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638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4-09-03 17:50:56

  最后,东城工业区计划,这是他筹备了一年多的计划了,在布政使任上的时候他就一直谋划着再搞一个工业区,把广州城周边的这几个工业区通过铁路以及珠江联合起来,最终建成一个工业集群。打造一个多产业化的产业集群,进而带动整个珠三角地区乃至整个广东的经济发展。

  最终超越江南,成为大楚第一经济强省!

  至于应天府这个京师,虽然暂时还在广东上头,但是也就今年的事了,按照今年的两地的经济发展来看,广东今年的经济就能直接超越应天府,并且是能够拉开好大一截。

  往后,就是广东和江南两省争锋的时代!

  而唐天贵就任巡抚后,他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干死江南省,让广东在自己的手中成为天下第一经济强省!

  而程永峰的表现,在他看来是挡住自己的道路了。

  再者,东城工业区本来就是他唐天贵搞的,总不能说自己当了巡抚后就不搞了吧。

  至于把事情都让程永峰去搞,说实话他不放心,而且也不愿意把这么大一个功劳直接塞给程永峰,程永峰又不是他爹!

  空降过来屁事不干,一上任就捞了一个建立一个新工业区,打造了一个工业集群的功劳?

  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所以,这才出现了经济会议上的那一幕,唐天贵最终还是选择了绕过程永峰,继续推动自己的昔日东城工业区的计划。

  如此,也就引来了程永峰的剧烈反弹。

  一个布政使真的搞反弹,其能量还是不小的,哪怕这只是一个没什么基础的空降布政使,但是人家正三品的头衔就摆在那里,唐天贵可以不搭理,其他参议们也可以默默装着看不见。

  但是那些厅长,知府们不行啊!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更别说人家程永峰的背景还挺大的,又是天子近臣,真惹毛了他,自己这官恐怕也就当不下去了。

  于是乎,广州城那边的官场,一下子就变得有些紧张起来,尤其是当程永峰开始巡视城内各厅以及广州城以及周边工业重地的时候,表面看起来是一片和气,大家有说有笑,但是暗地里却是出现了不小的风波。

  就当程永峰在广州城内里和唐天贵玩明争暗斗的时候,罗志学也陆续收到了翰林院内务科的报告。

  对于程永峰和唐天贵之间的明争暗斗,罗志学一如既往的当做没看见。

  这两人之间的争斗,在他的预料之内。

  在他决定空降一个布政使过去的时候,这种情况就必然会出现。

  而这也是他的有意为之,过去几年里广东那边的政坛太顺利了,上下太过一心了。

  虽然政坛稳定有利于发展,但是这就该轮到罗志学不放心了……

  别人看到的是经济高速发展,他看到的却是地方主义冒头……

  调李启华入京,固然主要是因为他能力出色,值得罗志学培养。

  但是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李启华在广东任职太久,对当地的掌控里太强,强到超过了一个巡抚应该有的程度。

  多方面综合起来,才有李启华入京任工商部尚书的决定。

  李启华入京后,如果不想让广东后续延续这种地方主义,那么就要适当的压一压。

  当然,不是打压的那种,而是要扭转当地这种政坛上下太过一心,重要位置都是一个派系的人,巡抚搞一言堂的情况。

  程永峰就很适合这个任务。

  说实话,罗志学对这个人的发展地方经济事务的能力并不是很看重……尽管他在这方面的能力也不差。

  但是罗志学更看重的是这人玩弄权术的手段。

  能够在经济和地方上来回转,最终一路转到秘书处成为副处长兼任一等秘书的人,其他本事不好说,但是斗争水平一定很高。

  要不然……天底下官员这么多,凭什么是他最终成为了秘书处副处长,天子近臣?

  对此,罗志学可是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别看程永峰在自己面前恭敬老实的就跟个普通老爷身边的长随一样。

  但是光是能够给自己这么一份印象,还不让自己厌恶他并重用他,这就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到的事。

  既然这人擅长这种事,那行,弄去广东让和他唐天贵对对台,然后看看情况会怎么发展。

  就算不是程永峰,而是选择了其他人去当这个广东布政使,罗志学大概率也会选择一个擅长玩弄权术的高手去。

  如果真的空降一个只会埋头发展经济的布政使,那完蛋了……唐天贵又会是下一个李启华,到时候罗志学恐怕就不能给唐天贵升官,反而只能杀了他了。

  而罗志学不想杀唐天贵!

  他觉得这人还是挺有能力的,发展经济,尤其是在发展工业上很有一套自己的东西,这份能力在整个帝国里都算是比较是少见的。

  广东经济能够有今天,是和此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对此,罗志学很欣赏。

  这才决定让他直接继任巡抚一职,指望着他继续带着广东保持高速经济发展。

  但是重用的同时,他也要给唐天贵一些约束,避免他成为下一个李启华,更严重甚至会导致当地官场整体风气的恶劣变化。

  这种事是他无法容忍的。

  既用又压,这是罗志学对唐天贵的用人策略。

  程永峰那边,纯粹就是当一个压舱石,要能压住船抵抗风浪,但是也不能把船给压沉了。

  可惜,罗志学的这些心思,帝国的那些参务大臣们还能够看透一些,部分协办大臣们也能够看透部分。

  然而到了地方上,受限于信息局限以及视野高度的局限,地方官员们能够看透罗志学这些布局的就不多了。

  而两个当事人,更是深陷在彼此的争斗当中,谁还顾得上罗志学给他们两个人升官会有什么深沉次的打算啊……

第697章 帝国的后花园

  承顺二十三年,秋十月,金陵城一如既往的充满了盛世繁华的气息,众多商业街道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要说单纯城市的繁华,以往的各个王朝里的盛世里也会出现过。

  但是,任何一个朝代所谓的盛世繁华,都和大楚帝国的盛世繁华不一样。

  在大楚帝国里,不仅仅是金陵城这种大城市一片繁华,在众多中小城市,乃至普通乡村地区里也是安居乐业。

  能够完全吃饱饭不敢说,但是至少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饥荒,饿死人的情况。

  以往的历朝历代,所谓的繁华盛世不过是经历了频繁长时间的战乱后导致的人口大幅度下降,随后出现人少地多,土地矛盾得到缓解。

  所谓中兴,也是如此!

