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提起种植的事情,从外面带回来的新物种,很多不能在别处种。
要么云南,要么流求岛上,要么两广与福建,最好的自然是海南岛,即琼州,三亚是崖州。
甘蔗多就是因为派了军队到两广和福建去种,云南四川还不行。
流求岛目前种得少,大家种粮食呢!倒是弄了一些码头,方便的大明水师停靠。
岛上的百姓一些是由福建过去的,原来也跟夷人进行贸易,如今被大明水师挡住。
需要什么东西,由这边送去换,岛上帮着种一些这边给安排的作物。
主要提供中成药、散剂、日常用品。
日常用品包括陶瓷器皿和铁器,丝毫不担心流求岛上的人要建国,没那个基础,别人也抢不走。
第1304章 一口豆腐多惊吓
“热乎的大豆腐,卤水大豆腐,两文钱一大块……”
“冻豆腐,吃火锅和冒菜,放里带蜂窝的,吸了汤最好吃……”
“来点豆腐干不?呦!你要干豆腐啊?来几张?”
队伍转来转去,快到中午的时候来到了正常的市场,这边才是百姓日常买菜的所在。
天冷了,一些东西拿棉布盖上,包括从大棚那里批发来的蔬菜。
卖豆腐的一般都守在进出口的位置,冬天刚出来的豆腐上面盖上棉屉布,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不冻,豆腐刚做好后是热的。
只有剩了卖不动,才切成块放在板子上冻成冻豆腐,价钱跟正常的一样。
北方的冬天都这么干,要么继续压,压成豆干,豆干不好卖就放盐,腌制成咸豆干。
就跟干豆腐一样,有的地方叫豆皮,但豆皮其实还有专门的豆皮,与腐竹还不一样。
一般吃麻辣烫的时候会见到那种豆皮,故此像千张一样的就叫干豆腐。
干豆腐揭坏了,或者卖不出去,就团起来,外面包一层干豆腐,压一压,再放点盐熏一熏,成了素鸡,这个能多保存一天。
还有的熏完做成干豆腐丝,里面加盐了,同样多保存一天。
朱元璋站在一个豆腐摊前看着,没人来买了,摊主也看着,眼巴巴地看着,摊主已经知道来的人是谁,但不敢喊,也不能跪下。
很长时间之前就告诉的,如果来人不表明身份,就不要行礼。
卖豆腐的认识下丘村的人,下丘村不往外批发豆腐,即便成本更低,因为那样会让原来用小磨磨豆子的人失去手艺。
下丘村的人收豆渣,也提供更好的过滤布。
收的豆渣由于正常手段磨出来的并不是那么细,下丘村再磨一次,又能出点豆腐,剩下的一部分做饲料,一部分炸素丸子。
卖豆腐的人每天会等着人来收豆渣,有时候要钱,有时候换成下丘村提供的更好的石膏或卤水。
当然用醋也能做豆腐,只不过没人那么干,糯米白醋不错,就是成本太高。
卖豆腐的人一看下丘村人这么多,再看站位,娘滴!皇帝陛下来了?
反正大臣是不可能让下丘村人如此捧着,自己的豆腐怎么办?
“这一块有二斤吧?”朱元璋不知道对方的心理活动,他看着豆腐块的大小,眼圈红了。
“回……你的问啊!差不多一斤九两,有人觉得小,就按照一文五角钱一斤去买,添一点,其实还是这个价钱,有时还如按块买。”
摊主小心地回答着,就是一文五角钱一斤,豆腐压制的时候会留下格子的痕迹,顺着痕迹切就差不多的重量。
越是早上热乎的时候买,添头越多,因为含水量大,等卖到下午的时候,有的水就出去了,添的就少。
冬天放到晚上,属于老豆腐了,这时候不加价就不错了,甭指望再多给。
即便卖不出去,也绝对不降价,今天降了,明天就有许多人等着晚上再买。
如卖西瓜的一样,卖到晚上,西瓜留不住了,那便摔了。
“便宜了,真便宜了,咱小时候吃不起豆腐的,四文钱一斤,谁让种豆子的人少呢!”
朱闻天眨眨眼睛,回忆起自己当放牛娃的日子,豆腐太贵了。
主要在于种的人少,同时亩产也少,他没什么钱,偷着烧一次豆子吃,还挨打。
马皇后很自然地拉住朱元璋的手:“一斤豆子换二斤豆腐,做豆腐一斤豆子出二斤四两豆腐,差不多赚百分之十,还能剩下豆渣。”二人这一说,卖豆腐的人眼圈也红了:“多亏了陛下,哦!当今陛下,别处运来的豆子便宜,百姓赚钱又多,咱每天的豆腐就好买了。”
“给咱切一点,咱尝尝。”朱元璋突然要吃豆腐。
“这……”卖豆腐的脸唰地白了,不是天冷冻的。
“切,来,少切,后,一点,嗯!嘿嘿嘿嘿……”
朱闻天过来,把手搭在摊主的肩膀上,靠近脖子的位置,让对方切。
“切吧!选后面的位置。”铃儿跟着说。
“好咧!”摊主深呼吸,拿切豆腐刀,拉起遮挡的屉布,在多半板豆腐后面中间的位置切下来一点,哆嗦着递过去。
朱元璋不伸手,伸脖子用嘴咬,一直到他吃嘴里,并站好,摊主浑身已经被汗水打透。
“好吃!热乎的,吃完了心里暖暖的,去下个地方看看。”
朱元璋品尝完,往前走。
后面的人直接把所有的豆腐全买了,并且给摊主一块香皂,摊主擦擦额头上的汗,露出笑容。
朱元璋看看里长:“哎呀!谁能想到本应该遭受旱灾和蝗灾的地方,居然大量提供起大豆来?
