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726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4-09-03 17:50:56

  实际上大楚帝国国内还有保有并繁殖了各种各样的原生马种,比如几个比较著名的马种:阿拉伯马、西班牙马,英国纯血马,土库曼马,当然还少不了土生土长的蒙古马。

  而军方使用的马匹种类也非常多,不是说什么好用什么,而是有什么用什么,什么适合用什么……毕竟楚军部署而楚军的部署范围太广泛了,从北极冰原到热带雨林,从高原到低海拔平原,从雪地到沙漠,各种乱七八糟的气候以及地理条件都有。

  而马匹这东西,很难说适应所有气候以及地形的。

  所以楚军的马匹使用上,也是根据地理气候使用不同的马匹。

  并且战马使用也会受到运输限制,很多时候是不能从国内腹地千里迢迢把马匹运输过来的,这样运输成本太高,同时外来马种也存在环境适应性的问题。

  因此在海外作战的楚军,有可能的话则是会尽量使用当地的马匹,比如在中亚以及西西伯利亚地区也里就广泛使用当地的哈萨克马、土库曼马以及阿拉伯马等等。

  而在印度地区的驻军,则广泛采用当地的马尔瓦尔马等马匹,其中尔瓦尔马这种战马是中亚土库曼马、阿拉伯马、蒙古马以及当地马自然杂交培育后的产物,是一种相当优秀的乘骑用马。

  这严格说起来,世界上的众多国家的军队,应该没有和楚军这样同时使用这么多种类的马匹了。当然,这也和很多国家并没有实力和条件维持如此庞大规模的海外驻军……这海外驻军都没多少,自然也就谈不上大规模的海外骑兵,更谈不上使用多种多样的马匹了。

  而楚军不一样,楚军如今光是在印度地区,就部署后六万多兵力呢,其中骑兵的数量可不少,再加上军官坐骑,炮兵以及辎重所需要的挽马,驮马,这需要的马匹数量可不少。

  由此也可以看见各种军用马匹对楚军的重要性。

  乘骑用马先不去说,要是没有大量的役用马,楚军引以为傲的炮兵部队都拉不上战场。

  那动不动就好几百公斤甚至一两千公斤的野战火炮,可是需要大量的役用马来维持机动以及作战的。

  由此也可以看的出来大楚帝国陆军里的主力役用马丰州马的重要性。

  这种丰州马在大楚帝国里的众多马场里都有培育繁殖,沈安农场也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丰州马在国内最大的培育繁殖基地可不是在沈安农场,而是在漠南省丰州府的丰州马场,要不然人家名字咋来的啊,就是因为这种马是丰州马场培育出来的啊。

  然而沈安农场里的丰州马的马群虽然不大,目前存栏不过五千多匹,但是近距离观看还是非常的壮观。

  罗志学还没下御用马车的时候,就远远看见了大片的马群,等进入农场内部后,还特地先去看了看庞大的马群,并观看了农场组织的一场简单的挽马拉车的表演呢。

  只见多辆满载重物的四轮马车,分别由四匹体型高大,基本都是挑选出来肩高达到一米六的丰州马进行拖拉,而且走的还不是平坦的硬化路面,而是砂石路面。

  四匹丰州马,拉着一辆载货一点五吨左右的四轮马车,在这种路面上行走丝毫不弱,速度还挺快的。

  看着这些丰州马轻松拉着重载马车前进,罗志学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丰州马的培育工作他还是很满意的,自从培育出来了这种中大型挽马后,大楚帝国的炮兵和后勤力量可以说是上升了一个台阶。

  甚至以往不方便使用的一些重型野战炮,现在使用起来都方便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适合大楚帝国北方气候条件,尤其是适合东北地区气候条件的中大型挽马培育成功后,为当地的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发展。

  要知道华北地区里的农业生产,可是广泛使用马耕的。

  机械化耕种虽然也出现,并且应用规模不小了,但是一些私人拥有的中小型农场,或者简单来说当地的农民们基本还是使用马耕为主,而丰州马这种挽马很适合作为马耕用马使用。

  同时还很适合用来拉货。

  东北地区的广大农民们,就是用丰州马耕种,然后再用丰州马把粮食从农村地区拉到城市,经过转运后运输到内河或沿海港口,又或者是火车站,然后再通过铁路输送到华北地区或通过海运输送到南方地区。

  对于这种同时兼备军用、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诸多作用的优秀挽马,罗志学自然是相当重视的。

