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吃点苦我不反对,可不能有危险。”马皇后终于松口道,她再护犊子,也知道玉不琢不成器。
“这话说的,儿子们咱也宝贝着呢。”朱元璋一拍胸脯道:“凤阳民风淳朴,咱又免了老乡们的赋役,老家现在说是片乐土也不为过,正适合让咱儿子去了解民情。再说,咱还有安排,保让他们平安归来。”
“行吧,你打算让谁去啊?去多久?”马皇后又问道。
“上回犯事儿的都去,咱有言在先,他们也无话可说。”朱元璋不假思索道:“去的话,这几天就出发,还能赶上春耕,等到秋收后就回来。”
“这么快?这么久?”马皇后又不舍了。
“不经历一次完整的春种秋收,好意思说自己当过农民?”朱元璋理所当然道。
“别的我也不说了,老六还太小,等下回再让他跟弟弟们去吧。”马皇后道。
“咱七岁就给刘财主放牛了。他过了年这都十二了,还是罪魁祸首,他不去谁去?”朱元璋摇头道:“再说,他也最该去了,个小胖子回来保准能瘦下去。”
“唉,至少你得让他自己决定,要是老六实在不愿去,不能强求。孩儿还是小了,禁不起折腾……”马皇后退一步道:“另外,老六是十一,不是十二。”
“哈哈,大差不差就行,儿子太多没办法哈哈!”朱元璋尴尬的直挠头。“成,让他自己决定!”
……
天家两口子商量好了,这事儿就算定下来了。
但朱元璋没有马上跟皇子宣布,而是叫义子平安陪自己到南郊骑马。
朱元璋有二十多个义子,大都是当年刚起兵时收养的。倒不是他因为生不出儿子着急,其实这是农民军中的传统。
将领收养战死兄弟的遗孤,既可以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又能培养一批绝对忠于自己的心腹。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
朱元璋也是如此,他悉心教导这些义子武艺兵法,待长大成人,便命其领兵征战、镇守地方、监视军队。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当属李文忠,沐英两个。其余没那么有名的,诸如何文辉、徐司马、朱文刚等人,也都被朱元璋委以重任、出镇一方,可以说是他心腹中的心腹了。
虽然为了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麻烦,朱元璋在建国后,已经命义子们都认祖归宗,不再跟着他姓朱了。但他和义子们依然以父子相称,并没有变生分。
这平安是最小的一个。洪武元年,他亲爹济宁卫指挥佥事平定,在跟随常遇春攻克元大都时战死,朱元璋便收其为义子,命他继承其父之职,年前又升其为凤阳卫指挥使。
平安这回进京是谢恩,加给朱元璋拜年,本来前几天就要回凤阳了,却又被留到了今天……
他本来还以为自己也犯了什么事儿,原来是要陪义父骑马。
朱元璋今日兴致很浓,领着他纵马疾驰,一口气跑出二十多里,把随扈的侍卫亲军都甩出老远。
“义父,要不要等等他们?”平安大声问道。
“不等,有勇冠三军的平保儿跟着,谁能伤咱分毫?”朱元璋断然摇头,豪气干云道:“走,上牛首山!”
平安跟曹国公小名一样,都叫保儿。
“得令!”平保儿登时热血沸腾,便不再多问,紧紧跟着朱元璋驰上盘山小道,翻过几道山梁,一路上到山顶。
第七十章 平保儿
上到山顶后,朱元璋才勒住马缰,眺望自己的大好河山。
平安立马一旁,警惕的环视四周,以防不测。
“人都说金陵‘春看牛首,秋游栖霞’。可惜咱们来早了,要是晚上个把月,等山花一开,美极了。”朱元璋说着话锋一转道:
“不过那时候,来游玩的百姓就海了去了,咱爷们连个安静说话的地儿都找不到。”
平安闻言愕然,他不傻,听出朱老板话里有话了。
皇帝身边护卫森严,连只苍蝇都靠近不了,有什么话不能说?
还非得甩开护卫,跑到个没人的山头上说?
“你猜得不错。”朱元璋脸上布满阴云,咬牙切齿道:“咱的亲军都尉府中出了叛徒!”
“哪个?”平安脱口问道,说完就后悔了。
“不是哪个,你该问是哪些?”朱元璋冷冷道:“前阵子,咱要查抄德庆侯府,为了万无一失,咱让最信任的亲军都尉府负责。”
“是。”平安点点头,大内侍卫要是不可信,皇帝睡觉都不安稳了。
“可是咱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也有问题。”朱元璋气得直发抖。
个中情由他当然没法跟平安细说……
……
其实一开始,朱老板并没有起疑心。因为就像平安所想的那样,要是亲军都尉府都出问题,那他真要寝食难安了。
再说亲军都尉府里头,要么是阵亡将士的遗孤,要么是勋贵功臣之后,都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而且前途一片光明……一般给朱老板站上几年岗,都是会放出去做官的,而且皆是一等一的好差事。
所以朱元璋一般是不会怀疑这到他们头上的。
可偏偏,不一般的情况出现了。
问题是他去找刘伯温道歉时发现的。
按说,朱元璋是不会去干这种低声下气的事儿的,可谁让他家老六不干人事呢?当爹的只好给儿子擦屁股。
谁知这一擦,就擦出问题了。刘伯温居然有保留文字底稿的习惯……这也是淮西老粗们,包括胡惟庸这种粗通文墨的家伙,没有料到的。
朱元璋跟那些残骸一对比,发现文字基本吻合。可看内容时,却除了让廖永忠有点丢人外,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
那廖永忠或者他家里人,干嘛要把信烧掉呢?
