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守村人_分节阅读_第119节
小说作者:农家一锅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4-09-06 18:05:46

  “宜长,下丘村的一千贯钱拿出来,宁国府多找了教书的夫子,先从六个县的县城选学生。

  各村的情况都差不多,通常养不起读书人,之后再挑聪明伶俐的让进官学,不要钱了,食宿也由官学出。”

  宋知府说起上回提到的事情,他当天回去便写题本往上报。

  上面很快同意,包括左右丞,因为宁国府不要额外的财政拨款。

  增加的学子无非是吃、住、墨、纸的钱,也不一定非要有基础。

  找小的孩子教,孩子会慢慢长大,学得不好的,随时淘汰,半年一考核。不指望没基础的孩子立即考过其他人,至少得让人看到有明显进步。

  里长听了举酒盅敬酒:“宋知府教化民生,功不可没,下丘村愿每半年出资一千贯为大明选才。

  咱们村子的孩子读书还算努力,关键在于吃得好,饭都吃不饱,人便浑身无力,困顿难捱。

  不若为他们的饭菜里多添荤腥,若一年两千贯不够,便改成一季一千贯。”

  里长决定再多出钱,多找孩子,给予教育,下丘村也是孩子出生、长大,就当宁国府帮忙给村子的孩子选婿。

  要广撒网,再从中挑好的,反正下丘村不可能从外面招一群孩子过来慢慢教着选。

  任务交给宁国府,下丘村得利亦得名,数遍整个大明,有哪个村子愿意一年掏四千贯为一府学子提供帮助的?

  三个牌坊立得正确,咱下丘村就是这样舍己为人的村子。

  “这个……多了吧?”宋知府明白里长的意思,不过帮下丘村的同时,宁国府确实拿到好处了。

  将来不用说出了多少个进士,即便举人也行啊!每每被人提及,乃宋知府任上所为。

  “多,不,嗯!嘿嘿嘿嘿!”朱闻天找机会刷一下人设。

  “听憨憨的。”宋知府答应下来,一年四千贯,对于下丘村来讲都不需要刻意考虑。

  “宜长,村里二百亩早种的大豆要收了吧?”

  李知县见官学捐款的事情谈完,问大豆。

  他感觉下丘村种作物很乱,有的时候跟其他地方相同,有时则提前或晚种。

  两万亩的大豆是小麦收了之后种,收完大豆种小麦,是冬小麦与夏大豆轮作模式。

  春大豆种完,马上要收了,还种什么?地在那空着?

  “知县竟然还记得,大豆是春季种,明年那块地不种大豆了,全种紫花地丁。

  今年收了再种大豆,到未熟时做青贮,正好种紫花地丁,它是多年生,种完省心。

  村子快忙不过来了,随着其他村子一同种,下丘村的作物必须比别人的作物提前成熟。”

  里长一脸为难的神情,似乎心中藏着许多愁,只差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官员们很自然地忽略掉会演的里长那个表情,他们倒是知道下丘村确实作物要早熟,这样别人才能来帮忙。

  今年便做到了,用的肥好,水稻育秧就比其他村子的高和壮实。

  同知在旁放下筷子端酒盅:“说起青贮,都是用的黏土,下面的地方有的烂啊!”

  “呦!忘这个事情了,那个其实下面的话不用水泥,我村子今年新挖的青贮池改成三成石灰和七成黏土,叫三七土,这样不烂。”

  里长瞬间想起新的青贮池池底问题,缺点是每年都要弄一回,优点是无须使用其他杀菌手段。

  “可是有能看的?”同知想要瞧一眼实物。

  “有的,吃过饭去看,那时就不这般炎热。”

  里长答应,他没问对方还回去不,显然对方没打算今天走。

第158章 粮食处理猜话音

  村民们不喝酒,天热,还要在户外干活,磨面粉留着吃。

  四个水车连脱粒机和磨面机,磨面机就是一堆铁片做成套筒,然后打孔,做成套筒,利用轴承让套筒旋转,互相之间磨压。

  随着更换打孔更多更小的套筒,磨面机磨出来的面就越细,同时又能分好磨掉多少比例的组织。

  脱粒机比磨面机简单,水力驱动速度不快,不加那么多大小齿轮。

  朝廷换种的时候下丘村就利用水车快速给小麦脱粒,收水稻的时候用另一种脱粒机。

  现在官员们喝完酒观看的大豆地,这个准备收割了,会找其他村人帮忙。

  别看二百亩地,正常一百人一天收完,下丘村却没有足够的人手。

  村子的牲畜和家禽多,必须照看好,年岁大的人不能再干力气活儿,除非没有现在这么富裕。

  怀孕的九个人同样得小心,只做一些轻松的事情。

  孩子们负责学习、睡觉长身体、做手工打杂。

  厨房的人专门管做饭菜的事情,其他的不操心,他们要苦练技能。

  说是以后分出去部分人到南京坐镇,卖盒饭,不卖高档的饭菜,会抢隔壁福华楼的买卖。

  下丘村的人开始向技术类和服务类方面转变,减少体力活儿。

  部分学习好的,则是技术管理型岗位,不然所有的活计全靠村民自己,累死都干不完。

  同知用手摘下来一个豆荚,捏开看看:“确实成熟了,今年没吃到毛豆。”

  “与小麦轮种的快,到时候能吃到,这个收完后再种的大豆,又能吃到。”

  里长根本不相信对方会吃毛豆,大家种地全等着大豆成熟,有几个愿意提前把豆子摘下来煮着吃?

