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啊,我们笑得想死!
别说忽必烈气得几度死去活来,暗自发誓等赤兔马气力衰竭,吕布束手就擒后,定要让对方好看。
便是观众们也弄不清楚他,或者说陈宫,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仅有极少数具备相关战争经验的人,看出了其中的门道。
比如明世祖位面的晋王李定国,此刻,他仔细审视着天幕上的每一处细节,最终得出结论:“是象阵,忽必烈要倒大霉了。”
一旁,郑成功正在低眉批阅奏折,窗外霜白如潮,星光疏淡,偕与满纸烟云浮动,在他眉间散作万籁俱寂的一段新雪。
他闻言,缓慢抬眸看向李定国,目露沉思之色。
就在李定国以为郑森森要发表什么震撼人心的高论,并且自己也准备洗耳恭听的时候,忽听见他迷惑地问:“什么是象阵?”
李定国:“……”
这可真是难得。
从来都是他被自家好友的操作惊得目瞪口呆,没想到有朝一日,他居然也能给对方做科普了。
他道:“是我从前在云贵征战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以若干重装甲战象冲锋陷阵,顷刻就能摧枯拉朽般攻陷对方阵营。”
郑成功眨了眨眼:“所以,这和吕布有何干系?”
李定国为他进一步分析:“蒙古大军前段时间刚攻占了大理国,必定不缺乏战象。”
“战象有两个弱点,一是怕火,吕温侯用一场大雨去除了所有的易燃物;二是怕阵型规整的大军,长矛进攻手在前,可以轻易打击到战象的薄弱之处,这也就是为什么吕温侯要跑了一圈又一圈,让他们队形完全松散的缘故。”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认得他这个口哨节奏,确实是御象时使用的……”
说到这里,他见郑成功目光已经缓慢移向桌案旁边的宫廷茶点了,不禁有些无奈,把茶点推到他面前:“森森,你在听吗?”
郑成功修长的手指微动,直接捏起了一块小蛋糕,不甚在意地说:“在听在听,别人的故事随便听听得了——我在思考,怎么才能进一步在大明全境推广海外交流之风。好多官员士大夫都不愿睁眼看世界,真是迂腐不堪,相比之下,百姓倒是接受得更快一些。”
他要做的事很多。
想将大明建设成他理想中的世界霸主帝国,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呢。
李定国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他知道,这种时候只需要给对方一点思考的时间,自家好友就会想出一个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郑森森无所不能!
他坐过去给好友斟了一杯茶,和他一起头脑风暴。
……
此刻,吕布在场中吹完了众多的哨音,猛然扔出了信号。
只听刹那之间,远方无尽的烟尘滚滚而来,数百只巨象连绵起伏,似无数的小山峰此起彼伏,重峦叠嶂,也像是奔腾的怒涛般纵横突破着冲击向此地。
巨象们虽然体型庞大,行动却很迅捷,忽必烈瞠目结舌地站在原地,几乎来不及做太多反应,就被第一只飞奔而来的巨象鼻子一卷,从战马上高高地飞了出去。
史天泽大惊:“快救王上!”
众多的忽必烈亲兵亦是各自悍勇争先,拼力死战,全然不畏死地向着忽必烈的方向狂涌过来。
然而大象们踢踢踏踏,完全不讲道理,如同刚下山的猛兽一般横冲直撞,所到之处,往往人仰马翻,一个蹄子重重落下,就是一阵令人心悸的天崩地陷。
如此神威,又岂是人力所能抗衡?
叛军们想要点火驱赶大象,却发现身边的所有物品都被大雨浸泡得湿漉漉的,根本无法点燃。
与此同时,埋伏在侧的吕布军队早已等待多时,趁此良机一拥而上,杀声大作响彻四方,直接来了个以逸待劳,所到之处旌旗披靡,血肉横飞。
叛军经历了先前的一通「先皇显灵」,本就对本次行动的正义与否心怀疑虑,理所当然地也生不出太多斗志。
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发现大象居然只追着他们一方踩踏,反而主动避开了吕布大军,简直就是神兵天降,如有神助!
吕布:感谢董院使赞助的大象驱赶药物,让我们大军可以平安远离大象!
董宿:不用谢,把公台先生让给我学医就成。
吕布:?滚呐!
经历了大半日的厮杀,这场叛乱终于落下了帷幕,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忽必烈本人却不见了。
吕布一开始还以为乱战中刀剑无眼,他直接被砍成了肉泥,或者是被大象蹄子踩踏成了一块馅饼。
直到数日之后,岳阳王(自封的)吕文德发布消息称,表明忽必烈才是正统,吕布不过一介篡逆之臣,自己必然要为了维护蒙古帝国的正统政权而战。
吕布这才知道,忽必烈见势不妙,居然跑了出去,不过他这次也丧失了绝大多数主动权,十分狼狈地投奔了「盟友」吕文德。
果然是祸害留千年的典型了。
忽必烈虽然实力大减,本身却是盖世名将;吕文德虽然手握重兵,本身却菜得一逼。
吕布对此很感兴趣,真的想看他们互相打生打死,狗咬狗一嘴毛,于是没有选择继续出兵进攻荆襄。
他知道,外力的胁迫打击只会让二人暂弃前嫌,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现在摆在吕布面前的,有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老皇帝蒙哥。
吕布本打算杀了忽必烈,而后直接让蒙哥在假死梦境中结束自己的一生,一代英主,威震宇内,走得也很体面,到死都认为自己的江山将会得到很好的看顾,没有含恨而终,也算是不负他们这一场交情了。
蒙哥离去之后,等这江山改姓吕,他也会尽到身为君王的职责,汉人、蒙古人、帝国疆域内形形色色的人俱是他的子民,是他愿意一视同仁、为了保护他们而奋战的人。
然而,蒙哥曾说过,忽必烈不死,他死不瞑目,所以即便是死,他也要死在忽必烈后面。
那么问题来了,吕布陷入了沉思。
他现在该如何处理这位义父,是送他上路,还是送他上路呢?
