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辽河机械公司,虽然其农机业务在国内排名第三,但实际上这不是辽河机械公司的主营业务,人家辽河机械公司,主要业务是各类工业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尤其是钢铁设备以及采矿设备,然后他们的造船也很不错,拥有渤海地区里的最大的造船厂:东北盖州造船厂。
他们的农机业务,只是他们众多业务里不起眼的一部分而已。
而上述三家公司的农业业务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其实都是因为东北地区的地广人稀……大量的待开发土地再加上紧缺的劳动力,导致东北地区里对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量非常大。
这要是换成关内那些人多地少的地方,这些什么蒸汽犁地机,联合收割机之类的根本就没市场……因为关内的农业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超微型农场……用不起,也不需要昂贵的收割机。
甚至连马耕都没搞不了……因为马耕的成本其实也很高的,养一匹马的开支,相当于养四五个人,同时采用马耕的话,也只能采用粗放式耕种,这样会导致亩产降低。
如果耕种的土地数量不多的话,采用马耕是会饿死人的……
关内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鱼米之乡,比如江南,赣北,湖广等地,这些地方采用牛耕,进行精耕细作才是比较良好的耕作模式。
如此情况下,在关内哪怕是蓄力脱粒机,蓄力摇臂收割机这些都不好卖……倒是一些人力农机设备可以卖出去,比如人力踏板脱粒机,这玩意就很受关内诸多农民们的欢迎。
并且这东西也没有专利,技术也很简单,别说工厂了,就算是小作坊也能够搞,这些简单的基本农机,也是各大官办小型机械农机厂的主要产品。
这东西搞起来很简单的,主要零部件也就是一个滚筒再加上个踏板,有技术含量的是轴承。
但是轴承这东西,也不需要你自己造啊,直接找专门的轴承厂家采购就是了。
因此这些人力踏板脱粒机,在短短十几年里就风靡大楚帝国各地,成为农民们的好帮手。
所以纵观大楚帝国的农业结构,其实发展的也不算均衡。
在东北那边都开始玩机械化种植,估计明年连蒸汽拖拉机都能用上了,但是北方不少省份连蓄力收割机这些都还用不上。
而南方省份里,机械化也只有一个人力踏板脱粒机了……大部分工序还是农民们亲力亲为完成的。
如果是一些比较穷苦的偏僻地方,部分农民家庭连耕牛,人力踏板脱粒机这些都还没有,其农业生产还停留在传统时代。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大楚帝国是如此的庞大,经济发展也是有好有坏,大楚帝国不可能把所有地方都发展的那么好的。
第714章 傲慢的辽河机械公司
孙奇很快就带着两台小型蒸汽机的样机抵达了河口,他们一路上乘坐的乃是北方航运公司所运营,定期往来天津和河口这两个重要工业城市之间的机帆船航班。
虽然说蒸汽机在远洋航行的时候还不靠谱,续航距离短,故障也很频繁,动力也不大。
但是用在近距离航行的近海船只以及内河船只上,却是多少能够把这些缺陷所掩盖,因为近海或内河船只不像是远洋船只一样,十天半个月都看不见陆地,难以靠近港口获得补给。
内河或近海船只,可以航行数百公里后就停靠港口进行检修以及补充煤炭,如此续航距离短的缺陷问题也就不大了,而频繁的检修也能够及时的解决问题。
当然了,即便如此,大部分在内河以及近海航行的船只依旧是采取机帆混合动力的模式,一方面是混合动力能够让船只跑的更快,另外一方面也是避免蒸汽机出现问题后船只不至于彻底失去动力,好歹还有个风帆可以使用。
因为相对于远洋航行而言,内河或近海航行更加有利于蒸汽动力,因此在大楚帝国里的轮船发展上,实际上是内河或近海船只要快于远洋船只的。
目前来说,只有部分海军的战舰以及两大武装贸易公司的武装商船装备了部分蒸汽机,然而大部分远洋运输舰之类的普通远洋船只,甚至很多海军的战舰其实都依旧是纯风帆船只。
之前和荷兰人的战争就是如此,帝国动员了包括海军战舰在内的数百艘船只,但实际上只有十多艘军舰配属了蒸汽机而已,其他的都是纯风帆船只。
然而在帝国近海以及各大河流上,蒸汽船只却是已经非常常见了。
自从柳河航运公司率先把装备了蒸汽机的机帆船投入到珠江流域的商业运营后,其他的各大航运公司也是迅速跟进,改装也好,新建造也好,在短短几年内就是冒出来了至少上千艘各类蒸汽轮船,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机帆船。
这些船只基本上也都是几十吨到几百吨不等的小船,采用的高压蒸汽机其实都是小型蒸汽机,生产周期短,三大蒸汽厂商都能够大批量生产。