  甚至为了推广并鼓励使用丰州马,罗志学的御用马车使用的挽马,都是丰州马呢。

  换句话说,这玩意还是御用挽马。

  比什么金陵马重要多了。

  虽然罗志学乘骑用马是使用金陵马,但这玩意除了好看,跑得快外,真心没啥实际用处。

  看过了丰州马的表演后,罗志学这才来到了沈安农场另外一侧的粮食种植区。

  这也是沈安农场的核心区域。

  “我们农场目前主要种植大米和大豆,另外也种植一些美洲引进的玉米还有一些牧草。”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水稻种植,前方的大片水稻田就是我们的主要大米种植区之一,这里一共有五万亩,除了这一片五万亩的种植地外,在其他地方我们还有大小四个大米种植区。”

  “如今正值秋收,我们正在用蒸汽机联合收割机收割稻谷!”

  不用别人提醒,罗志学也看见了前方的大片金黄色的稻田,稻田的边缘有着多台的体型庞大,还喷着淡淡白雾的蒸汽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着。

  这一副场面,也是罗志学今天过来沈安农场视察的主要目的。

  就是为了看一看大楚帝国里的机械化种植。

  咋一看,怎么说,水平是有了,就是这蒸汽联合收割机太大了!

  并且上头操作的人员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几个之多……

  毕竟这年头的蒸汽联合收割机可不好伺候,没有所谓的自动化,很多操作都是需要人工的。

  之前罗志学在天津的时候,参观过当地的一种蒸汽犁地机,那玩意也是需要十几个人同时操作的。

  所以这年头的蒸汽农机,可不是什么省心省事的玩意,一个个都是大家伙,不好伺候。

  但是效率却是不低,比什么人工强多了。

第773章 大楚帝国的生命就是粮食

  沈安农场为罗志学一行人演示了全套的机械化收割流程,他们采用的河口机械公司生产的蒸汽联合收割机,性能极为优秀。

  以天津机械公司生产的高性能蒸汽机为动力,整合了收割、脱粒两大工序,收割的时候联合收割机往前不断的收割稻谷并脱粒,脱粒后的稻谷在后方侧边流出,农场工人们只需要不断的用麻袋装,并咋进口袋。

  随后这些装满了粮食的麻袋就会顺势装入旁边跟随的马车上。

  整体的收割效率非常高,远远不是人工收割脱离可以相提并论的。

  看完了收割之后,罗志学还去观看了犁地掩饰,他们采用的唐山机械公司所生产的蒸汽犁地机,他们的蒸汽犁地机同样采用的是天津机械公司所生产的先进蒸汽机。

  这种蒸汽犁地机同样体型庞大,需要众多人进行操作,但是效率没的说的,比什么牛耕,马耕强多了。

  不过罗志学也知道,别看这些蒸汽机带动的机械化设备效率高,但是使用成本也不会低。

  主要是这些机械化设备都非常昂贵,后续使用的时候也需要繁杂的维护保养,根本不是普通农民用得起的。

  目前来说,哪怕是最适合展开机械化种植的东北地区,目前也只有中大型农场才用得起这些东西,而一些的小农场,农民自由的家庭农场根本就用不起。

  当然了,东北地区的这些自耕农们,他们种植的土地面积普遍也很大,动不动就是几百亩的,因此也不可能使用传统牛耕的方式进行耕种,普遍采用的是马耕。

  而收割也不是使用人力,而是使用蓄力收割机。

  甭管是蒸汽机为动力,还是以挽马为动力,东北地区的种植模式和关内都有着极大的区别。

  毕竟关外人少地多嘛,只能采用马耕这种广种薄收的方式,是不可能采取牛耕为代表的精耕细作的方式的。

  而关内普遍是人多地少,尤其是南方的江南,赣北,湖广等主要的粮食产区,看似良田多,但是人口也非常的密集啊,普通农民家庭是不可能有动不动就几十亩甚至几百亩土地的。

  土地少的情况下,自然只能是采用牛耕为代表的精耕细作的方式来提高单亩产量了。

  这是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密度所带来的差异,谈不上那种方式更好。

  至少对于目前的大楚帝国而言,机械化种植也好,马耕也好,牛耕也罢,甚至是连牛都没有只能采取纯人力的方式,其实这几种种植模式都广泛存在。

  大楚帝国大力发展推广机械化种植的同时,其实也在北方以及西北地区大力发展扶持蓄力机械种植,马耕种植。

  而在南方地区则是大规模鼓励扶持牛耕,为大规模繁殖耕牛的牛场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为生产人力脱粒机、各种锄头,镰刀等农具的作坊,小机械厂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植等。