冬小麦轮作接大豆、高粱,以后种玉米是吧?
尤其是平原地区,玉米好生长,册子上如此写的,没错?”
朱元璋知道为什么豆腐便宜了,因为大豆供应量增加,百姓收完冬小麦,就开始种。
先种高粱,等高粱长起来一些,再于高粱旁边种大豆,高粱给大豆遮荫,大豆为高粱提供氮肥。
轮作加套种,叫百姓的土地产量增加,百姓辛苦一些,肥要跟上,同时得翻地。
不翻地就是割低麦茬,然后直接种。
里长回应:“玉米一旦长起来,它的粒大,麻雀不怎么爱吃,吞不下去。
在有山的地方,野猪和其他大的动物会下山祸害玉米地,平原地区主要危害是兔子。
玉米对水的需求比起高粱与大豆要少一点,玉米的根扎得紧实。
不过玉米根由于大,反而方便人工出根,敲打下来还能当柴火烧……”
里长按照憨憨说的来讲,正常冬小麦收完了种玉米最划算,玉米和大豆被鸟吃的比例比高粱小多了。
但老鼠、兔子喜欢在玉米地里生活,玉米地隐蔽,玉米粒它们能吃。
“就是说需要专门找地方种大豆,不然去哪里找便宜的豆腐,咱收的豆渣赚钱多吗?”
朱元璋考虑百姓吃豆腐的事情,换成玉米后,大豆谁种?
“陛下,多呢!”铃儿接话:“咱们收完后的用途广,再磨一磨,还能吃点豆腐。
然后就是做丸子,豆渣丸子的口感跟其他的丸子不一样。
发酵后为牲畜,再多了与其他的东西发酵就是好的肥料,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第1305章 繁华如斯不认同
“铃儿最聪慧了,多亏有咱的村子在,不然从外面带回来的新物种,得种上许多年才能知晓情况,接着慢慢推广,许多由民间自己来完成。”
朱元璋称赞下丘村的高人,人家在东西没有带回来之前,已经规划好了如何种植。
包括什么土壤好,适应何等环境,种植的规则。
东西一到,立即大量培育,随后要求百姓去做即可。
下丘村的高人对每一种东西都熟悉,甚至把一些蔬菜水果的嫁接都给画出来图。
这太省心了,正常遇到一个新的作物,不应该是先恐惧,再观察,随后尝试了解,发现好了后种,于种的过程中收集失败和成功的经验,再调整,最后推广嘛!
结果这些在下丘村高人面前根本不存在,所有的步骤全部略过。
朱元璋满意,走着又来到了卖猪肉的地方。
天冷,也未冷到立即把猪肉给冻成硬块的地步,下刀的时候还是软的。
猪肉摊的旁边挂着很多的稻草,用来穿猪肉拎着。
案子上多了一个手摇的绞馅机,这下不用细细地切做臊子了,莫说十斤,只要你买,百斤也给你摇出来,要精肉就给精肉,要肥膘便给肥膘,软骨又如何?
“有此物,那郑屠镇关西还能死吗?”
朱元璋突然想起了罗贯中写的《水浒》,由丹青图书馆来出版,挺畅销的,主要是他分章,说书的最爱买,然后报纸上连载。
章回体是第一章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
第二章第一回、第二回……
出书的时候是按照章来出,一章一本书,报纸上按照回来写,有的时候一回还要分成几次。
反正大家现在很爱买报纸,至少应天府及周围几个府卖得不错,偶尔还免费给人打个广告。
说是不着急赚广告费,先推广,属于前期投入。
朱元璋想起了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事情。
切肉馅最麻烦,现在有了手动绞肉的设备,肉分一下就行,剩下的就是摇啊摇。
大家一愣,怎么回答?小说是小说,但是这个情节如果是真的,那个郑屠死还是不死?
胡惟庸此刻突然往前一步:“臣以为,郑屠生死与切不切肉无关,鲁智深之所以跑,是因为他知道对方有官府背景,存在勾连。
一个王朝,当底层的官吏出了问题,而且层层都出了问题,公平、公正、公道早已不在,灭亡也就不远了。
北宋不是被金朝所灭,南宋也不是被元朝所灭,元朝不是被咱们大明所灭。
是他们最后的吏治都出了问题,是天下百姓灭了他们。