不像是那些上上千吨甚至更庞大的战舰一样,需要的数千匹马力的超大型蒸汽机组,对技术要求非常高,暂时只有广州机械公司那边才具备制造能力。
充足的小型舰载蒸汽机供应,让国内的内河以及近海船只也是得以配属大量的蒸汽机,让大量的机帆船出现在国内各地。
北方航运公司,也是在这个大浪潮下订购以及改装了六十多艘机帆船,主要用于近海运输以及内河运输,尤其是用来天津、河口这两大工业城市之间的定期航班运营。
这两个城市可是北方地区里最为重要的工业城市,尤其是天津对东北地区的钢铁等各种工业原料需求量非常大,平日里这两个地方的人员以及货物往来是非常多的。
而这两个城市之间的海上运输,也是各大航运公司的主要竞争路线。
北方航运公司作为大楚帝国工业部直属的大型综合航运公司,虽然家大业大,但是面临一大堆的航运公司的竞争,也是压力非常大,因此蒸汽轮船出现后,他们也是毫不犹豫的投身其中。
只不过早期的时候国内的民用舰载蒸汽机的产能几乎都被柳河贸易公司给包圆了……而江南地区的当涂机械公司以及柳河贸易公司松江蒸汽机工厂的产量,又是被南方的其他一票航运公司给抢走了。
北方航运公司虽然也获得了几套蒸汽机装备了几艘船只,然而这远远不够。
他们足足两年后,等到天津机械公司那边大规模量产民用舰载蒸汽机后,这才获得大量供货,这才开始大规模改装或新建造蒸汽船只,并投入到商业运营当中。
所以说,在蒸汽轮船领域里,北方航运公司已经落后于国内的那几家竞争对手了。
不说柳河航运公司那庞大无比,足足有两百多艘各类轮船的庞大船队,就算是其他航运公司的船队规模也不小,比如江南航运公司就有一百多艘轮船,金陵航运公司也有上百艘,湖广航运公司也有上百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航运公司的主要业务都是集中在长江流域,为了争夺长江流域的航运市场,已经是打出脑浆子了。
而近海航运市场的竞争也非常庞大,各家几乎是乱战开启,就连柳河航运公司这个扎根于珠江航运市场的公司,都把近海定期航运开通到天津以及河口了。
因此最近一两年里,北方航运公司的压力其实非常大,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也就更加重视自家的基本盘,也就是环渤以及辽河这两大块的航运市场了。
尤其是天津-河口的这一条重要航线,更是投入了大量的船只进行运营,并尽可能的提升服务质量,力争获得更多商旅人士的认可。
其他人不知道,但是孙奇对北方航运公司的服务还是很满意的,不仅仅头等舱的服务好,而且对方还主动派遣人员帮他调运那两台蒸汽机样机,甚至到了河口港后,还主动联系了运输公司帮他们把蒸汽机直接运输到了河口农业机械公司。
全程都不用孙奇操心!
带着随从以及蒸汽机样机抵达了河口农业机械公司后,他们受到了河口农业机械公司的极大欢迎。
对方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知道孙奇会带着最新型的蒸汽机过来。
这种最新型的蒸汽机,也是河口农业机械公司方面最急需的。
他们的蒸汽联合收割机已经研发多年,很多问题其实都解决的差不多了,就差个拖拉机……
当然了,拖拉机也有很多系统,不仅仅是一个蒸汽机,但是蒸汽机作为最核心的零部件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出问题的,同时很多拖拉机的设计也是需要根据蒸汽机的各项性能数据来进行配合调整的。
这没有核心蒸汽机的话,他们的很多设计研发工作都无法进行下去了。
如此情况下,战略合作方天津机械公司带着样机上门,他们自然要表现出足够大的善意。
一番热烈欢迎,晚上又来了一顿接风洗尘后,第二天孙奇就和河口农业机械公司的一票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众多的技术人员们出现在了他们的一个研发楼里。
不过在这里,孙奇自然是不可能看到实际的装机测试的,因为河口农业机械公司的拖拉机原型还没有完成呢,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设计,如此才能够制造出样机来。
接下来的好几天时间里,就是双方的技术人员们进行相互探讨,确保天津机械公司提供的小型蒸汽机能够完美的适配河口农业机械公司的蒸汽联合收割机上。
趁着这个时间,孙奇还去拜访了辽河机械公司,他们的农机也是也是国内前三的存在,肯定是对天津机械公司的小型蒸汽机有需求的。
不过也许是对方家大业大,对只是小业务部门的农机业务不太重视,又或者是对蒸汽农机的未来不看好之类的,对孙奇的到来虽然表示了欢迎,但是从接待他的只是一个农业业务分公司的协办……他就知道,对方就没把自己放在心上。
果然,后续谈到合作的时候,对方表面说的好听,说什么以后有需求一定采购之类的,但是对签署战略合作合同,进行预购,投入资金共同研发之类的半句都不答话!
对此孙奇表面笑呵呵,但内心里多少有些不满……
等我完成了全部研发,量产后你直接订购?想得真美!