【作者有话说】
老皇帝:终究是错付了
第82章
吕布杀父, 虽迟但到。
经历了之前的叛乱与动荡,整个蒙古大营宛如春耕时节的一块地,被底朝天地彻底犁了一片, 处处混乱不堪,惨不忍睹。
尤其是那几场天雷霹雳,更是将地面劈得坑坑洼洼, 满目疮痍。
幸好, 陈宫在制定计策时就想到了这一点,让吕布提前将一干辎重军备尽数撤走。
至于那些大体量之物, 仓促之间实在没法移动的, 也严密笼罩了一层避火材质,避免被天雷引燃。
吕布一面收拢重兵, 严明军法,迅速地稳定了上下人心。
一面昭告天下,广而传之:我蒙古帝国二王爷忽必烈,欲设局谋害圣上,幸而圣上得天庇佑, 气运所钟, 并未使其得逞。
当日,两方战士都是人云亦云地作战, 从头到尾, 稀里糊涂。
真正目睹事变发生当场的,其实只有王帐中人,要么死,要么已经被尽数控制了起来, 要么本来就是自己人。
真相到底如何, 全凭吕布一张嘴胡编乱造, 反正没人站出来质疑他。
吕布还在文书中强调,念忽必烈与当今圣上乃一母同胞,才华匪浅,故不吝特赦之。忽必烈若肯结束流亡生涯,回归本朝,同心效命,仍不失为帝国上将军也。
他特别不解,为啥给忽必烈这么好的待遇啊,难道不该是一纸必杀令,让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对此,陈宫微微一笑,作了回应:“若誓杀忽必烈,必然会有很多人出手保他。”
忽必烈面对死亡威胁,极有可能拼死一搏,倒向阿里不哥。
他在蒙哥大军中混了好些日子,探听消息无数,对吕布军队的虚实部署也知之甚详,这些信息将会极大地帮助阿里不哥进军。
阿里不哥也会觉得有利可图,捏着忽必烈,就等于拥有了一张可以和皇室分庭抗礼的牌,从而选择答应他。
阿里不哥:二哥,我难道是为了利益才保你?分明是因为你我兄弟情深,没想到你也有今天哈哈哈哈哈(扬眉吐气. jpeg)
这是陈宫极力避免出现的一种情况。
另一方面,即便一些原本置身局外者,譬如陆秀夫、张世杰的汉军,文天祥的文山军,也很有可能在此刻出手。
对他们来说,蒙古汗位纷争越乱,帝国内部就越有可能陷入分崩离析,江南地区重回稳定、恢复汉人江山的几率也就越大。
陈宫这么操作,等于是直接将冷冰冰的事实拍到了他们脸上。
别想了,忽必烈起不了那么大作用,他即便回来,这江山也乱不起来的,你们还是趁早断了心思吧!
眼下,忽必烈正在吕文德军中。
吕文德自从自立称王以来,地跨千余里,空弦数十万,占据荆襄,直抵南方沿岸。
若换到五代十国时期,大致就是南汉与楚政权的一部分,实力雄厚无比。
虽说这地盘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趁着吕布西行、蒙古大军内乱的时候趁机收复的,基本没打过什么真正的硬仗。
但架不住他运气好啊,兵多地广。
而且又是第一个称王的,天然就占了优势,开设了行政小朝廷,大封百官,又开设了新一年的独立科举,并于首府岳阳设立了育贤、培才二馆,专门招揽不愿入仕宋廷的各路人才。
就这般操作一通,居然还真挖到了不少沧海遗珠。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郑思肖,一位后来终身不仕元的遗民,擅画墨兰,亦工文字与兵法。
他这年不过二十岁,因为忧心国事,前往临安叩宫门怒斥贾似道,要求改新制除弊政,坚决抗元,反被贾似道乱棍打出。
郑思肖愤怒之下,拂袖而去,转头就揭了吕文德的求贤令,投入了荆襄王府,后续的一系列文书和政务机密,全部都是出自他之手。
吕文德拉起了一干朝政班底,主持境内一干事务正常运转,从军事到民生,建设得居然还挺有模有样。
他野心日炽,便开始图谋更进一步,去王尊,称帝号。
反正这赵氏天下,从前也是靠陈桥欺弱主得来的,三百年运转至此,合该命数凋亡,王气终结,他如何不能当一当天子?
但如今宋廷未灭,他就急急忙忙贸然称帝,显然会落人话柄。
想要在短时间内兴集大兵,剿灭宋廷,对吕文德来说又甚为勉强,生怕自己这边一出动,周边的各方势力立刻开始活跃起来,准备偷家。
他的治下,是标准的四面受敌的格局。
北方渡河就是蒙古,往东是大片被吕布打下的地盘,从金陵往西南方向,一路延伸过来。
而后还有一块较小的地盘是如今的宋廷,蒙古和宋廷之间还夹杂着李庭芝的武锐军,与荆襄的江陵一带接壤。
再往西,陆秀夫与张世杰在川黔之地,始终是抵挡蒙古大军的第一线,经营日久,根基日深,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颇得百姓拥戴。
虽无正式封号,自嘉陵江以西近千里,民间咸以“陆帅”、“张王”尊称之,不呼本名,人心所向,登高一呼而义师云集,顷刻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