朱元璋借着安抚廖家的机会,向其长子廖权抛出了这个疑问。
结果廖权告诉他,他爹这种大老粗,向来几个月才进一次书房的。上次进书房时,还没腊月呢。
至于他们家里人,就更不可能了。书房是机要之地,日夜有家丁把守,谁能靠近?
直到抄家的侍卫亲军进来,把守书房的家丁才撤走的,所以他们家里人根本没机会烧信。
朱元璋知道,廖权也可能没说实话,但说实话的可能性更大。
那么他的侍卫亲军中,就很有可能出了吃里扒外的东西!
对于需要绝对忠诚的亲军护卫,只要有怀疑产生,就足矣了。
但朱元璋心思细密的地方就在这里,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并没有立即发作,甚至都没进一步调查,表面上一切如常。
因为亲军都尉府牵扯太大,他不得不慎重。那些勋贵子弟都连着他们父兄,连着整个淮西勋贵集团。
朱元璋当初是为了避免勋贵们生出反叛之心,所以把他们的子弟留在身边,加以笼络,也有人质的作用。
当时看,这种安排完全没毛病。
但没想到现在竟然反过来,让朱元璋自己投鼠忌器了。所以他只能急事缓办,过一阵子不动声色的把怀疑对象外调,然后换上自己信得过的人。
‘唉,至少是当下信得过的。’朱元璋暗暗补充一句。
比如平安……
……
“保儿啊,总之你记住,咱的侍卫亲军不可信了。”朱元璋沉声对平安道:“至于谁可信谁不可信,咱会慢慢弄清楚的。敢背叛咱的,咱一个也不饶恕!”
“是,义父!”平安赶紧悚然抱拳。
“所以眼下咱能倚靠的,就只有你们这些儿子了。”朱元璋眼神悲凉的看着平安。
“义父请放心,儿臣誓死效忠义父!”平安赶紧表态道:“若敢背叛义父,教我全家立时不得好死!”
“不用发毒誓,咱信得过你们。再信不过自家爷们,那咱这个皇帝就别当了,直接在这牛首山上,找棵歪脖子树吊死算逑。”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膀,满怀期许道:
“所以咱要交给你个绝密的差事……”
“义父请讲。”
朱元璋便压低声音,将自己准备让皇子们以平民身份,去凤阳历练的事情,告诉了平安。让他保护好他们的安全。
平安都听呆了,没想到竟然接了这么个离谱又关天的差事。
接着又听朱元璋沉声警告道:“此事你知我知,绝不可走漏风声。也包括秦王晋王他们,要是让他们知道你知道他们的存在,就算你搞砸了差事。”
“明白!”平安没口子答应,保证完成任务。
“其实还有个人也得知道。”朱元璋本打算对他保密,但想了想,这样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决定还是实话实说。
“临淮知县韩宜可。”
“韩宜可?快口御史?”平安虽是武将,却都听过此人的大名。
因为就在去年,这人出了名。
去年八月的一天,朱元璋心情不错。下朝之后,便招呼胡惟庸跟御史大夫陈宁,以及中丞涂节一起拉拉呱。
三人便围坐在皇帝身边大拍马屁,把朱元璋哄得合不拢嘴。
谁知此时,韩宜可这个大煞风景的年轻御史,居然跳出来弹劾胡惟庸三人是媚上惑主的奸臣。
把朱元璋气得鼻子都歪了,便骂道:‘快口御史,敢排陷大臣耶!’
所以快口御史绝非美誉,而是近似于‘你个喷子’的意思……
然后朱元璋便把他抓了起来,还要砍头,不过冷静下来之后,又把他放了。
许是不想眼前有个喷子晃悠,朱元璋很快把他贬到临淮当知县。
这些八卦,平安过年时,都听那帮干兄弟聊过。却没想到皇上非但没怪罪韩宜可,反而还要对他委以重任……
朱元璋便在山头上,仔细叮嘱平安,到了凤阳后的诸般事宜。
直到护卫快追上来,皇帝才打住了话头……
第七十一章 户贴
第二天放学后,兄弟几个刚走出大本堂,便见大哥等在文华门口。
“父皇要见你们。”朱标给朱桢理了理衣领。
“啥事儿?”几位殿下都打怵,他们可没忘了,父皇说惩罚还不算呢。
“不知道。”朱标摇摇头道:“就是让我来叫你们,问啥事儿也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