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姓李,名焕,和他一样,都是这一次选官刚进来的新官员,同样在督学处任职。
这两个新人见面,自然少不了打一打招呼闲聊一番,张子晋态度也很好,没有因为对方年纪小,就摆出来一副长辈的样子,而是以同辈的口吻说话。
好歹是同僚,而且还是同一个办公室里坐着的同僚,张子晋自然不愿意让同僚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所以态度算是比较好。
张子晋给人脸,对面的李焕也是个久经人情世故的老油条,闲聊的时候满脸笑容客气的很,一口一个前辈。
总体来说,两个人相处的还算挺愉快的。
这闲聊结束后,张子晋这才算是开始正式干活。刚才去拜访一群上司的时候,张子晋的工作任务已经是被初步分配下来了。
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制定即将举行的登极恩科的各项章程,并且让他到时候担任副考官之一。
张子晋自己也是科举老人了,这玩了半辈子的科举,对各种流程自然是极为熟悉的,很快就把科举的各项章程整理了出来递交了上来。
让张子晋没想到的是,也不知道是自己写的材料太好,还是上头真这么放心自己,他写的科举章程材料送上去后,上头很快就批示下来,这科举章程制定都不错,相当清晰。
紧接着上头就安排下来了,让他全权负责这一次登极恩科的所有章程制定事宜。
这刚来就当督学官就算了,刚任职没两天就要受到重用?
全权负责这一次登极恩科的章程制定,这得多信任他啊……
这个时候的张子晋还不知道,但是没两天后他总算是知道为啥了。
这礼教部里忙得很……
他刚进来算是比较清闲的,暂时只负责了科举事务,但是其他人一个个都是脚不沾地,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多的很。
而且他们礼教部人还少……
如今的礼教部里,除开从事普通文书工作的八品九品这些普通科员外,各科科长以上管事的人只有四十几个……
其中七八个还是新手暂时还不熟悉大楚帝国的办公流程,还需要时间熟悉工作流程。
这意味着,礼教部里暂时是只有三十多个人主要负责事务……
但是说按照官制,礼教部下属若干司,各司下属各处,处下属各科,按照这么来算,科长以上的官员就得有上百号。
然而现在只有三十多个人负责事务,就等于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由此也就使得了上到尚书,再到各司长们都是事务一大堆,而且很多人都是身兼多职。
他们这个督学处的处长,就是科举司右副司长直接兼任的……
对此,张子晋算是初步明白为啥大楚帝国给官帽子这么大方了……
人家大楚帝国就不缺官帽子,缺的是可以当官的人,尤其是可以充任中高级官员的人。
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上头直接让他负责这一次科举事务的各项章程制定了。
因为礼教部根本就抽调不出来其他人手来负责这件事了,既然他张子晋开了头,那么上头就干脆让他负责到底了。
于是乎,张子晋带着兴奋又忐忑投入到了官员科举制度的钻研当中,有时候忙起来都会忘记吃午饭。
不仅仅是他,和他同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的那李焕也忙得很。
李焕同样也负责这一次登极恩科的事务,主要是负责一些场地、人员安排。
这但凡涉及到人的事都会比较麻烦,很多都需要李大人亲自去跑的。
他这天天出外勤,哪怕是年轻身体好,也是累得够呛。
这一天午后时分,正在办公室里埋头书写文件的张子晋听到脚步声,当即抬头一看,就看见了李大人:“李大人,您这是又出外勤了?”
李焕有气无力道:“可不是,昨天明明和巡警部那边说好了,会试的时候除了会在城内加派巡警巡逻外,还会抽调至少一百五十名巡警到考场维持秩序的!”
“但是早上的时候我听说,巡警部那边从汉阳城抽调了一批巡警说是要去北郊厂区里巡逻驻防,如今这汉阳城里这么多衙门都派巡警看着,街面上也都得巡逻着预防歹人。”
“本来巡警就不够用,这还掉一批去北郊驻防,到时候城内巡警就更少了。我怕到时候巡警不够出了什么事,所以又跑了一趟巡警部那边!”
