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都挑着担子,正好送他俩一辆独轮车,他们换着推,担子里的东西装车上。
其中暂时歇着的说事情,今天大良村的人应该在浇地。
他兄弟俩去房山县卖东西,顺便买东西回来,卖葫芦条,眼下的季节开始能吃葫芦了。
他们家种了不少,他俩卖了二百斤的葫芦条,买回来盐和棉布,要给家里的人做身衣服。
别看现在刚入伏,做衣服需要时间,家里的婆娘做,等着把家人的衣服做好,就是秋天了,再放上棉花,冬天穿。
“怎么不坐船呢?河里有船。”
下山村的里长房大川过来插一句,村子旁边只有小溪,没有大河,他看到河边的船就很羡慕,觉得是个好交通工具。
刚刚说情况的年轻人看他一眼,不知道他是谁,但还是回答:“出来后,往北走一路逆流,走河远,咱俩能抄近道。”
“其实就是要花钱,舍不得。”推车的人给出更正常的理由。
“哥说得对,从这过去,乘船带东西,一人要十五文呢!逆流船家很累,一天只能跑一趟,要两个人轮换着划船。
咱俩加起来三十文,是去的,回来便宜,五文钱,一去一回,就是四十文,能买不少东西。
去的时候也不快,在船上吃东西,还是自己带的干粮。
走路过去,也是吃干粮,天热,晚上不冷,又遇到干旱,没蚊子,咱俩带了刀,晚上能睡在路边。
这车好,两个人换着推,比挑担子强多了,还能多推,装个四百斤东西很容易。
咱俩自己挑,一百斤的东西就不敢再多加了,路远,万一没了力气硬撑,把身体累坏了就完喽!”
这个说话的也承认,他之前觉得说为了钱很不好意思。
“这车好用?”老五笑着问。
“好用好用,多谢殿下们借我们车。”
他知道这是谁,四个殿下全介绍了。
“送你了,好用就用着。”朱橚大方,本来就是要送人的。
对于寻常人家,一辆车很珍贵,关键不会做,自己瞎弄的浪费木头不说,还容易半路散架子。
队伍里有专业的工匠,做木头的独轮车跟玩似的,工业区的工地都不用木头的,太累,那里有各种轨道。
“谢殿下!”‘噗嗵!’
这人喊话的时候突然跪下,磕一个头又自己麻利地站起来,怕被人给踩到。
“好!”朱橚没来得及阻止,见人家都起来了,点点头,行,磕头不丢人,自己身份高,正常来说都得先磕头。
村民也是这样想滴,他嘿嘿笑着,这车拿到了,都磕头了,难道还能再收回去?
“你们知道涿州的事情吗?”铃儿在旁突然问一句,胡良河南边属于涿州管,不归北平府。
北平府的知府管不到涿州身上,朱棣这个燕王同样收不到涿州的税和田赋,他理论上都不可以到涿州,出府不行。
但徐达能管,北平行省参政赵耀直接管辖,不仅仅是涿州。下丘村哪个都不管辖,就问问,如果觉得有问题,可以直接下命令,涿州的知州可以选择不听下丘村的,后果……
“那边比咱们好,咱村子在胡良河的北面,过了河就是涿州地界。
河南的位置,总被水冲,一冲完了有很多好地,我家婆娘是那边的。
她家种葫芦,我家才拿了种子过来种,村子跟着种,这些是村子一起做的。
大概八九斤的葫芦条出一斤干的,不值钱,两文钱一斤,还是百货商店收,换成以前,一文一斤都难卖。
一个大葫芦,做完干的葫芦条,换成去年,一文钱,现在卖两文,翻一番。
有商人急了,想要十斤加一文钱收咱们的干葫芦条,咱这次就是去打听,但咱说好了,不卖给商人。哥,我推一会儿啊?”
这人简单地说一下涿州,其实什么都没说,重点提葫芦条的价钱。
葫芦条需要先把葫芦的外皮给打下去,然后用削刀旋割,一层层往下,一个葫芦能切出来不少,晒干了分量就轻了。
这边不是菜葫芦,否则需要二十来斤的葫芦才能出一斤干葫芦条,这边的葫芦是正常中间细腰的。
菜葫芦跟瓜似的,含水量大,优点是亩产高。
“不用,咱才推一会儿,就是总不推,不会使这个力气,多推推就好了。
有了独轮车,以后一次装上四百斤,咱俩换着推,比挑扁担省力。
村里的葫芦还能继续收,谁要卖,咱把车借给他们,顺便帮着把让王铁匠打的旋刀取回来。”
推车的人摇头拒绝,没推多长时间,而且东西少,车上是扁担、装水的葫芦、没吃完的干粮、防身的杀猪刀、盐和布。
“怪不得不坐船,两个人一人一百斤,卖四百文钱,乘船来回四十文,可舍不得。我买葫芦条咋三文钱一斤?钱都叫奸商赚去了。”
房大川理解对方不坐船的行为,却抱怨起买葫芦条贵。
商人收的时候一文钱一斤,结果卖三文,赚那么多。黑!太黑了!心黑手黑,脱了袜子脚丫子更黑的那种。
“没有油水,只有冬天的时候加个菜,有肉吃的话才是最可口的,要不做咸菜。”
铃儿手上拿着一个挂在村民身上的葫芦条,看一看,摇头,直接做不好吃,青葫芦条吃着还能吃个嫩,干的在没油的情况下,根本不好吃。
但这个可以拿来做咸菜和罐头,有肉的话,一起炖肉就香了,而且还能去除猪肉的腥臊味。
百货商店两文钱一斤收,八斤左右的湿葫芦条能出一斤干的,泡法好的则是四五斤,放在卤肉的大锅里一起卤,两文钱一斤有人买,利润挺高。
“葫芦种起来难吗?削葫芦条的时候工具趁手不?”
