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罗志学稍微想了想,还是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见过她。
要是之前就见过,以她和王巧儿相似的相貌,他早就会和她们姐妹共同探讨人生哲理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嘛!
所以罗志学很肯定,自己没见过她,或者说见的时候没留意到,所以才会发生现在这种不认识的情况。
而且你也别以为罗志学不认识自己的女人很奇怪。
你要是有好几百个女人,你也认不全……
第308章 明廷的新标军浪潮
武昌,大楚帝国皇宫里,王巧儿和妹妹王秀儿坐在一起,王巧儿手轻轻搭在隆起的肚子上,目光却看向了自己的小妹!
把妹妹召进宫来,是王巧儿去年怀孕之后深思熟虑的结果。
作为罗志学身边最早的两个女人之一,王巧儿很清楚自家的这个陛下算不上是什么深情男人。
之前看似宠着自己,但是也没妨碍他找侯云梦以及其他女人啊。
而自从自己怀孕之后,虽然陛下也时不时的来看她,但总归是来的次数少了许多,有时候甚至会连续大半个月都看不见人影。
这些时间里罗志学去那里了自然不用问,肯定是去侯云梦,王皇后等几个人那边去了。
后宫女人太多,但是罗志学却是只有一个人!
典型的狼多肉少。
王巧儿怀孕后,总是担心罗志学被其他女人彻底迷晕了,然后就把自己给忘记了。
想来想去,她就想到了老家里的妹妹。
她妹妹比她小两岁,之前一直在老家里待着,去年王巧儿跟了罗志学后,王巧儿得了身份,其娘家王家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很快就一个贫寒之家变成了当地的富贵之家。
去年王巧儿正式获封嫔位后,王父也是获封外戚爵位,不可世袭的终生男爵。
那个时候,尚在闺阁之中的王家小妹王秀儿也是引来了众多人的求亲。
随着大楚帝国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不少人也开始押注到大楚帝国君臣身上了,有些人选择攀附大楚帝国的臣子们,有些人也选择了走其他路线。
作为罗志学宠妃的王巧儿,其娘家王家也是在当地吸引了一些权贵之家的注意,陆续有人上门求亲。
但是,这些求亲最终都被王巧儿亲自写信过去给拦下,并让王父把王巧儿送到武昌来,请教习教秀儿诗书、宫廷礼仪等等。
王秀儿在武昌待了好几个月,学习了诗书和礼仪后,最终在六月份的时候,趁着王皇后主持选拨一批秀女的时候,王巧儿让人把王秀儿也安插了进来。
然后又走通了罗志学身边贴身女官的路子,也是获得了王皇后的默许后,这才把王秀儿送到了罗志学的寝宫去。
这个送到罗志学的寝宫去,自然不是去当什么贴身侍女,这不是说王秀儿的身份特殊之类的,而是王秀儿都没办法最罗志学的贴身侍女。
罗志学的贴身侍女选拨过程非常的繁杂且严格!