一种全新设计,采用大量新技术的蒸汽机研发难度极高,后续建立生产线进行投产的投资成本也大,天津机械公司为什么找到唐山机械公司以及河口农业机械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啊,就是为了让他们掏钱。
唐山机械公司那边是一起分摊部分的适配研发投入,而河口农业机械公司那边则是采取签署预购订单的方式……也就是东西还没见着,就已经下了上百台的预购订单,给了一笔预付资金。
不同的合作方式,最终价格自然也不一样,但是不管如何,都得先出钱才行。
因为这涉及到了适配研发投入。
他们的小型蒸汽机要想完好的适配这些农机,多少要做一些技术调整的。
唐山机械公司和河口农业机械公司这边就是,他们两家的拖拉机看似表面差不多,但是实际上内部差距极大,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对蒸汽机的尺寸以及其他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嗯,他们也没办法走同样的技术路线,因为有专利的限制。
如此情况下,很难用同一款蒸汽机同时适配两款不同的拖拉机,后续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一机两型的模式来进行适配。
而为了适配所进行的研发投入,天津机械公司那边可是希望和战略合作伙伴们一起分摊的。
直接出适配研发资金可以,下预购订单也行,总之就是要先掏钱,要不然我搞一个适配型号出来,你不要我怎么办岂不是把钱打水漂了?
然而辽河机械公司这边,显然是不愿意先掏钱,只是说等他们的蒸汽机量产后,他们可以采购。
一开始孙奇还以为对方是吝啬或者谨慎之类的,但是仔细一打听,好家伙,作为国内排名第二的农机厂商,对蒸汽农机领域的研究虽然也有好几年了……但是研发投入并不大,到现在连个拖拉机的基本设计都还没完成。
看看人家唐山机械公司,为了把蒸汽机搬上农机,相关的研发工作可以追溯到七八年前。河口农业机械公司也差不多,重金投入至少持续了三四年。
而辽河机械公司这边,在蒸汽农机领域的研发,迟早落后了这两个竞争对手三四年……并且研发投入也不大,按照这么下去,估计五年后都不一定能够完成蒸汽农机的核心产品,也就是蒸汽拖拉机的延发。
蒸汽拖拉机的核心虽然是蒸汽机,但是行走结构,传动结构,转向结构以及其他众多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也都是这些唐山机械公司以及河口农业机械公司的核心技术,拥有大量完善的专利。
至于收割机结构以及脱粒机结构还有犁铧结构这些东西,这些倒是没什么技术垄断,很多农机公司都有相关的技术专利。
因为最早的时候,这些农机设备的相关研发,都是皇家理工学院那边搞出来的原始设计,各大农机公司也是购入了通用专利后,再进行深入的研究改进。
这一点和蒸汽机的专利情况非常类似,国内可是有上百家公司拥有蒸汽机的专利授权呢,各大蒸汽厂商所独有的技术专利,基本都是自己后续深入研发后所获得的专利,和蒸汽机的早期核心通用专利不是一回事。
按照辽河机械公司这么拉跨的情况下来,孙奇判断他们至少五年内都搞不定拖拉机的研发,而且越往后越难……
因为拖拉机这个东西,基本原理其实很多工程师也能够说得上来,而具体实现的技术路线真说起来,那也是有限的。
在前面的厂家把可用的技术路线都给用了,并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建立起来专利壁垒后,后来者想要绕过这些专利壁垒可就非常难了。
这一点,和高压蒸汽机的情况依旧很类似。
从研发难度而言,其实最开始广州机械公司的研发难度最低,因为他们不用担心什么专利壁垒。
但是后来者天津机械公司以及当涂机械公司,想要沿着广州机械公司的技术路线进行研发的时候,就非常困难了。
比如一种零部件设计,你明明知道要这么做,但是你就是不能这么做……因为这种设计是人家广州机械公司的专利,你敢用就是侵权。
所以他们只能找其他办法绕过专利限制。
而当天津机械公司以及当涂机械公司,绕过了广州机械公司的专利限制,构建出自己的技术路线,并申请了大量专利构筑了新的专利壁垒后。
那么这三大蒸汽机商场,围绕着高压蒸汽机而构筑的专利壁垒已经非常严实了,后来者想要进入这个市场,想要绕开他们的专利难度也就更大。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大楚帝国里依旧只有三大蒸汽机厂商的缘故,因为其他公司一时半会的绕不过他们的专利……哪怕是国内一些很著名的大型企业也是如此。
比如李氏制铁公司,这可是民营资本里的龙头企业,技术能力相当雄厚,三年前他们也宣布过投入重金研发高压蒸汽机……结果三年过去了……已经没人记得他们曾经说过要研发高压蒸汽机的口号了。
还有汉天机械公司,松江机械公司等机械公司,他们其实都尝试过研发高压蒸汽机,奈何发现专利壁垒实在是不好绕过去。
这说的还是最基础的高压蒸汽机,而实际上三大蒸汽厂商的技术研发一直都在持续。
广州机械公司的水管锅炉,天津机械公司的多胀式,当涂机械公司的超高压蒸汽机等等研发项目,可都是走在了当代技术的极限。
其他公司实际上已经很难跟得上他们的技术进步了。
哪怕是持续投入重金多年,最终搞出来基本的高压蒸汽机,最终也是卖不出去的赔钱货。
如今,孙奇在蒸汽拖拉机领域里,也是看到了这种迹象,唐山机械公司和河口农业机械公司围绕着拖拉机已经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并且还在持续研发并申请大量的专利当中,其他公司如果不抓紧步伐,恐怕以后想要进入这个市场都进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