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让司马芝巡视诸县,不仅有纠正地方风气,也有让司马芝了解鄱阳民情的考虑。
将工作吩咐下去后,霍峻对众人叮嘱说道:“峻身兼军政之事,郡内政务,诸位当多多上心。”
“诺!”
第141章 初议妻事
鄱阳郡治所移至皖城,大军又屯于皖口,也就意味着从枝江离开奔走两三年的霍峻有了新的立足点。
因此霍峻也把之前搬迁到鄱阳的霍氏数千族人及南郡高氏迁徙到皖城,安置于水土肥沃之所。也算是军属家眷响应自己的号召,为兴治皖城做出贡献。
一大早,金鸡破晓,冬日的暖阳照射大地。
霍峻伸手往身侧摸了摸,佳人早已不在,微有佳人剩下的余温。继而霍峻微睁双眸,只见佳人早已在铜镜前,梳妆打扮。
听到霍峻的声响,李芊梳着长发看去,见其睡眼朦胧,问道:“夫君,今日无需理事吗?”
今族人搬迁至皖城,李芊自然也随族人而来。当兵两三年,丑女赛貂蝉。姿色秀丽的李芊在霍峻眼中,恍如天仙,连续几日腥风血雨,让霍峻吃了个饱,李芊亦是容光焕发。
霍峻打着哈欠,说道:“今日休沐,可晚些起来。”
“嗯!”李芊已梳完头发,继而退下睡袍,长发及腰的乌黑密发,与那恍如白玉的娇躯形成强烈对比。
霍峻枕靠床头,欣赏佳人换装美景。
欣赏不过片刻,佳人又裹上罗衣,遮掩凹凸有致的身材,然而薄衣紧致,皓腕高抬捆绑发髻,依稀可见弧线饱满。
生田被人开荒数年,早已是熟田,插上开垦人的牌印。
已做人妇多年的李芊,早已学会打扮。肌肤冷白,粉妆扑面些许,又用眉笔将眉角拉长,脂粉增添五官颜色。略加捯饬,姿色已是秀丽的她,美貌又加了几分。
插着发簪打扮之时,李芊艳红色的樱唇轻启,说道:“族人迁治皖城,妾需出面与族老商讨族中杂事。今夫君休沐,不知欲亲往否。”
霍峻摇了摇头,说道:“今日还有些许事务,芊儿替某前去处理即可。”
今日需出面替霍峻处理族内杂事,李芊衣裳穿得艳而不媚,以显自己的端庄。在霍峻的欣赏中,李芊穿上一件又一件的衣服,将自己玲珑的身材遮掩住,取而代之的是初有仪态的高官少妇。
霍峻见李芊即将打扮完,迟疑少许,闷闷说道:“芊儿,我将娶妻也!”
正为自己披上外袍的李芊手中停顿片刻,望着镜子里秀丽的自己,继而又披上,说道:“夫君贵为二千石高官,至今无妻,恐是被人取笑。芊仅是为妾,得夫君宠爱,替夫君理事,已是不合礼仪。”
古代之时,妾的身份低下,仅比奴仆高了一等。这么多年以来,李芊能操持族内财务,除了有霍峻的宠爱,还有李芊身上带着冲喜救夫的光环。
救活了霍峻,给霍氏带去荣华富贵,这是李芊得以掌管族内财政支出的依仗。否则霍峻再怎么宠爱,李芊也难以管事。毕竟霍氏族人那么多,霍笃的妻子亦在。
说着,李芊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露出谦和的笑容,说道:“夫君有妻,妾便可安心在家中服侍夫君及夫人。”
李芊扭头看向霍峻,眨着明亮的眼睛,问道:“不知何家女郎有幸,能得夫君喜爱,娶以为妻。”
霍峻招了招手,摇头说道:“某仅是拜托长公子、刘使君、仲宣、承明等好友,帮我寻找荆楚江淮士族,看是否有合适之女郎。”
作为威震江东,虎步江淮,荆楚名将的霍峻,不是在娶妻子,而是在选妻子。
毫不夸张地说,以霍峻现在的地位,用归降献城为条件,曹操都愿意嫁女儿给霍峻。
那个荆南、江淮的世家大族,谁把女儿嫁给霍峻,谁就中大发了。至于要不要彩礼,如果霍峻不要脸的话,啥钱都可以不用出,甚至还能让对方出出嫁妆陪嫁。
佳人入怀,霍峻搂着娇躯,低声说道:“今告知与你,仅是让你心中做好准备,以免家中突然迎来大妇,让你手足无措。”
“谢夫君!”