初选是王皇后那边负责,但是中间要经过侍卫室、翰林院调查科的多重审核,最终还要让罗志学亲自问话后,才能敲定下来。
毕竟这些贴身侍女,都是跟在罗志学身边的人员,罗志学睡觉的时候,这些贴身侍女都在不远处呢。
为了避免睡觉的时候,被侍女直接拿枕头闷死,罗志学的贴身侍女选拔都非常严格的。
家世,品性都要进行严格调查并符合要求。
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每一个贴身侍女,她们的父母都健在,还会有着兄弟姐妹。
孤零零没啥牵挂的女人,罗志学可没胆子用。
所以,不是什么人都能够送到罗志学身边当贴身侍女的,王秀儿出现在罗志学的寝宫里,那只是作为新入宫的秀女去面圣而已。
至于为啥其他入宫的秀女们都是一群人去见罗志学,而她是一个人去见,这中间自然少不了王巧儿的努力。
这一群美女摆在罗志学面前,罗志学大多时候都能直接看花眼,然后来个眼盲……
但是如果一个大美女站在罗志学面前,那么就更加容易留下深刻影响了。
更别说,王秀儿和王巧儿还有八分相似。0
而这种努力最终也获得了回报,当天晚上的时候,王秀儿就被陛下招去侍寝。
次日,也就是今天上午,就有女官奉旨而来,册封王秀儿为昭仪。
而昭仪,这已经是大楚帝国后宫封号里,仅次于嫔的封号了。
罗志学册封出去的嫔妃封号其实不多,贵妃一个都没有,妃只有三个,全都是深受罗志学喜爱的绝色,嫔有五个。
这加起来才八个嫔妃而已。
再往下的昭仪其实都不算多,只有二十几个,剩下的,都是才人、贵人、选侍、淑女。
在这种封号制度下,哪怕是王秀儿是王巧儿的妹妹,但是也很难说直接获封嫔,更别说妃了。
王巧儿王丽嫔和妹妹王秀儿王昭仪给弄到宫里来了,这事很快就引起了宫内不少人嫔妃的注意,进而引起了一些小动荡乃至议论,不过罗志学对此无动于衷。罗志学一向来都不怎么干涉后宫里的事情的,并且是全权支持王皇后统辖后宫。
既然王皇后已经准许了这个王秀儿入宫并单独到自己的寝宫了面圣,罗志学也懒得管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龌龊或者交易之类的。
而且别看罗志学这几天走周转与后宫诸女当中,但那都是晚上的时候,属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段时间,罗志学的关注重点一直都是军务。
在敲定了第七师和第八师的师长后,罗志学又抽空渡江去了趟汉阳,视察了第八师以及第六臼炮团。
没几天,罗志学观察了一场由近卫师、第七师一旅、第一骑兵旅、第一臼炮团等部队联合举行的一场演习。
这一场演习和以往的演习不一样,这一次的演习里没有守备军模拟的明军,而是直接让第七师扮演明军,模仿的是明军里的新标军。
之前在楚南战事里,楚军连续遭遇了杨嗣昌麾下的新标军左军,右军。
尽管楚军全歼了新标军左军。
但是在长沙战役里,战斗力还弱一些的新标军右军,竟然还能掩护杨嗣昌等人突围,同时在楚南衡阳,永州等地进行后续战事的时候,楚军南路军的部队又多次遭遇了该部。
根据南路军的回报,这支新标军右军打的还不赖,他们曾在永州府道州一带,伏击过一次第五师的偏师部队。
新标军右军的兵力是一个加强营大约八百多人,第五师的兵力是一个辎重营。
遭到伏击后,第五师虽然稳住了阵脚,并且坚持到了附近的一个步兵营的紧急驰援,但是也付出了上百人阵亡或重伤的代价。
事后打扫战场后,发现对方遗留了将近上百人的尸体以及重伤员。
尽管这一战敌我兵力有所差距,同时也是遭到伏击,同时参战的兵力也只是一个辎重营,并不是正规主力步兵营。
但是一比一的伤亡比例,还是引起了第五师乃至整个南路军的震动。
经过实战以及多方面的情报搜集,南路军方面判断,杨嗣昌率兵退往广东后,很快重新武装了新标军右军,不仅仅扩充了兵力,还装备了一批火枪以及两斤半野战炮
同时有情报透露,明廷在广东佛山地区已经开始大规模仿制大口径火枪以及野战炮,新标军右军的装备就是从佛山以及从葡萄牙人手中购置了一批枪炮。
此外,两广总督熊文灿也效仿了杨嗣昌,开始编练了新标军,据说还得到了海上霸主郑家的支持,其新标军规模上万人呢。
种种情报都显示,明廷那边,准确的说是明廷的各地方督抚们已经陆续效仿杨嗣昌,开始编练新标军。
这些明廷的督抚们之所以行动的这么快速,这也和楚军的赫赫战绩有极大的关系。
人家一看楚军连战连捷,战斗力爆表,只要不是傻子那么都会去研究楚军为什么这么能打。
然而他们大多会得出一个同样的结论:楚贼彪悍在于枪炮犀利!