“这好说好歹才让他们答应了提前从其他几个地方临时抽调一批巡警过来应应急,应该不会误了到时候的会试!”
这说着,李焕看着张子晋,不由得感叹道:“还是张大人您好啊,这能天天待在办公室里,这风吹不到,雨淋不着,还不用受气!”
张子晋此时也放下笔,拿起自己的茶杯起身,一边起身一边道:“好什么啊,我这都是一些嚼笔头的事,看似清闲了,但是也没什么功劳啊,也结识不了几个人啊,不像李大人您这天天外头跑,这几天认识了不少人吧!”
李焕听到这,当即露出了笑容:“您还别说,这几天我累是累了点,但是还真见着了不少大人物,昨天上午去吏务部的时候,还见着了郭尚书,他还和我说了会话呢。”
张子晋听罢沉默不语……
其实我也就是顺口恭维你一句,你还真炫耀上了……本官的科举章程还要送给陛下过目呢,本官炫耀了吗?
但是,同僚关系还是需要维持的,所以张子晋也没表现出什么来。
一旁的李焕似乎也觉得自己的话有些不太对,因此赶紧转换话题道:“对了,你听说过没有,有消息说等登极恩科办完了,我们这些督学官都要去各府县地方督学了。”
第231章 有官便是娘
从礼教部衙门回到刚租赁下来的宅院后,张子晋的脑海里还浮现着李焕说的话。
“听上头的大人们说,今年的登极恩科时间太紧,所以是没有乡试以下的各级考试,只有在汉阳城里进行一次的初试,初试考过后就能参加会试,考中即授进士功名。”
“不过这只是特例而已,等到明年了,各级正规的科举还是要筹办起来的。”
“这一次派我们去各府县督学,就是为了明年的科举进行准备,等到了明年春夏的时候我们就会按照传统举办各级科举了,会设县试和府试还有院试,考中就能成为我们大楚的生员。”
“预计明年秋天还要举行乡试,考中即授举人,举人就可以后续参加会试,考中就能授予进士。”
“而到时候,我等几个就是要去各府主持院试。”
去地方主持院试,这并不在张子晋的预料之外,毕竟他们被授予的官职就是督学官,本来就会被派往地方提督学政事务的。
尽管一开始张子晋对大楚帝国的官制不太熟悉,但是经过这几天的了解后,他基本上也算是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情况。
他们这些嫡属于礼教部科举司督学处下属的督学官,本质工作就是提督各地学道。
虽然机构不太一样,但干的事其实和明廷里的各省提督学道差不多,甚至连品级也类似。
明廷的各省学政,往往就是正四品的按察副使或正五品的按察佥事担任,这两个官职品级不一样,但实际上干的事都是同样的事。
而张子晋他们这几个督学处所属的督学官,也是正五品,这大体上都能对上。
当然了,保乡军因为地盘小,左右不过半楚之地,根本就没有省级机构,但是保乡军的官制实际上都是为了统治整个华夏地区而设置的,也预定了各省级机构。
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大楚帝国里的官制中间有所缺层,地上上的最高品级不过正四品,但是中央各部里却是二品三品一大堆……
不过吧,规矩就是规矩,大楚的官制就是这么搞的,不能因为地盘暂时太小就乱来不是,比如把知府的品级提升到从二品,或者把各部尚书的评级降低到正三品等……
这样一来,回头等大楚帝国又打下更多地盘后,这官制又得重新改一遍,而这样可就太麻烦,并且会影响到大楚帝国内部的行政体系了。
所以,大楚帝国宁愿暂时出现诸多尴尬情况,也不愿意胡乱改动现行官制。
如此也就出现了张子晋这种本来该主持一省学政事务的督学官,只能是去主持一府的学政事务。
不过即便如此,张子晋也不会感到沮丧,反正他的品级在这里,主持一个府的学政事务还是主持一个省的学政事务都不会太过影响他的前途。
虽然距离前往地方支持学政还有段时间,但是张子晋已经是开始琢磨着到时候该出什么题目了。
到时候他一定要出一个特偏门的截答题,哼哼,让那些士子们知道科举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当张子晋开始琢磨着自己到地方当学政,主持考试的时候该出什么题目的时候,礼教部尚书宋章则是刚从别宫里出来。