李芊眼角沾着泪水,说道:“夫君能有此行,芊岂能不知足。”
二人温存了半响,霍峻轻抚腰背,笑道:“若再不出门,事恐迟也!”
“诺!”
李芊仪度端庄而出,霍峻在侍女的服侍下,简单洗漱一番。在头脑清醒下,在周围溜达了一圈,活动筋骨。
等厨娘奉上的早饭时,霍峻入座吃着早饭,又询问了下邓范的学习近况。
及早饭撤下后,霍峻便浏览属吏送上的政务报告。
刘忠征调郡民,又在霍峻出兵的帮助下,潜水流域的乌石堰耗费一个月时间,已经修缮完毕。潜水灌入田亩,以种稻田。霍氏、高氏及寻城所募的军士家眷所分到的田亩,皆在潜水两侧。
同时在蒋济的劝说下,潜山、天柱山及躲藏在湖泊水域中的百姓约计四千余人迁至皖城居住,郡县以授每户授百亩,又分下口粮。
短时间内,此前荒废的皖城涌入上万百姓,荒凉的乡野初有人烟,若是巡游皖城,到处可见黑烟滚滚,百姓烧田开荒。而这便是南方地区独特的开荒及耕种方式,即火耕水耨。
南方百姓以火为烧田,将田地里的杂草、灌木烧干净,将稻米的种子播散下去。等到烧剩的杂草与水稻一起长大,将那些杂草割掉,并灌水令其腐烂,起到自然肥田的效果。
对于如此简单粗暴的耕种方式,霍峻没有出面阻止。当下郡内百姓初迁至皖城,根本达不到精耕细作的人力要求,利用水稻的自然条件,用来耕种产粮,先让百姓撑过迁徙缺粮的阶段。到后面慢慢推广先进的耕种方式,搭配农具耕种,也是不迟。
至于火耕水耨伤害土地肥力,需要轮换耕种,对于皖城来说不成问题,毕竟当下的皖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地。
“府君,陈越、甘宁二人求见!”霍熊拱手说道。
“请!”
“诺!”
从皖口乘船赶来的陈越、甘宁二人,抖了抖身上的黑色烟尘。皖城田亩开荒,杂草灌木被烧,寒风吹过,这些烟尘粉末满天飞扬。
“见过府君!”陈越、甘宁趋步而行礼,说道。
“起身吧!”
霍峻示意二人上前入座,说道:“飞度,峻曾听说你与淮南雷绪有旧可是如此?”
“启禀府君,正是如此。”陈越微微颔首,说道:“雷绪,庐江人,越与其同乡,当初其依附袁术,招某前去投效。然时逢孙策破城屠戮,越南走江东,为正礼公效力。彭虎反叛之时,越欲投效雷绪,不料得将军厚爱,得以入将军帐下效力。”
霍峻露出笑容,将一封书信交予陈越,说道:“不知可否劳烦飞度替峻拜访雷将军,携上金银,又带上此信,为峻交好雷将军。”
陈越接过书信,迟疑问道:“府君可是有结交雷将军,诱其南投江东之意?”
霍峻笑了笑,解释说道:“雷将军帐下有数万男女,与梅乾、陈兰等人割据江淮,岂能轻易招抚,仅为交好雷将军而已。毕竟我军占据皖城,北依潜山,与江淮群豪相临,以礼结交,可保北部安宁。”
霍峻此举无非是未雨绸缪罢了,江淮非曹操的根基所在,刘馥单骑造城,安抚江淮群匪,方才得保太平。霍峻施展外交手段,结交江淮群匪,就是为日后北取江淮,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诺!”陈越心中了然,拱手应道。
霍峻目光落到甘宁身上,说道:“斥候来禀,言曹操派遣蒋干南下已至舒县,不知兴霸知否?”
甘宁点了点头,说道:“某略有所闻。”
霍峻嘴角上扬,示意甘宁侧身而来,低声说道:“蒋干此行而来,奉曹操之命招呼我等,我于军中招待蒋干,有劳兴霸这般……如此行事。”
“仲邈这是?”
甘宁的眼睛渐渐发亮。
“某已告知过刘使君了。”霍峻笑道。
第142章 醉罚大将
皖口,荆州军大营。
大帐内,江东舆图挂在帐墙,霍峻负手背腰,思索军事部署。
蒋济趋步入帐,走至霍峻身侧,说道:“都督观舆图已久,不知所思如何?”
