮食。

  而且楚王承诺,如果皇家织染局不能按时归还粮食,便由他负责归还。

  亲王有每年五万石禄米,这才是李亨三人敢开仓借粮的根本原因……

  待到一切敲定,三位官员又对楚王殿下,感到深深的歉意。

  “明明是我们的事情,却要让殿下背上这么重的负担。”李亨向楚王道歉道:“真是太对不起殿下了。”

  “没事的!”楚王殿下圆圆的眼睛里,写满了忧国忧民道:“父皇常常教导我们,要敢于担当。何况本王的俸禄,都取之于民,这也算用之于民了。”

  三人深受感动,都觉得真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啊。跟凶残奸猾的晋王不同,楚王殿下简直是菩萨心肠啊……

  ……

  待替殿下送走千恩万谢的三人转回,罗贯中终于忍不住吐槽道:“他们不知道殿下,还没资格领俸禄吗?”

  “那是,本王兜比脸干净。”楚王殿下丝毫不以为耻道:“不然先生这个楚王侍读,也不至于还得挂在我舅舅那里吃空饷。”

  不同于一上来就按正规军组建,月月有饷银的王府护卫军。得等到亲王开府之后,王府官才有俸禄领。当然,刘伯温那种皇帝亲自聘请的王傅除外。

  “而是偌大一个苏州城,靠纺织业吃饭的人家不下十万户,区区二十万石粮票怎么够?”罗贯中便听楚王语出惊人道:“本王要印一百万石的粮票!”

  “……”罗贯中嘴巴大张,能塞个鸭蛋进去。

  但他知道,楚王此言非虚……

  来到苏州后,罗贯中奉命对苏州城的纺织业进行摸底。

  通过询问调查,他得出结论。苏州城的织机大概在两千具左右。

  每台庞大复杂的织机需要三名织工才能操作。再加上负责牵经、掉纬的工人,每台织机平均需要五名工人,也就是一万人。

  但丝织业是个长长的产业链,上游还有缫丝,下游还有染色、提花、绣缎等若干环节,再加上运输、销售人员,整个行业保守估计有五万人。

  而这五万人平均月薪是一千五百文,这还不算织户等东家的利润。

  苏州的粮食比较贵,一石米需要五百文。所以二十万石粮票,只够一个月所用。

  “而且要开展生产,还得采购织机、生丝吧?”朱桢给罗老师现场算账道:“所以别说二十万石了,就是一百万石的粮票,最多也就撑三个来月,勉强能等到市舶船队回来。”

  “好吧,我承认一百万石才够。”罗贯中点点头,瞪着老六大声问道:“可是你一共就借了二十万石粮食啊,怎么兑给老百姓啊?!”

  “哈哈哈,这就是粮票的妙处了。”朱桢却得意大笑道:“本王发行一百万石的粮票,只要准备二十万石粮食就绰绰有余了!”

  “为什么?”罗贯中有些蒙。

  “因为苏州并不缺粮,只是工人们没有钱,买不起粮而已。”朱桢尽量用罗老师听得懂的方式解释道:

  “而且工人们的工钱,不可能只用来买粮食,还得买柴米油盐酱醋茶啊。所以我们只需要顶过最初一个月,粮票就会进入流通环节。不信走着瞧吧,到那时,来兑粮食的市民就会锐减,二十万石足够了。”

  “这样啊……”罗贯中将信将疑,又问道:“不过殿下,这样一来,是不是违约了?”

  “哈哈哈。合同文书就在这儿,你看清楚了,上头只规定苏州府以两县承兑二十万石大米,可没规定本王发行多少啊。”朱桢狡黠的一笑,又安慰一脸不安的罗老师道:

  “放心,本王还能坑老百姓不成?一定不会让他们吃亏的——等市舶船队回来,所有粮票我都会回收的!”