刚才他已经入宫面圣,汇报了这一次登极恩科的事宜,并且天子罗志学已经亲自敲定了这一次登极恩科的举办时间。
九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四天后。
整体来说时间还是比较紧迫的,不过不紧迫也不行了,如今保乡军发起渡江攻势在即,而一旦发起渡江攻势后,整个大楚帝国的文武行政机构,都全面围着渡江攻势打转,哪怕是天子罗志学也不会有太多其他的时间来处理寻常政务了。
因此,这一次的登极恩科是要在大军发起渡江攻势之前。
至于说继续往后推移,等渡江攻势完成之后再举办登极恩科,那么时间就有可能推移道十一月甚至十二月份了。
到时候一方面是天气会太冷,而大楚帝国里准备的考试场合还是比较小,到时候还得进行露天安排,天气太冷的话不太适合举办大型考试。
毕竟学子们前往考试也是很麻烦的,在大冷天里举行考试,搞不好就会冻死人。
还有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次登极恩科,其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说录取多少人才。
礼教部和吏务部也没指望过能够通过仓促的登极恩科就能够录取多少人才。
举办这一次的登极恩科,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大楚帝国要通过一场登极恩科来进一步确定政权的权威性,合法性等。
通过这一场登极恩科向天下人宣告,他们大楚帝国并不是一支流寇式的政权,大楚帝国是一个正统的,完善的,传统的华夏式王朝政权。
同时也是向天下读书人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我们大楚帝国依旧接纳并且重用读书人。尔等读书人也可以琢磨着投奔我们大楚帝国了。
什么水太凉头皮痒之类的都可以搞起来了。
这天下即便是换了皇帝,但是你们还是可以继续当官。
传达这样的信号,对于罗志学来说也并不是说真的多么看重现在的这些读书人,而是为了进一步瓦解明王朝的核心统治力量的团结,也就是分化士绅阶层。
明王朝的真正主人,并不是朱家皇室,更不是什么藩王,甚至都不是那些将领,而是以读书人为根基的士绅阶层。
通过打压一部分,拉拢一部分用来瓦解这个阶层,最终为大楚帝国取代明王朝创造有利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的登极恩科要在渡江战役发起之前举办的缘故,先举办登极恩科,把信号先传出去,这样等大军渡江之后所遭到的抵抗也会小一些。
礼教部尚书宋章出了行宫后,又返回了礼教部衙门召开会议,并进行登极恩科的最后准备工作。
次日,汉阳城里的一座小茶馆里,几个衣着朴素,但是却清一色穿长袍的读书人齐坐一堂。
其中一个穿着灰色布衣的中年人道:“现在公告已经出来了,后天就开始举办第一场初试,就和之前说的一样,这一次登极恩科只考两次,一场是乡试,只要通过了乡试就能够授予举人功名。”
“通过初试后就能够参加下一场会试,考中就授予进士功名。”
“而且只要通过乡试,那么后头的会试没考中,也能以举人功名入仕为官。”
“公告里说了,举人功名入仕立授正八品,充入各县、各部实习一个月,如果实习顺利通过,则提拔为从七品,而我们大楚里的知镇也才正七品,同镇是从七品。”
“县上的各处里的福处长们也是从七品。”
“如果能够考中进士,那么就更不了的,一甲授正六品,二甲授从六品,三甲授正七品。”
“这比直接去应募只授正九品,优者不过授从八品强多了。”
此时,另外一个稍微年轻一些,约莫三十几岁的人带着兴奋道:“而且我还听说了,之前吏务部已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选官,其他地方不知道,但是我们承天府里但凡想要入仕的生员们都已经是被授予官职。”
“至于剩下的生员们,都是不愿意入仕为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