屯治皖城二月有余,时入冬季。刘琦、刘备二人也致信于霍峻,让霍峻处理完手上事务,赶赴豫章南昌,共商灭孙之策。
孙权手握吴郡一郡,会稽、丹阳两个半郡,兵力勉强可至二万,已是刘强孙弱,可以进入三步走战略中的最后一步。如今霍峻就在思索如何一战灭吴,彻底拿下江东。
霍峻转身离开舆图,含糊说道:“以强克弱,兵分多路,回于笠泽,可一战灭孙。”
“子通入帐可是那蒋干到了?”霍峻问道。
“正是!”蒋济拱手说道:“蒋干已至寨外,以布衣之身请见都督。”
都督之称谓,来自刘琦、刘备授命霍峻都督两军水师之权。
霍峻嘴角浮现笑容,问道:“子通以为蒋干此行意欲何为?”
蒋济沉吟少许,说道:“蒋干以善辩之名,独步江淮。刘元颖招抚江淮群寇,多赖蒋干游说。都督背水扬威,击败夏侯、于禁,又驱孙瑜于京口,得以名震江淮。以济观之,蒋干当是奉曹公之名南下,劝降都督北归朝廷。”
霍峻着衷甲,扶长剑出帐,说道:“今曹操虎踞中原,攻取河北,帐下甲士当有百万之众。有朝一日,曹操举北方之众以临吴楚,不知子通以为如何?是战,亦或是降?”
说着,霍峻扭头看向蒋济,说道:“无需多忧,君可放心言之。”
蒋济捋着胡须,隐晦说道:“都督,江东卧有二虎,曹公举百万之众南下吴楚,二虎若不能共存,则难胜曹公;即便二虎联合,举兵抗曹,又恐荆州不合,难以胜之。”
“那以子通之见,吴楚可是难抗中原?”霍峻问道。
斟酌少许,蒋济低声说道:“吴楚欲抗中原,需都督统江东大军,以寡胜众,行那官渡之事,击败北方之众方可。若都督不能领兵,则吴楚无人可胜曹操。”
“呵呵!”
霍峻踏步而行,笑道:“子通何以高抬我也?”
蒋济快步跟上霍峻的脚步,说道:“刘豫州虽有雄略,然不得水战之精妙,且我观刘豫州用兵,兵少则可胜,兵多则难治。曹操举北方之众,不以水战胜之,而欲用陆战胜之,将是笑语尔!”
“济入都督帐下,观都督韬略多时。都督兼备文武之略,胸含纵横之能,背水临敌,通水陆战法之妙,若欲击败曹操,非都督不能胜任。”
顿了顿,蒋济神情认真,说道:“若都督有心欲与曹操战之,届时济将助都督一臂之力。”
霍峻利用皖水,背水败夏侯,顺江溃孙瑜,两处分别皆是以寡胜众,这让当事人的蒋济对霍峻惊叹。且他入帐下以来,观霍峻军政布置举措,更让蒋济打心眼里佩服霍峻。
在他眼中整个荆楚迄今为止,霍峻用兵敢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将赖子通助力尔!”
霍峻搂着蒋济的肩膀,自信说道:“曹操不善水战,安能胜我吴楚水师?”
说话间,霍峻领着蒋济及师从数人来到寨门,只见一人身有七尺有余,相貌端正,衣着简朴,言行举止可见书卷之气,令人难生恶感。
“敢问可是江淮名士蒋子翼否?”霍峻拱手说道。
蒋干见来人以袍裹甲,身兼英武之气,心中亦生出好感,问道:“敢问将军可是背水列阵,击溃强敌,南郡霍仲邈否?”
说着,蒋干因身份低于霍峻的缘故,将自己的名刺奉上。霍峻亦取出自己的名刺,与蒋干做了交换。
霍峻仔细看了下蒋干的名刺,肃然起敬说道:“子翼之师原是骢马御史,久仰,久仰!”
骢马御史,乃已故光禄勋桓典的雅称。在东汉后期,宦官当道,桓典任侍御史之时,无所回避,又因常乘骢马,故称骢马御史。后与何进谋诛宦官,官拜光禄勋,于建安六年(201)病故。
桓典出身谯郡龙亢桓氏,其先祖桓荣因善治《尚书》,与子孙三代成为东汉五代帝王之师,名声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