第三九二章 机会

  楚王殿下之所以有信心靠印粮票来解决苏州的‘大萧条’,最根本的前提是他三哥为他打下的良好基础。

  没有三哥把苏州城黑帮地痞一扫而光,没有三哥把苏州城的大户人家全都吓破了胆。这些人还能作妖的话,分分钟就可以给他把事儿搅和黄了。

  但现在,黑帮地痞已经摸不着头脑了,大户们都还关在笼子里,不稳定因素降到了最低,他才能放心大胆的执行,自己的苏州振兴计划。

  ……

  事不宜迟,摆平了地方官员后,楚王紧接着便接见了一群从凤阳来的本地人……

  他们是洪武三年,被他爹迁往凤阳的江南移民。

  那年,朱老板一共移江南十四万户去凤阳。江南一带的富豪全部被迁往凤阳,并且不许私自回去。

  不过前年开始,朱元璋恩准他们可以每年清明回乡扫墓。

  这些人便是借扫墓为由,从凤阳回来苏州的。

  带他们进来的,是沈荣和顾元臣。

  这两位去年被朱桢招募为市舶司海运委员,却一天市舶司衙门都没去。镇江腊八宴之后,便被他派回了凤阳,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对迁到凤阳的江南大户进行摸底排查。

  今天来的这些人,便是朱桢从两人呈上的名册中,精心挑选挑选出来的。

  他们在凤阳都是遭了大罪的,也知道沈、顾二位攀上楚王高枝,一朝脱离苦海。是以见到楚王之后,一个个磕头如捣蒜,极尽谦卑之能事。跟腊八宴上那些貌似恭顺,实则不逊的江南大户,完全是两种画风。

  “诸位平身吧。”楚王殿下笑容可掬,两道粗粗的眉毛像弯月。“不必紧张,本王请你们来喝个茶,大家随便聊一聊,都坐吧。”

  众人千恩万谢起身,然后跟着沈荣和顾元臣,在堂下两排圈椅上坐定。每人只搁了小片腚在椅上,腰挺得绷直,目不斜视、大气不喘。

  见他们还是很紧张,朱桢便先跟他们闲聊,问他们原先住在哪里,在苏州几代人了,现在本地还有什么产业?

  楚王殿下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扎心,问的众人黯然神伤,不少人还流下了伤心的泪。

  他们告诉朱桢,自己世代居住在苏州,洪武三年之前,从没想过这辈子会离开这里。

  至于在苏州的产业……连沈荣、顾元臣这样的大佬都保不住,他们这些人就更别想了。

  而侵夺他们产业……哦不,应该说是以‘优厚’的价格接手他们产业的,自然是他们昔日的至交好友,那些留在苏州的大户了。

  “眼下,我们跟这姑苏城,除了祖坟之外,已经没有多少联系了。”一个叫徐贲的来宾道:

  “听说那些人都被关进大牢,还得感谢二位殿下,为我们这些可怜人出了口恶气呢。”

  “举手之劳而已。”朱桢摆摆手,笑道:“那你们下一步怎么打算呢?”

  “当然是回凤阳了。”众人黯然道:“月底不归,是要枷号的。”

  “如果有机会留下来,你们考虑么?”朱桢斜靠扶手,语调随意的问道。

  “愿意,当然愿意!”一众来宾闻言,登时两眼放光、点头不迭,他们日盼夜盼的,就是这句话啊。

  “只要殿下能让我们落叶归根,让草民干什么都行。”他们忙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纷纷表态。

  “对,就是给殿下倒夜香,我们也愿意啊!”

  “哈哈哈。”朱桢不禁大笑道:“给本王倒夜香的,都是大美女,你们想倒,没那个资格。”

  “是是……”众人讪讪笑着点头道:“总之殿下让我们干啥,我们就干啥,绝不皱一下眉头!”

  “放心,不是让你们作奸犯科。”朱桢淡淡一笑,指着沈荣两个道:“本王看过他们两个整理的资料,知道你们家里曾经都有丝织工场,而且都亲自管理过。”

  “是……”众人讪讪道。通常来讲,亲自管理工场不算多光彩。因为这要么说明,他们家业不够大,不敢把工场放手给下面人管理;要么说明他们在家里地位不够高,只能被派去管理工场……

  总之,他们在大户中,只能算是边缘人物。

  “这就是本王找你们来的原因。”朱桢便不再卖关子,简单讲了下苏州眼下的困局。然后道:

  “因为织户开不了工,好多苏州市民家里已经断了炊,本王多多少少也有些责任。所以想了个‘以工代赈’的法子,准备由苏州织染局生产一批丝绸,让市民有活干,自然就有饭吃了。”

  众人忙没口子赞颂殿下仁德,是苏州百姓的救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7页  当前第2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2/7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