而如果仅仅是枪炮犀利的话,那么也就让他们看到了效仿的希望。
楚军和东掳不一样。
明廷的文武大臣们也很清楚东掳很强,但是明廷在过去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并没有说效仿东掳组建精锐兵力,因为东掳的军队明廷很难效仿。
东掳的战斗力,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们自身的重甲步兵,再一个就是东掳征服了蒙古东部地区后,依托蒙古骑兵组建起来的精锐骑兵。
而这两样,人的因素大过装备因素,明军想要模仿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怎么说呢,其实东掳和明军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从装备到战术其实都差不多,之所以一个强,一个弱,那是其他因素的影响。
但是楚贼不一样,楚贼的军队咋一看,似乎也没多精锐……能打善战,更多的还是依靠他们的枪炮。
而枪炮这东西,却是能够模仿的,并且模仿成本也不算高。
楚军和东掳,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军队,东掳那种精锐,是需要常年累月进行训练和积累,才能够训练出一批精英步兵和骑兵。
而楚军呢,你找一群农民青壮,给他们挨个发一条火枪或一个长矛,练上两三个月就能拉出去作战!
至于火炮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不就是小号的红夷火炮吗,他们明廷玩红夷火炮多了去,弄个小号的红夷火炮,再弄个楚贼那边搞出来的新炮架,那就是一门野战火炮了啊。
因此在明廷的这些督抚们看来,楚军是很容易模仿的,并且是很容易能看到成效。
这也是杨嗣昌,熊文灿以及其他督抚们陆续自发陆续组建新标军的缘故。
第309章 楚军的缺陷
南线的杨嗣昌以及熊文灿他们编练新标军了,而在东线,根据可靠情报显示,史可法那边也编练了新标军。
史可法之前还嫡属于杨嗣昌麾下的时候,就根据杨嗣昌的命令开始编练新标军了,后来史可法的安庐巡抚地区划归陈必谦麾下,也得到了陈必谦的一定支持。
更重要的是,史可法镇守九江、安庆一线,这背后就是江南,后头一大堆人可都指望着史可法能够挡住贼军东进呢。
江南大批士绅权贵们可是极为害怕楚军杀过来的,为此不少人都出钱出力支持史可法编练新标军的。
对于江南士绅来说,明廷亡不亡他们可以不在乎,但是他们交不交税他们就非常在乎了。
在明廷治下他们可不用交税,但是一旦楚军杀过来了,他们可就要交税啊……
正所谓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江南士绅们自然是不甘心乖乖交税的,让他们亲自上阵和楚贼厮杀不可能,但是出点小钱让史可法去杀贼,他们勉强还是乐意的。
楚贼要江南士绅的的钱粮,他们自然是要抵抗的,哪怕真心出钱出力的士绅只是一小部分,但是以江南的繁华,哪怕只是一小部分士绅的支持,也足以让史可法获得大量的钱粮了。
得到众多支持的史可法编练新标军,比杨嗣昌和熊文灿还要轻松,根据参谋部情报司等情报机构的打探,史可法分别在安庆和九江都编练有新标军,具体数量不明,但是两部记起来,保守估计也有上万人。
这也就意味着,后续大楚帝国和明廷的战争里,所面对的明军主力就从以往的那些不堪一击的营哨卫所兵,变成了新标军以及部分边军。
嗯,吴三桂为首的蓟辽边军,现在都还在河南一带呢。
大楚帝国的北路军有小股兵力和他们遭遇过,打的并不好看……
这也不是说吴三桂的这些边军们装备更好,士兵作战更勇猛,而是这些边军里骑兵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