  本质上是人口少了,土地多了,所以人均粮食多了。

  所以当你从人均粮食这个角度去看待历朝历代的所谓盛世、中兴,那么都会发现一件非常残酷的事实:在盛世或中兴之前,都会经历一场大规模的人口灭绝事件,这个事件无一例外都是战争!

  即便如此,这些所谓的盛世里人均粮食依旧是非常惨淡的数字。

  到了大楚帝国这边,早期的民生恢复也摆脱不了这个规律,这一点在北方省份里体现的尤为明显。

  北方数省的土地还是那么多,但是人口在经历了明末时期的各种天灾人祸后大幅度下降。

  等到大楚帝国平定这些地方后,组织当地民众恢复农业生产后,土地矛盾已经不是那么激烈了,相对应恢复了正常农业生产后,人均粮食的数据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

  但是这种情况只局限于早期!

  而在大楚帝国持续发展工业化,先是水动力机械,再过来是蒸汽动力设备为动力的各类工厂投入生产,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这种工业上的生产效率的提升,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工商业收入增加那么简单,它还大幅度降低了各类可用于农业的工业制品的成本以及售价。

  如农具以及各类日用工具!

  在以往的时候,铁制的锄头,犁,镰刀,砍柴刀,斧头等农业生产工具,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而言都是非常宝贵的。

  因为铁贵,上好铁料打造的农具更贵!

  寻常农民家庭里想要购买一张铁锄头,都要省吃俭用好久。

  生产工具的制约,导致了以往的农业生产里,农民们的生产效率是有限的。

  但是在大楚帝国里,铁不再是属于昂贵的原材料,铁制品也不再是昂贵的工具。

  因为大楚帝国里的官方资本以及逐利的民间资本,投资开发了无数的各种铁矿、煤矿。

  同样还开办建设了数量众多的钢铁厂。

  其生产的钢铁原料数量非常庞大,足以把铁制品的价格拉低到民众所能够接受的水平。

  再加上大楚帝国官方资本从一开始,就推动了地方机械厂的计划,确保了在每一个府级/州级行政区里,都至少拥有一家官办的小型机械厂,这种小型机械厂不是用来干别的,就是专门用于批量生产各类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工具,并平价供应当地市场。

  大量的矿产开采,大量的钢铁原料,再加上遍地都是的地方小型机械厂。

  这些都使得了大楚帝国的广大农民们,能够以低廉的价格获得足够多的各类生产用工具,尤其是农具。

  生产工具的提升,导致了大楚帝国的农民们的生产效率也有所提升,人均耕种的土地就更多,或者是能够有更多的农闲时间去打零工,或做其他什么的赚钱补贴家用。

  除了工具的提升外,大楚帝国广泛推动的畜牧业也是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

  在封建王朝里,耕牛也好,骡马也罢,那都是属于昂贵的生产工具,价格极其昂贵,寻常农民家庭根本无法拥有。

  但是大楚帝国官方开始强力推动民间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耕牛以及农业用骡马的发展,通过大量筹办官办耕牛或骡马场,培育出来更多的耕牛或农用骡马并推向市场,同时大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畜牧业。

  当耕牛以骡马的供应数量多起来后,耕牛以及骡马的的价格自然也就逐步下降。

  再加上农民们逐步增收后,一些富裕的农民家庭已经逐步能够购置得起耕牛并繁殖。

  如此经过长达十年左右的农用畜牧业扶持推广后,如今大楚帝国民间里的耕牛以及农用骡马的保有量已经非常庞大了。

  而这,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的人均生产效率。

  当然也少不了大楚帝国持续二十年不停的各种水利设施建设。

  这每一项措施,每一种政策,可能起到的作用也就只有一小点,但是众多政策所起到的作用汇总起来后,那么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了。

  再加上大楚帝国还在北方人少地多的地方,尤其是东北地区里展开大规模农业开发,在这里展开的是大规模的马耕,又为大楚帝国增加了大量额外的粮食供应。

  还有在南洋地区进行的扩张和殖民活动,也为大楚帝国带来了大量的粮食来源。

  在北方草原展开的大规模畜牧业,虽然说这些地方的畜牧业所提供的肉食,在缺乏保鲜技术条件是很难供应到太远的地方,但是就地供应本地以及部分北方省份还是不成问题的。

  北方省份获得的肉食供应多了,那么相应的大米等食物的消耗就会少一些,然后逐步大米小麦等粮食就可以南调,最终提升了整个帝国的粮食供应水平。

  最终体现下来,大楚帝国的人均粮食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建国初期缺乏有限数据,但是根据少数数据可以推断出来,建国初期的那几年,帝国治下的大部分地方,人均粮食水平只有两百公斤出头,超过两百五十斤的都少。

  用后世的水平去看,那么整个帝国都是处于严重饥荒的状态。

  等到承顺十二年的时候,大楚帝国里最富裕,人均粮食最高的苏州府里,也不过三百二十公斤,很多地方普遍只有两百五六十公斤,少数地方只有两百公斤左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78页  当前第6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8/11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