  自己的下丘村就从来没吃过,今年可以吃,敞开了吃,不差那点豆子。

  估计这个豆子看亩产高的话,朝廷又要来换种,干脆卖给朝廷大部分,换一小部分自己吃。

  不然换两万亩地出产的大豆,放在村子里天天吃也吃不完,又没有地方保存。

  今年换的小麦还不知道怎么吃呢,要不就在南京的店铺卖馒头、面包、饼?

  顶着日头官员们转一遍,回自己的楼里办公。

  里长叫上憨憨回房间:“憨憨,方才我想起来,换的麦子怎么办?三万石啊!”

  朱闻天诧异地看一眼里长,你才想起来?

  当然,他没指责里长,而是认真说:“卖给宫里,不是卖给朝廷,咱欠宫中三千多两银子。

  只用玻璃镜子来还,要还很久,望远镜咱也不敢赚钱,成本罢了。

  这样太子殿下可以拿着粮食去亲民,哪里百姓生活不好了,给送去一部分小麦。

  三万石的小麦,不过六千多两银子,咱先把钱还了,以后还能借。”

  “是啊!按照银子一算,三万石小麦就不多了,以后咱们每年卖小麦就够给宁国府的四千贯助学钱了。”

  里长发现确实不难,一旦把东西归结为银两,就让人觉得少。

  “不卖小麦,就给小麦抵钱,不好卖的,本地人吃小麦的少,都种籼米。

  给了宁国府小麦,宁国府会想办法安排,到时大家吃了觉得行,再一推广小麦种植,他们就学了。

  百姓不懂得那么许多事情,反正你让他们看到你种小麦成功,他们才会带着怀疑与拼一把的心思跟着种。”

  朱闻天带着目的性,什么时代都一样,也不止种地的人。

  种地的人最显眼,平时都那么种,有人突然种其他东西,会说:瞎弄,折腾吧!什么地在什么时候种什么是有说道的。等别人第一年种完赚钱了,又说:碰巧,运气好罢了,这还能年年行啊?

  第二年人家又赚钱,哎呀!这个似乎可以啊!不,万一不行了,可坑一年。

  第三年别人继续赚钱,种,必须种,钱不能全叫他赚去。

  然后大家都种,对方换别的种了,种出来的东西数量过多,卖不上价,还不如原来种的呢!

  明朝的百姓更是如此,一个是有保证的,一个是种了搭人力还未必行的。

  “成,按憨憨你说的做,你若不是守村人,咱村也不会跟你那么种。”

  里长承认,当初收完水稻,已经累得不行了,还要租牲口种油菜籽,并且与苎麻一同种。

  换个人来,官府的也不可以,只有守村人先去动手搬在地里的稻捆,村民才跟着动。

  “嗯!守。”朱闻天回应。

  “嘿嘿嘿嘿。”里长抢着嘿,嘿完:“我先去回去忙,你歇着。”

  “我走,你家。嘿嘿嘿嘿!”朱闻天喊住要出门的里长。

  里长:“……”

  ……

  “太热了,还闷,煮绿豆水,放盐放糖,给皇城的人都喝。标儿来了?”

  朱元璋批题本,殿里丝毫不凉快,今天入伏,无风,躺在床上也出汗,叫人恨不能把自己一直泡在水里。

  朱元璋担心有人中暑,要求给在各处办公的臣子和后宫的人准备绿豆水。

  说着听到有人喊殿下,抬头看门口,好大儿进来。

  “父皇,今天晚上喝羊汤,下丘村中午就喝。”朱标把手上的信放到案上。

  “喝羊汤好。”朱元璋随意说一句看信,就一句话,问廖永忠怎样叫水军跑到敌人上游去。

  “这是何意?”朱元璋没明白,问廖永忠就行?那廖永忠为何到现在也没办法?

  “是否问?”朱标同样疑惑。

  “问,立即送出去。”朱元璋先不管啥谜底了,时间紧迫,他写信。

  信就用最快的速度往归州送,朱元璋又批了一会儿,所有的题本批完,天还不黑,夏天的天长。

  坤宁宫的人过来问是否去那吃饭,朱元璋直接带着来问的人回去。

  到地方,太子妃正和马皇后拌凉菜,绿豆粉、黄瓜丝、千张丝、萝卜丝、煎完的鸡蛋切丝、香菜,酱油、陈醋、糖、盐和蒜泥一起拌。

  这菜在大热天吃着酸甜爽口,下酒最为不错。

  “陈醋不能放多了,有人不愿意吃太酸的,想吃的那不是有陈醋萝卜皮嘛!”

  马皇后为儿媳妇讲解做菜的要诀,太子妃在家确实没学过做菜,就跟朱标不会做饭一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66页  当前第1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8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守村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