铃儿回忆一下葫芦条怎么削,不清楚村子的手段,如果种得多,可以改进下工具,提高效率。
“趁手,一个削刀,一个木头的托盘,一根小木棍就够了,一手转一手削。”
没推车的弟弟比划两下,很简单。
第1103章 工具越好越难用
十点多钟的时候,队伍抵达大良村。
村民们显得十分紧张,大人把孩子给关在屋子里,不准出来。
里长胡小江换身干净的地方迎上前,候在旁边等待随时回答问题。
其他人一边好奇看,一边干活,提前过来的护卫们说了,该干什么继续干。
兄弟二人打声招呼,把推回来的东西和钱搬下,布是几家买的,其余的钱属于让他们帮着卖葫芦条的村民的,盐要分一分。
“孩子们呢?把孩子全喊出来,给好东西吃,咱又不吃孩子,不是山贼来了。”
老五朱橚嚷嚷,跟山贼似的。
村子的大人只好把孩子给唤出来,胆小的孩子躲在别人身后,歪头探出一只眼睛。
“过来吃爆米花棒,随便吃,也别吃太多,吃多了上茅房费劲。”
朱橚让人去来爆米花棒,开始分发。
村子里的大人数量明显少,不用问了,在浇地呢!一会儿太阳升高,他们会回来。
其他村民,尤其是年岁大的,看凳子的位置,皆处在阴凉处,再有个能转的托盘,摆着的青葫芦,是忙着削葫芦条。
村子里有一排排的木头架子,架子上横大竿子,削下来的葫芦条挂上去晾晒。
队伍搭棚子,有人拿出来面粉与和面机和面,起土灶架大锅,今天只能吃面条。
宫女和太监挨家去收蛋,鸡鸭鹅的全要,好炒鸡蛋酱。
铃儿站在一个削葫芦的设备前,点点头,问胡小江胡里长:“削多了累不?”
胡里长:“……”
“问你削葫芦削多了累不累,你眨巴眼睛作甚?”
给孩子分东西吃的朱橚还能顾上这边。
“累!能不累嘛!哪有干活不累的好事情?”胡里长无奈地回答。
“累就对了,你看你们这东西,用根小木棍插在葫芦上面,旋转的时候另一手的旋刀贴葫芦上,葫芦条被割出来。
咱见过另一种,下面无托盘,上面直接挂住葫芦,然后转上面的。
咱还知道一种,脚踏旋转的,脚一动起来,葫芦被带着转动,另一只手不累。
其实能做出来更好的,不用人管,葫芦放上去,直接就削出条了。
不适合你们,东西越省人力,结构越复杂,坏了你们修不了。”
朱樉这时出声,下丘村旋葫芦条采用脚踏式的,机械的不做,需求少,削一些就够吃了,实在没有再买现成的。
葫芦条确实不值钱,百姓种它一个是当工具,另一个眼下的季节当菜吃,专门拿来做干葫芦条卖的人少。
“我先去做几套。”王艺千听朱樉一说,明白了,找人做脚踏式的削葫芦条设备。
他再改一台机械的削葫芦机,需要调试,放葫芦就自动打皮并开始削条的,叫大良村的人见识一番。
原理很简单,下丘村有各种削果子的机器,包括山药,带弹簧的刀片贴上,十几秒一根山药便削掉皮,避免人接触过敏。“咱包饺子吧!葫芦鸡蛋虾皮馅的,买村民的葫芦,请他们吃,别吃面条了。”
朱棣考虑过来一趟,给村民包個饺子,村民们没有好的设备,面一律是全麦,队伍里的面粉白呀!
“听殿下的。”里长同意,吃什么都行,无可无不可。
队伍里的人都会包饺子,包括四个亲王,本地官员会不会就不晓得了,估计不会吧!
准备切面机的停下,开始调整零件,压面制饺子皮,要圆的。
这样做出来的饺子皮不好,属于把一张张面铺在一起,然后用个圆筒一压,就一摞饺子皮。
边角料回去再和一下,继续铺、压。
正常擀面杖擀出来的饺子皮是中间后,周围逐渐变薄,压出来的厚度相等。
另一部分人去拿葫芦,把外面的皮先打下去,切成四半,瓤掏了,放到擦丝机里擦丝,加点盐。
收来的蛋打到大桶里,插入打蛋器,嗡嗡嗡就搅好了,一会儿下油锅炒熟。
大良村的村民们看傻眼了,这都是什么东西?有自己和面的,有自己擦丝的,打鸡蛋不用筷子?
朱棡见有村民盯着打蛋器,开口:“用竹子能做简单的打蛋器吧?”
“不做!”铃儿否定:“平时不天天打鸡蛋,竹子做一个就放在那里摆着,落灰了、干燥掉渣了,等打鸡蛋再拿出来,洗的时候容易让手扎刺,打鸡蛋的时候碎在鸡蛋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