  大楚帝国对农业方面的扶持是全方位,并不会局限在某一个地方。

  而先进技术上的扶持也不少,比如农林部一直都在搞杂交水稻,同时还有培育高产小麦,玉米本地化培育等一系列的研究。

  光是研究主粮以及果蔬等农作物的研究所,农林部直属的就有十多家,此外各省农林部门下属也会有一些小规模的农业研究机构。

  并且陆续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针对一些外来农作物的本地化培育就陆续出现了成果,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玉米以及土豆还有红薯这三大类了。

  毕竟这三类农作物对环境以及土地,甚至水源要求都不高,都是在旱地甚至山地上种植的,本地化培育之后进行大规模推广种植,可以有效的利用更多的土地进行耕种。

  比如说在南方地区里,普遍都是丘陵地形,适合种植水稻的耕地面积不多。

  如何提升南方丘陵地区的粮食产量?

  光靠水稻是不够的,水稻这东西对水源要求非常高,而育种以及化肥,加大耕牛数量都是属于常规操作,单亩产量有所提升,但是并不会改变耕地面积本身太少的现实。

  唯一的办法就是修建更多的水利设施,获得更多的水稻田。

  同时把那些缺乏水源的山地也利用起来,种植一些抗旱农作物,也就是玉米、土豆、红薯这些东西了。

  还可以种植一些副食农作物来提升收入,如种植大豆、花生以及果树等。

  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提升粮食总产量,提升农民收入,这就是大楚帝国农林部,更是整个帝国的主要战略任务。

  所以你别看大楚帝国在工商业上发展的非常好,各种报道也多,帝国高层们也都很关注。

  但实际上大楚帝国官方每年在工商业领域里的投入远远没有在农业领域里投入的多。

  大楚帝国初年的时候,大楚帝国就搞出来了五年农业发展计划,大手笔的陆续投入了五六千万楚元,而当时的大楚帝国一年的中央财政收入也不过一亿左右而已。

  第一期农业发展计划结束之后,大楚帝国又搞了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每一期的资金投入都是海量的。

  等到如今正在执行的第五期农业发展计划,累计投入以及未来一年多的投入,总计预计会达到四千多万楚元。

  这仅仅是中央财政支出,不包括各地方的支出。

  这些庞大的农业扶持资金,将会通过农业生产设备、农业水利设施、受灾区地区减免农业税等多种方式补贴给农民们。

  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里各种小型农机企业数量庞大,而且发展的都很不错的缘故,因为大楚帝国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对农机生产企业的补贴。

  不管是你是生产蒸汽联合收割机的大型现代化农机企业,还是说生产蓄力收割机的中小型农机厂,又或者干脆是各县里最少都有一家,用于生产锄头,镰刀等普通农具的小型农机厂。

  只要你是生产农业设备的,那么都能够获得财政补贴,补贴方式主要以减免税收的方式进行。

  所有工业领域里,农机产业的税收是最低的……甚至有些地方发布自己的农机扶持补贴政策后,部分农机企业甚至可以做到免税的地步。

  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大楚帝国还没有立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搞了,立国后更是从来都没有停下来过。

  其中最为著名,投入最大的当属黄河人工改道工程,并在改道过程里通过挖掘引水渠,把黄河的水往北边引流。

  仅仅是这一项,就让惠及河南、安庐、江北、山东、河北五省之地,不仅仅减少了洪涝,还让北方两省获得了更多的水资源,得以开发更多的良田。

  大楚帝国不仅仅是大江大河进行防洪治理,还积极搞各种小规模的防洪灌溉水利设施。

  还在众多地方开发灌溉水井,修建水库。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规模防洪灌溉、水井和水库设施,平日里你看不见什么效果,甚至习以为常,但是到了春夏雨季的时候,或者是干旱季节里作用可大了。

  通过一系列,持续了足足三十年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在如今的大楚帝国里你基本看不见什么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大楚帝国里的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多,从没有出现过大规模饥荒的情况,甚至民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人均粮食一年比一年高。

  而实际情况里,大楚帝国前三十年里,温度比前明时期还要冷,干旱也更加严重,极端气候也更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78页  当前第7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6/11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